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白衣女人/译文名著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作者威尔基·柯林斯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悬念小说家,本书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该书以主人公面貌相似这一特点为背景,发挥人类为崇高的爱而舍生忘死的精神。白衣女人由于爱慕劳娜,逃出疯人院后,却不顾危险,一再设法去搭救劳娜,以致最后遭来杀身之祸。该书为作者开创了写侦探小说的先河,也为英国文学另辟了一条新的蹊径。

内容推荐

威尔基·柯林斯(1824-1889),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悬念小说家,《白衣女人》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青年画家哈特赖特应聘去费尔利家当家庭教师,路上邂逅一个身穿白衣的女人,从谈话中得知她是从疯人院里逃出来的,出于同情,他帮她躲过了追踪她的人。哈特赖特发现,自己的女学生劳娜很像那个白衣女人。劳娜的父亲临终前将女儿许配给了帕西瓦尔爵士,但是,爵士看中的只是她的巨额财产。他与意大利的秘密革命团体中的一个叛徒福克斯合谋,害死了知道真相的白衣女人,并把她的尸体当作劳娜下葬,又把劳娜当作白衣女人送回疯人院,劳娜于惊吓之下患上失忆症。与劳娜真心相爱的哈特赖特挺身而出,开始了营救劳娜、揭穿帕西瓦尔阴谋诡计的行动……

目录

初版序言

再版序言

第一个时期

住克莱门特学院宿舍的画师沃尔特·哈特赖特开始叙述事情经过

住法院胡同的文森特·吉尔摩律师继续叙述事情经过

玛丽安·哈尔科姆继续叙述事情经过(摘自本人的日记)

第二个时期

玛丽安·哈尔科姆继续叙述事情经过

科默里奇庄园主人弗雷德里克·费尔利先生继续叙述事情经过

黑水园府邸女管家伊莱札·迈克尔森太太继续叙述事情经过

从几篇证明材料看故事的下文

1.福斯科伯爵府内的厨娘赫斯特·平霍恩提供的证明材料(摘自她的口头陈述)

2.医师的证明

3.简·古尔德的证明

4.碑文

5.沃尔特·哈特赖特的叙述

第三个时期

沃尔特·哈特赖特继续叙述事情经过

凯瑟里克太太继续叙述事情经过

沃尔特·哈特赖特继续叙述事情经过

伊西多尔,奥塔维奥,巴尔达萨尔·福斯科继续叙述事情经过

沃尔特·哈特赖特结束这篇故事

试读章节

住克莱门特学院宿舍的画师

沃尔特·哈特赖特开始叙述事情经过

这篇故事里说的是:一个妇女的耐性能坚持到什么程度,一个男子的决心能达到什么目的。

只要我们能给法律这台机器稍许施点儿“金钱油”,起一些润滑的作用,它就准能分析一切疑难案件,进行任何侦查程序,那么,以下各章中所记的事,也许早就在法庭上被公之于众了。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法律仍难免是富人支使的奴仆,于是,这篇故事就首次在这儿说给诸位听了。原来该由法官听的,现在却改由读者们听了。在我要交代的这篇故事里,从头到尾,凡是重要情节,没一处是根据道听途说转述的。每当以上开场白的作者(他叫沃尔特·哈特赖特)与所要叙述的事的关系比其他人更为密切时,就由他亲笔描写。每当他不再亲身经历那些事时,就让他退出叙述者的地位,改由另一些能凭亲身经历说明情节的人接着确凿地叙述下去。

这样,书中的故事就由不止一个人写出,好像一桩罪案在法庭上由不止一个证人陈述一样——二者的目的相同,都是为了始终以最直接易晓的方式说明真情实况,要让那些在每一个连续阶段中与事件关系最密切的人原原本本叙述自己的亲身经历,从而说明整个一连串事情的经过。

现在,我们就先听二十八岁的画师沃尔特·哈特赖特说故事吧。

那是七月的最后一天,漫长的炎夏即将结束,我们这些在伦敦街头踯躅的人已感到倦怠,开始向往麦田上的云影,海岸边的秋风。

讲到我这个可怜的人,随着盛夏的消逝,我的身体虚弱了,情绪低落了,而且老实说,钱也花完了。在过去的这一年中,我没能像往常那样很小心地支配自己的收入,而由于开销太大,现在我只好往来于我母亲在汉普斯特德的小村合和我在城里的宿舍之间,俭省地度过这个秋天了。

