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抗震救灾英雄谱
内容
编辑推荐

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让我们记住了四川、汶川、北川,也让我们记住了一群在灾难中临危不惧、坚韧不拔、自强不息,昂然挺立于天地间的英雄们。面对灾难,他们有的在生死瞬间将同学推开,而自己却永远地离开了世界;有的脱险后又纵身跳向废墟,背出情同手足的同乡;有的在关键时刻担当起老师的职责,组织同学撤离到安全地带;有的被困后,或坚持用手电筒的微光读书,或唱起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他们的事迹,如同浩渺苍穹里的点点星光,照亮勇敢、坚强、无私的夜空,他们的先进事迹和可贵精神,集中体现了当代年轻人的优良品质,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感动了全国人民。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些英雄们,将最崇高的敬意珍藏在心中。

内容推荐

抗震救灾的英雄们,以人民的得失为得失,以群众的安危为安危,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彰显了中华民族无私无畏的品格,不屈不挠的精神。他们危急关头不退缩,责任面前不逃避。他们作出的生死抉择,演绎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显现了最纯粹最耀眼的生命底色。英雄隐于平凡,英雄现于危难。英雄的道德情操,平凡中高扬伟大。在生死考验的严峻时刻,他们的言行,蕴含和弘扬了社会最珍贵的价值理念和精神品质,堪为世人楷模!

目录

编者的话

救灾现场就是我的家——记青川县木鱼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赵忠兴

“党员就得第一个冲上前”——记安县桑枣镇飞龙村党支部书记夏平

“危难时刻,党员干部不能退缩”——记青川县委常委、组织部长伏玉琼

争分夺秒冲锋在前——记中共北川县委常委、副县长翟永安

“孤岛”铁人——记彭州市龙门山镇党委书记刘廷凯

让受灾群众看到生产自救、重建家园的希望——记绵竹市广济镇仁贤社区党支部书记曹代成

“是共产党员的,跟我来!”——记汶川县银杏乡沙坪关村党支部书记龙德强

在千钧一发之际……——追记共产党员,四川大邑县雾山乡虾口村原村支书刘全襠

他心中充满了对乡亲们的爱——记青川县石坝乡党委书记舒云

废墟中爬出的报信人——记北川羌族自治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王理效

震不倒的民政局长——记北川民政局长王洪发

关键时刻必须坚强——记汶川县映秀镇镇长蒋青林

在唐家山的153小时——记奋战在抗震救灾一线的水利部总工程师刘宁

汶川县信访局副局长任勇:“爬,也要爬回汶川”

四川广元市交通局马晓东:再危险,党员也不能退缩

广元电业局青川供电局党支部副书记陈学云:在泪水中“点亮”希望

茂县曲谷乡二不寨村党支部书记王继余:他倒在送信路上

北川县法院副院长李芝军:废墟中的坚强

一心想着村民的羌族书记——记理县通化乡卡子村党支部书记张朝军

冒死抢通运输生命线——记阿坝州公路局装载手义德阳

我是村支书,必须回我的村子去——记都江堰市虹口乡红色村党支部书记潘虹

地震摧不垮的格桑花——记藏族女干部、阿坝州工商局党组书记、局长斯卫平

徐麟祥:最早进入灾区的72岁工程设计大师

“就是用双手刨,也要把路打通”——记甘肃省公路局局长赵彦龙

地质专家李林的生命突围

大爱,让青春更闪亮——记共青团北川县委书记马晓燕

陕西宁强县纪委书记蒋明庆:忙救灾,每天睡眠不到3小时

西安铁路局略阳工务段马蹄湾桥路车间副主任柴桦林:109隧道里独闯“鬼门关”

“还是先救活人要紧”——记安县高川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马传荣

身患癌症坚持抗震——记重庆市纪委驻商委纪检组长曾晓辉

四川汶川卧龙特别行政区工会主席张文翔:“关键时最需要我们到基层去”

傅才章:“有政府的人在,老百姓就安心”

