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家的视角,企业家的感悟!
由“中华战略文化论坛”策划的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特别项目,集中对改革开放30年中10位中国著名前驻外大使、10位中国知名企业家、10位国际知名跨国公司中国区总裁进行了深度访谈。他们的经历、视角、感悟和期待,为我们提供了一幅生动、具体、丰富、形象的历史画卷,从不同角度展示了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腾飞与崛起的深刻变化,诠释了下一个30年将面临的更大的机遇和挑战。
图书 | 30人谈30年(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名人访谈录)/中华战略文化论坛系列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外交家的视角,企业家的感悟! 由“中华战略文化论坛”策划的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特别项目,集中对改革开放30年中10位中国著名前驻外大使、10位中国知名企业家、10位国际知名跨国公司中国区总裁进行了深度访谈。他们的经历、视角、感悟和期待,为我们提供了一幅生动、具体、丰富、形象的历史画卷,从不同角度展示了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腾飞与崛起的深刻变化,诠释了下一个30年将面临的更大的机遇和挑战。 内容推荐 如何看中国30年改革开放所走过的每一步?改革开放对中国发展和现代化进程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中国下一个30年将如何发展?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从不同角度俯瞰、审视、分析、反思、总结30年所经历的实践,对于前瞻进一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弘扬中华战略文化精髓,构建和谐社会及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定位,迎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到来,都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由“中华战略文化论坛”策划的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特别项目,集中对改革开放30年中10位中国著名前驻外大使、10位中国知名企业家、10位国际知名跨国公司中国区总裁进行了深度访谈。他们的经历、视角、感悟和期待,为我们提供了一幅生动、具体、丰富、形象的历史画卷,从不同角度展示了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腾飞与崛起的深刻变化,诠释了下一个30年将面临的更大的机遇和挑战。 本特别系列访谈的重要特点:①政策建议导向访谈;②被访嘉宾经历丰富、思想敏锐、见解独到;③国别、行业具有代表性,行业涉及范围广泛,在企业性质方面包括国有、合资、股份制和民营不同类型;④在被访30位嘉宾中,有10位是全国人大代表或全国政协委员;⑤在被访的20位中外企业家中,有8位博士,10位跨国公司中国区总裁中,3位是上世纪80年代初留学美国并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人,另外7位是来自不同国家的外籍人士,大多都有在中国20年以上学习、生活和工作的经历,见证了中国30年的巨大变化;⑥期待与展望是访谈的重点;⑦内容丰富,其中许多内容和照片真切记录了改革开放30年间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有些是第一次公开。 目录 10位前驻外大使: 1.中国正在勇敢地走向世界/1 ——专访中国前驻印度大使程瑞声先生 2.国力是外交的本钱/8 ——专访中国前驻美国大使李道豫先生 3.改革开放是近50年世界史上最具革命性的事件/16 ——专访中国前驻英国大使马振岗先生 4.中国不是“泥足”巨人/25 ——专访中国前驻德国大使梅兆荣先生 5.21世纪将会更加美好/35 ——专访中国前驻法国大使吴建民先生 6.不能骄傲自大,也不能妄自菲薄/42 ——专访中国前驻埃及大使吴思科先生 7.只有富强起来,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49 ——专访中国前驻日本大使徐敦信先生 8.改革开放有利于台海和平发展/59 ——专访中国前驻肯尼亚大使薛谋洪先生 9.风云激荡的外交30年/66 ——专访中国前驻巴西大使原焘先生 10.一切归功于思想解放/74 ——专访中国前驻俄罗斯大使张德广先生 10位中国企业家: 11.走向世界的“爱国者”/8l ——专访北京华旗资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裁冯军先生 12.做战略型企业家,勇敢参与国际竞争/89 ——专访青岛啤酒集团董事长金志国博士 13.三十年来家电王国,四百亿元民营企业/97 ——专访广东格兰仕企业(集团)董事长梁庆德先生 14.国企改革真正促使我们思想解放/105 ——专访中国新兴铸管集团董事长刘明忠博士 15.改革之路不平坦/112 ——专访北京华远集团总裁任志强先生 16.法治引领中国的市场化进程/119 ——专访德恒律师事务所主任王丽博士 17.从思维和概念上走向国际化/129 ——专访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副董事畏伍淑清小姐 18.唱响中国机会/137 ——专访新东方教育研究院院长徐小平先生 19.改革是一代中国人的幸运/145 ——专访杭州民生药业董事长竺福江先生 20.一个民族企业家的责任/153 ——专访俏江南集团董事长张兰女士 10位跨国公司中国区总裁: 21.未来令人振奋,变化还将发生/160 ——专访印度工商联合会(中国)执行董事 兼印度信实集团(中国)首席代表阿都尔先生 22.长野咣史的中国情缘/168 ——专访日本日立(中国)有限公司 董事长长野咣史博士 23.中国的变化令人振奋/176 ——专访澳大利亚必和必拓(中国) 总裁戴坚定先生 24.保持政策持续性是改革开放的关键/185 ——专访法国道达尔(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董事长戴杰先生 25.中国正在回归常态/193 ——专访瑞典(中国)商会主席 兼瑞典斯堪尼亚销售(中国)有限公司总裁何墨池先生 26.