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寻找燃烧的青春--我与石油女子钻井队的往事/亲历历史
内容
编辑推荐

1973年2月,诗人任彦芳刚获“解放”即投身火热的吉林油田会战前线,采访了石油女子钻井队,激情写出长诗《钻塔上的青春》,经过八次修改后由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出版,是出版社恢复工作后的第一部写石油工人的长诗。

三十年后,《寻找燃烧的青春——我与石油女子钻井队的往事》作者重访当年的石油女子钻井队成员,记录了18人的口述史。虽然青春已无情地逝去,但过往岁月的光荣、灵魂的充实富有依旧令口述者和记录者热泪盈眶。追忆和反思总是孪生的,特殊的人生经历是个人的财富,集体的记忆与反思,更是人类的宝贵财富。

内容推荐

《寻找燃烧的青春:一个诗人与石油女子钻井队的往事》简介:一群女子不平凡的经历,一位诗人不平凡的追寻。

上个世纪70年代,一群少女向女性的身体极限挑战,承受男人都难以承受的劳动强度,在9年的时间里,钻透了20个珠穆朗玛峰。她们就是中国第一支石油女子钻井队。她们以青春热血成就集体荣耀。当集体解散,荣光逝去,各自开启了不一样的人生……三十多年后,诗人再访她们时,她们对青春燃烧的岁月是五味杂陈。这一切都被记录在《寻找燃烧的青春:一个诗人与石油女子钻井队的往事》一书中。

目录

序曲 我与石油女子钻井队的缘分/001

一、我再次“解放”后,便奔向了油田/007

二、探寻女子钻井队最初的足迹/015

三、每一步都是新起点/033

四、在战胜恐惧中成长/041

五、拒绝遗忘:红色的新年日记/051

六、红色娘子军扩编,来女队的心路历程/061

七、女队经受的第一次严重考验/073

八、激情写出《钻塔上的青春》/081

九、诗稿成了政治思想教育的活教材/091

十、红五月再访油田深受感染/099

十一、漫漫改稿泥泞路,一心相系两地情/117

十二、挖空心思制造“阶级敌人”/135

十三、无奈的冷酷,人性的温暖/141

十四、光荣与耻辱,恐惧与无畏/149

十五、推也推不掉的十一大党代表/159

十六、“后女子钻井队时代”/171

十七、青春祭奠:历史的燃烧/181

十八、前面,有更灿烂的阳光/189

十九、平凡中的伟大——女钻工美丽的故事/205

二十、何为良心——安民的故事/223

尾曲 对石油女子钻井队历史的思考/235

后记/246

试读章节

去五七干校索取审查“结论”

1972年12月13日。

我顶风冒雪,到长白山区的青沟五七干校去,索取对我审查三年的“结论”。这是我精神压抑到想自杀的痛苦的三年,是用血泪汗水写下每一天的三年。飘飞的雪片,不时变幻成那铺天盖地的大字报,呼叫的北风里,似乎还有那“打倒任彦芳!任彦芳不投降就叫他灭亡”的口号声……这三年啊,每天都像用刀子刻在我的心灵深处,终生不会忘记。我想到当年的那句口号:踏上千万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是啊,一点不错,我在那三年之后,一直不服气,一直在挣扎,一直在想翻过身来……而直到今天,我到了花甲之年,离休之后,翻开当年含泪写下的页页日记,我才悟出:人在最宝贵的年月,失去了最宝贵的机会,之后再想找回来,是不可能的了。

