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金号角(桂兴华专题散文诗90章)
内容
编辑推荐

不能以为散文诗这种篇制短小的微型文体,难以负载内容宏阔、主题重大之作。桂兴华的《金号角》对表现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发展这一重大主题,花了很大功夫,做了十分有益的尝试。在这里,他以其充沛的激情和崇高的风格,从大量感人的细节开始,从微观到宏观,多侧面、多角度地表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领袖人物、先贤英烈和广大群众,发人深思,使人昂奋,具有宏大的气魄。

内容推荐

入选上海市重大文艺创作项目的《金号角》,由90章专题散文诗组成。诗人桂兴华沿着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轨迹,重现场,重抒情,把握重要的地标和关注点,从细节入手,大处着眼,小处着笔,艺术地反映了党90年走过的时代脚步。

作者桂兴华充分调动了多年来在嘉兴、韶山、井冈山、古田、延安、遵义、赤水、西柏坡、广安、深圳、浦东新区采访、写作的丰富积累,以及他青少年时代深刻的记忆。作品仍然有澎湃的气势、饱满的激情、生动的比喻、难忘的细节,涉及的重要人物众多,再一次显示了桂兴华把握“红色主题”的出色能力与非凡的艺术感染力。

《金号角》是作者继创作《跨世纪的毛泽东》、《邓小平之歌》、“中国豪情》、《祝福浦东》、《永远的阳光》、“青春宣言》、《智慧的种子》、《又一次起航》、《城市的心跳》、《前进!2010》等政治抒情长诗以后,重返散文诗坛的一部力作。