中国改革开放道路不可逆转/20l ——专访德国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 兼首席执行官史登科博士 27.黄浦江畔的沉思与展望/209 ——专访美国英格索兰(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总裁宋振宁博士 28.天容万物,海纳百川/218 ——专访美国星巴克咖啡公司(中国) 总裁王金龙博士 29.中国,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226 ——专访欧盟(中国)商会主席伍德克先生 30.中国“智造”,惠及世界/234 ——专访美国微软(中国)有限公司 董事长张亚勤博士 试读章节 中美关系:一波四折 论坛:中关关系在改革开放之初,是如何打开局面的? 李道豫:在改革开放这30年中,我们所处的国际社会可以说是风云变幻,国际形势经历了非常深刻的变化。我们成功地应对了这些挑战,特别是在一股股反华浪潮中,我们仍然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而且国际声望越来越高。客观地讲,改革开放给我国的外交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也就是日益强盛的综合国力。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带来强大国力为后盾,我们应对国际上的这些复杂局面将会是非常困难的。 《中美建交联合公报》是1978年12月16日公布的,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正好与改革开放同步。因此,中美新时期的外交关系,是与改革开放同时起步的。 论坛:中美关系在我国的对外关系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中美建交除了当时众所周知的国际方面的因素外,我们国内的一些推动因素是什么? 李道豫:外交政策是内政的延续。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萦绕于心的,就是怎样为国内改革开放创造一个良好的有利的国际环境。改革开放本身是向国际开放,并且是全方位的。我们不仅需要国外的市场。还要吸收外国的资金和先进技术,而其主要来源就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在这个意义上,中美关系成了我们为改革开放营造良好国际环境的重要一环。如何发展中美关系,就不能不在改革开放时期对外关系中占有重要的战略位置。所以中美建交的全过程都是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亲自掌握,正是由于小平同志的高瞻远瞩,使两国正式建交顺利完成。在建交之后的1979年初,中美关系第一件大事就是邓小平同志访美。那次访问影响非常大,为中美关系初期的顺利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此之后,中美关系保持了10年的良好发展时期,虽然这10年当中也是困难重重。第一个困难就是卡特任满,里根执政。里根一上台就在台湾问题上给我们制造了麻烦,特别是在售台武器问题上。经过我们与美方严正交涉,1982年8月17日,中美双方经过磋商谈判,终于就分步骤直到最后彻底解决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问题达成协议,并发表了《中美“八·一七”联合公报》。这个事件之后,中美两国之间虽然还有一些小的波折,但是两国关系的发展基本平稳,两国在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科技和军事等领域,逐步开展了各种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论坛:中美关系的发展一直很不平坦,您就任驻美大使亲身经历了哪些重大事件和危机? 李道豫:中美之间良好的发展态势,由于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中断了。1989年6月5日和20日,布什政府分别宣布对华制裁措施、中美高层来往中断、军事合作全部停止,经贸来往也受到很大的困扰。中美两国关系跌人中美建交以来的最低谷时期。 由于中苏关系的发展,对美形成了一定的牵制,以及美国在解决海湾危机、实现柬埔寨和平等一系列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需要中国的合作,布什政府又开始了推动两国关系改善的进程。1990年底到1992年初,中美两国之间逐渐恢复高层官员互访,两国关系逐渐得到改善。 但是好景不长,美国国内因为总统大选期间党派之间的竞争。为了维护共和党的竞选利益,1992年初,布什政府在知识产权、市场准入、劳改产品“出口”以及纺织品“转口”贸易等多个问题上,对我国采取了强硬政策。当年9月,布什政府又公然允许对台出售武器,严重伤害了中美两国关系。但是,在两国关系的晦暗背景下还有一点亮色,那就是布什总统在我们的“最惠国待遇”问题上,出于美国自身利益的考虑,接连否决了民主党在国会提出的取消我国“最惠国待遇”的决议。 1993年克林顿总统主政伊始,扬言对我国采取强硬的政策。首先就是在我国的“最惠国待遇”问题上发难,提出设定一年限期,要挟我们在人权、西藏等五个纯属中国内政的问题方面做出让步满足美国的要求,否则就要取消我们的“最惠国待遇”。 恰好我就是在1993年赴任。我刚到华盛顿,拜会美国国务卿克利斯托夫时,他以威胁的口吻对我说:“你看钟表在嘀嗒响。”意思是说:给你们中国一年时间。时间一到,如果你们达不到我们的要求,“定时炸弹”就会爆炸。也就在那一年的上半年,美国政府和学界通过对中美关系的回顾和审议,开始认识到中美关系的重要,对我们的态度出现缓解。1993年8月,克林顿总统国家安全顾问雷克当面向我通报美国对中国还要采取接触政策;准备同中国“在广泛的问题上加强联系”;提出美国倡议在亚太经合会期间举行与会领导人的非正式会晤,邀请江泽民主席参加,并且与江泽民主席举行双边会唔。 1993年11月19日,江泽民主席应邀出席在西雅图召开的第一届亚太经合组织非正式首脑会议并与克林顿总统会晤。这标志着中美关系的改善大大前进了一步。 这件事情与克林顿总统上台之初的强硬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分析这除了国际上的原因以及美国在整个亚太形势中的需求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我们国家在1992年和1993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掀起了一个新的经济发展高潮,美国在这两年中与我们的经济往来发展得非常快。