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留存、传承凝聚着诸位明清医家智慧与心血的医案著作,让中医后学者与爱好者更好地领略医案中运用中医理论辨证论治、遣方用药的方法以及思路与经验,编者甄选了14种医案,分为9个分册,作为“明清医案精选”重印,以飨广大读者。
本书为该系列之一,收录了《未刻本叶氏医案》、《何澹庵医案》两部内容。
图书 | 未刻本叶氏医案何澹庵医案/明清医案精选 |
内容 | 编辑推荐 为了更好地留存、传承凝聚着诸位明清医家智慧与心血的医案著作,让中医后学者与爱好者更好地领略医案中运用中医理论辨证论治、遣方用药的方法以及思路与经验,编者甄选了14种医案,分为9个分册,作为“明清医案精选”重印,以飨广大读者。 本书为该系列之一,收录了《未刻本叶氏医案》、《何澹庵医案》两部内容。 内容推荐 未刻本叶氏医案 本书为1963年我社铅印本之重刊。共录叶氏医案一千一百余则,病种范围不甚广,以时温、暑疟、咳逆、虚损、血证为多,内颇多复诊。虽其案语过简,然反映了叶氏独特的临证经验和学术思想。制方选药精湛,是又一特色,处方一般以六味为多,颇寓深意。对于络病的治疗,书中提出“络以辛为泄”的原则,根据具体病证,常用辛润宣通、辛温成润、辛补甘缓等法,对后世临床有相当影响。程门雪先生推崇本书为“未经修饰”之“浑金璞玉”。 本书可供中医临床医师及学习、研究中医者参考。 何澹庵医案 何澹庵,清末丹徒人。先辈皆以医学著称,为不使家学中断,遂苦志习医。通内、外、针灸诸科,对脉理、医方有独到见解。《何澹庵医案》成书于清光绪元年(侣75)。1936年辑入《中国医学大成》。本书收载了类中、肝风、眩晕、头痛、咳嗽、吐血、肺痿、遗精、尿血、癃闭等内科杂病十三门,病案一百八十二则。何氏崇尚叶天士,用药善能变化,且不泥古方,方简药精,对研究叶氏医学流派和临床有一定参考价值。 本书可供中医临床医师及学习、研究中医者参考。 目录 未刻本叶氏医案 何澹庵医案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未刻本叶氏医案何澹庵医案/明清医案精选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清)叶天士//何澹庵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7801765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6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20 |
出版时间 | 2010-04-01 |
首版时间 | 2010-04-01 |
印刷时间 | 2010-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6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R249.49 |
丛书名 | |
印张 | 8.3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10 |
宽 | 145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