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迁徙日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我巨大的迷宫,这是你无尽的回廊……

首届TN文学之新全国24强,比肩蔡骏的90后少年天卷之作!

最绝望的世界末日,最羁绊的青春年少,最蛊惑的庞大迷藏,最纯粹的人间大爱。

17岁,迷惘冲动,决绝狂奔。岩井俊二的影像,小林武史的音乐,苍井优的脸。

慢慢头轻推,众人惶恐的表情。无垠的大海,浪花滑湿脚面。

突然有一天,人们奔走相告,太阳消失,世界毁灭。

内容推荐

这是—个渗透着希望的死亡城堡,这是一个夹带着温暖的黑暗深渊。

翻开末日的纪事,漫读年少的残酷。

关于爱与逃亡、人与人之间各种悱恻、咫尺可触却又烈峨的故事。

八个少年在末日来临之前,磋上比末日时代更加熏暗的人生的羁绊。

犹如在深海之雇,埋葬下阴森的秘密。然后仰头凝望海面,看着头顶的光斑瞬间湮灭。

当末日令世界变成骇人的野兽,

当少年们缓步走向无尽的回廊……

世界从昏暗斑驳的一刻开始,总有一天,会转回到那一个原点。“你,有想过假如有一天世界走向末日,在此之前,你会做什么?”

目录

章之一

章之二

章之三

章之四

章之五

章之六

章之七

章之八

章之九

终章

后记

试读章节

章之二

[一]

月光冷瑟得让人觉得悚然。

两分钟前巨大的尖叫声与谧静的村庄形成强烈的对比。

老妇人从浅浅的睡梦中惊醒,确定了声音是从楼上传出之后,一骨碌爬起床。一向安详宁静的小客栈突然闯进人连老妇人自己也觉得难以相信。她打开房间门的时候,生硬的木门发出“叽嘎”一声轻微的声响。上楼之前,老妇人顺手拿起靠在门旁的竹棍子。然后蹑手蹑脚迈向楼梯。

世界即将终结之时,哪个傻子还在夜里跑来跑去抢钱啊?

“若不是为钱而来,那只有杀人灭口了。”陈弛心里泛起嘀咕。

可是为什么呢?

阴谋这一刻才刚刚引燃。

黑暗就如磅礴的潮水,在突然决堤之后不可收拾地哗啦一声由北极涌向南极。

[二]

夜晚就像一个无人知晓的神秘岩洞。

一个老头,一对中年夫妇,还有3个农民,准确来说是今日与这4个少年同乘一辆陈旧巴士的6个乘客彼时也在村庄里的不同地方安然人梦。同一刻,他们的房间也晃进了几个人影。

在20分钟内,他们6个人接二连三被刺杀致死。凶手匆匆地消失在黑夜里,消失在村庄里面,正如他们出现时那样,毫无声息。门窗被风吹得哐哐地响,村庄依旧在沉睡,此刻天正开始微微发亮。

遇害的6人有的躺在床上安详地死去,或许是死在一个宁静甜美的梦境里。有些是死在地板上或者楼道里,死前有明显挣扎过的痕迹。但是他们有同样的死状——左胸插着一把精致的水果刀,一手紧紧地握住刀柄,双目嗔视,直勾勾地望向头顶上方,浓黑的血液从胸口里流出,一直淌滴到地上,晕散开来。

不会有人知道,他们紧紧握住的刀柄上,刻着一个小小的迂回的“回”字。

或许很多人的梦里都会出现一只鸟,它在滂沱的大雨中直直地飞上愤怒翻滚的乌云里,然后义无反顾地俯冲下来。

在雨点与昏暗中永无休止地下坠。

[三]

百季带着哭腔的呼吸充斥着整个房间。

并且一声高过一声。

那个背对着窗的盗贼久久地站立在4个少年面前,如同雕塑一般。而今也许不能称之为盗贼,而是杀手。这个时候,其他几个被委派杀人任务的杀手应该完成任务赶在天亮之前逃之天天了。同一辆车的另外6个乘客已经断了最后一丝气息,而4个少年还在客栈的房间里颤抖着,惊恐地看着面前持刀的家伙。

