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九十九极(在场主义散文2009年选)
内容
编辑推荐

在场主义散文就是无遮蔽的散文,就是敞亮的散文,就是本真的散文。这是颇具先锋意识的广东花城出版社为在场主义散文流派推出的第三部实验文本,呈现了在场主义作家2009年的创作成果。入选本书的42位作家,都是在场主义的生力军,也是当下散文界最活跃的写作力量。

内容推荐

这是在场主义的第三本选集,呈现了在场主义作家2009年的创作成果。入选本书的42位作家,都是在场主义的生力军,也是当下散文界最活跃的写作力量。作品具有鲜明的写作个性和实验精神,体现了在场主义所倡导的“精神性、介入性、当下性、自由性、发现性”的“纯散文”写作理念,以及“内外珠联,根性真实,介入当下,表现本真”的艺术追求。特别是本年选收入的9位“80后”作家作品,其对散文性和在场精神的领悟,对散文写作多种可能性的探索勇气,让我们看到散文的美好未来和希望。本书是研究中国当代散文转型的一部重要文献。

目录

 在场主义:让存在在语词中自行涌现/唐小林

幻象之圆

 词钝:二○○九/沈荣均

 精神地址/周闻道

 过去是怎样活在今天的/冯秋子

 星空肖像/傅菲

 大词时代/张生全

 短暂停歇/杨永康

 古庄/唐朝晖

 花森林/项丽敏

 回村庄之路/马叙

那红

 深色的血脉:纸坊沟/第广龙

 县城/陈洪金

 不朽的夏天/凌仕江

 坝上/袁瑛

 裸坦的渴意/刘志成

 姐姐的地平线/吴佳骏

 五月的忧伤/肖欣楠

 车夫/艾敏

 旧物上的时光/嘎玛丹增

 故乡轶事/祁玉江

 杏子河/马永丰

影子的姿势

 咒语/陈元武

 生活秘笈/吴昕孺

 倾斜的影子/也果

 悬浮的城市/李云

 奔跑的月光/朱朝敏

 丑闻或呓语/简默

 五号楼/王潇然

 通辽不是远方/米奇诺娃

 姿势/陈没落

 在屏风的后面/叶梓

 第十二根肋骨/李存刚

 质感的土地/吕虎平

 一个人的体验/高唯生

下一站

 母语:一九八六年春天的传说/郑小驴

 虚构的村庄/周语

 菜市口碎笔/沙言

 下一站,靠近幸福/恭小兵

 词语的暴力/许多余

 六个人的片断/朱韦懿

 非主流幸福/沈嘉州

 破壳而出/二丫

 脚步/赵佳昌

说法

 在场主义散文对话

 在场性即局限性/周强

后记

试读章节

纸·文

《干部调动介绍信》。红色的名头,红色的印章。感激不尽的颜色。一看就令人热血上涌。它与我接下来的命运有关。我怀揣着它,手心都快捏出汗来。我担心乘车去另一个城市的路上,会不会把它弄丢。不用提防小偷。小偷的财富视角里,最好唾手可得拒绝任何虚拟的期待的不测的命运。而它对于我的重要,我已有过数次切身的体验。它太轻了,轻得让我满腹怀疑。可我不得不相信它,不仅是——一张纸。上面的空白处填有我的名字(本来可以填上另外一个人的名字),标注有接纳我命运旅途的下一个驿站。一路上都小心翼翼。把它置于贴身之处,仿佛有一股暖流自那张纸,自那纸上的红色传递过来。那是组织给我的温暖,我不止一次地提醒自己。

城市,我的新娘

一个市级机关,我的新单位。虽然它在这个城市一长串的机构序列里,排名靠后,但并不影响它的规格和待遇。它与排在之前的那一长串的机构名字,以某种看不见的规则,共同组成了庞大的城市机器。我的城市日渐膨胀。看起来,我的新单位只是一个不起眼的零件,甚至可有可无。它仅摆设于那里就足够了。城市向前的时候,只要它别因生锈产生阻力。我们的城市机器,需要很多这样的零件维护形象。城市一天天运转下去,不以任何意志力量为转移。我在最失意的时候,也从未产生怀疑,一如我从未怀疑过太阳东升西落一样。我需要依靠那个零件,以及更多未知的零件,得以维持生计,体现我的身份和价值。我像所有的人一样,围着它转,朝九晚六,恪尽职守。我一刻也不曾怠慢,甚至怀揣着它入睡。我的办公室,我的上司,我的同事,我的会议,我的文件……我渴望在我的触摸下,它能褪下冰冷的外衣,露出亲人一样柔软的肌肤和目光,接纳我那张来自乡下的脸面。要是,有那么一天,我们会互相搀扶,来到我的同学、朋友和亲戚中,见人就忍不住自己夸到,呵呵,你们看看,这就是我的新娘,还算好吧?

