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心态决定生老病死
内容
编辑推荐

人类的大多数的疾病缘于心理因素、不安或压力,而有些疾病,不作任何治疗,仅靠良好的心理状态、适当的锻炼和改善生活习惯就可以恢复。每个人都避免不了会生病,但很多疾病都是人有意或无意伤害自己身体的结果。由此带来的痛苦只是不良情绪的反应。所以要想不生病,只有先修心,心稳才能身平。

内容推荐

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中总会有很多的不如意;体检时也总会发现有这样那样的小毛病。时刻提醒自己:心态决定健康,每天保持一份平和、快乐的心情,就每天拥有健康多一些!现

代医学研究也证明,除外伤外,几乎所有的疾病都和基因有关系。先天之本是遗传基因,后天之本是心态。遗传基因目前不易改变,不如改变我们唯一能够掌握的心态。

目录

第一章 在心理的阴影下,身体会怎么样

 百病生于气/3

 怒火让身体“如坐针毡”/6

 过喜让身心不堪承受/8

 不良情绪,激活了癌细胞/10

 情绪“替罪羊”,健康岌岌可危/13

 忧虑是唤来疾病的信使/16

 情绪“失调”,引发月经失调/18

 过度思虑,也能致病/20

 工作狂的“时尚”心理病/23

 人最大的病就是恐惧/26

 “心理感冒”,引发生理性疾病/29

 心情不好患口腔疾病/32

 脑血管疾病“纵火者”——消极情绪/36

 典型性格下的典型疾病/38

 突破性格心理的阴影/41

 

第二章 聆听身体的“求救”信号

 七情是五脏的温度表/45

 透视压力上瘾,维护身体健康/48

 情绪的晴雨表——胃/51

 心情不畅就打嗝/54

 揭开“心灵之窗”的奥秘/57

 疼痛原来是“心”作怪/60

 紧张烦躁情绪中的腹泻和便秘/64

 要有好心态,不要“没病找病”/67

 心理透视:“未老先衰”十信号/70

 从皮肤看身心健康问题/72

 

第三章 情志是人体自有的良药

 调情志:勤动脑体不动心/77

 跟着自然学养生/79

 长寿的秘诀——随遇而安/81

 心疗胜于氧疗/83

 “笑”能提高免疫力/85

 “矛盾意向法”,解除焦虑/87

 情志生克法/89

 “放松”是人体的良药/91

 心理养生四要素/94

 自嘲能让心理保持平衡/96

 养生之道:养神为本/98

 少思寡欲,能养形神/101

 

第四章 不生病的养心之道

 心静气又顺,健康自然来/105

 心胸开阔宜养性/107

 知足常乐是大智慧/109

 顺其自然:修身养性的最高境界/111

 苦辣皆人生,闲适涵养乐忘忧/114

 保健,心态平衡是关键/117

 “自我激励”锻造健康的铜墙铁壁/119

 养生最要紧的是乐在其中/121

 健康的精神是身体的顶梁柱/123

 放松是留住青春的灵丹妙药/125

 宽恕有助于康复/128

 改变坏习惯,扮演好角色/130

 离开阴暗,面向阳光/133

 放下就是快乐/135

 坦然无畏退病魔/137

 

第五章 求医不如“悦”己

 花木养生——七情之病花中解/141

 和“笑”有着同样效果的“唱”/144

 畅述心曲,保持心灵的安宁/146

 音乐养心四方剂/148

 何以解忧,唯有交流/150

 五式养心运动/152

 书情画意在,翰墨生香沁心脾/155

 垂钓百虑忘,养生水云间/158

 旅行是一味调养心性的汤汁/160

 “情志”养心法/163

 保持心灵放松的“营养素”/166

 眼泪,为心灵降压的秘方/168

 养心福地——道德/171

 养心法宝——积极情绪/173

 6种管理“情商”养心法/175

 摒弃“焦虑”,为心灵解锁/177

 远离“怨恨”,安神养心/179

 “心累”减压调节法/181

 “放松功”调适你的心情/183

 