目录

序曲 拂晓,一位思想的兵在昂首吹号/1

铁血咏叹

 相约1921/5

 《新青年》还亮着灯/7

 绞不死的宣言/9

 一杯欧洲咖啡,搅动了江南夜/11

 敲醒甲秀里/13

 你,二十岁的那声喊……/16

 当冷弹从背后袭来……——看电影《大浪淘沙》/18

 满山杜鹃红领带/20

 叛逆者/22

 板仓的女儿/25

 刑场上,你命令敌人开枪/27

 殷夫:雪亮的尖刺/29

 寒冬里的播种——写给古田会议/31

 才溪乡发言/33

 一盏马灯/35

 撤退青杠坡/37

 地道战出入口/39

 枣香杨家岭/41

 浮雕里的凝视/43

曙光初照

 第一面五星红旗/47

 市长摇着芭蕉扇/49

 县政府旁的供水站/51

 常想起“一条大河”/53

 倔强的礼帽/55

 统计不了的热血/57

 红梅,映照出时代的脸——看歌剧《江姐》/60

 威虎山说:他是英雄,不是土匪/62

 一支警觉的解放军医疗队/64

 海霞终于突围/66

 扑不灭的篝火/68

 迟到的花圈——献给周恩来总理/70

 朱德最后的党费/72

 1976:历史的枪口/74

春的交响

 撩开丰泽园窗帘/79

 新时代,正在起航/81

 开封吧,这盒披着风雨的骨灰/83

 观“书法大展”/85

 重听京剧《红灯记》/87

 考场上,青春的秒针特别紧张/89

 红手印里的小岗村/91

 你与伟人一样高大——看油画《父亲》/93

 永别了,堵塞——与深南大道对话/95

 致浦东开发办公室的一把椅子/97

 表情博览会/99

 一件黄得发白的军大衣/101

 韶山“毛家饭店”/103

 又一道长城——看中国女排决赛/105

 大年夜坐在公交车上/107

 新歌手即将登台/109

 美的军港/111

 桃花盛开的军情/112

 每个渴望都有故事/113

 春雨,淅淅沥沥……——写在上海超级计算中心/115

东风劲吹

 小平遗像前/119

 12月20日,妈祖雕像辗转反侧……/121

 分不清你的胸膛是哪一道防汛墙/123

 招聘南京路/126

 孔繁森:你仅剩8元6角钱/128

 任长霞:你的手机还在响/130

 全身都长着眼睛/132

 悄悄地,你要走了/133

 远洋船长:我是一盘舵轮/135

 擦洗在矿工浴池/138

 让各色各样的花和树,马上列队/140

 打工妹:盼望打开/142

 弄堂变色/144

 葡萄沟,俯瞰在大酒店的窗口/146

 “醉欲仙”酒家/148

 听“世界三大男高音”音乐会/150

 特别嫩的“黑鸭子”/152

 一张人民币的万千思绪/154

 不该遗忘的角落/157

红霞满天

 继续赶考——写在西柏坡/161

 你一肩扛起所有的乡情/163

 这面旗,埋不了/167

 城门没倒,有些人却倒了/169

 怀念化作一片绿荫/171

 与总书记笑谈的西柏坡阎大叔/173

 白洋淀之冬/175

 南泥湾,喷涌着滚滚石油/177

 疾驰在霓虹海里的北京/179

 扬州,刚刚在月色春江里出浴/181

 不一样的苏州河体温/183

 色彩大本营/185

 少女泉,分发阳光的请柬/186

 祝福,有三倍的光明/188

 青藏铁路,翩翩起舞/190

 “神舟七号”摸到了李白的月亮/192

 中国渐渐红了/194

 检阅车缓缓驶来……/196

后记 散文诗:翻卷一角风云/199

附 桂兴华作品书目/205

试读章节

这场袭击,这场连每滴水珠都在零度以下的冻雨,在立春前夕的柔美南国,下得这么猛!刮得如此烈!

抹去了任何诗意。整个中国的版面,一页比一页更加思乡心切!思暖心切!思春心切!

怎么使被击倒的输电塔重新矗起?

怎么使京广、沪昆铁路大动脉解冻?

怎么使民工们回家的路与炊烟伸出的手臂相握?

怎么遏制所有的瘫痪,怎么开通所有的线路?

必须以人民的名义下一道道命令!

你实实在在的一句顶一万句,命令四面八方的子弟兵迈开春天的步伐。

命令装甲车将高速公路上的积雪当作死敌,集合,冲锋。

用铁铲、用铁锹、用以雪解渴的毅力,破除一层层顽固的冰和凝成的难题。

此刻,寝食不安的总书记,深人到400米下的矿井。

正在经受严酷考验的城市,比任何时候都需要煤,需要电,需要热气!

不能让雪成为每一家年夜饭的第一道菜,更快地输送一批批珍藏在地下的春光吧!

晋北的巷道里,你戴上了矿灯。

查问着告急的储存,慰问着特别能战斗的机组。

你迈开比雪更快的镇定,刚抵达低温下的机场就脱下外衣,

用一双有力的手和看不见的调度,搬运着准备空投灾区的棉衣和棉被。

你像采购年货的家长匆匆地赶往超市,看看小年夜粮油、蔬菜、禽蛋、猪肉的价格和货源,看看那里的承诺是否给门联增添了喜气。

因为你调遣的全国棋局里的每一枚棋子,也是一家一户流水账里的一颗算盘珠。

此刻,已经三次挤进车厢里探望旅客的温总理,回京44小时以后又重返湖南灾区。

专机曾经不知道在哪里降落。

雪,正在替灾害发来目不暇接的战书。

当旅客和公路一起瑟瑟发抖,你问:有没有源源不断的热饭和毛毯送给阻塞的车位上?

你向沙坪变电站的三位烈士家属深深鞠躬。

你在小区里,与“真正应该感谢的人民”秉烛相依。

陡峭的贵州观音山山路,听到了你向抢修电站的工人们响亮的致敬。

黯淡的救灾帐篷和居民家中,点亮了你问寒问暖的光。

除夕之夜,在那儿,你这位地质学院的毕业生,又向江西财经大学的同学们拜年。

在食堂里一起品尝了北方水饺喷香的年味,作为父亲,你还叮嘱’不同姓氏的孩子们:

别忘了给家里打个电话,报个平安的消息……

崎岖的长路,在铲雪车的刀口下越缩越短。

屋檐下的雪水像村民的泪,是因为“自己的队伍又来到面前”。

多少个永温乡的纪委书记,连续26天坚守在橙色的预警信号里。

吝啬了大都市的空调,熄灭了长街上所有的景观灯。

邀请退了车票的留守者参加特别的联欢。  兄弟姐妹回到了古筝独奏中的鱼米乡,还在市长的手里抽到了中奖的“金鼠”。164-165

序言

拂晓,一位思想的兵在昂首吹号

“嘟——!嘟嘟——!”

