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茉莉天使的成长圣经(能量豆)
内容
编辑推荐

对孩子的爱,固然需要爱得忘我,爱得欢欣,爱得有活力,但爱需要更多的睿智。韩青辰的这部《茉莉天使的成长圣经》,正是以一个母亲的视角,以满含温情和睿智的目光,关注孩子的成长,捡拾校园的趣事,审视教育的得失,并努力探究爱与教育的真谛。应当说,这是一部风格清新温馨、内容丰富厚重的好作品,是一篇略带理想化的小说,是一部适合家长和孩子共读的书,透露出作者对理想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体制的憧憬和渴望。

内容推荐

在赞美声中长大的小茉莉很“能干”:她三岁就帮妈妈做饭——往汤锅里加了三勺盐和三勺味精;遇见乞丐就要妈妈给钱;同学病了,她要卖掉自己家的房子。“能干”的小茉莉还会给布娃娃理发;她趁爸爸午睡,给他理了一个西瓜太郎。

小茉莉说:“我从来就不是小孩子,只是长着小孩的样子罢了。”异想天开的她渴望当一天古人,说《论语》,穿长衫,出门不用包,用包裹。

这颗“能量豆”万万没想到,妈妈真的买回来一颗能量豆。它不仅生根发芽,枝繁叶茂,还长出了汉字。小茉莉从此开始和能量豆赛跑。

目录

楔子

别了,小鱼

最坏的坏消息

难过的日子

妈妈跑进了电话里

电话剧院

爸爸时代

亲亲爸爸

珍妮的帽子

迎难而上

让妈妈高兴

回家,妈妈

惊人的能量豆

不一样的感觉

毛绒球

我们都是能量豆

久违的party

十周岁

希望漂流瓶

后记

写作手记

试读章节

暑假快要结束的时候,小茉莉多了一位特殊的朋友——小鱼,拇指长的小金鱼,尾巴像白纱裙,轻盈飘逸,白到透明。这个新朋友是小茉莉的忘年交黄爷爷送的。黄爷爷和奶奶要去美国看望孙子,金鱼去不了,他们就把它送给小茉莉。

黄爷爷和奶奶“送”得很正式。小鱼是他们的宝贝,黄爷爷看书累了总会找小鱼玩,奶奶喂鱼时会唱:“鱼儿鱼儿来吃哦!鱼儿鱼儿来吃哦!”

小茉莉心里想:“我帮你们养着,等你们回来,我再送给你们。”

小鱼成了小茉莉家的新宠,小茉莉和爸爸妈妈一回家,总要招呼小鱼。

“嗨,小鱼,你好吗?”

“Hello,小鱼,我们回来啦!”

小茉莉出门,总要叮嘱奶奶:“记得换水哦。”

那回妈妈换水,网兜没拿稳,让小鱼摔了一跤。小茉莉心疼得差点掉眼泪,她跟妈妈赌气,非要说小鱼摔坏了,直到她看见小鱼在鱼缸里游来游去安然无恙才罢。

从此,小鱼换水,小茉莉都要亲自拿网兜,还不停安抚小鱼:

“别动,别动,小鱼乖,我们来换水哦!”

小茉莉最爱和小鱼玩手指游戏。她的手指头在鱼缸上轻轻一点,呵呵,小鱼就兴冲冲地游过来了。小茉莉不等小鱼上前赶紧挪地方点,她点到小鱼背后去了,小鱼不知是计,兴冲冲地扭头追过来,憨憨的样子把小茉莉逗得呵呵直笑。

小鱼从不反思,连连中计,它热切地追逐着小茉莉,在鱼缸里游来游去,白纱裙摇摆不停,像天使在激情地舞蹈。小茉莉在鱼缸外呵呵笑着,使劲唤小鱼:“在这里在这里我在这里呀——”

那天晚上,小茉莉和爸爸妈妈在阳台纳凉,奶奶闷闷地嘀咕一句:“小鱼好像不动了。”

三个人立马朝鱼缸打冲锋。

“不可能啊!”妈妈大惊失色。

“我下班看它还好好的。”爸爸也不信。

“我下午还和它玩手指游戏呢!”小茉莉哭腔都出来了。

妈妈将鱼缸换上清水,小鱼一动也不动。

爸爸摇晃鱼缸,小鱼白纱裙样的尾巴微微荡漾。小茉莉瞪大眼睛叫:“它动了,它还活着。”

可是等水波平息,它又一动不动了。

奶奶啧啧嘴说:“小鱼真的死了。”

小茉莉撇嘴呜呜哭泣。

爸爸拍拍小茉莉的背,故作轻松说:“这有什么好哭的?”