我是1970年4月5日在长春领取结婚证的。那年我已经三十三岁,妻子三月比我小十多岁,结婚后的种种灾难都和这个4月5日有关吧。这天是清明节,是给鬼魂烧纸的日子。可当时没有想到要择个吉日良辰,这全怨我有点急不可待。因为在这之前,我的“为刘少奇、为右派翻案的反革命翻案小集团”的问题在工宣队进驻长春电影制片厂后经内查外调刚刚做了结论,以我为首的这个小集团的人宣布解放,其中包括后来写电影《创业》的张天民等艺术家。工宣队师傅在外调中否定了我是“漏网右派”,还调查出我在兰考深人生活时,曾把发表在《文汇报》上的长诗《焦裕禄之歌》的全部稿费捐献给焦裕禄树立的红旗村购买了化肥……因此,当结论公布,在长影广播后,长影群众竞选举我做了厂整建党领导小组的群众代表,参加对党员的评议,可真叫眨眼从地狱上了天堂!不久吉林省革命委员会成立文艺组,长影的领导刘扬调到省文艺组当头儿,便把我调入了文艺组,虽然没定什么官衔,人们却视为领导一般。我正是在这时机,向领导提出来,先将我的未婚妻从黑龙江省调回吉林省重新分配,不致两地生活,再就是办完调动后立即申办结婚手续,怕夜长梦多,还会有什么变幻莫测之事发生。果然,噩梦来了。

我结婚不到一个月,1970年5月,中央下达指示文件,一场“批判极左思潮,清查516运动”开始,我立即被长影召回,要参加运动,接受那铺天盖地的大字报的揭发。因为有被整的三年,开头还算沉得住气。没过多少天,演员剧团的陈家林,这个脑袋瓜子聪明的青年人被揭发出来,成了“现行反革命”;第二天,演员剧团卢桂兰的丈夫沈大成从长影的大烟囱上跳下来,我一进门,便见到了一幅漫画,是沈大成与无产阶级专政对抗的画面,我心里如压上了巨石,这是对我的警告。我的朋友、著名翻译家、译过一百多部苏联电影的胡伯胤也跳楼身残。严酷的日子,加速了我的心惊胆战!1970年冬,我被送到吉林省青沟“五七干校”,走“五七道路”,我天真地想,我成了光荣的“五七战士”,我的问题也算清楚了吧!谁知我和别的“五七战士”是不同的,我是编人另册的受审查的对象!1971年2月,五七干校的“批清运动”开始了,我胆战心惊,也胆怯心寒!这是我人生中最冷最冷的一个冬天!长影转来了材料,干校成立了专案组,将那些揭发材料传给与我素不相识的各地来的“五七战士”中的运动骨干,一夜间,便出现了千百张大字报,贴满屋子、院落。

1972年11月,我离开了洒遍我汗水和泪水的青沟,回到长春。我不可能再回将成为领导机构的“省文艺组”,我被安排到刚成立不久的吉林省文艺创编室,编辑《吉林文艺》,我在组长王玉海的领导下当诗歌编辑。

王玉海,笔名大海,是个实实在在的东北人,如同我的兄长,他赞我的诗才,同情我的遭遇,关心我的政治生命。他说,你要回干校要个结论来,我们好安排你的工作呀,不然,组织上不好用你呀!他说得有道理。

是啊,我又挨了三年的整,总得有个说法呀。因为我的受审查,妻子受到了株连:她曾被抽调到部队文艺宣传队主演《沙家浜》,因为成绩突出,总后特批了她的军籍,还被批为副连级,却因我而没有公布。后来宣传队解散,她的军籍难以恢复,她没有留在部队,又回3504厂当起了缝纫工。这给妻留下了一生的痛苦,这心灵的伤痕,怕此生也难以平复了。再说我的儿子:我因受审查不能亲自去照顾妻子坐月子,儿子刚满月,部队便催妻回去,要去南方大三线的厂子演出,她扔下孩子便回部队去了。儿子留在老妈妈那里,用人工哺乳,不知是哪儿没有照顾好,在两个月时得了肠梗阻。我和妻不在儿子身边,老妈妈心急火燎,给远在千里外的我发了一个又一个加急电报,我拿着电报,请假却不被允许。干校专案组的人对我说,你是省里的重点审查对象,你要离开,得经过省革命会主任王淮湘批字才行啊,我们可不敢让你离开!我说,那派一个人跟着我,费用由我出不行吗?回答是不行。我还有什么办法可想呢?此时,在河南开封,焦裕禄的大女儿焦守凤,她代替我们在手术书上签名,承担着风险,对医生说,你们一定要想办法救这孩子,他们都回不来呀。我就代他们吧。儿子三个月大时,做了肠梗阻切除手术,他的小肚皮上留下了永远的伤疤,也留下了永久不能平复的伤痛。

我有了“审查结论”还有什么意义?可我听了大海的劝说,为了我的工作,我还是应当拿到的我的“结论”呀!

