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大唐王朝之李家天下
内容
编辑推荐

帝王、权臣、英雄,宦官,你方唱罢我登场。李唐王朝造就的历史,无不显示出它的残酷与不可抗拒。兄弟相残、家族之争、奴才欺主……一幕幕的血腥书写着李氏家族的历史。

本书围绕李氏家族的传承和纷争,再现大唐帝国的兴亡史。

内容推荐

大唐王朝是让我们为之自豪的一座历史巅峰,大唐盛世的辉煌始终令我们向往。这个气势磅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帝国给后人留下了无数遐想与疑问。本书从家族角度出发,通过多种史料还原历史细节,以通俗的笔法对大唐王朝李氏家族进行重新解读。

目录

第一章 奠基李家天下——高祖

 1.贵族出身:好风凭借力

 2.晋阳起兵:时逢乱世,英雄辈出

 3.拥立新君:师出有名,建李唐天下

 4.大一统:征战全国,力克群雄

 5.各色朝臣:容百家为李氏所用

 6.百废待兴:创业之初,万事开头难

 7.府兵制:亦农亦兵,利家利国

 8.太上皇帝:识时务者为俊杰

第二章 开盛世天朝——太宗

 1.悲歌玄武门:与其坐以待毙,弗如先发制人

 2.文官武将: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3.吏制改革:集思广益,避免专权

 4.修《氏族志》:纵观天下,唯李氏独尊

 5.贞观之治:得民心者得以稳坐高位

 6.贬佛抑道崇儒:因势利导,为我所用

 7.从谏如流:兼听明,偏信暗

 8.贤后长孙:相夫教子,母仪天下

 9.凌烟阁上: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

 10.侯君集谋反:成也太宗亡也太宗

 11.远交近攻:扬李唐国威,胁四海臣服

 12.金丹毁身:功大于过,瑕不掩瑜

第三章 守成之君——高宗

 1.太子之位:夫为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

 2.平高阳谋反:当仁不让,该出手时即出手

 3.启用罪臣:恩威并重,以求忠君之士

 4.以废后立威信:皇权初试,君临天下

 5.武后手段:为树威信,谋杀重臣

 6.司法与边事:文治武功,逞父遗风

 7.委政武后:君子不与命争

第四章 血雨腥风女皇路——武则天

 1.人选宫廷:缘起太宗,受宠高宗

 2.天后参政:初登政治舞台

 3.重订《姓氏录》:提高武姓地位

 4.数易太子:凭谁问“虎毒不食子”

 5.谅贤而用:视死如归的刘苑

 6.武周帝位:革唐命,竟是武家天下

 7.打击异己:哪里有压迫哪里便有反抗

 8.任用酷吏:以高压政策对决夫权社会

 9.内宠之乱:位高权倾,姑息养奸

 10.难议子嗣:于自家与夫家中取舍

 11.五王政变:还政李族,无奈的结局

第五章 孱弱天子——中宗、睿宗

 1.废立之间:任皇权摆布的棋子

 2.纵容韦后:后宫干政,朝纲大乱

 3.狠毒妻女:野心膨胀,为所欲为

 4.摇摆之间:明哲保身,但求无过

 5.太平之死:为皇权,姑侄一争到底

第六章 高处不胜寒——玄宗

 1.外贬功臣:欲使其“悠闲自保”

 2.“友爱”兄弟:故作姿态难掩猜忌

 3.掌控禁军:以忠诚之仕确保帝王安危

 4.废后不立:控制内宫势力

 5.明皇手段:以俭治国,毁财树威

 6.一日诛三子:最难皇家骨肉情

 7.奸相当道:口蜜腹剑,试图扳倒太子

 8.宠遇杨氏:外戚专权,终招大祸

 9.马嵬兵变:贵妃既死,谁是主谋

 10.凄凉晚景:繁华盛世,过眼云烟

第七章 国难称王——肃宗

 1.忍辱负重:险象环生的太子生涯

 2.趁乱执政:不失时机,终成大事

 3.良娣弄权:江山残破,无心内宫

第八章 平叛天子——代宗

 1.宦官干政:内大臣的迅速崛起

 2.大乱之后:江河残破,帝王奈何

 3.异族频扰:无回天之术

第九章 力求革新——德宗、顺宗

 1.对待朝臣:用人当疑还是用人不疑

 2.姑息藩镇:凭谁问“藩岳坐镇,辅我京师”