妈妈心疼地搂住小茉莉:“别哭快别哭哦。”

“呜呜,小鱼不可以死,我不要小鱼死。”小茉莉闭上眼睛嘤嘤地哭,她越哭越伤心,干脆放声大哭。小茉莉哭得满头大汗,后背也湿了一大片。

妈妈把小茉莉搂进怀里,搂得紧紧的。

“别哭了,小鱼已经死了,哭也没用。总不能永远哭下去吧,这样哭很伤身体的。”本来,小茉莉这个暑假过得又轻松又愉快,谁知道最后遇上这样的事?

爸爸说:“我们来上网查查资料,兴许它只是病了,还没死呢。”“真的?”小茉莉抬起泪汪汪的眼,马上跟着妈妈爸爸去上网。。

一个小姐姐在网上焦急地喊:“我们家的小鱼一天死一条,快告诉我该怎么办?”有一个人比她更着急,直接喊:“快来救救我家小鱼。”小鱼之死的消息多达两万余条。

小茉莉和爸爸妈妈也在喊:“救救我们家的小鱼吧。”

“真希望网民有办法。”  “唉,要是小鱼只是病了该多好啊。上帝啊,求求你让小鱼活过来吧。小鱼小鱼,你可千万别死啊!”小茉莉低头用心地祈祷。

两个小时过去了,爸爸妈妈两手空空——没有奇迹。三个人愣愣地回到鱼缸前,盯着小鱼看。

“动啊!怎么不动呢?小鱼,你动一动啊。”小茉莉点点鱼缸。

小鱼斜着身子,和平常的姿势一样。只是,平常它是会动的,嘴巴一张一合,像在吃,又像在撒娇,身子摇摆起来可好看了,白纱裙舞动得非常妩媚。

小茉莉不知道自己原来这么喜欢小鱼。

“小鱼,这里,在这里!”小茉莉哀哀地点着鱼缸,小鱼不再跟她做游戏。小茉莉不甘心,点一下,又点一下,小鱼总是毫无反应。

小茉莉默默地哭起来,妈妈也跟着眼圈红了,她摸着小茉莉的头,一下一下。

“这就是死,一动不动,没有感知。”妈妈指着小鱼说。

“我不要小鱼死。呜呜——”小茉莉捂住眼睛大哭。

小茉莉这么伤心,害得奶奶不知所措,她抚摸着小茉莉说:“都怪奶奶,可能是奶奶换水换得不好。”

妈妈忙说:“怪我怪我,应该给它换只大鱼缸。可能是鱼缸太小,黄爷爷家的鱼缸比我们家的大多了。”

“对,大鱼缸空气要好一些。小鱼一定是闷死的。”小茉莉抢着说。

“也许是太热的缘故,网上那么多小鱼死呢!夏天嘛。”爸爸试图把小茉莉拉走,“别看,看也没有用。”

小茉莉的鼻头又酸了,眼泪纷纷地落下来。

“十点半了,睡吧,孩子!”

小茉莉听话地去睡了,一边走还一边嘱咐妈妈:“晚上让小鱼在你的房间吧,你要好好对待它。”

小茉莉沉浸在悲伤里,抽泣着毫无睡意。爸爸劝她:“你要是实在难过,就起来写日记吧,把伤心写下来也许就好了。”

小茉莉边哭边写,一直写到十一点。

第二天早上,小茉莉起床找出相机,她啪啪地给小鱼拍照。爸爸悄悄对妈妈说:“今天你陪宝宝去葬鱼吧,我单位很忙。”

“知道了。”

小鱼要被埋葬?

小茉莉舍不得,小茉莉要和小鱼永远在一起。不过,她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妈妈刷牙的时候,小茉莉拎出最心爱的密码箱——绿花铁皮首饰箱,爸爸从北京买回来的。

小茉莉拿出里面的宝贝:两颗蓝宝石、珍珠项链、粉红丝绸发卡。另外还有一只封口的塑料袋,装着她换下来的牙齿,一二三四五六,一共六颗乳牙。

第一颗是在幼儿园中班掉的,当时她好害怕,牙齿掉下来她吓得哭了,嘴巴好半天也不敢动。美丽的夏老师抱着她喜滋滋地说:“赶快包起来吧,带回家让妈妈收藏。这是我们生命的记忆,一定要保存好哦!”