灾区有他忙碌的身影——记四川广元市残联理事长赵自学

成都军区某坦克修理大队士官陈宏:泪沾衣裳向前冲

广州军区某陆航团团长李波:贴着灾区的心跳飞行

济南军区某红军师师长杨剑:“铁”师长传奇

济南军区某摩步师师长胡武帅:“虎”师长纪事

总参某通信训练基地士官李明明:“军人就该站出来”

成都军区空军某部高级工程师王君:找到那条特殊的航迹

一名军人一面旗——记青岛警备区某海防团排长杨军

钢铁战士武文斌

灾区群众都是我的亲人——记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人武部部长郑强

90公里生死路,留下他抹不去的印记——记四川省军区副司令员李亚洲

夜间空投在高山峡谷间——记广空运输航空兵某师机长邱德甫

生命因使命而坚强——记空降兵某炮兵团一级士官钟旺

成都军区某装甲团战士严情勇:“我没办法让自己停下来”

甘肃徽县嘉陵镇人武部部长田宇:“关键时刻就要拿得出来”

济南军区某装甲师政委姜思源:“灾区群众就是我们的父母”

智勇双全“领头鹰”——记南京军区某陆航团团长司启富

“我们要为牛排长请功!”——记抢救群众负伤的成都军区某炮兵旅排长牛玉新

突击在生死线上——记海军陆战队某旅两栖侦察队队长詹建中

“军人必须冲在最前面”——记沈阳军区某炮兵团政治处副主任杨伊

我的生命激情飞翔——追忆成都军区某陆航团邱光华机组

王刚:为抢救他人奋不顾身

大爱无边的警察妈妈——记江油市公安局巡警大队民警蒋晓娟

蒋敏:坚强的警花李林国:用行动践行神圣天职

张玉民:我仅仅是做了应该做的事

抗震先锋——记哈尔滨市公安局巡警支队长刘亚民

闻风而动兵贵神速团结协作奋勇救援——林卫带领广东公安特警赴川抗震救援纪实

一个艰难的选择——记四川省绵阳市公安消防支队代理排长肖显辉

武警甘肃文县中队指导员戚涌泉:一腔热血铸忠诚

德阳公安消防支队绵竹中队范晓林——废墟中的生命方舟

四川消防总队警务处处长李大军:趟出通往震中生命通道

绵阳市公安局民警徐根发:北川县城最后的守卫者

左冲右突在一线——记武警水电三总队党委书记、政委程跃进

亲情的升华感天动地——记四川省绵阳市中医院手术室护士长黄琼

手术室闪闪发光的党徽——记抗震救灾优秀党员李树德

内蒙古第三批赴川卫生防疫队队长范蒙光:“保护好每个活着的人!”

”我们就是你们的亲人”——记北京军区总医院院长、“华益慰医疗救援队”队长程齐波

八旬院士真情服务受灾群众赢得赞誉

英雄闯在生死一线间——记三医大新桥医院抗震救灾医疗队领队孙汉军

“别管我,救人要紧”——记第二炮兵总医院抗震救灾医疗队队长李志韧

一对夫妻的救灾故事——记南京军区第八十五医院医疗队队员童强和陈徽军

第三军医大学校长王登高:背着药品徒步挺进映秀

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院长浦金辉:一心救人,自己却累倒了

为学生三次冲进危楼——记汉源县富林初级中学教师包世贵

那一刻,他张开双臂护住4个学生——记在震灾中遇难的四川德阳市东汽中学教师谭千秋

许伟:年轻校长灾区脊梁

方徐林:“我的学生,一个没少”

她为孩子们挡住倒塌的墙

疤痕遮不住美丽——记陕西省宁强县黄坝驿乡中心学校教师王敏

四川省北川县电信职工杨志勇:为了北川第一道电波

“有党在,有我在,就有大家在”——记华能太平驿电站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程洪

永不消逝的生命连线——记英勇献身的中国移动抗震抢险工程突击队队长刘建秋

中国电信汶川分公司员工刘道彬:拨出汶川第一个求救电话

北川县邮政局陈家坝邮政支局局长梁健、营业员兰晓宇:那一刻,他们不停地救人

一名共产党员心中的大爱——记震后交纳“特殊党费”第一人祁友富

以党性书写忠诚——记人民日报记者部主任龚达发

吴天祥:64岁赴抗震一线当志愿者

敬庭尧:第一个进入救灾现场的艺术家

20岁的四川什邡青年李青松:被困104小时,获救后成了志愿者

马健:手刨4小时救同学

王波:营救同伴永不退缩

王亮:危难之际显英雄本色

王博:“只想快点把弟弟妹妹们救出来!”