 3.宦官典军:是无奈还是悲哀

 4.两税法:划时代的赋税改革

 5.重病即位:稳坐二十余载的皇太子

 6.二王八司马:有志革新,雄心未竞

第十章 中兴名君——宪宗

 1.内禅之谜:成大事者不拘小义

 2.大臣遇袭:天子脚下,为所欲为

 3.裁制藩镇:坚决用兵,英主伟志

 4.元和礼佛:人算不如天算

第十一章 短寿天子——穆宗、敬宗、文宗、武宗

 1.子以母贵:皇三子登基

 2.纵情享乐:万民之君,居之有愧

 3.无心政事:在其位不谋其事

 4.牛李党争:明争暗斗所为何来

 5.敬宗之乐:有其父必有其子

 6.文宗之道:同父所生,天渊之别

 7.甘露之变:不以成败论君王

 8.武宗所为:功过自有后人评说

 9.内忧外患:李党贤相平定之功

 10.大举灭佛: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第十二章 唐末贤君——宣宗

 1.终结牛李党争:深藏不露,隐而待发

 2.科举选官:能者上,庸者下

 3.宰相和宦官:平衡内外,为我所用

 4.不怒自威:恭谨节俭,惠民爱物

 5.严律宗亲:家事不为,岂可治国

 6.仙丹误命:宿命如此,无法逃离

第十三章 骄奢之主——懿宗

 1.混沌继位:天子出自十六宅

 2.暴敛钱财:成由勤俭,败由奢

 3.怒杀御医:滥用皇权,天理难容

 4.镇压起义:官逼民反,强弩之末

 5.广建佛院:倒行逆施,佛不佑唐

第十四章 末世弭音——僖宗、昭宗、哀帝

 1.阿父掌权:山河裂变终归西

 2.企图治国:恶贼当道,回天乏术

 3.任人宰割:昨日黄花,东流之水

试读章节

公元617年7月,李渊父子誓师于野,准备进占关中。当时,除了正面的隋军外,李渊还面临左侧东路洛阳附近李密的几十万瓦岗大军的威胁。为了避免腹背受敌、两面作战的被动局面,李渊在进军途中多次致书李密,要求联合。

本来,李密的政治目的,也是入关,夺取全国最高统治权,但由于瓦岗军兵力集中在洛阳附近与隋军作战,所以无暇顾及入关之事。现在眼看李渊要捷足先登,李密很不甘心,他给李渊回信,自称为盟主,要求李渊亲自带兵,来河内郡面结盟约。

李渊接到信后,毫不犹豫地决定承认李密为盟主,先稳住李密,借他的力量牵制住洛阳的隋军,让他们不得西顾,李密在洛阳也无法脱身,这有利于晋阳义师集中全力,抢先占据关中。所以,表面上李渊故意低声下气,使李密自觉骄傲。在给李密的回信中,李渊一方面大肆吹捧李密,尊他为天下的救世主;另一方面称自己年老体衰,将来如能封王于唐,也就很满足了。同时李渊又以安辑汾晋地区为借口,隐蔽自己抢先进入关中的真正意图,并婉言拒绝去河内郡会盟。

李密收到李渊的信后,洋洋自得,从此对李渊进兵关中之事不闻不问,只专门对付隋军,李渊父子则长驱直入关中。结果李密在与隋军的战争中一败涂地,只好投奔李渊。

武德元年(618年)十月,李渊热情地将前来长安投靠的李密迎进,常以兄弟相称,并且将表妹嫁给他。哪知李密降唐以后感觉李渊封给自己的官太小,他非常失望,从而产生了去河南寻找旧部,重新发兵起事的念头。李渊得知以后便想将他请入朝中问个清楚,李密自知事情不妙,本想强闹出城,但最终被唐廷军队围歼。

占据江淮地区的杜伏威于大业十三年进据历阳(今安徽和县),自称总管,进用“士人”。武德元年(618年)移居丹阳(今江苏南京),上表隋越王杨侗,被任为东南道大总管,封楚王。唐军围攻丹阳,使人招降杜伏威,杜伏威降唐,被封为吴王,任江、淮以南安抚大使。刘黑闼兵败被杀后,杜伏威使部将辅公柘留守丹阳,自请入朝,被留在长安。武德六年(623年)秋,辅公柘率领江淮义军在丹阳反唐,自称宋帝,唐借故杀掉杜伏威。李渊又派大将军李孝恭、李靖、李世勋等分路进攻,武德七年(624年),辅公柘率军自丹阳出走,被地主武装捕获,送唐营处斩,江南、淮南从此也成为唐朝的辖区。

李渊以巩固关中为荡平群雄的战略出发点,紧接着平定了河陇与河东,稳固了李唐帝国的根基,继而进兵中原和长江中下游及周边地区,到武德七年(624年),只有朔方的梁师都继续与唐为敌,其余各地基本实现了统一。梁师都于隋大业十三年(617年)在朔方起兵反隋,攻占雕阳、弘化、延安等郡,自称皇帝,国号梁,年号永隆,依附突厥贵族,受封为“解事天子”。贞观二年(628年),唐军最终消灭了梁师都。至此,李氏家族真正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值得一提的是,在李渊的征战生涯中,除了他的儿子们,还有一位能干的女儿平阳公主,她的表现极为出色。平阳公主是李渊的第三个女儿,窦氏的爱女、李世民最亲近的妹妹。她是一位真正的巾帼英雄,才识胆略丝毫不逊色于她的兄弟们。平阳公主16岁时,李渊将她嫁给了柴绍,定居长安。李渊在遥远的山西边境驻守,远离都城长安和东都洛阳,只有李世民与他相随。