保存下来的乳牙就这些了,另外的被随手扔进了垃圾筐、废物箱……在代代红小学门口的歪脖子梧桐树下,小茉莉还偷偷埋了一颗。

妈妈一看就知道小茉莉在干什么。

“宝贝儿,这盒子太大了。再说它是铁的,埋在土里不容易烂。”

“我不想埋小鱼。”小茉莉一头扎进妈妈怀里。

妈妈跑去看小鱼,小茉莉也跟上去。难道事情还会有什么转机吗?

小茉莉多希望妈妈喊“小鱼动了”,那将是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  妈妈趴在鱼缸上,低头,抬头,上上下下,最后失望地啧啧嘴巴。

鱼缸和小茉莉一样高。小茉莉从妈妈的腰际看过去,小鱼斜在那里,轻纱样的尾巴像枯萎的叶子,微微开始卷边。

鱼缸透明干净,因为小鱼死了,里面第一次没有那种褐色的鱼食。

那包鱼食是小茉莉在上学的路上买的,当时她坐在爸爸后座上,抱着它回家。现在鱼食还剩下三分之二,却没用了。

“看看,小鱼死了都这么美。”妈妈说完去翻抽屉,她要找首饰盒。

绛紫色的手镯盒子,盖子有点活动了。

小茉莉摇摇头说:“它坏了。”

粉红色的戒指盒子,小茉莉皱皱眉头说:“太小了。”

紫色的手镯盒子,上面系着粉色绸缎蝴蝶结,精致、秀气,里面是洁白的丝绸,小鱼睡进去一定安逸。

妈妈举着它,小茉莉不说话了。

“妈妈,小鱼半个身子已经发黑了。”

“是啊,我们必须赶紧把它埋了。”

妈妈把渔网交给小茉莉:“你亲自来吧。”小茉莉试了试,硬邦邦的小鱼舀不进网。

妈妈接过网,小心地提起小鱼,滤水,倒进手镯盒,黑的部分朝下。看起来,小鱼红里夹白的身子还是那么漂亮。

小茉莉不由得想起妈妈的话,小鱼死了都这么美,美得简直像标本。

小茉莉给小鱼写了一封信,折成小方块,压在盒子角落里。

“这是我写给小鱼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哦,我可以看看吗?”妈妈问。小茉莉点点头。

P4-12

序言

读着韩青辰的长篇小说《茉莉天使的成长圣经》,耳边常常回荡起自己说过的一句话:孩子那时年纪小。这句话我经常说起,也许已成为我终生抹不去的记忆。孩子小时候的故事颇堪回首。一次次的重温,给了我许多的感动、反思和人性的思考。

在我看来,对孩子的爱,固然需要爱得忘我,爱得欢欣,爱得有活力,但爱需要更多的睿智。韩青辰的这部《茉莉天使的成长圣经》,正是以一个母亲的视角,以满含温情和睿智的目光,关注孩子的成长,捡拾校园的趣事,审视教育的得失,并努力探究爱与教育的真谛。应当说,这是一部风格清新温馨、内容丰富厚重的好作品。

读这部小说,我感受最多的是,母爱是一种柔软的力量。缱绻的柔情和无私的承诺,把艰辛当做至乐,把付出当做追求,这一切都反射出作者作为一位母亲心灵闪烁的光芒。正因为如此,她作为一个作家,才能创造出一个灿烂的世界。我们在这个世界中,才得以摄取儿童心灵的美。小茉莉正是这个世界中健康成长的小精灵。我记得书中有一个故事:小茉莉去医院看望地震灾区的孩子小星星时,一刻都舍不得和她的玩具娃娃丽娜分开,她抱着它来到医院,但当她发现小星星喜欢上了她的丽娜时,就毅然将丽娜送给了她。我赞赏这个孩子心胸之开阔,性格之豁达。她与同龄人,特别是遭遇不幸的同龄人,能够这样推心置腹,坦诚相待,说明她心中有大境界。

