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犹太商人的智慧(珍藏版)
内容
编辑推荐

一个亡失地域近二千年的民族,散居各国,历尽劫难,却素以“有钱”而闻名,成为当今世界上极少几支最重要的经济力量之一。

犹太人是一个酷爱智慧的民族,犹太商人也是极擅长于以智取胜的商人。他们始终把赚钱看作一件极为平常、极为正常的事。以这样的心境,犹太商人赚钱时就出奇地随意自如,出奇地神闲气定。

《犹太商人的智慧》由社会学家顾骏教授倾力打造,深度解析世界第一商人的财富传奇秘籍!

内容推荐

由社会学家顾骏教授倾力打造的《犹太商人的智慧》共设十章,内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由第一和第二章组成,分别从犹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两个角度,对犹太商人的“先天资质”加以探究,从中发掘犹太商人经营活动的最基本特性。

第二部分由第三至第八章组成,分别展示犹太商人在现代资本主义体制的七个重要方面的活动、作用与贡献,借此呈现犹太商人与现代资本主义商业的同构。

第三部分由第九和第十章组成,侧重于介绍、分析犹太商人的气质与谋略,以备读者经商时的参考与借鉴。

《犹太商人的智慧》力求较客观地采集各方面的资料,较公正地勾勒出犹太商人的概貌。如同一切民族的商人一样,犹太商人内部存在不同的成分,表现出正面和负面的不同素质,作者无意失貌。

目录

第一章 天造地设的世界第一商人

 1.哈比鲁的基因/4

 2.迦南的孕育/5

 3.血与火的筛选/7

第二章 钱的民族

 1.钱的同构/14

 2.钱的逻辑/20

 3.钱的机制/25

第三章 世界市场中犹太商人的拓建

 1.世界市场,犹太商人的市场/3l

 2.罗思柴尔德的天下/34

 3.沙逊世界/38

 4.施格兰王国/42

第四章 文化经营中犹太商人的创意

 1.银幕下的冒险家/48

 2.美术界的掮客/53

 3.法律雇佣兵/59

 4.慈善事业中的淘金者/64

 5.募捐合理化的推进者/68

 6.犯罪企业化的初创者/71

第五章 经济秩序中犹太商人的作业

 1.商法的民族厂78

 2.维护弱者就是维护秩序/82

 3.依法抗争就不是弱者/85

 4.重信守约的楷模/88

 5.化两难为两全/92

 6.守约就是守形式/96

 7.雅各的树枝/100

 8.倒用法律/104

第六章 金融领域中犹太商人的进取

 1.丑小鸭变成的“金”天鹅/111

 2.执掌金融舵把的人/115

 3.投资银行,金融业中的犹太领地/118

 4.袭击商业银行的“哈比鲁人”/121

 5.“小”股东,大老板/126

 6.蛇吞象的实业组织——联合大企业/128

 7.摆弄数字乃真正的实业/133

 8.以“弱”胜强的犹太钱/136

第七章 权力运作中犹太商人的掌控

 1.钱的威慑/143

 2.赎买生存的权利/148

 3.权力的金钱制衡/151

 4.“国会山之王”的权杖/156

 5.政治交易所的纯利润/160

第八章 社会协同中犹太商人的贡献

 1.悠久的传统/165

 2.“西奈山”的豪举/167

 3.上帝只造了一个人/170

 4.建设和谐的劳资关系/173

 5.共同得利的经营宗旨/177

 6.波希米亚人的福祉/180

第九章 犹太商人的心态

 1.能赚钱的方为真智慧/185

 2.立足于赚而不是攒/187

 3.堂堂正正的精明/190

 4.在逆境中发财/194

 5.时间就是一切/196

 6.资讯决定一切/199

 7.乐观的风险意识/202

 8.生意就是生意/204

 9.一次机会,两头赢利/207

 10.生意场上有运气/210

第十章 生意场上犹太商人的智慧

 1.没有责任的暗示/216

 2.非语言的策动/219

 3.谁钓谁/223

 4.每次都是初交/227

 5.各执一词的据理力争/230

 6.以攻为守的债务人/233

 7.不花钱的报复/236

 8.赚钱,最好的报复/239

再版后记/243

试读章节

4.慈善事业中的淘金者

犹太商人在把非经济领域商业化的道路上,到底能走多远,“人身伤害诉讼”远不能算是一个极限例子,真正的极限也许应该是在慈善事业的一部分——养老院——的商业化上。

慈善事业的商业化,这听上去似乎本身就是一个词语矛盾。现代社会的慈善事业是一套体制化的通过财产再分配来消除社会应力的机制和机构,从经济上说,应该是一种非赢利的福利事业,说得再干脆一些,应该是一个花钱的行业,而非赚钱的行业。