台阶

地级城市,传说中山高皇帝远的地方。之前,它叫州或者府。回乡下,隔着县城。去京城,跨不过省会。京城,遥远的北方,寒衣尚紧,春日迟迟。还好,这里属于初夏的蜀地。蜀地的乡下,该到了乡亲们斜立水田看插秧的季节了。可我看不到那些劳动的细节了,就像我的乡亲们看不到我这里的车水马龙,我看不到省会和京城的晨曦、夜色和不动声色的节奏一样。据说,这些情节都是很动人的。通过文件、会议、传媒和电话,我们彼此打听情况。还好,京城的元首刚接见完外宾,新型流感被锁定在省会某个局部,我所在的城市正在贯彻某个重要的会议,县城的妻子说最近又有几件婚变传闻,乡下来电话报告乡亲们集资投工修了条水泥路,刚人夏就塌了一段,除了怨天外,也没啥说的。没啥说就好呵。我发誓要学习他们——那些在台阶的最底层仍保持平和的亲人。站在他们的角度看我,我已爬到了台阶的三层。三层就值得骄傲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的上司无数次地鞭策我。还是不得要领。我想起了挂在我小学课堂里的标语:“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每想一回,就涌起一股向前爬的冲动。所谓的人生,也许就是许多次如此的冲动吧。现在,我终于可以说,我的人生已经很努力了!我用三十多年的奋斗,爬到了三层台阶。我超过了我的同乡、同窗和同事,他们有很多人,挤成一列,一眼都望不到头,那落在最后头的还不知是我的哪个毛根朋友呢。想起来就后怕。与他们相比,我该知足了。至于顶层和二层,想都别去想了,能走到那里的是海里的龙,天上的凤凰,世间的人精。还想什么呢?要想就想春节回乡下的那次吧。

P3-4

序言

这本在场主义的散文集子,取了一个很有意味的名字:九十九极。

九十九极,在编者那里,也许是取“多种可能性” “未知领域”等等之意,做出要尝试、要探索的姿态。可是,在我看来,它是一种高度,是眉山散文作家群所企望的散文的高度,也是在场主义散文流派所追求的高度。

高度的缺失,正是这个时代散文的症候。无论从发表的文字数量来看,还是从致力于“码字”的人数而言,今天散文的繁荣也许是史无前例的,只是它太过心宽体胖,怎么看都更像一个侏儒,而非巨人。

散文是需要高度的,正如一切别的艺术一样,这本来应该是一个常识。但在汉语语境里,这个常识一直没有能够建立,何况又很快遭遇了一个怀疑常识、挑战常识、背弃常识、颠覆常识的时代。新文学传统中那点仅有的散文高度,也在今天与常识对抗的战斗中土崩瓦解了。

没有高度意味着没有难度。没有难度又意味着谁都可以写作散文,或者说除了诗歌、小说、戏剧以外,一切“无名”的文字,都可以归在“散文”的名下,并在“多元化”“包容性”等等堂而皇之的大词下取得合法地位。登高是困难的,下滑是容易的,堕落是这个世界的日常性景观,这个景观正是如今散文在“什么都可以”的语境中所面临的深渊景象。

汉语散文已在无边的广度中蔽而不彰。

海德格尔曾借诗人荷尔德林的诗句说: “哪里有危险,拯救的力量也在哪里生长。”不过对于汉语散文,这种“力量”却生长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地理边缘——眉山,这里或许处于商品意识、消费观念、技术统治、现代性霸权和学术权威宰治相对薄弱的地带,以周闻道为旗帜,周强、张生全、沈荣均、李云等为骨干,援以著名诗人、理论家周伦佑,率先亮出“在场主义散文”的旗号,开始了引领汉语散文回家的行动。

不管这次行动的结局如何,可以断言,汉语散文史、汉语文学史都将记录下这个壮举。  

令人纳闷的是,何以这次散文的拯救行动发生在边缘而不是思想、学术的中心?是不是随着20世纪90年代放弃思想回归岗位以后,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学术至上”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我们只“学术”不“思想”?或者已习惯于从“思想”到“思想”、从“话语到话语”,而丧失了面对现实的能力、面对现实思考的能力,面对华夏、中国、本土和自身处境言说的能力?抑或是我们已被一体化的学术体制所收编、俘获甚至囚禁而进行制度化的生产,将一个公共性的话语空间拱手让出?

