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邮说中国(邮票背后的共和国历史)
内容
编辑推荐

翻开一本本邮花绽放的集邮册,走过了60年的共和国在这里留下了自己的印迹;尽管从邮票这个小小的视角,并不能够完整、全面地重现共和国的“编年史”,甚至会有必然的“挂一漏万”,但仅仅从邮票这个小小天地去捡拾起共和国历程的“断片”,无疑,也可以让人们去重温往昔,壮行前程。

现在,就让我们通过邮票一起去追寻共和国的“成长侧影”和前进足迹。

内容推荐

《邮说中国:邮票背后的共和国历史》一书在共和国60华诞的前夕问世了。

为祖国贺诞,有多种方式。作为集邮爱好者,编者将自1949年以来发行的新中国邮票收集展陈,从中清晰地窥见了共和国走过的轨迹。方寸邮花投射出了一个国家自此“走向繁荣富强”的既伟大又亲切的身影。同时,这一册邮集,也是极富艺术魅力的珍贵收藏品。因此,这本书也就有了另外一种意义的阅读与保存的价值。

目录

打开我的集邮册——代前言

第一本集邮册:

 共和国的“纯情岁月”(1949—1959)

第二本集邮册:

 共和国的“坎坷时刻”(1960—1969)

第三本集邮册:

 共和国的“转折年代”(1970—1979)

第四本集邮册:

 共和国的“躬耕季节”(1980—1989)

第五本集邮册:

 共和国的“春日辰光”(1990—1999)

第六本集邮册:

 共和国的“希塑年华”(2000—2009)

合上邮册的时刻——跋语

试读章节

第1页·篇 1949年

在百万雄师渡过长江,蒋家王朝的“青天白日”旗陨落南京之时,一个伟大的人民共和国的朝曦已升在北京城头。

我的集邮册中最初的几套新中国邮票铭记了一个伟大时刻的到来,那就是新中国的诞生。

赫然在目的“纪1”,也就是新中国纪念邮票的第一套,宫灯下的天安门图,简朴洗练,灯上嵌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的徽志。

1949年9月21日至9月30日,在北京,中国共产党及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等各界的代表共662人参加了这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

这次会议代行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制定了政协和政府《组织法》;决定了新中国国号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定在北京,新中国采用公元纪年,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等6人为副主席,并由180人组成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

毛泽东在致辞中宣布:“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这套纪念邮票在1949年lO月8日发行,时隔4个月,1950年2月1日,编号“纪2”的又一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纪念”邮票发行,一枚图案是北京新华门和政协会徽,另一枚图案是毛主席和政协会场。这两套邮票记录了新中国开国的一个庄严的奠基式。

政协会议闭幕的第二天,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开国大典在天安门举行。我的集邮册中的第三套邮票留下了这个辉煌的历史瞬间。

那是1950年发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纪念”邮票。票幅上的五星红旗最为鲜明夺目,国旗下是人民领袖毛泽东和开国大典中的天安门阅兵的情景。邮票以红色为基调,洋溢着喜庆欢乐的气氛。而后在建国10周年的纪念邮票上,再次出现过“开国大典”的场面,那是以画家董希文的名作为图的一枚精美的单色雕刻版邮票。

最早出现在邮票上的国旗,是在建国1周年的1950年10月1日的纪念邮票上。当五星红旗飘扬在邮票的方寸画面上时,我们仿佛听到了国歌,听到了“歌唱祖国”的颂歌。最早出现在邮票上的国徽,是在1951年建国2周年发行的特种邮票上。最早出现在邮票上的国歌,是在1979年建国30周年的纪念邮票中的一枚大幅邮票上;这一年的纪念国庆邮票发行了5组,其中3组将庄严的国旗、国徽、国歌单独作为邮图。应当说,国旗、国徽、国歌是新中国永恒的标志与象征,在邮票上它们多次出现,正意味着祖国在亿万人民心中神圣的位置。

在开国的一个半月后,在新中国的首都北京,世界工会联合会召开了亚洲、澳洲工会会议。这是共和国第一次向世界敞开大门,也是在共和国第一次召开的世界性的会议。新中国以开放的姿态迎接了世界各国朋友的到来。

世界工会联合会,简称“世界工联”,是国际工人阶级的群众性组织。1945年2月,在苏联工会的倡议和推动下,由45个国家的工会组织在伦敦举行会议,决定成立统一的世界工人组织。同年9月25日,世界工会代表大会在巴黎开幕,56个国家的工人代表参加了大会。1945年10月3日,大会一致通过“世界工联”章程,正式成立了世界工会联合会。中华全国总工会是世界工联的团体会员之一。

1949年11月16日至12月1日,“世界工联”在北京召开了亚洲澳洲工会会议。会议确定了亚、澳各国工人运动的方针,并通过建立世界工会联合会亚洲、澳洲联络局等决议。  1950年4月,“世界工联”亚澳联络局正式成立,总部设在北京。在这次会议开幕的那一天,1949年11月16日,中国发行了“世界工联亚洲澳洲工会会议纪念”邮票一套3枚。邮图由地球的东半部,以及象征着工人的手持铁锤的图案构成。