1921年的大幕,在徐徐拉开。

7月的舞台一侧,一位思想的兵在昂首吹号。

脚微微踮着,年轻的胸膛起伏。

你是真进入了梦境,还是在故意压低铿锵的呼吸?

也许,你又在准备发出一张张黎明的通知……

听!那是多么熟悉的曲调,又飘来你烽火中总攻的动员令。

行军中的你,即使沉默,舞动的红缨还是胜过喧闹的钟。

这么多年了,远行的导师还在沉思。

当睁大眼睛的旋律被裹入尘烟,疼痛的是老红军受过伤的腰。

有些堡垒虽然孤单,但必须死守。

有些坚冰即使顽固,也必须打破。

澎湃的冲锋之声,撞击着记忆的闸门。

你像冲下了在云雾里弯了又弯的娄山关,又像登上了在灯笼下

不狂不慌的天安门。

更像是综合了所有生动的后蓄,一起猛掀纪念的风。

那些音符,都出自你不屈的喉管。

哪怕是一组突然中断的密码、一个正在奋战的动词、一则又被更新的短讯,都已绵延成一批永远的高峰、愈加火红的地标。

你是我爷爷挂满勋章的传奇,在诉说从前。

你是我儿孙系上领巾的惊喜,在连续故事……

你煽起战壕里暴烈的火,也洒下彩伞上精致的雨。

你热爱一切美好的季节,也喜欢重奏乃至变奏的阳光。

此刻,在这样一个宁静的夜,你的双翼在越张越开。

掠过了麦田、井架,掠过了大厦、环球中心,掠过了高速公路上的车队……

不仅仅在每分每秒。

嘹亮的你,何止千万把。

你集合了这么多喉咙,留下了不该忘却的回声。

还洞穿了——所有已开工和未开工的隧道……

“嘟——!嘟嘟——!”

后记

散文诗:翻卷一角风云

桂兴华

1

我伴着自己的散文诗《南京路在走》,已经走了25年。我总在想:散文诗在赏心悦目的花花草草之外,能不能翻卷更加辽阔的风云?

这风云,又是能触摸的,不虚幻。

对于散文诗把重大题材排斥的一些观点,我并不认同。我一直认为“不要价值、不要责任感”的观点是可怕的。喧嚣的市声里,良心、创意是我的眼睛。

为了远离肤浅,我紧紧抱着气喘吁吁的现实不放,关注人的命运。这里面包括领袖的命运、老百姓的命运。并与读者一起同享其乐,分担其愁。

2

《金号角》,将重写散文诗的我忠实地呈现出来了。其中有些篇章,20多年前就有构思。

2011年,我这部被纳入上海市重大文艺创作项目的专题散文诗集,一步步沿着党的90年历史轨迹前行,尽量细腻些、讲究些。

别林斯基早就说过:“诗人比任何人都更应该是自己时代的产儿。”高尔基、鲁迅走在前面。海燕在劲飞。野草在呐喊。我们跟着。

我冲向辽阔天宇的激情之鸟,找到了一个个落脚点。

3

光追求题材的宏大,是好高骛远。场面太宏观,读者往往会走神。散文诗要“做大做强”,必须在“诗”这个核心上下大功夫。

即:在大视野中捕捉小细节。从细节人手,是作者重视现场的表现。

怎么把握重要的地标和关注点?从大处着眼,在小处着笔。

写给杨子荣妈妈的一封信、三次红手印里的小岗村,都披着2011年雪后的阳光。

毛泽东的“秀”、彭湃的“叛逆”、青杠坡的“撤退”、朱德最后的党费、摇着芭蕉扇的陈毅市长、重访“毛家饭店”、县政府旁的供水站、一张人民币、看电影《创业》《海霞》、重听《红灯记》,切人点即角度比较小,尽量巧。

4

细节是散文诗的第一要素。散文诗中诗的内核,就是由细节萌发、渐渐长大的。

写彭湃,我扣住他的叛逆:真正的叛逆者是一条永远不会沉没的船。写瞿秋白,我就盯住他在福建长汀的就义处。

5

我细嚼历史的橄榄,在文学性的角度上花的脑筋最多。角度,决定了作品的成败。有了角度,就不怕别人已经涉足。

有学生问我:“气温突然下降到五度,你怎么反映?”我马上指着身上的黑风衣,回答:“我庆幸我这个过路人并没有被骤降的气温吓倒,披着一件单薄的风衣就飘然过街了。”

