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和佛陀谈天说地
内容
编辑推荐

信步来到寂静无人的偌大林间寻找佛陀,也寻找自己。佛陀的身影早已走远。佛陀一生都在大自然中度过:出生于无忧树下,得道于菩提树下,逝世于沙罗树林间……一草一木、一花一叶、山河大地、风雨云雾,仍时时传送佛陀的纶音……

《和佛陀谈天说地》让您从大自然中探索生命的底蕴,和佛陀的智慧相遇!

内容推荐

东瀛佛门第一才子、芥川奖得主——玄侑宗久信手书来:在生存不易的世间,种种责任与压力使人疲于奔波,倦怠的双眼无暇去关注心灵的圆满,但人终归只能用此身此心生活下去。

禅僧说禅。通过些许禅语,体味弹思妙境,坐卧停留,都有智慧,只欲使“此时”“此地”更加充实,使人更是从容风流……

目录

天地间,有佛陀同行/1

画一幅心灵的风景/6

离尘世——谈烦恼世间的超越

不着世间,像老鹰盘旋高空一般/13

独居的犀牛,孤独的行者/19

水珠不沾荷叶,修行人不执著所见、所思、所闻/25

走入山中,学习心灵的开放与宁静/29

遇见宁静的森林水池/33

那一弯新月提醒我:看好初发心/36

莫当一只临井狂吠或追逐石块的狗/41

观照“心的天空”,让念头自然生灭/45

维持心的平衡,如屹立山谷间的一棵树/49

心如岩石,不被毁誉之风干扰/52

别让各种形式的迷雾迷失修行的方向/58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62

合弃生命的苦恼重担,如蛇蜕去旧皮/66

觉有情——谈生命实相的觉照

蝴蝶飞过——生命的相互连结/75

人独生独死,犹如那只死亡的燕子/79

在涌现花香的过往回忆中,了了分明/84

蕉窗听雨,看众生生灭如大雨缔泡/88

你找到吉祥草,或看见那朵落花了吗?/92

你看见佛陀跳的“蜜蜂之舞”吗?/97

心的幻影,如彩虹美丽而不真实/100

苦痛由贪爱而生,犹如露珠从叶片坠落/104

追忆蜻蜓飞舞的岁月,学习承担与放下/109

生死如溪水奔流,把握光阴,安住当下/112

追悔过去,苦上加苦,犹如蚕吐丝自缠/115

生命轮回如大雁来去,何时能停止?/120

点燃无明长夜的智慧之光,即便如暗夜荧光/125

“谁是你的孩子?”——一个马背上的公案/130

生命就像河中漂流木,充满未知的可能/134

到彼岸——谈清凉彼岸的抵达

坚持理想、随缘尽分的落叶人生/141

茫茫大雪中,学习“心内求法”/145

从林中小径踏上古仙人道/149

观想落日,绽放生命的无量光明/154

驾驶寂静马车,横越轮回沙漠/159

坚持善愿,莫让它如风中果实般坠落/163

莫如苍蝇钻故纸,且回头开发内在的智慧/166

在身、语、意业田中,谨慎播下每一颗种子/171

倾听林中蝉鸣,寻觅失落的观音/176

善牧心牛,走向归乡的道路/181

但将世事花花看,莫把心田草草耕/186

合利弗与鸽子的故事——修行即是不恼怒众生/189

黑夜闪亮的星光,指引我从黑暗迈向光明/192

试读章节

我顽皮地晃动叶缘,让水珠来回不停地滚呀滚,有时一不小心,几颗水珠掉落荷塘,惊起了一大群游来游去的小鱼……直到暮云四合,晚晖渐黯,才在妈妈的喊叫声中进屋吃晚餐。

长大后才知道,荷叶表面布满凹凸不平的纹理,能阻止水珠附着在其表面,所以,水珠才能在其上自由滚动。“荷叶上的水珠”却成了心中美好的一景。

没想到,佛陀也用它来作譬喻:“犹如水珠沾不上荷叶,牟尼(即佛陀)也不沾任何的所见、所思、所闻。”当我读到《衰老经》的这段经文时,感到无比亲切。

这或许是因为炎热的印度每到雨季,在大雨如甘露滋润大地后,处处可见清澈的水泽间,一支支破水而出的绿茎,衬托着一朵朵娇艳的莲花,给予人旺盛生命力与圣洁的想象,所以,佛陀才以“荷叶上的水珠”来说法吧。

两千五百多年后,生长于台湾,却同样踏上追求真理之路的我,读到这譬喻,回想起童年的经验,不由得佩服佛陀的善巧了。

可不是吗?我们常以为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就是真实的,由此展开一连串的联想与推论,殊不知人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有太多的限制,常受限于习惯、情绪、偏见的误导;再加上我们所面对的是无常流动的世界,并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当你以片断且固定的眼光看待事物时,往往以偏概全,与真相擦身而过。

要如何才能如实地看、听及思考呢?必须不执著于任何一点,全面观照缘起,才能产生真正的智慧。

“水珠在荷叶,滚动不执著;智者亦如是,处处不执著。”我想,荷叶上滚动的水珠,说的正是这种无执著的“动态的智慧”吧!