母爱是一种柔软的力量。它像一条清浅的小溪,流经之处,有密枝簇叶,枝叶间有鸟声鸣啭。这是母爱给生命的美的营养。这种美的营养之可贵,就在于它可以转化为善。

我和青辰交往的这几年,我认定她是一位善良的母亲、善良的朋友。这种修养和气质的养成,大于她的年龄。正因为如此,她在这部小说中才会深刻体会到母爱的精髓和底蕴以及这种情感的内在和谐,那就是对孩子的尊重,给孩子创造一个自由成长的空间。这在她的小说中有鲜明的艺术表现,如:当社会上为孩子的学习“全民紧张”,纷纷为孩子选报各种补习班时,小茉莉的妈妈却选择了让小茉莉“先做一个好孩子,再做一个好学生”。正是这种清醒的爱,才给孩子的心灵点染了鲜亮的色彩。

母爱是一种柔软的力量。这是因为作者将母爱放在期望中去体现、去实施。为父为母的快乐,就在于此。当小茉莉因为小金鱼之死整夜欷歔不已时,她的爸爸开导她:“你要是实在难过,就起来写日记吧,把伤心写下来也许就好了。”这看似不经意的劝慰,给予孩子的是智慧的爱,是从平实的语言中透出的理解和体贴。我称许这种爱、信这种爱,它可以培养孩子善解人意的品德,让孩子的心灵世界丰富起来。

在母爱的情感世界里,孩子就是一切。孩子的点点滴滴都让母亲萦怀。

青辰的这部小说新作,历时六年,反反复复,才得以脱稿。这是她最用力的一部作品。作为一个作家,她深深地体会到“写作才有真生命”。我敬佩这种精神。

她的女儿汐汐给予她很多支持、很多激励。作品中渗透着她女儿的影子,也许正因如此,这部小说才能一路写来,从容,流畅,充分地表现了儿童心灵的美和母爱的价值。

小说满足了孩子精神的需求。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越来越渴望知晓自己成长的故事。在这些故事中,永远伴随着父母的身影。这是最能持久的记忆,这记忆常忆常新。这爱是寓于平凡中的伟大,是点点滴滴中的恩惠,是对灵魂的润泽。它影响孩子一生。它是孩子终生的精神财富。

小说也给家长们探究爱的智慧提供了新的启发。这是一篇略带理想化的小说,是一部适合家长和孩子共读的书,透露出作者对理想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体制的憧憬和渴望。相信有心的家长读者能够从中得到共鸣。

是为序。

2009年12月于北京

后记

“小茉莉,十点啦,快点睡觉啦!”

女儿叫汐汐,写作《茉莉天使的成长圣经》的这些年,我总是喊她小茉莉。我不仅喊她小茉莉,还把她们班很多人喊成点点、宋词、蔚蓝蓝、柳萌萌、珍妮、吴菁菁……开始女儿一头雾水,慢慢地,她听懂了。

《茉莉天使的成长圣经》萌芽于2003年女儿上幼儿园。这些年,她总是迫不及待地把新鲜好玩的事情讲给我听:“妈妈快拿笔记吧,这个你可以写进《小茉莉》。”女儿总把这部书称为《小茉莉》——她记不住那么长的名字。下面,我也这样称呼吧。

2009年母亲节,女儿在送我的贺卡上写道:我要把我的一生献给妈妈。女儿的热忱让我感动和羞惭,我知道纵然我使尽浑身解数也无法写出如此可爱的孩子。不过,有一点不曾改变,我是为女儿才写小茉莉的。

我要写一套女孩子的成长小说。本土的儿童文学似乎有点重男轻女,文学画廊里的男孩子如大头儿子、皮皮鲁、贾里、桑桑、王宝、马小跳、大林小林,远远多于女孩子。

我觉得研究女孩子的成长,特别是生命源头,意义非同寻常。那里除了清澈、洁净外,更重要的,她饱含着从上帝那里带来的爱,温柔博大。我始终怀着敬畏、感激和钦佩在写。

我不仅要写一个个浑然天成的健康快乐的生命,还试图保全它——世人原本都是这样,可是成年后往往千奇百怪。我努力融入健康快乐生命必备的心理、精神的元素,像健全生命配方。除了写故事,我还要写经验、认知和理念。

我随时用笔记下女儿的话,不仅仅记录孩子讲的事情,也记下孩子特有的语气、常用词、口头禅、表情、说话方式、小动作、小游戏、笔迹、涂鸦……女儿日常的一切成了我的研究资料。有时候找不到纸笔,就暂时输入手机,写在发票或商标上。

我还找机会去她的学校,在操场、楼梯、任意一个角落,听孩子们的声音,闻他们的体味,看他们的一举一动。我知道,我可以编故事,一百万字的故事也能编出来,但会编故事远远不够。好比做菜,我要到地里去挖,让菜带着泥土、露水、黄叶和杂草,这样才能保证色、香、味和营养。

