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在2005年暑假期间,带领来自建筑城规、经济管理、文法、交通运输、医学院的几位同学一同前往李庄,进行“寻根故里、展望百年——同济大学校史寻访”活动,就校史展开详尽调查,以求在时光流逝的历史尘埃中觅得蛛丝马迹,从而透射出那段峥嵘坎坷的历史岁月,展现那些全面丰富和富有启迪的画卷,再现同济大学与李庄的悠悠情缘。
图书 | 烽火同济(在李庄的日子里)/百年同济文史书系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在2005年暑假期间,带领来自建筑城规、经济管理、文法、交通运输、医学院的几位同学一同前往李庄,进行“寻根故里、展望百年——同济大学校史寻访”活动,就校史展开详尽调查,以求在时光流逝的历史尘埃中觅得蛛丝马迹,从而透射出那段峥嵘坎坷的历史岁月,展现那些全面丰富和富有启迪的画卷,再现同济大学与李庄的悠悠情缘。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为纪念同济大学百年校庆而撰写,作者曾先后七次到四川宜宾李庄寻根,访问老人,查阅档案,采访校友,记录民风民情,以大量而珍贵的史料向世人再现了同济大学在李庄那段鲜活的历史。文中追述了同济学人在李庄时期的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学习生活、民主政治运动和校园逸事等,记录了同济学人在烽火岁月中严谨治学,追求科学的奋斗精神,在民族危亡时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和面对敌人所表现出的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展示了“同舟共济,自强不息”的同济精神的历史内涵。 本书收集了100多幅珍贵的历史图片,图文并茂,是广大师生在了解同济历史,进行校史教育方面不可多得的史实资料。 目录 总序 引子 一、烽火同济 日祸上海,同济内迁 同舟渡劫波,患难共救国 同济迁川,李庄欢迎 二、李庄的平静书桌 腾空庙宇放书桌 小镇上的大学 饿肚子的读书人 青灯黄卷苦读书 艰苦岁月中的快乐 人间四月天 可敬的老师们 三、各学院介绍 医学院 工学院 理学院 法学院 同济大学其他教学机构 四、同济掌故 同济人带来了思想和光明 学习生活,苦乐相随 李庄民风 同济案件 五、为了民主和自由 从隐蔽斗争到《暴风》事件 同济斗士 二十四教授驱丁斗争 十万青年十万军 六、在李庄的其他文教机构 初到李庄 中央博物院 历史语言研究所 社会科学研究所 营造学社 李庄来客 海峡两岸父子情 七、李庄走出的同济人 日寇已穷途,国人复狂欢 走出李庄,难舍李庄 永远的同济人 莘莘学子,永怀李庄 后记 附录 同济大学1949年前历届毕业生名录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烽火同济(在李庄的日子里)/百年同济文史书系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江鸿波//祁明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同济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083427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4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00 |
出版时间 | 2007-04-01 |
首版时间 | 2007-04-01 |
印刷时间 | 2007-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G649.285.1 |
丛书名 | |
印张 | 16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41 |
宽 | 172 |
高 | 11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21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