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做情绪的主人(精华版)
内容
编辑推荐

您无法改变天气,却可以改变心情;您无法控制别人,却可以掌控自己。

情绪能致病也能治病:坏情绪是侵蚀身心的毒药,好情绪是人体最有效用的灵丹妙药;不良情绪引发大疾病,开心快乐才是长寿之道。

一部化解你生活困惑,指引你走向幸福康庄的心理自助书。做情绪的主人,用积极的思维掌控生活!

内容推荐

心若改变了,情绪就会改变;情绪改变了,行为就会改变;行为改变了。习惯就会改变;习惯改变了,性格跟着改变。所以,如果说性格决定命运,那么,情绪则左右着你的人生。

因此,你应当了解你的情绪,了解如何控制你的情绪,了解如何改变你的情绪,做你情绪的主宰。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愤怒是什么

 我们需客观地看待愤怒

 愤怒是一种消极的情绪

 冲动是魔鬼,纵容它会后悔

 都是自私惹的祸

 适时发泄心中的愤怒

第二章 修炼内在的世界

 心如止水,凡事淡定

 多替别人想一想

 学习接受现实的不公

 不为小事生气

 拔除心中仇恨的杂草

第三章 我们可以不生气

 不与他人发生无谓的冲突

 让争吵也变得有艺术性

 切除怨恨的肿瘤

 宽宏大度让人尊敬

 抱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原谅并感谢折磨你的人

 愤怒测试:你是不是懂得驾驭愤怒情绪的一个人

第四章 你为什么悲伤

 及时做出正确的选择

 杞人忧天都是在自寻烦恼

 摆脱过度依赖心理

 悲伤是因为放弃了快乐

第五章 要从阴影里走出来

 转移低落的情绪

 发泄心中的烦恼

 悔恨是没有意义的错

 不幸并不是你悲哀的理由

 寻找理解你的人

第六章 原来,还有一种选择

 即使被伤害也可以选择快乐

 不要抱怨,接受不幸的现实

 懂得放下,学会释怀

 发掘生活和工作中的乐趣

 悲哀测试:你是否是一个有悲观情结的人

第七章 我们为何如此恐惧

 恐惧是因为不可预知性

 警惕你的严重自卑倾向

 恐惧多数源于心中的幻象

 勇敢面对内心的敏感和脆弱

 不要预支明天的烦恼

第八章 焦虑、不安的困扰

 焦虑是常见的一种病态

 长期焦虑的危害性后果

 警惕“成功焦虑”的来袭

 苦难并不如想象中可怕

 七种心理武器打败焦虑

 透视年关焦虑症

 不要为自己的悲观找借口

第九章 只有好心态才有好人生

 客观地认识自卑心理

 打碎“社交恐惧症”

 自卑不可怕,没有自信才可怕

 自信的魅力有多大

 不自卑,你也有闪耀的亮点

 善于经营自己的长处

 恐惧测试:你是否属于自卑的一个人

第十章 快乐在哪里

 快乐源自内心

 知足才能常乐

 糊涂的快乐人生

 宽容是快乐之本

 快乐的秘密在于分享

 快乐就在达成目标后

第十一章 恢复快乐的良方

 积极地看待问题

 接纳自己,接纳他人

 面对中伤,保持微笑

 选择积极的“情绪转移”

 忘掉自己不幸的过去

 努力寻找工作中的乐趣

 自我比较,不和别人攀比

 不要强求,学会放手

第十二章 快乐就是如此简单

 放下,排除心中的杂念

 从容面对生活的压力

 不为鸡毛蒜皮的小事烦恼

 打破思维定势,不钻牛角尖

 把生活安排的有条理

 摆脱烦恼的科学方法

 快乐测试:你目前的生活是否快乐

后记 不抱怨的幸福人生课

试读章节

第一章 愤怒是什么

我们需客观地看待愤怒

生活中,愤怒无处不在:夫妻间吵架拌嘴,员工对老板的抱怨指责,孩子顶撞父母或者父母责骂孩子,甚至,下班路上的拥堵也能让我们坐在车里一边狂按喇叭一边破口大骂……

从小到大我们被一再告知发怒是不好的,那些直接或者间接的生活经验也让我们知道,发火的“破坏力”有多大——失去朋友、得罪亲人或者丢掉饭碗。可问题是,人人都会生气,每当“怒从心头起”的时候,到底要不要表达出来?又该如何表达?