反过来,慈善事业的商业化,则又明摆着是把慈善机构转化成赢利性商业组织,经营者在大把大把地赚钱,如果某个养老院业主在三十年左右的时间里,将3万美元增值为2400万美元,称得上赚钱的话。

不管其他人觉得如何不好理解,如何陷于词语矛盾而难以自拔,犹太商人则依靠其对利润的敏感,径直占据了这个合法的市场:在美国所有的行业或服务业之中,据说犹太人的支配地位在养老院行业中为最甚。这就是说,养老院行业几乎成了一个犹太人的专营行业,其中最大的业主是伯纳德·伯格曼,其人拥有全美各地近百家养老院的股权,权力之大几乎足以控制这一行业。更不用说,除他之外,许多重要的经营者都是犹太商人。

犹太商人很清楚,“慈善事业的商业化”这个词语矛盾是不存在的,因为包含在这个短语中的两个概念本身属于两个不同层面的范畴。养老院这样的机构作为慈善事业,是政府提供的社会保障的一部分,但作为商业组织,则是经营者以其管理活动在为政府工作,既然一切政府工作人员全都领取政府的薪水,那以其私人产业为政府工作的养老院经营者当然不可能纯粹行善积德。所以,慈善事业是要花钱的,但花的是政府的钱,而经营慈善事业的私人业主则是要赚钱的,赚的也理应是政府的钱。养老院的经营者完全可以按照合理化市场的一般原则来经营,他本人是否同时做些慈善之事,完全应由他个人决定,根本不应纳入养老院经营宗旨之中。

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养老院的利润非常可观,其股票在市场上十分抢手,场地的紧缺使养老院身价倍增。况且在60年代中期,美国政府实施了医疗补助计划和医疗照顾计划,老人的医疗费用80%由政府负担,养老院的定价即使较高,个人负担得也不多。所以,华尔街的证券交易所曾发行上市了一种“医疗一养老院企业公司”的股票,这家由东海岸三十八家养老院组成的公司的股票最初投放市场时为10美元一股,最后涨到了40美元一股。这家公司的所有人,就是那个犹太商人伯格曼。

事实上,犹太商人之所以看中养老院这一行业,是看准了美国各州政府付费制度中的大漏洞。由于老人的医疗和护理费用大部分为政府负担,每个州都需要制订一套计算方法,以确定保健医疗机构在提供“医疗补助计划”所规定的服务之后,可以向政府收取多少费用。各州的办法大同小异,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统一收费方法,另一类是以成本为基础加价计算的方法。统一收费方法规定了具体服务的收费标准,比较死。而以成本为基础的方法,则依据前一年的开支来决定当年的收费,再加上通货膨胀造成的成本增加。例如,在60年代后期,纽约推行的就是一种成本加价方法,政府除了偿付各类医疗或保健机构的全部开支外,还付给固定比例的利润。

这后一种方法,即成本加价方法,计算起来极为方便:政府只需看到养老院开列的成本,就可以立刻算出付款的金额,而养老院经营者只要报出成本,就马上可以算出自己的利润。这样一种方法,诚如一位议员事后的评说,“足以令订约方垂涎三尺”。因为你花得越多,成本越大,利润也越高。这样一个大漏洞放在那里,对利润特别敏感的犹太商人怎么会不想方设法往里钻呢?当然,在这种尝试中,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还有先成功而后失败的。养老院行业的盟主伯格曼就属于第三种情形。

伯纳德·伯格曼出生于匈牙利,1929年移居美国。最初同养老院发生关系时,他是纽约下东区一个犹太机构的拉比(犹太教人士)。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不再从事传教活动,转而进行养老院和地产方面的商业活动。由战前他为之工作的那家养老院业主留给他的3万美元,到1964年,伯格曼的净资产增加到1000万美元以上。

这时,伯格曼已经拥有十八所养老院的股权,并在其他八十五家为福利救济事业服务的院所中都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伯格曼本人从未领取过任何一所养老院的营业执照,但在这一行业中却已组织起一个以他为首的卡特尔(犹太教人士联盟)。有意思的是,同犹太商人在其他行业中的情形完全一致,伯格曼对护理照料很不内行,他在这一行业中的经营活动,基本上属于某种金融组织工作。