王樊:双手挖刨救同学

王磊:危墙下推开四位同学

王佳明:申龙:“那时候,脑子里只有救人!”

杨琳:她将同学推到安全地带

杨松尚:”当时只想留下来救人!”

何翠青:救人失腿不言悔

宋雪:勇救同学将爱留下

张春玲:3次闯入废墟救同学

陈浩:“老师教我学雷锋”

邹雯樱:原本可以活着的

林浩:“因为我是班长!”

郑小鹏:为救同学手都刨出了血

贾龙:一定要把妹妹救出来

童世强:14岁少年勇救7孩童

雷楚年:15岁少年两返教室救7同学

试读章节

救灾现场就是我的家

——记青川县木鱼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赵忠兴

在5·12大地震中,在重灾区青川县,受灾最为严重的是木鱼镇。但是这里的受灾群众灾后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临时住所,有基本医疗。全镇社会稳定,群众很快就擦干眼泪,振作精神,积极规划重建新家园。说到这一切,木鱼镇的干部群众会异口同声地称赞一个人——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赵忠兴。

5·12大地震发生时,赵忠兴正在县城办事。那时,通讯、交通瞬间全部中断,县城楼倒屋塌,很快听到有人员伤亡的消息。“震情严重!不知道木鱼那边怎么样?我必须立即赶回镇上。”路断了,赵忠兴就一路小跑往回赶。

当他赶回镇上看见场镇大部分房屋倒塌,人们惊慌失措,立刻一边安慰灾民,组织他们撤到安全地带,一边了解灾情。

有人哭着告诉他:“中学的房子垮了,几百个娃娃在里面!”他火速赶到木鱼初中。余震中房屋还在垮塌,不时腾起大片烟尘——来不及多想,赵忠兴立即冲进人群大喊一声:“年轻人跟我往前站!老人小孩赶快向后退!”一场与死神赛跑的抢险开始了。

他们带头用手扒、用简单的工具撬,同时一边维持现场秩序,安慰群众,把伤亡学生从废墟里抬出来。赵忠兴不住地催促自己快点,快点,再快点!多一秒就多一分生的希望!

随着救援的深入,遇难者的遗体不断增多,尽快掩埋死者和安慰生者,处理好善后事宜,成为非常重要而紧迫,也非常棘手的问题。赵忠兴便主动承担了这项工作。

由于事发突然,很多遇难者亲人在外打工,他就多方打听,想方设法取得联系,以便尽快辨认遗体后掩埋。有的死难者的亲人由于悲痛过度,情绪失控,无法亲手翻动遗体,赵忠兴就一具一具地亲手翻动,帮助他们辨认。他要让乡亲们明白:“不幸的遇难者,是他们的亲人,也是我赵忠兴的亲人!”

遗体辨认确定后,赵忠兴和他们的亲人一趟又一趟地抬送遗体,挖坑掩埋。那一两天,他在操场和墓地之间来回奔走了一百多次。到5月15日中午,200多具有人认领的遗体全部掩埋了。还有28具遗体无人认领和无法辨认。他就组织群众对已经腐烂的遗体逐一进行辨认登记,然后用白布一具一具地包裹好,按照当地风俗掩埋了。

不知不觉,赵忠兴一连紧张地忙碌了几昼夜。当他掩埋好最后一具遗体回到帐篷,刚说了一句“我想喝水”,突然感觉眼前一黑,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情况非常危险。经过抢救,昏迷了4个小时的赵忠兴才醒过来。后来医生说,如果抢救不及时,就可能危及生命。刚从昏迷中醒来,有人间他,接下来怎么办?赵忠兴无力地脱口说:“接着搞,接着搞嘛!”说完就爬起来,又投入到抢险斗争中了。有人劝他回家休息会儿,恢复一下体力,他说,“救灾现场就是我的家!”

