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座独具魅力的城市。
这本关于老上海的图集,图片大部分选自哲夫先生收集及捐赠给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的各类旧日上海风光、人物的明信片和少量的其他图片。这些明信片和图片述说着老上海的故事,记录着老上海的点滴鳞爪。而它们本身也别有故事。
看完这本图集,你会对上海更加熟悉。如果有机会,带上这本书,到那些有特色的建筑和街道上去看一看、走一走,体验一下老房子,听一听那里曾经发生的种种故事,往昔沧桑与今日风华共存心间。
图书 | 上海旧影/旧城旧影历史邮品图像集萃 |
内容 | 编辑推荐 上海,一座独具魅力的城市。 这本关于老上海的图集,图片大部分选自哲夫先生收集及捐赠给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的各类旧日上海风光、人物的明信片和少量的其他图片。这些明信片和图片述说着老上海的故事,记录着老上海的点滴鳞爪。而它们本身也别有故事。 看完这本图集,你会对上海更加熟悉。如果有机会,带上这本书,到那些有特色的建筑和街道上去看一看、走一走,体验一下老房子,听一听那里曾经发生的种种故事,往昔沧桑与今日风华共存心间。 内容推荐 上海地区有着6000年的历史。近代以前,她是江南富庶的棉盐鱼米之乡,交通航运的发达使这座古老的城市更有活力。1843年开埠后,上海逐渐发展为著名的世界都会。 这是一块与世界同步的土地,当新事物在西方出现之后,在上海你也会很快发现它们的身影。 这是一座中西合璧、海纳百川的城市。她有着“万国建筑博览会”之誉,各个历史时期、各种有代表性建筑风格的建筑几乎都能在这里找到。外滩边伫立的各国建筑,梧桐树婆娑中掩映着的花园洋房,欧柱庭廊下的私人别墅,与之共存的传统阁楼、园林和石库门、新式里弄。那见缝插针的商铺、走街串巷的商贩,结合着大商厦、大商业街,使“十里洋场”名不虚传。她的艰辛,她的衣食住行,她的产业、商贸、金融,她的时尚,她的千姿百态,她对于不同文化的融合,形成了浓浓的历史沧桑感和纯纯的上海风情。 这本关于老上海的图集,图片大部分选自哲夫先生收集及捐赠给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的各类旧日上海风光、人物的明信片和少量的其他图片。这些明信片和图片述说着老上海的故事,记录着老上海的点滴鳞爪。而它们本身也别有故事。早期从上海寄出的明信片贴有英、法、美、德、日等国的邮票,这种邮件被集邮者称之为“客邮”,从1861年到1922年,存在了60年之久,成为我国早期邮政历史的资料。可以说,这些明信片和图片本身就是一份重要的历史教材。 目录 序 第一章 外滩风光 第二章 南京路上 第三章 苏州河畔 第四章 港口·航运 第五章 街道·建筑 第六章 旅馆·菜场 第七章 公园·园林·寺庙 第八章 交通工具 第九章 上海老城厢 第十章 乡村·近郊 第十一章 风土人情 第十二章 妇女·儿童·家庭 第十三章 外国人在上海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上海旧影/旧城旧影历史邮品图像集萃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书画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4790024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5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0-04-01 |
首版时间 | 2010-04-01 |
印刷时间 | 2010-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艺术-鉴赏收藏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69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G894.1 |
丛书名 | |
印张 | 10.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85 |
宽 | 211 |
高 | 11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