我越往孩子们中间走,越读经典,就对文本越失望。2008年9月10日夜,我焦头烂额地跟女儿说:“对不起,《小茉莉》写不下去了。”

我对《小茉莉》失去了信心,觉得它流于一般,没有价值——尽管前前后后坚持多年,尽管曾经雄心勃勃,尽管女儿非常期待。

放弃委实心疼,我对女儿说的时候心都在滴血。

女儿意味深长地望了我一眼,转身走进她的小房间,好一阵才出来,冲我招招手说:“进来,妈妈,我们来好好谈谈。”

小房间已经被女儿捣鼓出了新模样:月亮与星星的窗帘垂下来,日光灯换成了柠檬黄的壁灯,钢琴曲缓缓地流动。女儿把洒满蓝色花朵和玫瑰红小熊的被子摊开,平平整整盖住床——像只浪漫温馨的榻榻米。女儿盘腿坐在中央,指引我坐在她对面,一种贴心贴肺的舒适满溢出来,

“我们好久没去茶馆了。”我的焦虑减去了一半。

“是这样妈妈,好好放松放松。”女儿莞尔一笑,露出可爱的酒窝。我恍惚她已经长大,很大很大,可以给我怀抱般的温暖。我们之间关系有点颠倒,不过我很陶醉这种颠倒。

“我是真的写不出来了,妈妈写得不好,写不好还写对不起读者。”

“妈妈,你怎么知道你写得不好呢?我看未必。第一,你得回到从前,回到你决心写小茉莉的那一刻。那时候你一定对她充满信心,满心欢喜。你曾经说过你爱小茉莉,我也看过,我一直忘不掉读她的那种快乐。”

女儿淡定而大气,我真的在她面前一点一点小下去,像冰雕的妈妈,化成无形的水流,在女儿脚下重新凝聚。  “第二,你得忘掉自己是作家,你就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热爱写作的小学生。只有这样你才会喜欢自己的写作,喜欢自己的文字,才会惊讶我写得这么好啊。否则,你把自己想象成作家,你对自己的文字永远不会满意。”

“是的,女儿!你怎么知道这些?”我匍匐在女儿的脚边,亲亲她可爱的小脚丫,“你说得太对了,如果我是一个刚刚写作的人,我怎么会这么歧视自己的文字?怎么舍得50万字说扔就扔?”

女儿受到夸奖毫无矫饰,她让我如同面对上帝般地虔诚和谦逊。

“第三,妈妈,你要在封面上加一句:‘你就是小茉莉,小茉莉就是你。’你要让每个读者在小茉莉身上找回童年的乐趣、信心、希望甚至痛苦。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那么妈妈你就成功厂。火家一定会爱读《小茉莉》。”

妈妈频频点头,诧异和惊喜像春天的水面漾开的那一圈圈涟漪。

“想想那些在汶川大地震中失去亲人和健康的孩子吧,他们更需要小茉莉做伴。妈妈你好好想想,如果是这样,你怎么能半途而废呢?那个被你写了一半的小茉莉会在你的笔下憋出病来的。继续写吧!有问题我们再谈。相信我,妈妈!相信你自己!”

女儿扑过来亲了亲我的脸,幸福与感恩充溢着我。为了女儿,我怎么能放弃?我在日记里写下一行字:不写出《小茉莉》我不活了。不写出来就永远写。

《小茉莉》是我的第十一部书,可我感觉写那十部加起来也不如它艰难。尽管我在每篇小说之中,都会经历痛苦的瓶颈期。

我不肯放弃,还因为我想尝试低幼儿童文学写作。记得在郑春华作品研讨会上,某位专家曾说:“写低幼儿童文学是对每位儿童文学作家的考验与历练。”

我想挑战自己,只是我低估了它的难度。

没有一部作品把我逼到如此绝境。经过7个月又7个月又7个月的封闭式写作,2006年《小茉莉》断断续续写到3万字。2007年在鲁院写到30万字。然而,写完我才知道它不过是废纸一堆。2008年和2009年,修改与扬弃。

我曾经这样在心底祈求我的读者:请您在读《小茉莉》的时候,把我当做一个弱智但不肯放弃的写字者吧,千万别用什么作家来审查我。宽恕我吧,一切只因为我是一个小女孩的妈妈,我答应过她一定会完成的。

感谢上帝给我力量。我像洗珠子一样,把50万字洗了一遍又一遍,又像推一块顽石上山。很多次,我都觉得自己撑不住了,气力透支光了……其中的灰心、昂扬、沉沉浮浮,真是反反又复复。

《小茉莉》狠狠地给我上了一堂写作课。写完才读到《歌德谈话录》:“你得当心,不要写大部头的作品。许多既有才智而又认真努力的作家正是在贪图写大部头作品上吃亏、受苦。”

我当然没才智。不过,如果2003年就知道这个计划要到2009年8月画句号,我恐怕没有那么大的勇气和决心。

可是迄今为止,又有哪本书给过我如此丰厚的回报呢?!