第六章 保养身体,需顺应四时

 《内经》:人应顺时调神/187

 春天要严防“心灵感冒”/190

 夏季适宜宣泄“阳气”/192

 不带悲凉度金秋/195

 寒冬季节应“志藏”/198

 

第七章 吃出好心情,快乐更健康

 食物,也能营养你的“心”/203

 B族维生素——克服压力的营养素/206

 镁放松肌肉,平衡心律/209

 心情烦闷多吃含“钾”食物/212

 多吃香蕉让你变愉快/215

 钙元素缓解精神紧张/218

 10大开心食物/221

 学会饮用“舒心水”/226

 红色养“心”食物/229

试读章节

《黄帝内经·素问篇》中说道:“百病生于气,喜则气缓,悲则气消,寒则气收,热则气泻,恐则气下,忧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怒则气逆。任由五脏,化为五气,以生喜怒忧悲恐。喜怒忧悲恐之发耶,发而皆中节,则九窍俱生;喜怒忧悲恐之发耶,发而皆不中节,则九窍俱死。”在中国有“过忧伤身,过喜伤心”的谚语,这种医学智慧就来自于中医。

中医认为,人有“喜、怒、忧、悲、思、恐、惊”七种情绪,而七情与人体各个器官相通。喜通心,怒通肝,忧通肺,悲、思通脾,恐通肾,惊通心与肝。中医指出,如果七情太过,就会损伤五脏,因此民间早有“怒伤肝,喜伤心,悲忧惊恐伤命根”的说法。如果七情不调,疾病就容易侵害人的身体健康。

(1)喜则气缓。一般来说,喜悦能使人气血调和,精神振奋,有益身心。可是万事都有一个度,喜悦过度也会影响身心健康。“喜伤心”,暴喜会强烈刺激人体的交感神经,导致大量肾上腺素被释放,引起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呼吸加促,体温上升。如果这种喜悦超过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与适应能力,就会引起高血压、心脏病等,有的甚至会出现血管破裂、心脏骤停。

《黄帝内经·素问篇》所讲的“喜则气缓”,意为“兴奋则内气涣散”。有人是被吓死的,有人是高兴死的。范进就是一个由于大喜而致精神失常的典型例子。而宋朝名将牛皋听说金国大将金兀术被杀之后,也因为过于兴奋以至于大笑而亡。根据医学调查发现,心肌梗死的患者往往在犯病之前过度高兴的经历比较多。实际上,这就是因为过喜导致内气涣散所致。

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这方面的教训值得我们吸取,比如现在社会上提倡年轻人常回家看看,而不建议仅在逢年过节的时候回家探亲,就是考虑到“喜则气缓”的医学道理。

(2)恐则气下。“恐则气下”在生活中的实例并不少见,我们都听说过有人被吓得小便失禁,就是因为惊吓使内气快速下行所致。有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一个孕妇生产时难产了,家人没办法,只好赶紧请来一个名医。名医到了现场,了解了情况后,微一沉吟,突然抓起一把铜钱往墙上一摔,孕妇就把孩子生下来了。于是,有人就问名医其中的奥妙。

名医开玩笑解释说,人不都是为了抓钱来到世上吗,肚子里的孩子一听见钱声,自然就出来了。其实,真正的原因就是“恐则气下”的原理。孕妇突然听见哗啦一响,吓了一跳,内气下行,就把孩子生出来了。

