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明(万里长城拱卫的社会)/图说天下话说中国历史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故事化的文本阅读,多样化的图片表现形式;千秋人物的成败得失,更替朝代的治乱兴衰。一个个古老文明的精彩瞬间,组成一部孳生的历史百科全书。《话说中国历史》按照不同的历史分期,通过新的体例、模式来整合讲述中国历史,涵盖政治、经济、军事、中外交往、艺术、思想、科技、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以时间为经,以人物和事件为纬,经纬交织,全面反映每一朝代治乱兴衰的全过程。每一个故事都蕴含了或高亢激昂或哀婉悲痛的场景,让人们重温那一段历史,不断唤起人们内心尘封已久的记忆。

内容推荐

这是一个森严的时代。政府对于社会的监控,达到有史以来最为严密的程度;宦官荼毒,更是雪上加霜;读书人被网罗于科举之中,少有独立思想。文治武功不可为,士人对内在心性的修养却更加细腻。山水书画中,他们找到了宁怡;舞台小说中,演绎着他们的梦想。这又是一个内敛的帝国。任北方漫长的边境线上,废弃多年的长城重被启用,既隔断了游牧民族的侵扰,又赤示出朱家皇朝勇武性格的缺失。

目录

明朝·6

 从和尚到元帅/8

 大脚皇后/10

 徐图霸业/12

 鄱阳湖大战/14

 平江之战/16

 明军攻克大都/18

 剥皮实草惩贪吏/20

专题:明代官服/24

 传奇军师刘伯温/26

 开国文臣之首宋濂/30

 文字狱的兴起/32

 胡蓝之狱/36

 从锦衣卫到东、西厂/40

 科举取士的南北之争/42

 建文帝削藩/46

 借靖难叔夺侄位/48

 方孝孺拒写诏书/52

专题:明代瓷器/54

 从南京到北京/56

 “南旺导汶”通运河/58

 郑和下西洋/60

 苏禄国王来访/64

 三朝才子解缙/66

 唐赛儿起义/69

 明成祖亲征蒙古/72

 朱高煦叛乱/74

 况钟治苏州/78

 王振专权/80

 土木之变/84

专题:明长城/88

 全城一心守北京/90

 夺门复位/92

 要留清白在人间/96

 曹石之乱/98

 传奉官/102

 天下只知汪太监/104

 荆襄流民起义/108

 “三元宰相”商辂/110

 浪荡天子明武宗/112

 刘瑾专权/114

 明世宗议大礼/116

 “家净”皇帝迷道/120

 阳明先生王守仁/123

专题:三大古典文学名著/126

专题:多样化的书院/128

 青词宰相/130

 徐阶斗严嵩/133

 海禁与倭寇/136

 三娘子/138

 李时珍与《本草纲目》/140

 潘季驯治河/142

 朝堂上的样板/144

 张居正改革/148

 戚继光抗倭/152

 援朝抗倭/154

 神宗罢朝三十年/156

 朱载堉与《乐律全书》/160

专题:明代戏曲/162

 传教士利玛窦/164

 徐光启务有用之学/166

 李贽著书立“异端”/168

 苏州织工反税监/170

专题:明代商品经济的繁荣/172

 民抄董宦/174

 徐霞客远游探险/176

 宋应星与《天工开物》/178

 “三言”与“二拍”/180

专题:明代印刷业/182

 十三副遗甲起兵/184

 熊廷弼冤死刑场/188

 梃击案/190

 红丸案/192

 移宫案/194

 宁远大捷/196

专题:明代服饰/200

 魏忠贤专权/202

 东林冤案/206

 姑苏五义士/208

 诛杀阉党/210

 崇祯帝自毁长城/214

 闯王李自成/216

 张献忠建大西/220

 崇祯帝自缢煤山/224

 史可法孤军守扬州/226

 秦淮侠女柳是/228

 夏完淳怒斥洪承畴/230

 郑成功围南京/232

 南明小朝廷的覆亡/234

帝王世系表·236

历史年表·237

试读章节

1 从和尚到元帅

弃寺投军

朱元璋(1328~1398)出生于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幼时名为重八。他从小就给大户人家佣耕放牧,在饥寒的煎熬中成长。因为是家里的幼子,而且聪明伶俐,所以被父母送到私塾去读过几个月书,但终因交不起学费而退学。朱元璋凭着记性好,也认识了几百个字。