1972年年底,我终于等来了省专案三办批复的结论。我摘抄到日记本上:

中共吉林省青沟五七干校核心小组

关于任彦芳同志在批清运动中的审查意见

1970年11月任彦芳来青沟五七干校学习为一队学员。在1971年干校开展的批清运动中,根据群众揭发检举对任彦芳同志与“516”组织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审查。经过大量的内查外调工作,任彦芳同志与“516”及其幕后操纵者没有黑线联系,现予结论。

吉林省青沟五七干校革命委员会核心小组

一九七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后面还有一行吉林省专案三办1972年12月28日的批示:

对任彦芳同志的审查结论,我们没有意见。

1973年春节后,组长大海乐呵呵地对我说:“你的结论,支部知道了。你放下包袱,轻装前进吧!你有才华,还是要写诗。咱们省发现了一个大油田,据说,那里搞得热火朝天。组织上安排你去油田体验生活,写出反映油田生活的诗。那是咱省的重要战线,去的人都要求政治上可靠。现在可以告诉你啦,当初你没有结论,我们不敢派你去油田,这倒不是不信任你,这是上边的规定。现在好了!你可以去油田生活了!”

我这才明白大海急切地要我去五七干校找结论的意图,我感谢大海对我的关心。

对于石油,除读过老诗人李季的《玉门诗抄》外,我可以说是一无所知。我把油田和大庆连在一起哩。油田这充满了神秘感的地方!如果我没有结论,便没有去油田的资格,我想油田大概和军事保密基地一样,是要防止坏人去搞破坏吧。  我问:什么时候去油田?

大海:你安排一下,把要编的稿子交给曲有源,你就可以去了;由组织给你开介绍信。

P8-10

序言

关于“亲历历史”丛书

每一个人都是历史的参与者和历史的见证人,对亲历了深刻影响社会、改变他人命运的重大事件者来说,更是如此,个人经历的自述,是整体历史的映射,历史的亲历者与历史的研究者共同书写着刚刚逝去的历史。

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说出了历史求索的当下指向和主观性,也说明了解读当代历史的意义。但今日不少国人,特别年轻一代。对当代历史往往陌生。他们可能对千百年前的皇朝故事说出一个子丑寅卯,但对几十年前的人和事,却不得而知或不予置信。国家文化认同和个人精神家园的建造需要文化认同,文化认同离不开家国历史的传承记忆。历史在当下断裂,文化的飘摇、信仰的迷失与物质主义的甚嚣,与此攸关。

历史亲历者的自述有利于还原历史事件和社会整体历史真相,有利于揭示社会变动时代的个体生命境遇和心迹,有利于展现中国现代化的历程。也能为后人保存一份珍贵的历史资料。可以预期,随着亲历者的年华老去。他们这些珍贵记忆将如一坛陈年老酒,散发着岁月的芬芳。

无视亲历者记忆的主观性是不现实的,我们并不否定记忆的偏差,我们只是希望我们这些主人公的记忆,为历史解释提供多一种可能。

处于或接近风暴中心的人,才更能讲清风暴。列入亲历历史系列者,主要是当代重大事件制造者、参与者,影响社会进程的政治、社会、文化现象的倡导者和引领者,以及与重要历史人物的交往者。

纳入本丛书的每一种选题,或是叙述者对参与的某一或几件重大事件的记述,或是众多亲历者对某一事件、人物或现象的记述。文体均以第一人称形式呈现,可以是亲历者直接书写,也可以是亲历者口述、他人整理。忆述者描述当时的历史场景,直接记述过程本身和个人心迹。我们不希望将其写成个人自传或历史评论。