(3)怒则气逆。过喜会导致内气涣散,而过怒则会引起内气上冲于脑,老年人很容易因为怒气上冲而导致头晕目眩、难以呼吸,有的还会吐血,甚至使脑血管破裂。

在愤怒过甚而产生了较严重的不良后果时,可以采取十指放血的方法缓解。具体方法是把十个手指尖用针挑破,把血挤出来,这样就能够缓解头部的压力。这是一个宣气急救的办法。

(4)悲则气消。意思是说如果过分悲伤的话,内气就会往下消沉。所以,悲伤之人往往会出现短气无力的现象,比如痛哭之后往往会全身乏力,此时抵抗力也会下降。

(5)思则气结。如果思虑过度的话,内气就会凝聚而不畅通,导致身体不适。一般来说,多思多虑的人脾胃容易出现问题,最常见的就是消化不良。

(6)忧则气乱。“忧则气乱”讲的就是忧愁会导致内气紊乱,尤其对胃及肾脏不利。

总而言之,百病生于气,人体内气多与情绪及心理变化有关,明代龚廷贤在《劝善良方》中亦有言道:“夫气其平谓之疾,则气失之偏者亦谓之疾。”因此,调和内气尤其不能忽视情绪及生活心态的调罄。

序言

健康并非人类唯一的追求,但健康却是人类共同的追求。然而,要真正保持身体的健康却并非易事。这是因为身体健康不仅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还会受到内在因素——心理的影响。事实上,在大部分疾病当中,心理因素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在一次死刑执行过程中,有个心理学家申请做了一个实验:把死囚固定在椅子上,并告诉他,将要割破他的手腕,让他流血而死。心理学家蒙上死囚的眼睛,接着在死囚的手腕处划一下(当然没有划破),然后心理学家在静静的刑房里模拟血滴滴入水桶里的声音,结果,过了一段时间后死囚死了。解剖发现,死囚的死亡状态与割腕而死的人的一样。

人的心理状态对于生命的影响至关重要。 仨国演义》中著名的“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就是不良情绪致死的一个例子。诸葛亮抓住周瑜心胸狭小、心气高傲的心理弱点,三番五次对周瑜进行心理刺激,最终竟然把周瑜活活地气死了。同时书中还有“诸葛亮骂死王郎”的故事,这也是心理刺激造成死亡的经典案例。由此可见,即便是盖世无双的大将,如果缺少了镇定沉着、平心静气的心态,不仅难成大业,还会因此丢掉生命。

除了极度的恐惧、焦虑、忧愁、愤怒等情绪不利于生命活动外,兴奋过度也不利于健康。广州有一名50岁的男子突发疾病猝死。根据家属反映,这名男子在事发前一天刚找了份工作,而此前他已失业长达半年之久。医学家诊断发现,他死于太过兴奋而导致的心血管疾病。由此可见,高兴也应该有个度。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心态不仅仅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甚至还是身体健康的决定因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心态决定了生老病死。

关于心理状态因素对于人体健康的影响,中医也有深刻的认识。中医认为,百病生于气,而七情又影响气。事实上,心理上的阴影往往会干扰人体的机能活动,降低身体的防御能力,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无论是过度的惊喜还是过度的思虑,无论是悲伤还是恐惧,都不利于身体的健康,在不良的情绪以及不好的心态下,人体很容易遭受疾病的侵袭。

其实,人要保持身体健康,不仅要抵抗疾病的侵扰,还要面对心理因素的影响。当你的心灵遭遇阴影时,千万不要惊慌失措,以免让疾病乘虚而入。当你患有某种疾病时,更不能惊慌,以免使病情加重。心态健康是身体健康的基础,而心态健康的要旨是平心静气,如果具有良好的心态,不仅可以治疗疾病,还能够缓解治疗过程中的痛苦。《心态决定生老病死》重在从心态的角度透视生命活动的内在机理,并从心态人手,针对疾病采取心态疗法,以提高身体的自愈、自疗能力为主,以达到保护身心健康的目的。本书对于养生保健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能够给身体保健提供实用而有效的方法,堪称身体保健经典之作。

——橡树国际健康机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心态决定生老病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石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4020170
开本 16开
页数 23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0
出版时间 2009-01-01
首版时间 2009-01-01
印刷时间 2009-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33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42.6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69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8:5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