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作者最近二十年中的文章,选编出来的论文,大体上分为四组。第一组侧重于文献学理论方面的探讨;第二组是对张舜徽先生学术成就的总结;第三组文章侧重于几部古代名著和几位古代学者的探讨,《试论〈三国志〉的质直笔法》、《袁宏玄学化史论初探》或许有一定的学术价值;第四组皆为古籍校点、注译前言,卑之无甚高论。其中除首篇前言论及的《神仙传全译》外,其余各篇所涉及之古籍及注译。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图书 | 文献文献学文献学家/文献学研究系列/博导文丛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收录了作者最近二十年中的文章,选编出来的论文,大体上分为四组。第一组侧重于文献学理论方面的探讨;第二组是对张舜徽先生学术成就的总结;第三组文章侧重于几部古代名著和几位古代学者的探讨,《试论〈三国志〉的质直笔法》、《袁宏玄学化史论初探》或许有一定的学术价值;第四组皆为古籍校点、注译前言,卑之无甚高论。其中除首篇前言论及的《神仙传全译》外,其余各篇所涉及之古籍及注译。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内容推荐 第一部分主要探讨文献学理论,回顾20世纪文献学的发展历程,对历史文献学理论中的若干问题略抒己见。 第二部分重点总结张舜徽先生的罔学成就和贡献,并探讨其治学观和治学方法。 第三部分是对《三国志》等典籍的文献学研究,对史学理论和出土文献考证也有所涉及。 第四部分收录了若干种古籍校点、注详的前言,对所整理占籍的内容和价值有较深入的论述。 目录 自序 历史文献学理论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二十世纪中国古文献学检论 关于古籍今译的几点思考 李一氓先生的古籍整理思想 周林先生的古籍整理思想 张舜徽先生的国学研究与重大贡献 《清人笔记条辨》所见张舜徽先生之治学观 张舜徽先生之纂辑观及其实践 张舜徽先生拟议编撰之作缀述 居延出土部分无纪年汉简书写年代的探讨 陈寿对文质辨洽风格的执著追求 试论《三国志》的质直笔法 裴松之《三国志注》引书考 简论裴松之的考史原则与方法 袁宏玄学化史论初探 苏颂对古籍整理的贡献 《神仙传全译》前言 《大唐西域记》注译前言 《白话资治通鉴》前言 《宋书》校点前言 《南齐书》校点前言 《梁书》《陈书》校点前言 《南史》校点前言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文献文献学文献学家/文献学研究系列/博导文丛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周国林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岳麓书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7612100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5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50 |
出版时间 | 2009-07-01 |
首版时间 | 2009-07-01 |
印刷时间 | 2009-07-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计算机-操作系统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7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G256-53 |
丛书名 | 文献学研究系列 |
印张 | 11.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湖南 |
长 | 208 |
宽 | 146 |
高 | 1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