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南海传奇
内容
编辑推荐

穿越时空,走进神秘的中南海,打开红墙上的一扇窗,揭开一段段尘封的历史秘事。中南海,这个我们最熟悉的名字!然而又是我们感觉如此陌生、如此神秘的地方!她与中国古老悠久的历史文化联系在一起,对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人都有着无法抗拒的吸引力……

内容推荐

对于许多人来说,中南海始终是一个谜,一个神奇而富有魅力的谜。多少年来,人们只能在北海的“琼岛春荫”遥望“太液秋波”,想象中南海的美丽和诗意;只能凭借片断的文献记载和民间传说,推演中南海的历史与传奇;只能通过新华门的端庄和红墙的巍峨,感受中南海的神圣与庄严……

《中南海传奇》的诞生,为人们消弭了与中南海的距离,也为人们开启了神秘而沉重的历史帷幕——

十里湖光引玉泉,荷花深处戏龙舟,九重宫殿燕王府,一片丹青太液池……作为皇家禁苑,自辽、金始凿,经元、明、清扩建,中南海早已是风景绝佳的天上宫阙,人间仙境:亭台藏林壑,楼阁聚王气;引水多诗意,叠石若天成;庭树百年枝,花草铺锦绣;楹联铭书香,匾额凝庄严……

作为东方古国几代王朝的政治中枢,中南海又是一个风云变幻的历史舞台。从明正德阅武筑平台、嘉靖蕉园祈长生,清顺治敬佛万善殿、康熙演耕丰泽园、乾隆纪功紫光阁、光绪泣血涵元殿,到庚子年联军践三海,帝国斜阳惨如血;从中华民国城头变幻大旗,中南海里走马灯,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里演绎了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经历了多少历史的荣辱和兴衰!

目录

第一章 人间蓬瀛中的岁时风习

 一 新桃换旧符宫中年味浓

 二 星月当空万烛烧人间天上两元宵

 三 雄黄菖蒲辟邪祟端午龙舟看芙蓉

 四 中元祈福烧法船盂兰盆会放河灯

 五 月宫符像祭广寒中秋月圆水云榭

 六 三海阅冰嬉天下“太平”时

 七 福禄寿台过戏瘾京腔皮黄庆万寿

 八 风气乍开通欧化入宫廷

第二章 皇家禁苑里的帝后传奇

 一 正德阅武筑平台

 二 嘉靖蕉园祈长生

 三 顺治敬佛万善殿

 四 康熙演耕丰泽园

 五 乾隆纪功紫光阁

 六 丰泽园嘉庆审林清

 七 紫光阁同治见公使

 八 光绪帝泣血瀛台

 九 慈禧耗资修“三海”

 十 宣统“陪葬”大清国

第三章 庚子劫难

 一 进退失据两宫出逃

 二 联军入京生灵涂炭

 三 进据禁苑“三海”遭殃

 四 仪鸾一炬慈禧回銮

 五 赛金花与瓦德西公案

第四章 几个相关历史人物

 一 一代名匠“样式雷”与“山石张”

 二 宫廷学者高士奇

 三 西洋画师郎世宁

 四 清宫女画师缪素筠

 五 美国画家华士·胡博

 六 德龄与《瀛台泣血记》

 七 荣庆与《荣庆日记》

 八 许宝蘅与《许宝蘅日记》

后记

试读章节

2.筵宴外藩嘉宾

为专门宴请各少数民族的首领,除夕设宴于紫禁城内的保和殿。正月初一至初三设宴于中南海的紫光阁、瀛台。时间一般在早膳之后,乾隆亲至紫光阁设宴,招待胡克土图、堪布喇嘛、额尔沁喇嘛、扎萨克喇嘛、蒙古王、郭什哈额驸、乾清门额驸、蒙古王公额驸台吉、杜尔博特、土尔扈特、哈萨克、年班回子、额恩尹,以及外国来使等。

这种宴会规模宏大,礼仪严格,气氛肃穆,是清帝为显示统治者至高无上的尊严和国泰民安而设。

乾隆十五年(1750年),在瀛台小宴外藩,乾隆写诗记述宴会盛况:“行庆宜春嘉客来,超台典宴例教陪。晴开苑树媚韶景,雪糁天街净薄埃。乐奏雅寅初入律,恩颁湛露满浮杯。一家中外熙和际,保泰孜孜日念哉。”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大小金川和伊犁战事结束。朝廷邀请西北各少数民族土司、头领云集京城,聚会一堂。乾隆十分高兴,即席赋七言律诗一首:“紫阁筵开迓始春,每教卜日先于人。民安物阜期引寞,北溟西戎仰集鳞。众土司都欣得所,两金川那更侵邻。战图左右陈前庑,叨沐无庥倍敬寅。”清中期乾隆后,远征将士凯旋回京之际,皇帝只赐宴丰泽园,不再按例举行“凯旋拜告仪”。道光中期,国势日蹙,“曼宁(清宣宗、道光皇帝)节用爱人……省游观,罢南府,撤三山及各园苑陈设”。这些炫耀国力、武功的春节筵宴都先后停止。