元顺帝至正四年(1344),淮北发生了严重的旱灾和虫灾,疾病流行。在这场劫难中,朱元璋的父母和长兄都先后病死饿死。16岁的朱元璋靠乡邻的帮助,草草埋葬了亲人,孤苦无依的他到附近的皇觉寺当了小和尚。不久,灾情越来越严重,寺中的和尚也没有饭吃。朱元璋人寺后不到几个月,就被打发出去做了游方僧,带上木鱼、瓦钵游方化缘,实际上无异于四处乞讨。他云游四方,三年多走遍了淮西、.豫南一带,一路风餐露宿,饱尝人世艰辛,但这段时间的流浪也使他了解到民间疾苦,增长了社会见识。至正七年(1347)底,朱元璋回到皇觉寺,从此“立志于学”。

至正十一年(1351),韩山童(起义前夕被捕遇害)、刘福通领导的元末农民大起义爆发。次年,濠州也出现了一支几千人的起义队伍,为首的是定远(今安徽定远)人郭子兴。接到起义军中同乡汤和的相邀信后,朱元璋思虑再三,终于决意还俗从军,投奔了定远郭子兴的队伍,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

独掌大旗

朱元璋入伍后,因打仗机智勇敢,又粗通文墨,很快得到了郭子兴的赏识,由一名普通士兵被提升为亲兵九夫长。郭子兴见朱元璋有胆略,又有见地,也受到战士的拥护,认为他会是一个大有前途的人才,就把养女马氏嫁给了他。从此,朱元璋的地位更加稳固,军中都称呼他为

“朱公子”,也是在这时他正式起名元璋,字国瑞。

不久,朱元璋见郭军中各部帅间矛盾丛生,认为留在那里不是长久之计。此时,他恰好奉命回到家乡濠州钟离招兵买马,少年时的伙伴和同乡徐达、周德兴、郭兴等人都纷纷前来投效,朱元璋很快募兵700多人。郭子兴非常高兴,让朱元璋带领这支队伍,并升他做了镇抚。通过不断地招抚和收编,朱元璋的队伍迅速壮大。

至正十四年(1354),为避免几支部队在一起摩擦生事,朱元璋把自率的士兵交回郭子兴,而带领徐达等心腹来到定远。之后,他整编了自己的队伍,加紧训练,准备南下。在进军滁州(今安徽滁县)途中,定远人李善长来到军中谒见。朱元璋问李善长:“如今四方战乱,什么时候才能太平呢?”李善长回答说:“秦末大乱时,汉高祖以布衣起兵。他为人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不乱杀人,五年成就了帝业。您是濠州人,离刘邦的家乡沛县不远,只要认真学习这位老乡的长处,天下是可以平定的。”朱元璋听后十分高兴,决定把李善长留在身边,为他出谋划策。这一年,朱元璋攻克滁州。至正十五年(1355)正月,为了解决军粮紧缺的问题,朱元璋建议攻取和州(今安徽省和县)。郭子兴于是命令朱元璋率领张天祐、汤和等将士围攻和州。和州攻克后,由于将士们“暴横多杀掠,城中夫妇不相保”,朱元璋决定整肃军纪。他诫谕诸将说:“军无纪律,何以安众。凡军中所得夫妇,悉皆还之。”朱元璋雷厉风行,令行禁止,第二天将所有被掳的妇女全部释放,让她们回去与家人团聚了。此后,朱元璋冶军更加严明,禁止官兵杀伤掳掠,他的部队也因此更加深得百姓的爱戴。