我曾经与一位从事心理学的朋友聊天,提起了“愤怒”。她说,愤怒往往不是我们在某种刺激下首先反应出来的情绪——你可以试着体会一下,它通常会出现在伤心、失望、难为情、受屈辱、被拒绝或者尴尬等感受之后。美国的盖瑞·查普曼博士也提到,“愤怒的情绪来自于那些让我们感到不公平的事”。这一点也被一位心理学家证明,他通过研究奥运会运动员的心理发现:愤怒和好斗实际上是与失败情绪相联系的,发脾气并不能宣泄情绪,相反,只能让人更恼火。

这么说来.愤怒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本身并不邪恶,而真正危险的是那些由愤怒转化成的行动。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在一条电视新闻中报道了这么一件事,一个19岁的男孩就为他愤怒之后的不冷静付出了代价。事情源于他准备上公交车时,仅仅因为该从前门上车还是该从后门上车的问题,他与公交司机发生了口角。在愤怒和争执中,他随手抄起路边冷饮摊的酸奶瓶砸向汽车。结果就是,男孩以“寻衅滋事”的罪名被起诉,等待宣判。随后画面转到这名犯事的男孩身上,只见他不停地抹眼泪,后悔自己因为愤怒而做出这样的蠢事。

生活中常常有太多让我们后悔的事情,类似上面的故事在我们身上也同样出现过吧?因为我们的不理智,任由愤怒情绪的滋生和蔓延,并最终转化为行动,不仅伤害了自己,更伤害了他人。查普曼博士说:“我们无法控制自己的生理反应,但是能控制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因此,这种情况完全是可以避免的。

正如刚刚所说的那样,愤怒本身并不是邪恶的,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那么,为什么会还会导致这么多不应该发生的事情呢?面对愤怒我们应该如何处理?首先,我们就应当把目光转到愤怒身上。

众所周知的一个道理就是:愤怒对身体是有害的,而且根据科学研究表明的确如此。根据一项新的研究结果,人体在愤怒时,血液中一种与炎症有关的蛋白质的含量将会升高。这或许能够部分解释由此引发的患心血管疾病的较高风险。

科学家发现,愤怒或者抑郁的性格具有更高的患心脏病以及中风的危险。而《心理医学》杂志一则研究报告,为科学家描绘了一幅有关紧张情绪在神经系统中引发的变化是如何导致免疫系统反应的景象:愤怒的响应能够使动脉内壁变得粗糙,这将更容易在血管中形成斑的堆积。

同样,愤怒对于身体的危害之大也被写入了很多文学作品中。我国的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就有“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最后竟把嫉妒好胜的周瑜气得吐血身亡。这个描写并不是作家的随心杜撰,而是符合科学道理的。

这说明导致疾病的原因不仅是病理、生理因素,还包括心理因素。情绪与人体的健康是密切相关的。正如我国中医理论对情绪与健康的论述中所说,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所以,及时的排除我们的愤怒才能保证身体的健康。

曾经我也反复思考和探讨,并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这个问题的争论上:愤怒是发泄出来好,还是忍而不发好?对于表达愤怒的途径和愤怒对健康的影响,我做了深人的调查和分析,并随之站立在发泄愤怒的一方,当时我坚持认为处理愤怒的正确方式就是将其发泄出来。因为压抑在内心的冲动只会使自己的血压升高,危及自身的健康,并且对于问题的解决毫无益处,与其如此,还不如大声地抗议,在抗议中发泄自己的不满,让自己的愤怒也得以宣泄。