10来分钟后,依旧没有任何动静。或许,他在犹豫。

与此同时,老妇人也在楼梯下拿着竹棍子犹豫不定。

在百季正要喊出第二声尖叫的时候,艾若海一把抓过她的手,示意她要冷静,可是这个动静大到被跟前的杀手轻易察觉。

最后一缕月光隐匿之前,在刀刃上反射出一道强烈的光,足以将漆黑的房间分割成不规则的两半,随后,大片的云层在晚风的拂动下遮盖了圆月,一切重新陷入浓重的沼泽。

杀手左手下决心般地攥紧了拳头,而拿着精致水果刀的右手举了起来,对着他第一个要下手的人——百季,踱步过去。

老妇人听到楼上有动静,也下决心地往楼上冲。哒哒哒哒的鞋音从木质的楼梯上传来,短促而急迫。就如突然间的宣战。

杀手听见由远渐近的急促脚步声,怔了一下,但下一秒继续行动。

百季,发出了第二声破空的尖叫。

哐当。

老妇人用尽全身的力气用肩膀撞开了木门。啪啪啪地打亮房间里的灯管。

“停手!”老妇人喊破喉咙。

持刀的右手确实放下来了。他的头发被风蹂躏过似的杂乱地搭在额前,从丝丝白发可看出他将近五旬的模样,下巴潦倒的胡茬。在灯管下看清了他右手的刀,细致雕刻的纹路与异样的色泽,而左手是一叠厚厚的百元大钞。他凝视老妇人片刻之后,无力地松开手中的刀,精致的刀柄撞向地面。

木板与金属的共鸣。

老妇人用手捂住抖动的脸颊。

“阿弟?”

她在刚才进门一声大喊之后,声带严重的撕裂与沙哑。

他垮塌般地跪了下来,期间,手一松——

哗啦一声,百元钞票散开来,满满地在地上翻荡,有些在风的席卷下飘进夜色。

[四]

老妇人哆嗦着倒了一杯热茶,但目光始终没有移离阿弟的身上。他几度开口欲诉说些什么,可是唇齿间依旧没有发出任何音节。厚重的云层被点点拂散,纤纤的月色复映。

“9年前,我一声不吭就离开,扔下你独自一人,阿姐,你一直都在怨恨我吧。”他缓缓地倒吸了一口冷气。

老妇人深沉地凝望着他,微微摇了摇头,像是在示意“没有,并没有”。

“我的老伴儿早在两年前就病逝,那会儿我便想回到这里,可是想到阿姐你并不想见到我这个混蛋,就一直待在邻省没回来。最近听到了大把关于世界毁灭什么的消息,我第一时间就想到回来见阿姐你一面。只是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阿姐你还是孤身一人。”

顿了顿。

“今天早上托一个朋友载我到村口,我刚想回来时——”

P24-27

序言

面对“90后”

李敬泽

我极力回想1990年发生了什么——那年年底,我调换了工作,那时三环似乎还没有开通,我骑着自行车每天从安贞桥到团结湖上班,路两边是高大的树,稀稀落落地分布着燕莎、亮马河大厦、昆仑饭店,现在的中旅大厦还没盖好。那时这个城市清简安稳,似乎就这样了,似乎萧条也是好的,无欲无梦也是好的。

还能想起什么呢?想不起来了。

当然,那一年发生了很多事,比如很多人在那一年出生。这是大事吗?对那些孩子和父母来说当然是大事,但终究这也是岁岁年年家常事,历史学家不会留意。然而,纯粹因为一个数字问题,在那一年出生似乎又有点不同寻常,1990年是20世纪90年代的第一年,在那一年的一月一日零时以后出生的人们因此在十几年后将被称为“90后”。

“90后”又如何呢?

我知道,我应该在这里大谈“90后”的特殊意义,这对我毫无困难,这种意义的配制方法是:先对90年代以至新世纪作出一套总体的概括和论述,无尽时间被切出来的这19年在这套论述中将与过去判然不同,具有全新的历史文化意义;然后,当然,在这19年中出生和成长的人们从历史和文化中获取了全新的特性,与“80后”不同,与“70后”不同,更与“60后”不同,我们宣布:新人类、新新人类出现了!

