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当·斯密的著作不多,只有《国富论》和《道德情感论》两部,由于成书年代久远,所讨论的似乎都是当时的热点话题,与当前可能没什么关系。再加上内容厚重,《国富论》全书就有七八百页,在忙碌的现代世界里估计很少有人有此耐心从头到尾仔细研读,而一般性的阅读,又很难抓得住其中的精髓。所以阅读名家的导读,就成了理解亚当·斯密思想的理想选择。摆在读者面前的《解读亚当·斯密》一书,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图书 | 解读亚当·斯密(附克雷格·史密斯的评论)/解读大师系列 |
内容 | 编辑推荐 亚当·斯密的著作不多,只有《国富论》和《道德情感论》两部,由于成书年代久远,所讨论的似乎都是当时的热点话题,与当前可能没什么关系。再加上内容厚重,《国富论》全书就有七八百页,在忙碌的现代世界里估计很少有人有此耐心从头到尾仔细研读,而一般性的阅读,又很难抓得住其中的精髓。所以阅读名家的导读,就成了理解亚当·斯密思想的理想选择。摆在读者面前的《解读亚当·斯密》一书,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内容推荐 同经济事务研究所的其他出版物一样,本书所表达的思想和观点,均属于作者本人,而与研究所、管理执行层、学术顾问委员会成员及工作人员无关。 目录 第一章 为什么亚当·斯密如此重要? 旧的经济观 自由贸易的生产性意义 自由基础上的社会秩序 伦理心理学 自利与美德 人性与人类社会 第二章 斯密的生平 柯科迪和格拉斯哥 牛津与激励 早期的执教生涯 旅行 《国富论》 海关专员 第三章 《国富论》 宽泛的论题 生产与交换 资本的积累 经济制度史 经济理论与政策 政府的职能 《国富沦》与今天 第四章 《道德情感论》 《道德情感论》的主题 作为美德基础的天然同情心 奖赏、惩罚和社会 作为基础的正义 自我批评和良心 道德规则 对财富的态度 自我提高 论美德 美德社会的构建 第五章 斯密的演讲录及其他著作 统一的主题 斯密对科学哲学的看法 沟通心理学 斯密有关政府和公共政策的论述 结论 第六章 别解“看不见的手” 富人为穷人创造工作机会 国内外的产业 人类行为的无意识后果 自我永续的体系, 个人行为和社会结果 第七章 亚当·斯密的著名引言 论分工 比较优势 论竞争 贸易扭曲 论政府 论赋税 论补贴 论进口控制 论激励 逆向激励 论正义 人类的同情 社会进步的动力 看不见的手 计划 论大学 论财富的分配 自由的益处 附录:亚当·斯密思想对当今的启示 参考文献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解读亚当·斯密(附克雷格·史密斯的评论)/解读大师系列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英)埃蒙·巴特勒 |
译者 | 王巧玲//陈叶盛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陕西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24086843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9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10 |
出版时间 | 2009-01-01 |
首版时间 | 2009-01-01 |
印刷时间 | 2009-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2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F091.33 |
丛书名 | |
印张 | 6 |
印次 | 1 |
出版地 | 陕西 |
长 | 242 |
宽 | 168 |
高 | 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25-2008-205 |
版权提供者 | the Institute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