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对话中国--杰罗姆·桑斯与32位当代艺术家访谈
内容
编辑推荐

巴黎东京宫艺术中心的创始人和前任馆长杰罗姆·桑斯拥有二十多年中西方的策展经验,并在过去二十年间对世界最重要的艺术家进行访谈,尤其是他对非洲、中东和亚洲的艺术家的访谈,在西方艺术界产生巨大的影响。

作为献给中国艺术界和艺术爱好者的第一份礼物,杰罗姆·桑斯希望通过对三十几位中国当代艺术的访谈录,呈现他们的艺术创作经历,更延展他作为一位西方策展人的视野,和中国当代艺术的当下发展进行最直接的沟通和对话,并激发出具有独创性的精彩观点。艺术和文化爱好者一定能从此书中获得裨益。

内容推荐

这本书是对中国当代艺术自上世纪80年代诞生以来的考察与研究,将早期先锋人物和年轻一代汇聚到一起,给予这个独特艺术景观所蕴含的能量以一个全景式的生动描述。关于中国当代艺术的出版物在数量上已相当可观,但是内容充实并真正邀请艺术家参与的却很少。通过所有这些访谈,我们发现在文化差异、艺术形式和市场发展的背后,中国不仅在为艺术市场制作产品,更是在生产思想。

目录

前言

我应该说是“一个带着态度的人”

我希望作为一个正常的社会人来从事艺术创作

我只不过是打破这种秩序井然的分离法

我认为我创造的是一个空间

我的作品非常喜欢考虑与整个环境和社会的关系

我永远要让自己保持在不稳定的状态

我觉得,绘画能够更加简单地述说今天

我们所看到的只能是消失

我从事艺术好像仅是我人生众多责任中不大不小的一个

我觉得我活7#E多辈子

我就是用各种办法在雕塑里寻找可能性

我们尽量用很难描述的方式工作

我感兴趣的是对现成的所有的秩序表示怀疑

我这个计划就是扮演中国媒体的替身

我努力想做到的是借助人民之手来表达我的想象

我是不可预测的

我的作品里更多的是一种警惕的态度

我对影响和改变人们固有的思维习惯有兴趣

我觉得那些严肃的艺术家的作品其实没有我严肃

我永远做一个纯粹的画家

我觉得通过艺术达不到批判的效果

我更多地关注的是年轻的集体

我的工作基本上都围绕着观念和社会的关系

我还是把“现实主义”这个概念又提出来

我觉得作为一个人是最重要的

我想坚持画下去,看看最后那一刻那些东西是什么

我只能用回忆的方式去画我想要的东西

我的理论是小脑要颠覆大脑

我一直想画出我理解的某一类人的形象

我就住在阳江

我为什么要告诉你?

特别感谢

试读章节

杰罗姆·桑斯:你愿意如何描述或定义你的艺术实践:艺术家、策展人、建筑师,还是设计师?

艾未未:如果可能的话,我希望都不是。我就是一个人,做了一些事情。

杰罗姆·桑斯:很简短的回答。但你有一家建筑事务所,对吧?

艾未未:是的,我们一起做建筑。做艺术,我们是二三十个人在一起,做摄影也是几个人在一起。我觉得重要的是怎么样和大家一起工作,完成一个题目,无论他是工人还是专业人士。

杰罗姆·桑斯:但你如何定义你的实践昵?

艾未未:很混乱,可以走向任何一个方向,没有一个真正的固定计划或方向。

杰罗姆·桑斯:但你的计划似乎有一种连贯的态度和一套准确的词汇。

艾未未:当然,我一直都有一种态度。虽然没有固定计划,但有一种很强的态度。我刚刚说的可能不够准确,我应该说是“一个带着态度的人”。

杰罗姆·桑斯:你说你的创作实践可以用混乱来描述。但实际上你的作品看起来更倾向手极简主义风格,在你的艺术和建筑里都看不到混乱的迹象。

艾未未:在无混乱的表象下潜藏着混乱。看上去是没有混乱,实际上是严重的分裂和词不达意。

杰罗姆·桑斯:能不能正面回答这个问题?不然我们今天就赖在这儿不走了。

艾未未:说实话,我到底在想什么,也是我自己想搞明白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这不是在开玩笑,也不是玩儿技巧,确实是这样。早上起来,我看自己的作品,一会儿这里出本书,一会儿那里搞个展览,我就想,哎呀,我在做什么呢?每天都在想这个问题。

杰罗姆·桑斯:我跟你有同样的问题。你怎么看你的作品与历史之间的特殊关系?比如你用大理石制作椅子……

艾未未:我的国家的历史,我个人的历史,或者我周围人的历史都是一些去掉了很多部分的碎片,很难再接到一起。但这些碎片叉给了我很大的想象力,让我可以想象它们曾经可能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构,但这种结构是不存在的。

杰罗姆·桑斯:但用大理石制作椅子,等于把木头这种难以持久的材料换成不会变质的石头:把两张桌子拼接成一种新事物。叉仿佛在书写一种融合了中国传统的极简主义历史。你能不能讲一讲这种对历史和传统的运用?

