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佛心禅语悟人生(经典珍藏)
内容
编辑推荐

佛陀说:“人的生命,只在呼吸之间。”生命是如此的短暂,所以应该好好珍惜,思考人生的真正意义是什么。祥是一种解脱的智慧,一种追求快乐、适意生活的心境,佛以非凡的智慧,点破迷惑,以智慧的机锋给世人以启示,为世人指明方向。

本书通过一个个教人向善、安抚心灵和启迪智慧的故事,阐述了诸多为人处事的人生哲理,同时也展现了佛学的博大与精深。

内容推荐

本书从佛家的角度出发,以佛家思想为核心,用佛家的哲理,分别从心灵智慧、生活机缘、修行幸福、处世命运、欲念觉悟、佛心禅语等方面对人生进行了反省与解析。通过一个个教人向善、安抚心灵和启迪智慧的故事,阐述了诸多为人处事的人生哲理,同时也展现了佛学的博大与精深。鲜活生动的故事将佛家智慧与现实人生融合在一起,用佛的智慧净化疲惫的心灵。

希望阅读此书的你,能在佛的感召下,平和自己的心态,提高自己的修为,增长自己的智慧,清除内心的疑惑,让你能够拥有一颗佛心。

目录

心灵智慧篇——爱心为本,慈悲为怀;心宽地广,忍者无敌

 1.关爱自己,从心灵开始

 2.自然就是真正的禅境

 3.心乱只因心在尘世

 4.随意生活,自在洒脱

 5.真正的安宁是内心的安宁

 6.唯有慈悲,才能度己度人

 7.以平常心助人更容易赢得尊重

 8.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9.美丽的表象常能迷惑人

 10.宽恕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11.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12.忍得花开见明月