然而,我犯了一个错误,同样站在我反对面的那些不主张宣泄愤怒的人也同样犯了这么一个错误:我们都没有认识到愤怒问题的焦点所在。愤怒问题的关键在于一个人所体验的愤怒的多少。道理很简单:如果你很少生气,如果你即便生气的时候愤怒感也不是很强烈,或者如果你的愤怒一分钟后就烟消云散,那么,你到底是发泄出来还是忍而不发都无关紧要,因为这一点儿愤怒对你、对别人都不会成为什么问题。因此,愤怒到底是宣泄还是压抑,不能一概而论,要根据自身的个体差异来看待。

当然,这些情况也并不是我们眼睛所能看出来的。就比如,生活中会有这么一些人,他们表现出来的永远是温和不愠、彬彬有礼的样子,即便是天大的委屈,也总是能一笑而过。或许这些人的“愤怒点”真的很高,或许他们还有你没看到的另一面。

翻翻报纸的社会新闻版你会看到类似的故事:被解雇的职员闯进办公室,持刀刺伤炒掉自己的上司;看上去唯唯诺诺的丈夫,杀害妻子之后自杀身亡;品学兼优的留学生,持枪袭击同胞,震惊校园……他们的亲朋好友总会在事后感叹:“他看起来是个很不错的人,真不敢相信会做出这样的事来。”其实,他们没有看到的正是那些积压在这些人内心的愤怒,没有发现它是如何在长期压抑中逐渐膨胀,最终变得不可收拾的。

P3-5

序言

人们最关心的莫过于身体的健康,所以,在相互问候的时候最多的话也都是:“身体可好?”“祝你身体健康!”但是,身体的健康不仅仅受到疾病和外来因素的影响,更重要的还是来自心理的影响。心理健康主要表现在情绪上,人体是一个整体,身体的健康与情绪有密切关系。可以这么说: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就保障了心理的健康。

人的情绪是一种心理现象,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它有喜、怒、哀、惧等不同表现形式。高兴、愉快、欢乐、喜悦、轻松、欣慰、悲伤、害怕、恐惧、不安、紧张、苦恼、忧郁等都属于情绪活动。

情绪现代医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情绪不仅对人的心理健康有影响,且对人的身体健康也有直接的影响。

一个人若心情愉快、舒畅,生活态度乐观、豁达,则人体免疫功能活跃、旺盛,可减少疾病感染的机会。前苏联生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巴甫洛夫说:“愉快可以使你对生命的每一次跳动,对于生活的每一个印象易于感受,不论躯体和精神上的愉悦都是如此,并可使身体发展、健康。”

由此可见,良好的情绪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意义。相应的,不良的情绪对人的身心健康危害极大。生活中,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遇到失意、困难、险境,从而产生各种各样的消极情绪,如烦恼、痛苦、忧伤、愤怒等。不愉快的消极情绪,若得不到及时排解,这种不良心理能量的积聚若超过一定的负荷就会破坏心理平衡,引起心理疾病,所以应采用适当的方法和途径,合理宣泄,调控不良情绪。

一个人的情绪,主要受精神、意志的控制。因此,要想保持愉快稳定的情绪,就需要提高道德的修养,需要树立远大的理想,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还要学会适应外部条件的变化,自觉运用积极情绪克服消极情绪。

1984年联邦德国总理科尔访问中国时,对当时80岁高龄的邓小平说:“你看来完全没有变,你长寿的秘诀是什么?”邓小平坦诚地说:“没有秘诀,我一向乐观。”

88岁的英国喜剧明星乔治·本斯谈到他怎么争取活到一百岁时说:“我的养生秘决是处事乐观,长寿重要的秘诀是避免烦恼、压力和紧张”。

长寿学者胡夫兰德在《人生长寿法》一书中指出:“在对人的一切不利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就要算不好的情绪和恶劣的心境了。”