至少,从2007年5月8日到2009年7月29日,所有的日子都被我紧紧抓在手上。我没有浪费生命,没有无聊、发呆、左顾右盼,没有停止我的脚步。

在那些被写掉的日子里,我一次次被电话、天黑、敲门惊醒。每每关电脑,都像从一个灵魂里脱壳,又像告别一个世界。我在其中是多么酣畅、甜蜜、满足啊!

记得深夜,因为眼睛适应不了浓黑,我像瞎子一样被先生牵回家,最后角膜炎频发、肩周炎让脑袋立不住,只能斜躺在椅子上远视屏幕修改……

那种忘我是此生体会到的最纯正、最珍贵、最高尚的幸福,为此我深深感激。我深信只有写作,才会让我体会活着与欢乐的真味。

让我举起手,向这段漫长的、被我称做探险的日子致敬!  在我与《小茉莉》难舍难分的当儿,想不到一直支持我的女儿吃醋了:“哼,我不是你的女儿,小茉莉才是。你去写《小茉莉》吧!”

枕边至今存着她的纸条:“今天是新年第三百五十八天,妈妈,新年好啊!我想问问你,什么时候才能陪我玩?这个寒假你一直在写你的《小茉莉》!”

只有我知道,为了《小茉莉》我亏欠了女儿多少。我曾觉得,《小茉莉》是我献给女儿的。只是现在我很犹豫:我能回报我的孩子和匆匆逝去的时光吗?

也许是神的旨意,掩卷之际,我频频遇意外。

一个贵族小学四年级的女生,在夏日秋千下忧伤地告诉我:“阿姨,我想自杀,我们班有很多人都这样想。”

“为什么?”

“活着没意思,整天就是学习。”

“你们老师知道吗?”

“知道啊!课间她都要把窗户关上。”

五年级的小石头,清晨歪着脑袋在树下看鸟:“它是喜鹊吗,阿姨?”

我认为清晨研究鸟的孩子是天才,可是小石头却郁郁寡欢:“我的成绩很不好。不过,我一年级的时候考过好几回一百分,我不是笨蛋!”

白发苍苍的牧师声泪俱下地祈祷:“让我们善待孩子吧,去聆听孩子的心声,不要过分地逼迫孩子。成绩毕竟不是唯一……”因为一个小男孩来哀求他:“救救我吧,牧师!我在家挨打,在学校挨骂,让我早点去天堂吧。”

可是,自修课上,怒气冲冲的妈妈居然当众打了儿子一耳光;楼梯上,年轻的妈妈踹了儿子一脚,扭头就跑,儿子哭哭啼啼一瘸一拐追在后面,追出去两里妈妈都没回头;还有一个妈妈在校门口撕一年级女儿的嘴,边撕边气势汹汹地问:“下次上课还讲话?”

我不认为她们配得上母亲的尊荣。

何日我们的孩子能不冉遭受逼迫和糟蹋?何日我们的童年能不再被课堂吞占?何曰我们由衷地爱上学习?何日我们成为能帚豆,摆脱机器人的生活,找到快乐门?何日我们的孩子成为真正的天使?何日我们的世界成为孩子们的天堂?

为了孩子们的欢笑与眼泪,我愿意永远像母亲一样,将他们爱慕和滋养,为他们奔走与吁求。这是我书写小茉莉的心愿,也是我一成不变的理想。

深深感谢女儿与先生,感谢力:学小学200508班的孩子和老师们,感谢编辑和所有的朋友。

韩青辰

2009年12月7日于南京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茉莉天使的成长圣经(能量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韩青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安徽少儿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744889
开本 32开
页数 19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10
出版时间 2010-04-01
首版时间 2010-04-01
印刷时间 2010-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2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87.45
丛书名
印张 6.5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10
140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3:5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