至正十五年(1355),刘福通派人把逃匿在砀山夹河的韩林儿(韩山童之子)及其母杨氏迎回到亳州(今安徽亳州),拥立韩林儿为皇帝,号小明王,立杨氏为皇太后,建国号为大宋,年号龙凤,定都亳州。三月,郭子兴病死,韩林儿任命郭子兴的儿子郭天叙为都元帅,部将张天祐、朱元璋为右、左副元帅。不久,张天祐、郭天叙战死,朱元璋就成为大元帅,郭子兴的旧部全归他指挥。

2 大脚皇后

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风俗习惯规定了妇女要缠足。姑娘从小就把脚缠得小小的,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担当起一个女人和未来妻子、母亲的角色。朱元璋的妻子马氏却从小没有缠足,所以人家才叫她“马大脚”。后来她做了正宫娘娘,人们就偷偷叫她“大脚皇后”了。

勤学助夫

据说马氏的父亲是郭子兴的好朋友,后来马公不幸病故,只留下女儿无依无靠。郭子兴看在老友的份上,把马氏接到自己家里,当亲闺女一样看待。朱元璋参加起义军后,郭子兴见他精明强干,年轻有为,十分赏识,想把他拉为心腹,便将养女许配了他,一手包办了两人的婚姻。

马氏聪明伶俐,又有远见。军中常有文书往来,可马氏不识字,不能为丈夫分忧代劳。她便暗下决心学习。她一边认字一边学着写,时间一长,认识了不少字。后来她便担当起替丈夫整理、保管文书之责。有时候还提醒丈夫该办的事,省去了朱元璋很多精力。

元至正十五年(1355)朱元璋带领大军渡江作战的时候,将士们的家属都留在和州。马氏亲率将士镇守,照管家眷,使军队无后顾之忧。次年,朱元璋攻下集庆(今南京),改名为应天府,作为今后发展的根据地。马氏和将士们的眷属也迂到集庆。她又带领妇女给士兵缝补衣衫,做鞋子。陈友谅率领60万大军攻打朱元璋,兵临应天城下,人心惶惶,马氏把金银财宝都拿出来,奖给有功将士,协助朱元璋鼓舞士气。

苦心劝谏

平定天下后,马氏当了皇后,仍然每天都要人教她读书。朱元璋有才干,但是主观武断,脾气大,爱发火,容易受人挑拨。有时候马皇后看见丈夫怒责别人时,自己也假装生气,叫人扭送宫正司(管理宫中人役的机构)治罪。朱元璋不明白,认为自己就可以惩罚,何必要送宫正司呢?皇后便对他说:“当帝王的不要以喜怒、好恶来惩治或奖赏别人。你发火时,就容易处罚不当。送宫正司便能斟酌情况,公平处理。”正因为有马皇后苦口婆心的规劝,朱元璋才少做了许多莽撞事。

李希颜是朱元璋诸皇子的老师,管教孩子十分严格,谁不好好学就加以训斥,甚至还要体罚。有个小皇子调皮捣蛋。李希颜气急了,在其头上敲了几下,皇子便哭着到父亲面前告状。朱元璋一听就火了,脸拉得老长。马皇后见事情不好,忙说:“你干啥呀?老师教书管孩子,是自古以来的规矩,你生什么气!”一句话提醒了朱元璋,他抚摸着儿子说:“好啦好啦!以后可得听老师的话。”