3.慈禧尽兴欢娱

1900年后,经过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清政府濒临衰亡。1906年正月十八,清廷在紫光阁接受赫德贺年,并设宴。赫德是总税务司,英国人。此后各国公使相继进宫贺年。

慈禧“回銮”以后,逢年仍兴致勃勃,要宫眷们和她一起欢度。除夕,是年节的高潮,宫中习俗烦琐,帝、后要分别到宫内各处拈香礼佛,设供祭祖,祈求神灵保佑。这些习俗一直保持到清末。

除夕之夜十二点的钟声一过,慈禧命众人都齐集在殿上,听候安排。为了表示皇家与民间家庭一样——除夕家人同包饺子,慈禧也同宫里人包饺子。由御膳房将事先预备好的各种素菜端上,太后命众人在排好的长案上动手做馅。霎时,切的切、剁的剁,大殿之上丁儿当儿乱响。切剁好后,由皇后,大公主等人拌馅儿,口味咸淡由慈禧决定。到天蒙蒙亮时,饺子已包齐,慈禧命众人退回更衣,重新梳头打扮。不大工夫,众人回到殿上,宫女们把煮饽饽(饺子)端上来。慈禧端坐案前,对众人说:“我们不要忘记去岁在外奔波(1900年西逃西安),今天我们能在宫里吃一碗煮饽饽,全靠列祖列宗的庇护、保佑。”说完大家叩头谢恩。吃罢煮饽饽,天已大亮。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的十二月二十九日是除夕,为了过年,光绪从十一月十六日暂从瀛台回到养心殿居住。凌晨四时即到官内十多处佛堂拈香,六时至保和殿筵宴。宴毕,至乐寿堂给慈禧太后请安,接着办事、召见、侍膳、看戏。然后光绪帝、慈禧太后分别到各宫给道光、咸丰、同治帝后像或神牌拈香行礼。中午宫眷们分别到养心殿给光绪帝行辞岁礼,再到钟粹宫给皇后行辞岁礼。下午光绪帝、皇后及宫眷们再到阅是楼侍奉慈禧太后进晚膳、看戏,戏毕跪送。

初一,凌晨二时,光绪帝在爆竹声中到养心殿各处拈香,至东暖阁明窗行开笔仪式。即先向金瓯永固杯中注屠苏酒,亲手点燃蜡烛,将“万年青”笔打开,在吉祥炉上薰一下,然后,濡染朱墨。写吉语数字,再用墨笔写吉语数字,以祈一岁之福,并浏览一遍新历书,以寓授时省岁之意。早六时,到奉先殿、堂子(在紫禁城外,皇城的东南角)行礼后,回乾清宫进奶茶,在西侧弘德殿内进吉饽饽(饺子)。其中一个饽饽内包有小银锞,放在表面,若一下箸即得到,则认为吉利。然后到坤宁宫拈香行礼,并在此接受皇后及瑾妃请安、道新喜、递如意。

八时半,光绪帝率王公大臣在皇极殿给慈禧太后行礼,皇后率宫眷、福晋命妇等给慈禧太后行礼。光绪帝双手捧着一柄“万年吉祥”如意,跪在慈禧面前,说道:“子臣谨后新年新喜。”慈禧为在新年讨个吉利,态度比往常和气,笑着对光绪说:“愿皇帝身体康健。”虽然是过年喜庆日子,光绪皇帝脸上仍没有一点笑容,勉强吃了两个煮饽饽,便起来应付一声:“今年的素馅子很好。”慈禧说:“今年的香油比往年香。”隆裕皇后领了众宫女给皇帝行礼贺年,光绪皇帝受礼毕退出,便赴太和殿接受群臣贺礼去了。

九时半,光绪帝到太和殿接受文武百官行庆贺礼,未举行筵宴。然后回乾清宫受内朝礼。十一时,光绪至大高殿及景山内寿皇殿拈香行礼。十二时,乾清宫举行宗室宴。宴毕,光绪帝及皇后、宫眷等仍到阅是楼侍奉慈禧太后看戏,戏毕跪送。慈禧却未尽兴,她还要看“花会”表演。