那天傍晚,我记得,四周静寂,天上多云,伦敦的空气十分沉闷,远处街上的车辆声听来十分低沉,我生命中微弱的脉息仿佛已与我周围城市里巨大的心脏搏动相冥合,并随着那落日变得越来越低沉了。我站起身,丢下我当时不是阅读而是对着它出神的那本书,离开了我的宿舍,去呼吸郊外晚间的凉爽空气。每周有两个这样的晚上,我照例要跟我母亲和妹妹在一起度过。所以,我转身向北,朝汉普斯特德方向走去。

在开始叙述以下的故事之前,这里我必须先提一笔:我父亲已在我所叙述的这段时间前几年去世,他的五个孩子当中现在只留下了我和我妹妹莎娜两人。早先我父亲也是一位画师。他一生勤奋努力,在自己所干的那一行中很有成绩,由于爱怜几个靠他辛勤工作维持生活的人,一心要为他们的将来作好安排,他从结婚时起就从收入中提出一笔远远超出多数人认为必需的数目作为人寿保险金。多亏他虑事十分周到,不惜自己刻苦,所以,他去世后,我母亲和妹妹仍能像他在世时那样无需依赖他人。我接下了他所教的门馆,刚进入社会时确实应当感谢他为我的前途作好了准备。

寂静的暮色仍在地势最高的荒原上颤动,但是,当我站在我母亲的村合门口时,下边伦敦的景色已经深深陷入层云密布、阴影笼罩的一片黑暗中。我刚拉动门铃,大门就蓦地打开,不等仆人出来应门,我那位尊贵的意大利朋友帕斯卡教授已经兴高采烈、连蹿带跳地赶出来迎接,一面用夹杂着外国腔的生硬英语招呼我。

P3-4

序言

威尔基·柯林斯(1824—1889)出生于伦敦,早年曾当律师,后开始从事文艺创作,不久就结识了狄更斯,从此两人成为莫逆之交。1859年柯林斯的长篇小说《白衣女人》开始在狄更斯主编的《一年四季》杂志上连载。这部小说与狄更斯的名著《双城记》,在创造主题和写作技巧方面都有着明显的相似之处。早在《白衣女人》发表之前,狄更斯即从柯林斯的《冰封限海》一剧中孕育了《双城记》的主题思想。

狄更斯曾在《双城记》的序言中说:“我和孩子们、以及几位朋友,看了柯林斯先生编写的《冰封恨海》后,就孕育了《双城记》的主题。”

《冰封恨海》是柯林斯编的一出三幕剧,剧情大致是这样:理查德·奥尔多和弗兰克‘奥尔德斯莱是两个面貌相似但从未谋面的青年。他们都向克拉拉。伯拉姆求婚,奥尔多遭到拒绝,但奥尔德斯莱却最后成为克拉拉的未婚夫。奥尔多曾声言:将来如果有机会,他誓必手刃他的情敌。

两个青年先后加入了北极探险队。奥尔多认出了奥尔德斯莱这个情敌。在一次暴风雪中,全队暂时隐蔽在一个岩穴中,然后派遣这两个青年去寻找最近的居民点。

克拉拉担心未婚夫的安全,由她的女友陪伴,循探险队的路线去到北极。为躲避暴风雪,她们也到了那个岩穴里。

克拉拉得知奥尔德斯莱和奥尔多一同外出,久久不回来,深为她未婚夫的安全担心。这时两个青年在归途中为风暴所困,奥尔德斯莱体力不支,倒在雪中,这正合奥尔多的心愿,于是他让奥尔德斯莱留在那里,独自回去了。

克拉拉见奥尔多独自回来,相信她的未婚夫已遭毒手,她悲伤之极,痛不欲生。奥尔多目睹这一情景,深为感动,他仍像原先那样热爱克拉拉,为了克拉拉的幸福,他不顾强烈的风暴,蓦地冲出岩穴,找到倒在雪里的情敌,将他背回来,情敌得救了,但奥尔多体力不支而昏倒,死在克拉拉脚下。全剧亦随之告终。

狄更斯在剧中客串奥尔多,柯林斯扮演奥尔德斯莱,其他角色则分别由狄更斯的家人和另几位朋友扮演。狄更斯对剧情十分赞赏,首次孕育了《双城记》的主题思想,并决心要将这一主题体现出来,经过酝酿,终于写出这部不朽巨作。