 13.学会释怀,人生才会洒脱

 14.原谅那些无心之过

 15.心有多大,世界就多大

生活机缘篇——顺其自然,随遇而安;万事皆缘,不必执着

 1.撕掉虚伪韵面其

 2.万有都从因缘生

 3.一切都不必太执着

 4.万事皆缘,随缘适意

 5.凡事恰当,过与不及都不好

 6.洞彻了生命,便不会再计得失

 7.浮生若茶,需好好品味

 8.别让自己活得太累

 9.千靠万靠,不如自靠

 10.有希望的人,便有一切

 11.烦恼都是自找的

 12.人生是一道选择题

 13.不要太在意面子

 14.坎坷的道路能磨炼人的心智

 15.无我之乐乃真乐

修行幸福篇——广结善缘,积德行善;学会感恩,懂得知足

 1.善行必有善报

 2.种什么因,就得什么果

 3.话要想好了再说

 4.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

 5.人有善愿,天必从之

 6.不要做损害别人的事

 7.爱与不爱只在一念间

 8.珍惜拥有,一切都不必苛求

 9.凡事都需量力而行

 10.安贫乐道,视富贵如浮云

 11.懂得知足,才能快乐

 12.人生最大的拥有是感恩

 13.幸福没有统一的标准

 14.种快乐于我心

 15.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懂得为他人着想

 16.感恩之心,可以化解矛盾和怨恨

处世命运篇——见微知著,谨言慎行;积极进取,尽力而为

 1.命运要靠自己掌握

 2.耐心等待,总会得到你想要的

 3.命运要靠自己去创造

 4.挖掘潜能,做最优秀的自己

 5.自命不凡不会有好结果

 6.意志坚定才能成功

 7.行善不必拘泥于表面形势

 8.心明眼亮去做事

 9.爱是世界的回音壁

 10.自然乃最真实的境界

 11.用心生活,不必妄求

 12.职位高低不重要,重要是尽责

 13.鹬蚌相争,只会两败俱伤

 14.放开执念,一切洒脱

 15.智者懂得自救

 16.自信不是靠跟别人攀比获得

欲念觉悟篇——抵制诱惑,切忌贪婪;认识自己,完善自己

 1.物我两忘,才能超越一切

 2.欲望是无穷的,要学会放下

 3.名利只是过眼云烟

 4.关心别人的同时,不要丢掉自我

 5.勇于接受批评,才能完善自我

 6.若能抛开凡心欲念,便能获得解脱

 7.守好自己的心门

 8.空中楼阁不会长久

 9.刻意模仿就会丧失自我

 10.相信自己,才能成就自我

 11.克制诱惑,回归本我

 12.不要拿众生的愚痴烦恼自己

 13.少一分所求,多一分快乐

 14.贪小便宜,会迷失自己

 15.不义之财不可取

 16.心志坚定,就不会被外物所诱惑

佛心禅语篇——心中有佛,佛在心中;一切明了,一切皆禅

 1.照顾心念,就是修行

 2.心若有佛,处处皆是庙

 3.众生皆平等,人人能成佛

 4.舍身忘我,才能成佛

 5.只要心中有佛,你就是佛

 6.不识本心,学法无益

 7.无常本是世间的实相

 8.真修在内心,而非外在

 9.唯有用心领悟,才能融会贯通

 10.懂得谦卑才是真正的智者

 11.计较越多,失去就越多

 12.心性决定人生的方向

 13.用礼拜之心做事

 14.懂得适度赞美,生活才会更美

 15.万事万物,不要因其小而心生怠慢

 16.重要的是心灵虔诚

试读章节

青年人听了以后更加不解地问道:“为什么这样说呢?”

大师说:“首先,你没有看清楚一些人的本质,那些没有感恩之心的人,不值得我们去帮助,然而你却不分黑白就付出自己的精力。其次,你在帮助别人的同时,却没有能够影响到他人也同样能够怀有感恩之心,你帮助别人让别人感觉理所当然,那么别人也就理所当然的接受你的帮助。最后,你在帮助他人的时候也许过于功利,你并没有以一颗平常心对待,而是觉得自己在行善,优于别人。你应该想自己只是做了一点力所能及的小事。相比你而言,有人可能比你更富有爱心。”青年人听了以后顿有所悟。

星云大师讲过:“修德不求报。”《宝玉三味念佛直指》说:“施德不求望报,德望报则意有所图。”帮助别人,在佛家看来就是布施。而关于布施,《金刚经》里面讲到“三轮体空”,就是说,没有布施的我,没有布施的人,没有布施的东西。既然没有布施者、接受者和布施的东西,就不应该去衡量“到底我这个布施出去,能够得到多少好处”。

洛克菲勒年轻的时候,家境贫寒,由于他的勤奋肯干,最后才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当他变得富有以后却变得贪婪冷酷,当地居民对他恨之入骨,包括他的兄弟也对他嗤之以鼻,洛克菲勒的前半生在众叛亲离中度过。

当他53岁的时候,疾病缠身,医生们告诉他必须在金钱、烦恼、生命三者中选择一个。他终于醒悟,原来是贪婪的恶魔控制了他的身心。他听从了医生的劝告,开始过一种与世无争的平淡生活,他学打高尔夫球,去剧院看喜剧,还常常跟邻居闲聊。

后来,洛克菲勒开始考虑如何把巨额财产捐给别人。他一生至少赚进了十亿美元,捐出的就有七亿五千万。他用一生的时间才找回曾经丢失的世界,那里有用金钱买不到的快乐和健康,以及别人的尊敬和爱戴。

像洛克菲勒一样,我们在生活中有很多帮助别人的机会,不要吝啬,要用无私的心去帮助别人,不求回报,或许在你困难的时候,你就会得到别人的帮助。

无所求的布施,才是真正的布施。真正的布施是不要求任何回报的。如果企望有所回报,就不是布施而是交易了。一个人布施后而想控制受施者,是一种不正确的行为。布施,不要企望别人的感激。人类是善忘的,但他们也一定会感激你的布施。真正的布施,是不企望任何物质的回报;布施者和受施者,同样不需要为布施而承担任何义务。