开国功臣宋濂也曾经当过诸皇子的老师。洪武十三年(1380),丞相胡惟庸被杀,宋濂的孙子宋慎被牵连进去。因此,朱元璋逮捕了宋濂,定了死罪。马皇后知道这件事之后,对丈夫说:“乡下人给侄男子弟请个老师很不容易,所以老百姓对先生都十分敬重,我们帝王家就更应该这样。何况宋先生早已告老还乡,隔得那么远,孙子的事情爷爷并不一定知道,你不能杀他。”朱元璋坚持要杀。马皇后心里十分难过,吃饭时不吃肉,不喝酒,也不说话。朱元璋见她反常,便问:“你是不是身体不舒适了?”皇后回答说:“不是。宋先生要死了,我们没有按照老师的礼节对待他,我只能为他祈祷、修福。”朱元璋心里也有点不好受,第二天便赦了宋濂的死罪。

最后的劝谏

洪武十五年(1382)的秋天,这位贤德的马皇后得了重病,朝廷内外都忙着为她寻求良医。但是她什么药都不吃。朱元璋焦急地问她原因,她说:“如果吃了药救不了我的命,你会冶医生死罪的。”不管朱元璋怎样劝说,她一点药也没沾唇。宁愿自己病死,也不叫丈夫枉杀一人。临终时朱元璋俯身轻声地问她:“你有什么话要说吗?”马皇后艰难地对他说:“希望你改改脾气,求贤纳谏,对待功臣善始善终;把子孙教育好,使天下臣民各安其所。”说完就咽了气,死时才51岁。

P8-11

序言

以史为鉴,可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可以把握中国社会治乱兴替的内在规律,可以洞悉修齐治平的永恒智慧。然而,让人们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历史,掌握中国历史中所蕴含的深层次的东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上下五千年之中,人物多,事件多,神话与传说并存,正史与野史交错,头绪繁多,内容庞杂。政治、经济、军事、中外交往、思想、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内容如果未经梳理就杂乱无章地堆积在一起,那么往往会使读者一头雾水。除了典籍史料所承载的历史之外,文物、遗址、古迹、艺术作品等等,也同样反映着历史的真实。如何把这些东西有机地组织在一起,让读者能够清晰明白地去了解历史,感受历史的真实,无疑成为编辑出版《话说中国历史》一书的缘起。

《话说中国历史》按照不同的历史分期,通过新的体例、模式来整合讲述中国历史,涵盖政治、经济、军事、中外交往、艺术、思想、科技、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以时间为经,以人物和事件为纬,经纬交织,全面反映每一朝代治乱兴衰的全过程。每一个故事都蕴含了或高亢激昂或哀婉悲痛的场景,让人们重温那一段历史,不断唤起人们内心尘封已久的记忆,与中国历史再次进行亲密接触,深入地寻绎历史中所蕴藏的民族智慧,感悟民族精神。随机穿插的知识花絮、专题和附录,有机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样,知识信息更为密集,从而营造出一种全息的历史镜像。通过文字,可以感受历史镜像,而通过图片,则可以阅读图片中的历史。图片与文字相互映衬,可以立体地反映中国历史,展示中国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通过这种结合,使得文字信息更为生动,更为多彩,使读者深刻感受中国文化的底蕴,从而产生一种阅读上的震撼。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刻,在讨论荣与辱的时候,阅读历史、了解历史、把握历史真实,其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历史是民族复兴的内在动力之所在,是何者为荣、何者为耻的感性事例的集中体现和理性判断的一个标尺。在不远的将来,阅读历史、了解历史会成为一种时尚,人们通过历史,可以感受到如何真正实现自我价值,寻找到寄托心灵的精神殿堂。

书评(媒体评论)

本书图文字并茂,体裁多样,通过精心选取的一千余个历史故事,引人入胜地再现了中国的悠久历史与灿烂文明。全书历史脉络清晰,史实细节具体,文字简明生动,图片丰富悦目,是一部有品位的历史知识读物。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童超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明(万里长城拱卫的社会)/图说天下话说中国历史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龚书铎//刘德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46303260
开本 16开
页数 23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0
出版时间 2009-05-01
首版时间 2009-05-01
印刷时间 2009-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34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09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240
171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21:2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