艾未未:我一直觉得人类已经有了一套价值系统和制作方式。人们的习惯和我们常常用的语言就是这个价值系统的组成部分,我们的使用方式就是意义的载体。同样我叉很怀疑这个意义,我想如果把一个东西的使用方式改变了,比如说大理石的椅子和木质椅子虽然形态是一样的,但矛盾就已经出现在里面了。对我来说,这是一种学习或者说是一个打击。

杰罗姆·桑斯:但它们已经没用了。

艾未未:还有别的用途。从我们臀部在这个平面上感到的舒适,到我们在精神上的失重,也就是说对事物及其过去的一种想象,尽管它在你面前是这么一个形状,但你会想象它的过去。比如这些椅子是用大理石制作的,所以有一大块石头必然要被去掉。我觉得这些想象本身是一种思考的途径。

杰罗姆·桑斯:但你的作品里总有很多传统的中国日常用品:花瓶、椅子、凳子、家具vs.现代极简主义。  艾未未:如果我生活在法国或者印度,我会选择用不同的语言。从很小的时候起我就有一个习惯,愿意跟周围的人说话,他们可能是一个赶马车的车夫或者村民,这是一种很大的快乐。既然生活在中国,我会用一些比较熟悉的东西去创作,比如凳子或桌子;如果在巴黎的话,我可能会用红酒杯或香水瓶。至于所谓的极简主义方式,只有在把事情做到很简单的时候,意义才容易浮现,我才能把话说得更清楚一些。倒不是我喜欢极简主义这种形式,而是极简主义能帮我把话说得更清楚。

杰罗姆·桑斯:你的作品看上去就像你这个人一样。你在北京出生,在美国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你像一个美国化的中国人。我们不知道哪一个才是真正的艾未未,艾未未是个中国人呢,还是美国人,还是美国化的中国人?

艾未未:尽管我是一个中国人,但我认为从离开中国之前到回到中国之后,中国也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已经是两个不同的中国。尽管在同一个地点,世界已经发生了变化。我从中国到美国实际上就是为了寻求变化,我必须从地球的这一边飞到那一边,才能找到这种变化。十二年后就像做了一场梦,同一个地点也已完全变了样。如果非要找个理由的话,这一切可能是构成我人格分裂的原因之一。

杰罗姆·桑斯:这也是北京历史危机的表现。现在北京几乎没有老房子了,一切都披上工业化外衣,古老的东西在消失,在变成另外的样子。就像你用工业颜料浸染的瓶瓶罐罐。它们无关乎历史,它们就是现在,就是超级进行时。你是在讲中国如今的变化吗?从永恒的过去进入当下的进行时?

艾未未:要真正了解或探讨这种改变的含义其实非常难。对中国人来说它是否有什么真正的含义?但我们至少看到这种改变是确实的,就像新石器时代的器皿被刷上一层工业颜料,原来的图文被掩藏在这层颜色之下,我们看不到,只能想象。

杰罗姆·桑斯:你曾经把“可口可乐”标志画在陶罐上。把一个汉代的瓮摔碎。你似乎想通过这些作品探讨历史如何变成今天社会对新品牌的设定,大商标出现在全世界备大城市,而过去以一种非常自然简单的方式被所有人抛弃。

艾未未:当我们在消费一件东西的时候,无论是可口可乐还是贵重的汉代陶器,我们的大脑也在同时被那个牌子消费掉。消费是双向的,我们要承认它的价值和意识形态。这就给文化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就是说我们会不断地问什么是价值。

杰罗姆·桑斯:那我们今天的文化是什么?

艾未未:今天的文化更多是一种不确定的状态。这种不确定的状态之所以产生,一方面是因为我们过多地拥有了不同类型的情感、价值和道德;但另一方面我们叉不再相信这些,我们永远在等待更新的东西出现,随时准备着介入另一个章节里面。杰罗姆·桑靳:对你来说下一个章节是什么样昵?

艾未未:我是清楚地知道我们是没有什么地方可以到达的;但我也清楚地知道,我们也不可能一直待在这里。

杰罗姆·桑斯:那我们应该去哪儿?

艾未未:不知道,真的不知道。

杰罗姆·桑斯:能去哪儿?

艾未未:我觉得这更是一个回答,不是问题。

杰罗姆·桑斯:你自己设计建造了一个餐馆,名字就叫“去哪儿”。是吧?

艾未未:没错。

杰罗姆·桑斯:为什么设计这样一家餐馆?  艾未未:为了有个地方吃饭。杰罗姆·桑颠:这样做很独特。你住在村里,但在城里开了一家餐馆,是为了有个进城的理由,还是想把那儿作为你的办公室?