所以到了1994年5月,也就是美国的“限期”接近的时候,美国政府内部形成两派。其中占上风的一派主张不能损害而是要加强与中国的经贸关系,另一派则是主张继续借人权问题对华施加压力,不惜损害两国关系。 在这两派的相持中,克林顿总统选择的还是发展中美经贸关系。1993年5月,克林顿总统发表了一个演说,宣布放弃对中国的要挟,其中最有意思的就是他认为“最惠国待遇”作为向中国施加压力的一个杠杆的作用,“现在已经穷尽了”。意思是说,美国已经不能用“最惠国待遇”来敲打中国了,因为中美之间的经济关系已经太密切,取消对中国的“最惠国待遇”最终会伤害美国自己。 此回合斗争的胜利,在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功于改革开放给中美关系带来的巨大的推动力。正是这个推动力,中美经济关系日益密切,反过来推动了中美关系的全面发展。 P9-12 序言 1978年12月,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以其远见卓识和罕见的勇气与魄力,毅然揭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开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之路。短短30年的探索与奋斗。中国经济以超过10%的年增长率高速发展,使一个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贫弱国家,一跃成长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综合国力迅速增强,13亿民众的生存与发展条件大为改善,中国以史无前例的伟大实践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的前所未有的辉煌,令世界瞩目。 如何看中国30年改革开放所走过的每一步?改革开放对中国发展和现代化进程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中国下一个30年将如何发展?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从不同角度俯瞰、审视、分析、反思、总结30年所经历的实践,对于前瞻进一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弘扬中华战略文化精髓,构建和谐社会及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定位,迎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到来,都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由“中华战略文化论坛”策划的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特别项目,集中对改革开放30年中10位中国著名前驻外大使、10位中国知名企业家、10位国际知名跨国公司中国区总裁进行了深度访谈。他们的经历、视角、感悟和期待,为我们提供了一幅生动、具体、丰富、形象的历史画卷,从不同角度展示了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腾飞与崛起的深刻变化,诠释了下一个30年将面临的更大的机遇和挑战。 本特别系列访谈的重要特点:①政策建议导向访谈;②被访嘉宾经历丰富、思想敏锐、见解独到;③国别、行业具有代表性,行业涉及范围广泛,在企业性质方面包括国有、合资、股份制和民营不同类型;④在被访30位嘉宾中,有10位是全国人大代表或全国政协委员;⑤在被访的20位中外企业家中,有8位博士,10位跨国公司中国区总裁中,3位是上世纪80年代初留学美国并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人,另外7位是来自不同国家的外籍人士,大多都有在中国20年以上学习、生活和工作的经历,见证了中国30年的巨大变化;⑥期待与展望是访谈的重点;⑦内容丰富,其中许多内容和照片真切记录了改革开放30年间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有些是第一次公开。 我们希望通过这部特别系列访谈,为中华民族迎接下一个腾飞的伟大机遇和挑战,提供一个拓展思路、求索创新的重要参考。 “中华战略文化论坛”作为中国政治学会政治与战略文化专业委员会的学术平台,旨在弘扬中华战略文化的优良传统,坚持中国思维的主体意识,强化民族的核心价值体系,促进世界多样文化的对话与交流,为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我们特别感谢30位嘉宾在百忙中接受我们的采访,同我们一起分享他们的丰富经历,贡献他们的思想智慧。 我们特别感谢上海黄埔文化咨询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糜振玉、俞源、彭光谦、李鹏青、吴祥顺等同志对访谈录进行了审读并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一并表示感谢。 中华战略文化论坛 2008年10月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30人谈30年(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名人访谈录)/中华战略文化论坛系列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徐根初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人民日报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2087293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4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50 |
出版时间 | 2008-11-01 |
首版时间 | 2008-11-01 |
印刷时间 | 2008-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D61 |
丛书名 | |
印张 | 15.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71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