从“医疗补助计划”和“医疗照顾计划”,伯格曼看到纽约州政府的成本加价付费方法的漏洞,随后,他试图借此获得额外利润,就策划了一个兴办多瑙河养老院的方案。方案的核心是提高不动产的价格,从而增加养老院的成本开支,最后获得较高的利润。

多瑙河养老院的业主不是伯格曼,而是另有其人,但养老院由伯格曼自己的建筑公司承建,而且,业主同伯格曼的另一家公司签订了协定,业主将产权出卖给这家公司,再向该公司长期租用养老院。

但是,养老院造好之后,却没有获得营业许可,因为审计部门发现养老院出卖产权然后长期租用产业的安排中,有资金不清的问题。

于是,伯格曼又试图把这幢造好的建筑物用作一个寄宿学校,同样以由政府负担的弱智儿童为服务对象。但因为同样的原因,仍然未获许可。

接着,伯格曼又打算让这家流产的养老院变成一个为智障成人服务的中心,但审查委员会又发现了许多缺陷,首先就是中心付给土地所有人的租金所占比例太高。

最后,伯格曼还想以视力护理中心的名义取得营业许可,仍未成功。此时,已到1971年深秋,伯格曼过于露骨地钻空子,反而导致他成为众矢之的,终于被联邦法院以诈骗罪判刑四个月,罚款250万美元。

伯格曼的最终失败,不能看作犹太商人在将慈善事业商业化方面的失败,而应该看作商业化做法自身极限的警示信号。即使在货币经济体制中,利润原则也不是最高原则,更不是唯一原则。货币经济从本质上讲,就是一种规范经济、法制经济,利润原则也不能不纳入法制的轨道。法律条例即使有漏洞,即使钻漏洞可以带来厚利,钻漏洞的方式也必须合乎法制的本质精神,否则,再“合理”的盘算也只能带来一个“不合理”的结局。

由这一点再引申开来,其实无论电影也罢,美术也罢,道义也罢,除了商业性价值之外,毕竟也有其自身的价值尺度。商业化不应该渗透一切,也不可能渗透一切,商业化在这些领域中的进展,同样有个相对极限。无视这个极限而过于极端的做法,同样可以带来不合理的结局。前面谈及的美术商劳埃德的败诉、律师界要求限制甚至取消成功酬金,还有伯格曼的入狱,是否都为不同领域的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极限标志呢?

P64-67

序言

世界上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商人,各民族的商人都有自己的特点,然而,唯有犹太商人却以其独具的民族特性,突现在一切其他民族的商人之上。

世界上没有第二个民族像犹太民族那样: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保持着“纯经济形态”的存在,形成了一以贯之的商业传统;

世界上没有第二个民族像犹太民族那样,长期寄居于其他民族的社会中,备受歧视、迫害乃至杀戮,却一次又一次以“有钱人’’的形象崛起,以至于几乎成了钱的同义词;

世界上没有第二个民族像犹太民族那样,在缺乏牢固的血缘和地域纽带的情况下,以一部《律法书》作为民族的边界,而正是这部被其他一些民族称为《圣经》的犹太典籍中,早早地包含了现代商业合理性精神和现代法制形式化倾向的胚芽,以至被人们认为是现代资本主义精神之源;

世界上没有第二个民族像犹太民族那样,在现代商业体制及其运行机制方面有过如此众多的贡献,从商法到基本经济学概念,到市场运作构件,到实业组织形式,都留有犹太民族不可消除的印迹;

世界上没有第二个民族像犹太民族那样,以仅仅一千四百万人口的小民族身份,却在当今金融界、实业界拥有如此之大的影响,犹太商人的经济实力已经成为今日世界上少数几支最强大的经济力量之一!

 一句话,世界上没有第二个民族像犹太民族那样,同人类社会的商业发展有着如此原初、如此密切、如此连贯、如此成功、如此超越时代的吻合!甚至可以说,犹太商人是真正的世界级商人,是真正的现代商人,是最为纯粹的资本主义精神的人格化!