从历史亲历者的口中重寻读者最关心的历史往事,描摹历史的原色,彰显当代历史的丰富性和鲜活性,将干瘪枯燥的历史还原成有血有肉的历史,是我们这套丛书的理想。期望有同好的历史亲历者、历史书写者和历史研究者以及关注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人们,与我们同行。

后记

回顾我一生七十多年的经历,有三个生活板块,让我写出了长诗,也可以说是我一生难以忘怀的生活。一是我的故乡,河北保定地区,容城,白洋淀,我在1956年完成长诗《怀念之歌》;二堤从1962年后四十多年不断去河南兰考,我写出了长诗《焦裕禄之歌》三部曲和《黄河水,向东流》;三是1973年2月去吉林油田的女子钻井队到1979年十年的油田生活,写出长诗《钻塔上的青春》、《环环寻找金娃娃》、组歌《石油战歌》及没有出版的《奔向远方》。

1997年离休后,我不再写长诗,而转向了纪实文学。

我的第一个生活基地便是家乡,我为它写出了纪实的《追踪劫机犯》、《民怨》、《民心录》三部长篇和历史的《血色家族》;为我的第二故乡兰考写出了《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从兰考看中国》、《焦裕禄身后——我与兰考的悲喜剧》两部长篇;而对我的第三个生活基地吉林油田,这是第一部纪实长篇作品。

《寻找燃烧的青春》是我离休后写出的第18部长篇纪实作品。这也是我写的最长的一部,初稿写了45万字。写作时间最长,用了近一年的时间。应当说,这是一部与女钻工集体写出来的作品。

说这是一部集体作品,是因为本书录下了18位石油人的口述史,有从玉门油田到吉林油田的石油人讲述的石油史,有从1970年石油会战中成立的女子钻井队的女钻工的口述史;本书所用的材料,便是以我到油田后十年的日记为主线,串起了被采访人的历史。如果没有他(她)们的口述,当然本书的主要内容便没有了。书所写的深度,在于她们所说的真实程度。写作时是根据笔记和录音,我不可能将写好的书稿送给每个被采访者审定,如有不妥之处,由作者负责,同时请当事人谅解。本书最初是由红叶提议倡导而写作,书中的观点是作者本人的,如有不妥,文责自负,与倡导者无关。

说这是一部集体写出的作品,还在于,对这部书有不少同志花了心血。我一边写一边将写出的部分发给我的吉林省好友、作家王曦昌,他是实力派作家,他也正是我写的这一代人。我发给他,他立即将看后的感觉写给我,对结构提出了看法,也给了我继续写下去的信心。还有在华北油田工作的我的同乡李增录,他对这部书的每一章都提出了看法,因为直言不讳,对我很有帮助。还有当年在油田认识的朋友小寿,曾是女子钻井队热情的宣传者,听说我写这部书,便出现在我的面前,他对此书的写作提出了中肯的意见。我在书里并没有写他的经历,对他着笔很少,但他给我的一封反思历史的长信,帮助我思考这段历史。我向他及一切帮助我写作此书的当年的女钻工、油田的朋友们表示我由衷地感谢。

这是个人经历的历史,在人们口述自己的历史时,当然是个人的感觉和记忆。我不敢说,它就是完全合乎客观实际的真实生活。回忆总和反思连在一起,到了几十年后的今天,如果没有对自己灵魂的真实反思,我们所得到的便自然没有深度。这是所有纪实作品都存在的问题。今天我们需要对历史的反思,这是我们宝贵的财富,从反思中才可以看到时代的进步,也才可能看到历史的真实足迹。

最后,感谢向继东先生最早要了我的这部书稿,并将它放到“亲历历史”丛书里。而出版社编辑的认真,也令我感动。

任彦芳

2010年4月5日,女子钻井队开钻四十周年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寻找燃烧的青春--我与石油女子钻井队的往事/亲历历史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任彦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8069067
开本 16开
页数 24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0
出版时间 2010-12-01
首版时间 2010-12-01
印刷时间 2010-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9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27
丛书名
印张 15.7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41
17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15: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