艾未未:我跟城市没有真正的关系,但我叉知道有一座城市,有一个北京存在在那儿。如果仔细想想,除了“去那儿”我什么地方都不去,那里就成了我跟城市的一个象征性的连接点。我会去那儿吃饭或见朋友,但除此之外我跟城市没有其他任何关系。

杰罗姆·桑斯:确保自己仍然对这座城市有所了解?

艾未未:我对这座城市其实已经没有好奇心了,我不觉得它有任何我所不知道的东西。而且可能就是因为我对它了解太多,使我的生活缺少乐趣。

杰罗姆·桑斯:所以你建造了属于自己的村落?

艾未未:反正要有一个地方待着,不一定在这儿,但总得有个地方待着。

杰罗姆·桑斯:但为什么选在郊区?

艾未未:这里最便宜,用很少的钱就能盖一座房子。尽管不是一座合法的房子,但也是被允许的。

杰罗姆·桑斯:可这里是一片住宅区,不光有你的房子。

艾未未:最初我只盖了自己的房子,在接下来的七年里,谁也没来找过我。只是最近两年,村里人开始意识到这座房子给我带来了财富,所以开始请我设计更多同类型的建筑,好转租给画廊或者艺术家。我当然同意了,就在我家旁边,而且也不费事儿。所以我一座接一座地在村里建造了好多这种房子,不需要太多设计,就像模板复刻一样。设计在这里并不重要,可以说这是一项极简主义工程,展现了某种控制力,防止事情变得过于复杂。我这样做只是为了避免情况恶化。我不是说我做得就很好,只是这样可以防止情况变得更糟,避免这里也像未来的城区一样变得让人大跌眼镜。

杰罗姆·桑斯:很少有艺术家创造了自己所在的社区。

艾未未:是的,我后来才意识到这一点。我现在才知道,我已经在村子里盖了四五十座这样的房子,这差不多都成了一种现象。很多事我都是后知后觉的,比如我怎么会变成一名建筑师,还有参与奥运会场的设计,诸如此类的事情最后总能吓我一跳。

杰罗姆·桑斯:可是当你在埃菲尔铁塔、白宫等文化政治标志性建筑前伸中指的时候,不可能表现得很惊讶吧。大家都知道你是一个非常直接的艺术家,心直口快,有时对权力和政治问题都表现出大不敬。

艾未未:我出生在一个强调批判的社会,自我批评被赋予了很高价值。毛主席教导我们要同时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所以我们总是带着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也许这是一种很简单的姿态,但也是我一直有的一种态度,它可以针对一家文化机构或政府,也可以针对某个个人或权力系统。它可能是荒唐的,毫无意义的,但仍然表现出一个人的个人立场。

杰罗姆·桑斯:但不幸的是,你不觉得这是种全球现象吗?不光中国有,所有艺术家都想分一杯羹,都想变成重要艺术家,赚好多好多钱。

艾未未:是这样。不管在哪儿,人们说我获得了成功,意思都是一样的,不管你做的是股票交易还是小型企业,成功的标准都是一系列数字,即你能卖出去多少,人们没有时间去质疑或者谈论其他事情。现在你知道,那些作品都是某种公共欲望的产物,出自魔鬼之手,这个魔鬼只想填饱自己的肚子,满足自己的欲望。那些人都只是牺牲品,只是这场盛宴上的过客。

杰罗姆·桑斯:就像你门牌上写的,是种赝品?

艾未未:没错,我会把它叫做赝品,因为无论古典还是当代,我们的价值观都应与我们对现实的感知程度联系在一起。什么是真实?什么是赝品?P7-10

序言

2008年3月,当我抵达中国并成为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馆长的时候,我立刻开始接触中国当代艺术界,并试图探究他们的作品和灵感的深处。很快我就意识到我应该将这些会面记录下来,还原艺术家的声音,作为我献给中国当代艺术的第一份礼物。

这本书是对中国当代艺术自上世纪80年代诞生以来的考察与研究,将早期先锋人物和年轻一代汇聚到一起,给予这个独特艺术景观所蕴含的能量以一个全景式的生动描述。关于中国当代艺术的出版物在数量上已相当可观,但是内容充实并真正邀请艺术家参与的却很少。通过所有这些访谈,我发现在文化差异、艺术形式和市场发展的背后,中国不仅在为艺术市场制作产品,更是在生产思想。这就是我将此书命名为《对话中国》的缘由。

并不是我们在决定中国应该说什么,而是让艺术家自己来开口表达。我的访谈方式旨在鼓励艺术家在没有任何直接或间接束缚的情况下,自由表述他们的作品和个性。以此开启一扇窗,洞达他们的作品和他们的世界。

杰罗姆·桑斯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对话中国--杰罗姆·桑斯与32位当代艺术家访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法)桑斯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商品编码(ISBN) 9787108032041
开本 16开
页数 21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0
出版时间 2009-06-01
首版时间 2009-06-01
印刷时间 2009-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8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7
丛书名
印张 14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1
171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6:1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