——这件事,我们在90年代以来已经反复做过,以至于我实在不好意思再来一遍,这等于是对自己的滑稽模仿。

所以,如果我们实在忍不住要把一个人群仅仅凭着他们都出生在那十年而命名为“90后”的话,那么,我拒绝演绎而期待归纳,我要看看一个个的人——他在做什么,他怎样自我表述和自我想象,他究竟认为自己和他人有何不同,而这种不同如何构成意义。

对此,坦率地说,我所知甚少,我甚至都不认识几个“90后”。当然正因为所知甚少,我对这套“90后”书系有特殊的兴趣。

面对“90后”,我能提供的或许只是我作为“60后”的一点经验。

经验一是:几零后这件事与我无关。我从来没想过我是个“60后”,后来人家告诉我我属于一个名叫“60后”的群体时我还以为那是个什么帮会;我看着我那些“60后”兄弟姐妹们,我一点儿也看不出来我和他们有什么相似之处以及我们为什么仅仅因为生于1964年或1968年就一定得被算成一伙;再后来,我被人家教育得有点儿相信我们的确有点儿相似,但这并没有使我欢欣鼓舞,反而让我觉得这个世界因此变得有点儿无趣——想想吧,你的周围都是注定和你相似的人,或者也不管你乐意不乐意你注定要和别人相似;而且我也看不出来这种相似对我有什么意义:我还是得独自面对我自己的生活和问题。

现在我已经45岁,偶尔也开始想想人生的终极意义什么的。当然,我知道,没有目的,重要的是我们曾经活着、现在活着,而且不是被装进一个上帝的档案袋里,袋子上只写了一个“60后”或其他什么庞大名目,我希望我以自己的名字活着,我猜测这就是终极意义,虽然能否达到我也非常怀疑。

此外,还有经验二:具体到写作这件事,几零后据说是有效的,大概从“70后”开始,它就特别有效,几乎是芝麻开门的咒语。

但还有经验三:芝麻开门后,里边的宝贝不是无穷无尽的,很快会被人抢空的。

说了扫兴的话,再说喜兴的话,那就是经验四:青春具有无可争议的意义和价值,无论是对于正当青春的个人还是对于一种文化和文学。因此,青春应该尽情绽放。  这当然是尽人皆知的事,本来不用我当经验说。那么,下一条就未必尽人皆知了:所有人——已逝的人、活着的人和将来的人都曾有、正有和将有青春,对于一个人来说,青春不可复制,对一个民族和一种文化来说,青春可不是什么稀罕事。

——这似乎又是扫兴,但是记住这一点或许最终有助于我们判断这部“90后”书系:这里是否包含着某种真正的新的探索?在青春激情涌动中,他们能否提出对世界、对自我的新的看法、新的想象和作出新的表达?

后记

余白

A.对白

关于这本书,我还有许多重要的话要说。

那么,现在安静下来,请听我余下来的对白。

B.故事

很多读者都不喜欢看后记或者将后记这个东西忽略掉。相反,我每看完一本书,甚至在看这本书之前我便去翻阅后记。我想窥探作者们在写书的时候的辛酸与快乐,在提笔写《迁徙日》之前。我是根本无法理解的。

从很小的时候我就尝试向报社投稿,二年级的时候在我们当地的教育报上面发表了一篇短短的小文章,只有廉价的五块钱稿费,但当时的成就感并不是五块钱便可以囊括的。到后来,上了初中以后我开始渐渐读罗琳、村上春树、史铁生的小说,一度震撼于文字的无限力量。也开始提笔写自己的故事,这几年陆陆续续地在大小杂志报刊发表了一些短篇小说和散文。但是长篇小说的尝试却是第一次,在我的17岁。

从起初的一个点,延伸到整个故事。

最原始的一个念头是写一个故事,关于世界末日之前,几个少年的故事。到后来,牵扯进故事的人物越来越多。每个人之间都隐匿着各种各样的关系,黑暗的,光明的,现实的,虚假的。一个大网络牵扯着所有人,而网络的中心,是教会。

关于教会的描写,和关于它所想要表达的。是我内心里的一个沉重的阴影。

我想借助教会来映射我讨厌的非法传销。

正如教会那样,非法传销不断地诱惑人加入,一层一层堆叠的人脉关系,而你永远也发现不了金字塔顶端的人究竟是谁。就像一个阴森的秘密,你难以发现它的源头一样。我生活里的一个人,不知道能不能称他为我的朋友。我与他相处了两年,突然有一天他在我的生活里消失了,几个月之后,一件命案充斥着我所在的整个城市。而那个凶手是他。我所认知的他是个善良热心的人.但是在消失的那段时间里,他加入了非法传销——这是我后来在报纸上得知的。他已经变得面目全非。在种种未知的情况下,他杀了人,被判处了死刑。