当然,在“学术”的视野里, “在场主义散文”理论肯定问题多多,正如不少论者所指出的那样。但历史的吊诡恰恰在于,正是那些看似粗糙的理论可能让历史的车轮转动起来。倘若站在价值中立的立场视之,梁启超关于小说与群治关系的那些激情澎湃的言述,胡适、陈独秀那些偏执的文学革命论,文学研究会、创造社那些宣言式的主张,难道都是无懈可击的?可是,就是这些存在裂隙的理论,将汉语文学义无反顾地推上了现代性的漫漫征程。原因是它们切中了一个时代的病症。

“在场主义散文”也切中了时代的病症?回答是肯定的。

何谓“在场主义散文”?我理解,就是关于让存在在语词中自行涌现的散文主张。“在场”就是“存在的显现”。所谓去蔽、敞现、照亮、本真在此是同一的,说的都是“存在的显现”。因为在这个“诸神离去”“价值虚无”的时代,存在被深深隐埋。米兰·昆德拉将此称之为“存在的遗忘”,认为小说之为小说正是在对存在的勘探和发现。海德格尔甚至认为,整个欧洲思想界自柏拉图开始,只关注“存在者”而对“存在”弃而不顾,思与诗的本质,就是让存在或存在者处于无蔽状态,就是引导存在迷失、本质隐匿、本真不在,从而被迫离家出走、漂泊异乡的人归家,或为其开辟回家的道路。

后记

这是在场主义的第二三本选集,集中呈现了在场主义作家2009年的创作成果。

作为一个自觉的散文流派,不仅要有独立完整的理论构建,还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文本体验。正是基于此,自2008年3月8日在场主义问世以来,我们已经推出了《从天空打开缺口》和《从灵魂的方向看))两本集子,在文学界产生了良好的反响。这让我们感到欣慰和鼓舞。

和前两集相比,这本集子在文本实验上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作家阵容更庞大。入选本书的42位作家,都是在场主义的骨干力量,也是当下散文界最活跃的写作群体;第二,写作更趋成熟丰富。作品具有鲜明的写作个性,并部分地实现了在场主义所倡导的“精神性、介人性、当下性、自由性、发现性”的“纯散文”写作理念,以及“内外珠联,根性真实,介入当下,表现本真”的艺术追求。同时,这些作品也更充满实验精神,对探索散文的更多可能性做了有益的尝试。我们给本书取名《九十九极》,既是我们对我们阵容的自信,同时也表明了我们的艺术追求;第三,也是最难能可贵的一点,就是在这个集子里有9位出生于1980年后的作家。“80后”在文坛上是一个褒贬不一的词,更多与商业炒作及娱乐品质联系在一起。但是,从入选本书的“80后”作品看,其对散文性和在场精神的领悟,对散文写作多种可能性的艺术探索勇气,都让我们感到惊讶。这不仅让我们看到,在场主义已成为当下散文界最富活力作家群体的普遍追求;同时,也让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在场主义和散文性的旗帜下,散文拥有的美好未来和希望。

同样,在理论探索构建上,也看到我们前进的步伐。作为一种自觉的文化创造和呈现,截至目前,我们已经走过了在场主义的“探索思考、梳理构建理论”阶段,正从理论的宏观性、完整性、系统性建构,向理论的点状深化和发散,并进入理论与创作互动共进阶段。我们计划再用3年左右时间,在总结前两阶段发展基础上,还拟适时推出一些以重点作家作品为主的在场主义散文年选,如果条件许可,我们还将选编在场主义理论评论集和第二套在场主义散文丛书,再重点推出一批代表作家。再下一步,就是深化发展和提高的问题了,那是永无止境的。因为,对散文性和在场精神的探索,对艺术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  让我们共同努力并期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九十九极(在场主义散文2009年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周闻道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058996
开本 16开
页数 30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90
出版时间 2010-03-01
首版时间 2010-03-01
印刷时间 2010-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50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9.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50
175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9:4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