对于这样一个民族的商人,我们不能不把它置于人类商业长河的大发展中、置于现代资本主义商业的大背景上、置于社会—文化—经济这样的大视野中来加以认识和介绍,不能不在较抽象的层面上来加以把握和概括,以揭示犹太商人的气质、活动样式以及其他种种特性与现代资本主义商业的内在同构。

为此,全书共设十章,内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由第一和第二章组成,分别从犹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两个角度,对犹太商人的“先天资质”加以探究,从中发掘犹太商人经营活动的最基本特性。

第二部分由第三至第八章组成,分别展示犹太商人在现代资本主义体制的七个重要方面的活动、作用与贡献,借此呈现犹太商人与现代资本主义商业的同构。

第三部分由第九和第十章组成,侧重于介绍、分析犹太商人的气质与谋略,以备读者经商时的参考与借鉴。

在这里,有必要预先说明的是,由于犹太民族和犹太问题在历史上和现实中的矛盾处境和地位,因此,无论严肃的学术著作还是一般的大众读物,对“犹太人”的见解和引述的材料都颇多矛盾,并常常带有各自的色彩。本书不在这方面做过多纠缠,因为这不是一本如此格局的小书所能胜任的。

本书力求较客观地采集各方面的资料,较公正地勾勒出犹太商人的概貌。如同一切民族的商人一样,犹太商人内部存在不同的成分,表现出正面和负面的不同素质,作者无意失貌。

最后,感谢顾晓鸣主编的信任和宽容,感谢陈莲凤女士为我提供的良好写作环境。

作者

于上海上南五村15号

后记

十七年前写这本书的时候,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刚刚走上市场经济道路,市场化到底怎么做,对中国大陆的许多人来说还是一个谜。

十七年之后,借着重版校勘的机会,细细审看了一遍,光阴倏忽造成的陌生感,反而带给人新的阅读感受。将这薄薄的小书与十七年里中国探索市场化、合理化、资本化的实践历程相比照,可以发现中国社会在诸多方面已经、正在甚或很可能继续重走犹太商人曾经走过的历史道路,从文化艺术的娱乐化到消费者权益保护、到劳资纠纷化解到资本运作、到市场秩序建设和维护、到“国进民退”中政治与经济两股力量的博弈,都可以在《犹太商人的智慧》中找到对应的描述和评析。这样的发现引人遐想:至少在市场经济体制问题上,或者更广泛的意义上,在经济生活的问题上,真有人类社会共通的“规律”?否则两个民族相隔数百年的进程怎会如此相似,甚至让人有“拷贝”之感?如果确实如此,那么这本写于十七年前的小书中,是否还藏有从犹太商人的经营轨迹中可以发现的中国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其他合乎逻辑的演进趋势?

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我答应北京华文经典图书公司重版《犹太商人的智慧》,希望我的这些感受和发现能在读者那里得到证实或证伪。

需要说明的是,其一,本书重版只对原书细部做了些许改正,如那个时代排版时很难避免的手写误植、遗漏等,另外清理了原先表述中过多的“的了吗呢”,但为了保留重版的严肃性,未对观点和分析做任何修改,即使有些显得过时的部分也一并留给读者指正。

其二,本书引用了不少二手资料,但手稿交付出版社排印时,被漏掉了多处注释和出处,现在手稿已无从寻找,一一校对事实上已不可能了,鉴于本书的主要价值在于观点和分析,而这基本上都出自作者本人,引用资料主要是事实部分,所以,干脆将所有注释一并撤去,希望不致引起误解。

其三,本书原名《犹太商人》,容易被理解为是在介绍一个民族的一个群体,但实际上讲的是市场经济体制的由来和犹太商人在其中的重大贡献,因此,所有关于犹太商人的材料选择和评价定位,基本上以犹太商人成长史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史两条主线的相互交织为着眼点,其意既在于展现犹太人经商的文化特性,更在于揭示市场经济(在本书中多称为“资本主义”或“货币经济”,为的是突出资本本身的逻辑)的内在要求,不过,相比较而言,在本书中,犹太商人只是市场经济的“人格化”,就像资本家只是资本及其运作的人格化,从犹太商人的经商轨迹中寻找市场经济的运作逻辑,才是作者的真实意图。为此,在原书名“犹太商人”之后,这次加了一副标题:“市场经济的文化基因”,以说明两者的关联以及作者的视角。

最后,感谢北京华文经典图书有限公司,感谢程丰余编辑,希望他们选择本书的眼光,能够得到读者的认可。

作者

于上海寓中

2010年9月27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犹太商人的智慧(珍藏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顾骏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时代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8734065
开本 16开
页数 24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11-02-01
首版时间 2011-02-01
印刷时间 2011-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贸易
图书小类
重量 0.38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715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238
168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6:4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