大业十三年(617年),李渊起兵反隋约柴绍到太原密谈。柴绍与平阳公主商量,考虑到如若二人一起离去,担心事情被发现。平阳公主不愧是李氏后代,巾帼英雄,她让柴绍一人离开而自己立刻动身回到鄂县(今陕西户县)的李氏庄园,变卖家产,招引山中亡命之徒数百人,起兵响应李渊。她又派家丁说服附近的“盗贼”何潘仁、李仲文、向善志、丘师利等归顺于已。这支义军,军纪严明,势如破竹,连续攻占了户县、周至、武功、始平等地。平阳公主令出必行,整支军队对她肃然起敬,时称“娘子军”,并得到了百姓的广泛拥护,很多人投奔而来。平阳公主在军事上很有见地,她不但为李渊在关中打下了一大片地盘,而且当李世民转战渭北时,平阳公主的娘子军积极进行配合应战,使得李世民连克强敌。李渊进入关中后,派当时在李世民手下带兵的柴绍前去迎接平阳公主,夫妻会师渭河北岸,与李世民共同攻打长安。李渊登基后,逢年过节给这位军功赫赫的公主的赏赐都数倍于其他女儿。P10-11

序言

大唐王朝(618—907)是中华民族封建时期的中兴时代,它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辉煌与繁荣。唐高祖李渊起兵推翻了隋朝的统治,李唐王朝得以建立,历经289年,从唐太宗李世民贞观时期到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年间,大唐王朝一直向前蓬勃发展。无论是经济、政治、军事,还是外交、文化等方面都达到了空前繁荣的盛况。

高祖李渊在隋末天下大乱中,力克群雄,推翻了隋朝的统治,夺取了皇位。之后,为了一统天下,李渊率部先后与河北窦建德、领导瓦岗寨起义军的李密、刘武周、杜伏威等势力斗争,最终取得了胜利,并在太宗李世民初期实现了天下统一。

太宗李世民是一代英主。尽管他的皇位是通过在“玄武门”兵变的刀光剑影中胜出而获得的,但是他登基后,励精图治、勤政爱民,从各方面促进了唐朝的发展。在政治上,唐朝沿袭了隋制,并逐步以中书、门下、尚书三省代替前朝的“三师”和“三公”,加强了皇帝的统治力。同时,更加完备了隋朝的科举制度,使它成为选拔官吏的主要手段和途径;在大臣的选用方面,太宗李世民摒除偏见,将秦王府幕僚与高祖旧臣及原太子的部属统一起来,为自己所用,使他们在朝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君臣齐心协力缔造了“贞观之治”的盛世。

高宗李治在李世民的几个儿子之中,不算是最出色的。他能够登上皇位,很大程度上凭借的是舅舅长孙无忌的大力支持。在太子之争中,李治坐收渔利,而他的治国之策,完全沿着其父的道路前行,成为历史上一位有名的“守成之君”。但他仁弱的个性,给了他的皇后武则天以一展身手的机会,使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唯一一位“千古女皇帝”。

武则天通过掌控唐高宗进而一步步对自己的两个儿子——中宗李显、睿宗李旦进行控制,最终夺取了李唐政权。为了稳固武氏家族的统治,她不惜打击高宗时的旧臣,又采取了包括任用酷吏、鼓励告密等在内的多种手段来维持强权政治。在武则天时期,武三思等武氏家族成员与武则天的男宠们都仗势而兴风作浪。最后,武氏家族大势已去,加之民心所向,又将皇权还予李氏家族。

正所谓“历史是鲜血写成的,江山是白骨堆成的”。帝王、权臣、英雄、宦官、后宫,你方唱罢我登场。作为君主,为了巩固其自身统治,要千方百计地形成自己的利益集团,与自己相抗衡的势力作殊死斗争。这种斗争有时是刀光剑影,血流成河;有时则悄无声迹,暗中较量。但无论怎样,其结果必将是二虎相争,要么两败俱伤,要么你死我活……

《大唐王朝之李家天下》,旨在围绕李氏家族的传承和纷争,再现大唐王朝那段令人回味无穷的历史。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大唐王朝之李家天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华业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石油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2169947
开本 16开
页数 25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0
出版时间 2009-05-01
首版时间 2009-05-01
印刷时间 2009-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0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42.09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7:3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