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什麈谈》撰写主要是为非中文专业学生提供一点学习古代诗词的辅助材料,从五个方面介绍了古典诗词的一些知识和古代文化常识,以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进而热爱传统文化,提高自身素质。
全书主要包括了品艺、烛微、博识、访胜、撷趣这五个部分。
图书 | 读什麈谈 |
内容 | 编辑推荐 《读什麈谈》撰写主要是为非中文专业学生提供一点学习古代诗词的辅助材料,从五个方面介绍了古典诗词的一些知识和古代文化常识,以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进而热爱传统文化,提高自身素质。 全书主要包括了品艺、烛微、博识、访胜、撷趣这五个部分。 目录 第一章 品艺 一、古典诗词的特殊词序 二、虚词不虚,妙用生辉 三、古诗词中语气词的运用 四、古诗文的特殊量词 五、唐宋诗词虚词的修辞作用 六、列锦词格四美 七、李煜词的修辞艺术诹议 八、辛弃疾词用典艺术浅探 九、李煜《虞美人》的修辞艺术美 十、辛弃疾《水龙吟》修辞艺术 十一、古人修改作品例说 第二章 烛微 一、“二十四桥”究为何物 二、为“苏轼不懂音律”一辩 三、“故国神游”者,周郎也 四、“夜半钟声”的疑案 五、是“蜀州”还是“蜀川 六、“黄河远上”与“黄沙直上”孰是 第三章 博识 一、古人笔下的春节 二、古代诗家与重阳节 三、“数九”和“数九歌” 四、古诗话清廉 五、古诗咏松堪称妙 六、古人咏竹裒谈 七、诗中梅花亦精神 八、古人咏雪多佳作 九、剑入诗词亦称雄 第四章 访胜 一、诗人的别称 二、诗篇的别称 三、端午节诗话 四、古代诗文对年龄的代称 五、古典诗词用典漫谈 六、关于古代的避讳 七、部分古代文学家的姓名称谓种种 八、千姿百态的叠字 第五章 撷趣 一、“回环往复皆成文”的回文诗 二、数字入诗,妙趣横生 三、“半字同文”的联边诗 四、别具机心的藏头诗 五、颠倒词序的倒字诗 六、诲汝谆谆的劝学诗 七、押同字韵的独木桥体 八、同头诗言趣 九、“机杼真若己出”的集句诗 十、演绎原作的檗栝之作 十一、欲言又止的歇后诗 十二、剥皮成诗,自有佳趣 十三、戏谑调笑的打油诗 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读什麈谈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朱安义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巴蜀书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7523789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9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20 |
出版时间 | 2009-06-01 |
首版时间 | 2009-06-01 |
印刷时间 | 2009-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9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07.2 |
丛书名 | |
印张 | 9.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四川 |
长 | 204 |
宽 | 140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