北京民间组织的“花会”(也叫“走会”、“过会”)绚烂多彩。旧历年节是“花会”最活跃的时候。古老的北京城,庙宇梵宫星罗棋布,佛事活动四季频繁,几乎每隔半年便有一次庙会。因此,与庙会息息相关的民间花会也蓬勃发展。尤其是在晚清,由于慈禧太后的喜爱和推崇,花会技艺日臻高超,影响日趋深远。花会表演项目繁多,有高跷、旱船、太平鼓、地秧歌、狮子、幡会等,都是民间自娱性的群众文娱活动,表演时气氛十分浓厚热烈。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妙峰山碧霞元君庙开庙。届时,京、津一带的民间花会,都去朝顶进香。在去妙峰山的途中,很多会档即使绕道也要由颐和园北宫门外经过,期望得到“老佛爷”的赏识。传说有时慈禧就在北宫门城楼上看会,她看到一档会好,就召进颐和园或中南海、皇宫里去表演。从此,这一档会就身价十倍,会旗即可用黄色,旗上可以绣龙,箱笼上也可以画龙,称为“龙旗”、“龙幌”,会名也改为“万寿无疆××老会”。

这一年过年,锣鼓喧天,京城各会头“走会”给慈禧贺年来。慈禧让李莲英叫他们到海子里去。在宫女、太监们的簇拥下,慈禧来到中南海。各会头跪在地上,口称给皇太后拜新年。太后受礼毕,会头开始献技。虎坊桥的太狮、少狮,南弓匠营的五虎棍,右安门的跨鼓、十幡,禄米仓的秧歌,地安门的石锁,六郎庄的五股棍和高跷会,天桥的龙灯会等,逐一表演。

P7-10

序言

对于许多人来说,中南海始终是一个谜,一个神奇而富有魅力的谜。多少年来,人们只能在北海的“琼岛春荫”遥望“太液秋波”,想象中南海的美丽和诗意;只能凭借片断的文献记载和民间传说,推演中南海的历史与传奇;只能通过新华门的端庄和红墙的巍峨,感受中南海的神圣与庄严……

《中南海传奇》的诞生,为人们消弭了与中南海的距离,也为人们开启了神秘而沉重的历史帷幕——

十里湖光引玉泉,荷花深处戏龙舟,九重宫殿燕王府,一片丹青太液池……作为皇家禁苑,自辽、金始凿,经元、明、清扩建,中南海早已是风景绝佳的天上宫阙,人间仙境:亭台藏林壑,楼阁聚王气;引水多诗意,叠石若天成;庭树百年枝,花草铺锦绣;楹联铭书香,匾额凝庄严……

作为东方古国几代王朝的政治中枢,中南海又是一个风云变幻的历史舞台。从明正德阅武筑平台、嘉靖蕉园祈长生,清顺治敬佛万善殿、康熙演耕丰泽园、乾隆纪功紫光阁、光绪泣血涵元殿,到庚子年联军践三海,帝国斜阳惨如血;从中华民国城头变幻大王旗,中南海里走马灯,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里演绎了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经历了多少历史的荣辱和兴衰!

一部中南海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千年中国史的缩影。写在尘封虫蚀的故纸堆里的历史,对大多数人来说也许是遥远而隔膜的,而积淀在中南海的亭台楼阁和波光云影中的历史,则是鲜活而可触摸的。

“仙山何处访,即此是蓬瀛!”本书全面、翔实地描绘了中南海的万千气象和历史风云,让您应目、会心、畅神地置身其中,希望能带给您难得的愉悦,也给您少有的思索……

阎启英

2009年1月1日

后记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中南海传奇》付梓之时,适逢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此时此刻,除了收获的喜悦,就是对在本书编著过程中给予我帮助的领导、同道和朋友们的感激之情。

“吹尽黄沙始见金,成如容易却艰辛。”往事如烟,史海浩茫,编著这样一部书,实非易事。如果没有来自各方面的真诚帮助,是难以完成的。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在此,我衷心地道声谢谢!

  感谢中央文献研究室有关单位、中央办公厅有关单位、新闻出版总署有关单位,正是由于他们的审读和指导,《中南海传奇》才得以顺利完成。

感谢胡宝成、陶永学同志,正是他们的远见卓识和大力支持,才使本书能够如期问世。

也感谢王伟、王儒林、李殿仁、田中、明振江、姜传茂、刘志庚、江溶、李朝鲜、黄河、张建辉、杜修贤、赵蕙蓉、杨宪金、曾庆泽、赵扬、王彦琦、艾承宏、朱春山、李欣、李智、李梅红、韦长江、陈喜保、吴会清、吴迪、时刚、杨玉凤、杨尚林、孟祥纯、张扬、林捷、徐连鹏、黄耀诚、梁风书、阎子阳、高志俊、郝振省、翁海光等同志,正是他们的睿智和切实帮助,才使我能够从容地驾驭这样一个复杂而沉重的题材。

当然,还要特别谢谢广大的读者朋友,他们对本书的期待,始终是我耕耘此书的动力。

言不尽意,谨向各界再致谢忱,并恳切地希望,《中南海传奇》问世后,继续得到各界有识之士的关心和支持。

阎启英

2009年1月1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南海传奇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阎启英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西苑出版社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104556
开本 16开
页数 29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3
出版时间 2009-01-01
首版时间 2009-01-01
印刷时间 2009-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5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46.06
丛书名
印张 19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60
180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20: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