赵忠兴先后两次累得昏倒,每次都是一醒来就站起身,直奔救灾现场,带领群众抗灾自救。他三天四夜没合过眼,可他诙谐地说:“我昏睡了四个小时。”地震后的前几天,赵忠兴只啃了一袋方便面,有好几次,他从地上捡起几乎空了的矿泉水瓶,把里面剩下的几滴水倒进嘴里,润一润干裂的嘴唇!他要把当时非常紧缺的水和食品留给群众。(余长安)

摘自6月2日《光明日报》,作者为该报记者

“党员就得第一个冲上前”

——记安县桑枣镇飞龙村党支部书记夏平

在四川安县桑枣镇飞龙村,提起村党支部书记夏平,村民都夸赞说:“俺们老百姓有帐篷住,有吃的、有喝的,他自家却还住在彩条布搭的小棚子里!”

5月12日大地震一发生,夏平首先想到的就是上学的孩子们。他飞快地冲向村里的小学,赶到一看,长舒了一口气——由于没到上课时间,孩子们没进教室,躲过一劫。

来不及多说什么,夏平拔腿就奔向村里。“快来人啊!”突然,夏平听到了呼救声。顺着声音看去,飞龙村2组78岁的卞华仁老人被砸倒在二楼楼梯上。夏平快步跑过去,使出全身力气挪开倒塌的预制板,救出老人背上迅速往外跑。恰巧有一辆警车路过,夏平赶紧拦下车将老人送往医院救治。紧接着,夏平又快步跑向下一户村民家……“大娘!”“二哥!”他呼喊着一个又一个乡亲,救出一名又一名村民。夏平将没有受伤的村民组织到安全地带;安排村干部将受伤村民送往医院救治。从12日下午3点到13日早上7点,夏平一直在第一线抢救受伤群众。

得知85岁的外婆被垮塌的房屋砸倒去世,夏平强忍悲痛,赶回家匆忙料理一下又出现在受灾的村民面前。

5月13日,夏平组织群众搭建临时帐篷,协调从村上的粮食加工房中借出大米,并安排党员24小时为村民免费加工,组织村干部为村民们煮饭,保证受灾群众有饭吃。

夏平对从附近的茶坪乡、高川乡以及北川县转移过来的200多名受灾群众进行了妥善安置,并号召党员把帐篷和救灾物资让给村民。他还组织了12人的党员志愿应急队。

飞龙村停电了,村民们的吃水也成了问题。夏平一边要求村民将死牲畜远离水源深埋,一边组织对井水进行消毒防疫。

村民基本安定了,夏平又开始琢磨起生产自救。“不能光靠外面支援,我们自己得想办法开展自救!”每天天刚亮,他就喊上村里的党员、干部,带领乡亲们收麦子、抢插秧。“现在村里的油菜已经全部收完,水稻插秧也基本完成,还抢种了些反季节蔬菜。”

“危急关头,党员就得第一个冲上前。”夏平说。(苏民夏先清)

摘自6月4日《经济日报》,作者为该报记者

“危难时刻,党员干部不能退缩”

——记青川县委常委、组织部长伏玉琼

在余震不断、道路阻塞、随时有飞石滚落的情况下,冒着生命危险从四川省青川县赶往广元市区,及时向广元市委报告灾情——她就是青川县委常委、组织部长伏玉琼。

大地震发生后,青川县城山珍市场五层楼房整体垮塌,50多人被埋在废墟里……伏玉琼在第一时间带领干部赶到现场组织救援,疏导群众。整整一个通宵,不停地喊话和调度让她嗓音沙哑,说不出话来,她便用手势指挥。同事见她一直没有合眼,劝她休息一下。她说:“还有那么多群众埋在废墟里,哪儿顾得上休息!救人要紧!”