1949年,在邮册上留下了一个新政权诞生的历史足迹。

第2页·篇 1950年

这是建国1周年的一个崭新的年月。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在中国人民心中,也在全世界人民眼里,留下了一个神圣的形象,那就是北京的天安门。

1950年的2月、6月、10月、12月,新中国邮政以普通邮票形式发行了4组邮票。多达25枚的不同面值广泛用于通信的这批邮资凭证,所选图案就是天安门,其设计者是邮票设计家孙传哲。他在建国初期设计了开国第一套纪邮票念邮票,又设计了开国纪念、国徽等邮票。回忆当年,他说:“我设计的新中国第一套普通邮票追求小巧精美而典雅朴实的风格,画面由雄伟壮观的天安门城楼侧面图,及浑圆挺拔、雕刻精美的汉白玉华表组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刚刚散去,世界人民对于和平的渴望显得十分迫切。1948年11月,世界文化工作者国际联络委员会、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以及17个国家的75位著名人士联合发起召开“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1949年4月,大会在巴黎和布拉格同时举行。西班牙著名画家毕加索为这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创作了著名的画作《和平鸽》。

毕加索一家对于鸽子情有独钟。一本传记曾以“鸽子今晚似神灵”为题,写毕加索父子画家的早年岁月,就有过这样一句话:他们“尤其爱画喃喃细语的鸽子”。

毕加索一生热爱和平,反对非正义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他曾写讽刺诗《弗朗哥的梦想和谎言》。抨击西班牙独裁者,又创作了著名油面《格尔尼卡》,抗议德、意法西斯侵略西班牙的罪恶行径。战后,他曾多次为世界和平大会画“和平鸽”。他画的“和平鸽”已成为世界和平运动公认的标志。

新中国在战火甫定、和平到来的1950年,为“世界和平”发行邮票,表明了中国人民对于和平的向往,也表明了新政权开放的国际视野。在这套邮票上,运用了静态的温雅的鸽子形象,这就是毕加索的名画《和平鸽》中的一幅。

P3-5

序言

打开我的集邮册——代前言

那是20世纪50年代初,我正在读小学。“太平天国起义年代”这样一道历史试题,难住了我。

良久,眼前一亮:我想到了我的集邮册。那里不是有一套刚刚发行的“太平天国金田起义百年纪念”邮票吗?很快,1951年倒推100年,于是,我的答卷上写下了正确的答案:1851年。

的确,邮票真如小小的“百科全书”,而集邮也真的可以长知识啊。此后,我的集邮兴趣大增。从1952年开始,有了集齐新中国全部邮票的“宏愿”。

岁月流逝,60载春秋倏然而过;正值共和国60周年华诞来临之际,翻检步入第60个年头的全部新中国邮票,我的眼前又是一亮。在这60年的邮票中,不是鲜明地烙印着新中国前行的足迹吗?

于是,我找出了近60年来布满历史烟尘的老集邮册,将60年的新中国邮票选放在6本邮册中;每册10个页片,每个页片置放着一个年头中最富特色的邮票。这样,1册10年,6册60年,呈现出一部邮票上的新中国成长之旅。

邮票被称为国家的“名片”,也是时代的象征,理所当然地记录了国家的历史。新中国邮票的发行,没有因为全国尚未完全解放而留下空白。1949年9月,开国大典前夕,在共和国新纪元之初,新中国邮票的新的编号——纪念邮票第1号,便和这个新的人民政权一起诞生了;在邮票的方寸天地间,新中国重要的历史瞬间也由此展开。

翻开一本本邮花绽放的集邮册,走过了60年的共和国在这里留下了自己的印迹;尽管从邮票这个小小的视角,并不能够完整、全面地重现共和国的“编年史”,甚至会有必然的“挂一漏万”,但仅仅从邮票这个小小天地去捡拾起共和国历程的“断片”,无疑,也可以让人们去重温往昔,壮行前程。

在国庆60周年庆典的日子里,我的翻检邮册、阅览历史的行动,不仅让我忆起了自己的集邮旧事,更成为祝福祖国60岁生日的一种最有意义、最具特色的“仪式”。

于是,这6本集邮册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一本本一页页打开了,通过邮票,让我们一起去追寻共和国的“成长侧影”和前进足迹。

后记

合上邮册的时刻——跋语

《邮说中国:邮票背后的共和国历史》一书在共和国60华诞的前夕问世了。

为祖国贺诞,有多种方式。作为集邮爱好者,我们将自1949年以来发行的新中国邮票收集展陈,从中清晰地窥见了共和国走过的轨迹。方寸邮花投射出了一个国家自此“走向繁荣富强”的既伟大又亲切的身影。

当然,这种“邮说”方式会有挂一漏万之嫌,但一道简洁的轮廓线却仍能真实地勾勒或速写出祖国母亲的基本形象。同时,这一册邮集,也是极富艺术魅力的珍贵收藏品。因此,这本书也就有了另外一种意义的阅读与保存的价值。

我们谨以此书表达对于伟大祖国的崇仰与挚爱。

2008年10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邮说中国(邮票背后的共和国历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近朱//陈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3939493
开本 16开
页数 30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06
出版时间 2009-04-01
首版时间 2009-04-01
印刷时间 2009-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7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632.9
丛书名
印张 19.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40
187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7:4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