经典小档案

《衰老经》:出自于《经集》第六品《八颂经品》。内容从人生的老、病谈起,勉励修行者要摒弃执著,独处隐居,四处云游,保持心灵的清明与宁静。

走入山中,

学习心灵的开放与宁静

如果不是亲身经历过,我不会知道,山,竟能给我如此大的力量与启发。

走入山中,心,变得空旷而宁静。

在山里,一切是如此自然!花开花谢、云飞雾散、日升月落,大自然有其运行的轨则。而人类是如此渺小,自己犹如山径旁的一株小草、一朵野花,只是随着自然的法则生灭罢了。

禅宗说:“一年春尽一年春,野草山花几度新,天晓不因钟鼓动,月明非为夜行人。”明月不因夜行人而明亮,黎明不因钟鼓催促而来临,大自然从不为谁而停止运转啊!

活在俗尘的我们,总以自我为中心,往往以主观的好恶来诠释外在事物,任何外境稍不如己意,就嗔恨恼怒,或怨怼无量,好像世界必须依“我”而转动似的……

每每置身于渺无人烟的深山,看着山壁野花怒放灿烂,林中叶片迎风舞动,树下野果静静掉落满地,悠扬鸣唱的山鸟,在眼前蓦然展翅而去……万物是如此怡然自得,依其自然的轨道生活,何曾因“我”而改变?不论“我”喜欢与否,它们依旧这般生起、消失,“我”又岂能掌控外境一分一毫呢?回想自己的种种自大、我慢,就不觉哑然失笑。

行到无路处,我喜欢躺在寂静无人的山径,仰望天光云影,静听风声竹涛,感受万物来去生灭……霎时,仿佛那个执著的“我”,以及所执著的对象——“我所有”,都消失无踪了!天地间,只剩下无常的自然法则,而无一个常存、主宰的实体,一切都在生灭、生灭之中。

当我们将眼光从自我的烦恼中走出,转而观察大自然无常变化的同时,心逐渐专注、开放且平静,不再强烈地执取于一己的爱憎,而有较宽广的空间面对未来。P26-30

序言

画一幅心灵的风景

释见澈

三年前第一次到美浓,不为纸伞、烟楼,也未去探望钟理和,而是去看一片椰树林,那一片在见介师出家时,由她父亲亲手种下,现已绿荫满满的椰林。

喝着清凉的椰子汁,见介师雀跃的心情写满脸上,她父亲则默然微笑地坐在一旁,我感觉到一股未说出口的、浓浓的亲情,在他们彼此之间流动。那股透入心脾的清凉,何止是来自一杯椰子汁!心中顿时浮现出那片椰林的景象,椰风徐徐,吹逝了见介师出家十余年的光阴,也把我吹进了她的回忆中。

走一趟美浓,我终于知道见介师在看到山河大地、花草树木时,为何会有那么多细腻的情感与启发,因为她来自于如此美丽的小镇,有着如此温馨的家庭与童年回忆。而我只能在其中聆听、感受,所画的几棵椰子树,哪能表达出这父女情深的万分之一?

一片椰子林表达了一个慈父一生的守护,一个出家女儿追求佛法“胜解”的发心。它让我不禁想起了去世多年的父亲。当时决定护持我出家的不舍心情,怀着一股对父亲的思念,我画下那片椰林,以及见介师从小所住的老屋。它也成为我内心的风景。椰风吹来的是父亲对我的叮咛:“要好好修行,再回来告诉我,你修到了什么?”

画着《和佛陀赏花去》的插图,我看到了过去的自己,只是父亲已不在林中等候我归来。

在探访见介师的生命花园后,今年,她又邀我一起去看日月星辰、虫鱼鸟兽。

这本《和佛陀谈天说地》让我再次从大自然中探索生命的底蕴,和佛陀的智慧相遇。

有别于《和佛陀赏花去》的铅笔画作,这本书我用毛笔作画,初次尝试以水和墨渲染内心的风景,在浓淡之间,思维佛陀的话语。例如:“众生无始生死,长夜轮转,不知苦之本际。譬如大雨沛泡,一生一灭。”依着文中的描述,芭蕉雨的景象在宣纸上点点“滴”开……

每一滴墨水都仿佛包含了曾走过的山水风景,滴在无垠的心田上。每一滴墨水都即生随灭,稍纵即逝,无法为我停驻。每一滴墨水也都是唯一的一滴,无法重新复制。在水滴的生灭中,我深深思维生命的独一性与无常性,倾听了一夜芭蕉雨。

原来我所画的一切,其实都只是当下的风景罢了。佛陀的法教历经千百年,仍萦绕耳际,对照人生的处境,是那么贴切!而大千世界与自己的身心,又不断在迁流变化之中,所有行脚过的山河大地,所见、所思、所闻的一切,以及后来所画出的种种风景,都是刹那、刹那生灭的,我们所能掌握的,永远只有当下。

书写与绘画都是一种当下完成的仪式。见介师生命思维与心情的书写仪式,早已在文章中完成;而我所画出的,是属于自己生命的风情,也就在每一滴墨水滴落的当下得以完成。

从《和佛陀赏花去》到《和佛陀谈天说地》,我们同时经历了外境与内心对话、经典与自然相应的过程,成为生命中宝贵的经验。

佛陀说:“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从生,无法而不造。”每个人的心就如一个画家,能画出一切身心五蕴的世间。要如何作画,全在我们的一念之间。

行过天地间,蝴蝶飞来,又飞远了,但“蝴蝶效应”仍在持续扩大中。阅读这本书,你心中是否也会产生某种“蝴蝶效应”呢?若能跟随着佛陀,用心地观察大自然的一景一物,你也可以画出属于自己的心灵风景。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和佛陀谈天说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释见介
译者
编者
绘者 释见澈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44239080
开本 24开
页数 19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00
出版时间 2009-01-01
首版时间 2009-01-01
印刷时间 2009-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9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1
丛书名
印张 8.5
印次 1
出版地 海南
207
153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7:0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