从5月12日下午到5月13日上午,他们一共救出21名被埋群众。

地震过后,道路、通讯等中断,青川失去与外界的所有联系。青川县委紧急将奋战在山珍市场的伏玉琼调出来,让她负责采集青川严重灾情的录像资料,速送广元汇报。

青川县电视台的采编器材全部埋在废墟中,余震不断,尚未倒塌的部分楼房摇摇欲坠。伏玉琼率先冲进废墟抢出一台还能使用的摄像机。

5月13日下午,青川去广元的公路刚刚抢通,路上泥石流、塌方不断。伏玉琼乘车向广元急驰。车行至危险的酒家垭,几块大石头挡住去路,她和司机不顾随时会被飞石击中的危险,下车用手搬、用肩推,将一块块石头挪到路边……连日的疲累,加上不久前才做了一个手术,伏玉琼脸色苍白,晕倒在路边。过了好一会儿,苏醒过来的伏玉琼说:“没事,赶快赶路!危难时刻,党员干部不能退缩。”

将青川灾情向广元市委、市政府汇报之后,伏玉琼连夜返回青川。当天,她就去了灾情十分严重的关庄镇,指挥关庄、红光、石坝、马公等乡镇的抗震救灾。5月14日,伏玉琼从关庄镇出发,沿着被毁的公路,翻山越岭徒步走了两个多小时到达红光乡。那儿的河流变成巨大的堰塞湖,情况紧急。她立即向县委汇报,紧急疏散受到威胁的群众。

15日,关庄片区指挥部随即成立。任副指挥长的伏玉琼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安置涌向关庄镇的上万名受灾群众。这天,100多名受灾群众找到指挥部,伏玉琼马上把刚刚搭好的指挥部帐篷让出来,说:“你们安心住下,有困难大家一起克服。”然后又给每个人发了两个鸡蛋和一瓶矿泉水。伏玉琼马不停蹄,带领党员应急队搭建受灾群众居住的帐篷、临时厕所,组织防疫,组织将救灾物资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

5月16日,一个临时安置点新安置3000名受灾群众,伏玉琼逐个帐篷慰问群众。天气炎热,连日来没有休息的伏玉琼又一次昏倒。伏玉琼感动了干部群众,她却说干部群众感动了她……(夏先清郭勇)

摘自6月3日《经济日报》,作者分别为该报记者、通讯员

P1-6

序言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发生8.0级强烈地震,山崩地裂、屋毀人亡,顷刻间,美丽的山乡化为一片废墟。

灾情发生后,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中国加油!汶川加油!”的呼唤中,全国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展开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抗震救灾斗争,并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代表座谈会上指出,在同特大地震灾害的艰苦搏斗中,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展示出了十分崇高的精神,这就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体现了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体现了中国人民泰山压顶不弯腰的英勇气概;以人为本、尊重科学,体现了对人民的高度关爱、对科学的高度尊重;抗震救灾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是我们党和军队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

抗震救灾的英雄们,以人民的得失为得失,以群众的安危为安危,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彰显了中华民族无私无畏的品格,不屈不挠的精神。他们危急关头不退缩,责任面前不逃避。他们作出的生死抉择,演绎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显现了最纯粹最耀眼的生命底色。英雄隐于平凡,英雄现于危难。英雄的道德情操,平凡中高扬伟大。在生死考验的严峻时刻,他们的言行,蕴含和弘扬了社会最珍贵的价值理念和精神品质,堪为世人楷模!

为了讴歌在抗震救灾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组织、团体,弘扬“国难当头,匹夫有责”的高尚情操,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团结互助的优良传统,也为了配合向抗震救灾中的英雄们的崇高精神学习活动的深入开展,我们根据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媒体刊登的关于抗震救灾英雄事迹的新华社通稿及各媒体记者采写的稿件,编纂了这本《抗震救灾英雄谱》。

让我们以英雄先进事迹为动力,将爱国热情和奉献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胜利而努力奋斗!

2008年6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抗震救灾英雄谱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新华月报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10071954
开本 32开
页数 22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5
出版时间 2008-07-01
首版时间 2008-07-01
印刷时间 2008-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7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0.7
丛书名
印张 7.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9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3:5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