佛教的布施,是一种崇高的道德意义。布施让人接受和理解慷慨的真正意义。有些人布施是为了宗教的理由或信条,这种不正确的动机,不是真正的布施。

佛教的布施是抑制个人物质的贪,从而获得心的进长。一个人如果想获得心灵上的进长,就必须无我地布施;如果他有强烈的回报欲望,就无法生起正念,导致他更加的贪婪。一个人应该经常伸出援手,协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令他们获得利益,令他们快乐。

当一个人在布施时,不仅仅是“身”的行动,“心”和“意”也一起行动,因此带来的是真正的快乐。慷慨和布施将使一个人获得提升。一个慷慨的人,以慈悲心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他就是在布施。当一个人在布施时,生起的慈悲和善心,足够控制自己的自私和贪婪。

佛心禅悟:

真正的布施是不求回报的。是没有任何私心的,是要把所有的一切都能施舍出去。发囱内心的真诚的帮助,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敬,也更容易获得意外的回报。P016-017

序言

人生是什么?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因为感受、体悟的不尽相同,所以会有千姿百态的人生。人生就像一条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路。

生命是用来寻求梦想,用来超脱人生的。人生多一分烦恼,就需要有一分佛心来解答。红尘中的凡夫俗子,人人都需要一分佛心。

佛陀说:“人的生命,只在呼吸之间。”生命是如此的短暂,所以应该好好珍惜,思考人生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在繁杂的尘世中,因为有七情六欲在推波助澜,心境纷扰不安。因为在工作和为人处世的不适应,付出与得到之间的不平衡等等,心灵的动荡让人们想找到一个生命的出口,远离烦恼和困惑。怎样自在、充实和喜悦的生活,成为现代人所面临的难题。这时需要用一颗佛心面对一切。

佛的超脱、平和、自然,能带来一种性灵的感悟,一份身心的安宁。以一种恬淡和包容的佛心对待世间万物是一种修行,也是一种境界。

佛说,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人生在世,名是绳,利是绳,欲是绳,尘世的诱惑与牵挂都是绳。

生命本该轻松自在,却在尘世之中套上了沉重的枷锁。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能拥有的东西也是有限的,只有不断地清扫和放弃一些东西,才会有新的东西入主人生,

佛说,许多得与失也就在一念之间。以出世之心对待入世之事,会让人生开阔许多。

佛是一种解脱的智慧,一种追求快乐适意生活的心境,佛以非凡的智慧,点破世俗屏障,以智慧的机锋给世人以启示,为世人指明人生的方向。

相由心生。人生的一切烦恼和痛苦也由心生。佛说:“用清净之心看世间,世间即清净;用解脱之心看世间,心即解脱。”做人需要佛的慈悲心肠,与人相处需要佛的博大胸襟,做事需要佛的无上智慧。用佛的思想和理念来出世入世,人生就能圆满。

忍让、超脱为基调的佛家智慧,教导人们认识自我、积极向善、超脱名利的处世智慧。

佛家智慧是对人生的大彻大悟,是对人生真谛本质的诠释。因而,它是为人处世的根中之根,是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超越和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源泉。

本书从佛家的角度出发,以佛家思想为核心,用佛家的哲理,分别从心灵智慧、生活机缘、修行幸福、处世命运、欲念觉悟、佛心禅语等方面对人生进行了反省与解析。通过一个个教人向善、安抚心灵和启迪智慧的故事,阐述了诸多为人处事的人生哲理,同时也展现了佛学的博大与精深。鲜活生动的故事将佛家智慧与现实人生融合在一起,用佛的智慧净化疲惫的心灵。

希望阅读此书的你,能在佛的感召下,平和自己的心态,提高自己的修为,增长自己的智慧,清除内心的疑惑,让你能够拥有一颗佛心。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佛心禅语悟人生(经典珍藏)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妙珠居士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三峡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234895
开本 16开
页数 25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09-12-01
首版时间 2009-12-01
印刷时间 2009-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图书小类
重量 0.46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946.5-49
丛书名
印张 17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2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6: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