我写下了这个故事。并不是要缅怀他,而是,我想用文字痛责我所讨厌的非法传销。

C.遇见谁

我想起了一句话:“生命不过是取决于遇见谁。”

D.青与春,梦与想

我们用颜色的青和季节的春来形容人生必经的这一段日子。

我也尝试在这个故事里用文字去描述青春。描述它的残忍,它的美好;描述它的坚忍,它的孱弱。但是到最后才发现,青春用任何文字都不能准确去形容,它需要我们去经历,去感受,去记录。

去缅怀与深藏。

梦到的,想到的,未必能够成真。

但是只要勇敢地去追逐,去尝试实现,即使它们始终不能实现,仅仅存活于梦境里幻想里。但是你付出了努力足以让自己说出“我已经尝试过了”便是够了。而你所尝试的东西,它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做梦想。

它无论被提及多少遍,都不俗不烂不厌烦。

它会散射光芒,因为它是永不褪色的梦想。

E.影子

如果你在这本书的8个少年——陈弛、艾若海、百季、方甬皓、周汐、俞安、辰玥、冼青杳里找到与自己相似的一丝影子:

如果你能有所共鸣;  如果你在某一页某一行感动过:

如果过去很久你还能记住这本书——那是我最大的安慰与幸福。

F.成人礼

我在17岁写下这本书。

当做我18岁成人礼的礼物送给自己,我知道,这样很自大很轻狂。

G.亲恩

初二的时候,我对妈妈说过:“我要在高中阶段出一本书。”

当时妈妈只是笑笑不语。

我想,像每一个有成就的子女一样,成为你们的骄傲。

写这本书的时候,爸爸和妈妈是不知道的。到最后准备出版的时候我才告诉他们,不是想换取惊喜,只是,我想我有所成果才让他们看见。而不是泛泛而谈。

所以这本书,我的第一本书,献给你们。

我所敬仰的和深爱的你们——我的父母。

H.感谢

我准备了一段长长的感谢名单,虽然在别人眼里很做作很厌烦,但是,这是我心里最最真挚的感谢。

我知道,多亏你们的支持,才让我在写作路上走得这么坚定。我一直在寻找一个机会,一个能当着所有人感谢你们的机会。

感谢朱古力,你给了我很多写作上的教导和指引,是你启发我写长篇的念头。

感谢美少年叶阐,在我想书名快要爆炸的时候,帮我想了很多好听的名字。

感谢大魔王、阿亮和卡卡,在我的写作路上给了我很多的信任与机会,我记得你们相信并接受了两年前写东西写得很逊的我。

感谢现代社,让《迁徙日》得以出版,让它不再是梦境与幻想。

感谢money和塔司埃,你们两个时时刻刻都是我的精神支柱,第一本书,要送给你们,你们见证我的成长;冬菇、黄怡辛、冼楚瑶、阿沈、博维、周熺、文怡、子毓、伟鹛、嘉荣、马靖、钟靖、颖、唐诗、梓健,谢谢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并且一路陪我走下来,甚至,你们还赐予了小说人物生命。

感谢我的老大——达文和凉粉,我爱你们。

感谢四剑:俞国锋、伍安婷、陈玥,还有我,我们一起走到永远。

还有感谢你——读者。

感谢你支持《迁徙日》。

感谢你听完我繁缛的对白。

I.相见

希望在不久将来下一本书里我们再次相见。

而你不会显得那么陌生,希望你会指着我的书说:“哦,我记得你。”

就这样,我们又相见了。

之前看各大颁奖典礼的时候,看见得奖的明星在台上说感谢名单,说谢谢是很矫揉做作。此刻,很能理解他们当时的心情。

尽管我只是市井的小人物,尽管矫揉做作,我还是要说:

“谢谢你。”

宇华

书评(媒体评论)

探寻真相的路途,解读青春的叛逃,谎言纠缠的梦境……写出了17岁那个年纪的绝望和真相。

——80后作家 朱古力

宇华用冷静的文字、缜密的推理、无懈可击的纯净感情直抵人心,让人在悲怆中无法呼吸。

——新锐书系90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迁徙日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宇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现代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446489
开本 16开
页数 24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0-01-01
首版时间 2010-01-01
印刷时间 2010-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1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16.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0
169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22:5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