因此,我们看到:《冰封恨海》、《双城记》和《白衣女人》三部作品中,都以主人公面貌相似这一特点为背景,发挥人类为崇高的爱而舍生忘死的精神。奥尔多为了对克拉拉的真挚的爱而轻生就义,拯救了他一度渴望有机会手刃之为快的奥尔德斯莱;卡顿为了露茜的幸福而想方设法从死囚牢中救出达内,自己走上了断头台;白衣女人由于爱慕劳娜,逃出疯人院后,却不顾危险,一再设法去搭救劳娜,以致最后遭来杀身之祸。三部作品的情节不同,但主题却极相似。

大概,两位作家在构思时,经常交谈自己的写法,相互商讨故事中的片段:西德尼·卡顿向露茜坦白自己的爱慕,誓言将为露茜献出自己的一切;沃尔特·哈特赖特向劳娜道别时所作的许诺,说他将为她献出整个心灵和全部生命,只求为她带来片刻的欢乐。那两段话几乎像是出自一人之口。

但柯林斯写《白衣女人》时“所作的一次试验”,却是狄更斯不愿采用的。据引柯林斯的话说,“书中的故事,从头到尾,都由书中的人物自己叙述。在一连串事件的发展过程中,这些人物各被安排在不同的地位,轮流出面叙述故事,直至结束。”其实,通过这一创新的写法,读者固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故事中的人物,从而让他们显得更为逼真,但有时就不免会使各个章节变得散漫凌乱。

再谈到预设伏笔,创造悬念,以达到高潮这方面,柯林斯显然远不及狄更斯的手法。在《双城记》中,为了让卡顿进入死囚牢调出达内,作者先作了不少伏笔,如杰瑞听到“起死回生”的口信那样“发愣”;密探假死后同党们大事张扬那次出殡;“正经生意人”又如何发坟盗尸,等等。所以,后来密探突然出现,就不会令人感到意外。再看《白衣女人》中,虽然在小说一开始就提到帕斯卡教授离开意大利,是由于政治上的原因(“有关那些事的性质,他对任何人都矢口不提”),但此后教授就不在故事中出现,直到最后关头,画师追踪福斯科伯爵时,才突然提起教授,那也只是略微补述了几句,而此后教授如何去歌剧院,如何追踪和暗察伯爵,又如何突然出现了那个“左边脸上有着一个疤痕的人”,这一切都显得有些生拼硬凑。在这一方面,柯林斯确远不及狄更斯的手笔老练。

在《双城记》中,一些人物,如西德尼·卡顿,如查尔斯.达内,又如马奈特医师,德发日先生,德发日太太,甚至是普罗斯小姐,洛里先生,都被写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再看在《白衣女人》中,只有少数几个人物被刻画得相当成功,如机智英勇的玛丽安·哈尔科姆,狠毒贪财的珀西瓦尔’格莱德爵士,神秘机警的福斯科伯爵,以及软弱、庸俗、自私的利默里奇庄园主人弗雷德里克·费尔利,被刻画得生动逼真。但作为主人公的劳娜和沃尔特·哈特赖特则显得相当浮浅淡薄,画师在整个故事中只起了穿针引线的作用。

《双城记》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综述了当时错综复杂的阶级斗争,同时宣扬了作者的人道主义思想:合己救人的崇高美德。它布局广阔,气势雄伟,迥非《白衣女人》所能望其项背。柯林斯在他的小说中仅仅揭发了英国古老婚姻制度的弊端,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它较《双城记》所包含的内容要狭隘多了。

但是,柯林斯写出《白衣女人》,开创了侦探小说的先河,为英国文学另辟了一条新的蹊径。此后又过了二十多年,柯南道尔才发表了他的《福尔摩斯探案》,在通俗文学中独树一帜,从此侦探小说赢得了广大读者的爱好。看来《白衣女人》的影响还是很深远的。

译者

二○○三年二月十五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白衣女人/译文名著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英)威尔基·柯林斯
译者 叶冬心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2741687
开本 32开
页数 51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430
出版时间 2009-03-01
首版时间 2009-03-01
印刷时间 2009-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7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561.44
丛书名
印张 16.5
印次 2
出版地 上海
203
138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5:5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