可见,积极的情绪不仅让身体更健康,更保障了生活的质量。如果一个人相信自己的力量,相信自己的命运可由自己主宰,相信社会上大多数人是善良的,相信社会会越来越美好,相信乐观积极的情绪可以激发人的力量去战胜困难、战胜疾病,相信自己一定会成功,这样的人一定会情绪稳定、心情舒畅,一定是天生的乐观主义者。单凭这一点,就可以活得更长久。

有这么一首小诗:

你要是心情愉快,健康就会常在;

你要是心境开朗,眼前就是一片明亮;

你要是不计较名利,就会感到一切如意。

我们要获得幸福、快乐,我们要让自己每天都能有一份好心情;我们要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使自己进入洒脱豁达的境界。如此,我们就掌握了生命的主动权,我们就拥有了健康,我们就真正成为了情绪的主人!

后记

不抱怨的幸福人生课

如果抱怨能解决问题,并能产生使人前进的动力,那么,适当的抱怨是有必要的,这样的抱怨可以称为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如果被怨气冲晕了头脑,仍无法解决问题,或事与愿违地影响了别人的情绪,那真的不太划算。而且事实上,抱怨的确没有多少积极意义。经常听到有人抱怨“活着太累了”,这种抱怨声除了传播烦恼外,还能有什么作用呢?

我一向不喜欢那些“我活得不好,所以也要企图让大家不要太好过”的人,这种的心态是不健康的,其实没有人让他不快乐,因为他具有这种想法,更不会有人能让他快乐起来了。他不愿意与别人交流,甚至厌世至极……他选择不快乐是他的权利,他有权利这样选择。但是这种消极的情绪是会传导的,传播这种消极情绪给他人的做法就是他的错了。

当很多人在抱怨的时候,他们完全把自己当成一个不幸的人,似乎全世界就只有他一个是最无辜的受害者,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周围还有很多人比他还要不幸。这就正如抱怨没有鞋穿的人,也许并没有发现世界上还有人没有脚一样。因为抱怨者只看到自己没有什么,却没有看到自己已经拥有什么。正因为他们的目光停留在“失”上,所以他们因为没有“得”而痛苦、愤怒、焦虑、悲伤,他们的人生是不幸福、不快乐的。

其实,拥有一个幸福的人生很简单,只要做到三点就可以:

第一,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古人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都并非完人,因此也都会有犯错的时候。如果我们一有过错,就终日沉浸在无尽的自责、哀怨、痛悔之中,那么,其人生的境况就会像泰戈尔所说的那样“不仅失去了正午的太阳,而且将失去夜晚的群星”。

第二,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惩罚别人。这并不是一种很容易达到的境界,它需要包容万物的大气量。时常可以看到人们一旦有了情绪就拿身边的人出气,以至于形成了消极情绪的“恶性传导”,这种做法不但没有摆脱消极情绪的困扰,反而伤害了周围的人。

第三,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生活在人世间什么事都顺心,那是不可能的,即使在一天的生活中,也处处会碰到令人生气的事。比如:在街头被别人不小心撞了,只要你有些修养,这事也就算了,而不是非要与对方争辩个面红耳赤。康德说:“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但是,天下又有多少人没有犯过这种错误呢?

以上三点是获得幸福人生的一种修养和境界,虽然说之简单,但行之甚难。但我们却更要笃行自己,让我们每天都自觉反省,远离消极的情绪;让我们拥抱快乐,拥有幸福人生。

书评(媒体评论)

观点最终是由情绪,而不是由理智来决定的。

——赫·斯宾塞

一切对人不利的影响中,最使人折寿的恐怕就要算是不好的情绪和恶劣的心境了,如忧虑、颓废、惧怕、贪求。

——胡夫兰德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做情绪的主人(精华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陈浩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1302533
开本 16开
页数 24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10-05-01
首版时间 2010-05-01
印刷时间 2010-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图书小类
重量 0.39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842.6-49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69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5:3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