这件黑风衣就是亮点。

亮点,不易找。找到了,就能立足。

6

新的、有感染力的角度从何而来?寻访、深入、积累更多的对象。  追求前沿,就得与第一线的人群在一起。我坚持到最有时代气息的地方去提炼。

前些天,我就特地去了古田村、才溪乡一带。一条条细节,铺满了我从不离身的日记本。

7

激情得从细节喷出。在多侧面的结构中,聚焦一角、一点、一人。

对素材要重组,以当代元素为统率,将具体地点作为“引爆”,爆出新的火花。

我在汕尾为何激动不已?彭湃在当年,被叛徒出卖了!押送他的囚车马上就要到了。战友们从皮箱里抽出了一批崭新的德国造20响驳壳枪。但偏偏枪身上的黄油没有来得及擦去!只能眼睁睁看着那辆囚车驶过去。十年动乱中,又给他涂上了“叛徒”的罪名。

许多细节,让我咬牙切齿。

8

时代前进了,表现内容与形式也要同以前的大型歌舞《东方红》不一样。补丁摞着补丁的忆苦思甜也要有所变化。努力做到:意象新鲜。

尽快确立散文诗的文学地位,只有从文学性出发。

9

设计当代散文诗的语言大厦,施工方案、建筑材料都得更新。

首先要淘汰空洞的豪言壮语。不能老依恋那些旧砖块。得装玻璃幕墙、安无线网络。必须是今天的,实实在在的这一幢。否则,吸引不了青少年读者。

10

试想一下,被埋怨声包围,智慧的火花还能频频闪烁吗?

我要与锐气十足的创新同行。坚决离开熟门熟路。坚决离开老腔老调。艺术观点不变,不等于艺术手段守旧。

11

我得与别人的许多散文诗不一样。与自己前四部散文诗集里的旧作不一样。我主编的《散文诗的新生代》得有新面貌。

刚强的态度中,能不能多一些温柔?

作者老操着自己的旧调,是无新“我”。作者总沿着别人的思路,是无自“我”。

气是已经拥有90年历史的中国散文诗的一个要害,“气可鼓,而不可泄”。

12

散文诗中的叙事,比较难。因为一撒开,很容易染上“散文化”。越叙述过程,就越靠近散文这支方面军。只有打碎、重构、浓缩、跳越,才能向散文诗的方面军挺进。

化整为零是上策。

13

以诗人的目光去选择事件,用抒情的方式去展示情节。

散文诗像散文,但更像诗。散文诗的本质是诗,散文诗的作者群里也以诗人为多。

由于能对事件更加概括,更加凝练,诗人的创造力就在抒情中获得了解放。想象的翅膀凌空高翔。

我觉得:自己以前的作品有些臃肿。去掉些装饰,反而灵动、鲜活。

14  我试过:好的诗能改写成散文诗,差的诗就不行。同样,差的散文诗想改写成诗,往往徒劳。

什么原因呢?也许:优质奶,加适量的纯净水,能制成另一种精品奶。奶不上乘,第二道工序就难了。

15

散文诗要有警句。警句是有力度的表现,是思想性的量化。警句的一轮朝阳在抒情中自然而然地喷薄而出,最佳。

16

要张扬我散文诗的个性。就像无论什么盛大节日,对每个人来说最深刻的记忆往往是与自己有关的细节。目标是:让读者与听众有不一样的感觉。既能在大广场上放声朗诵,又能在小细节中回味历史。

17

继20多年前,散文诗界柯蓝、郭风、谢冕、耿林莽等师长指点了我,这回,贺敬之、李瑛、海梦等老前辈又给了我鼓励。

感谢责任编辑黄建章先生,几回回在寒夜中踩着自行车来我家中交流阅稿后的感觉。

为写这本书,我度过了一个个被诗意支撑的连连咳嗽的冬夜。几经哮喘,一边输液,一边改稿。急诊室里,医生观察着我,我观察着枕边的《金号角》。一个章节,往往呛出几口浓痰。回到案头修改,电脑上显示的时间,一次次跳过了午夜2点。

18

我一股劲地拥抱每一天。对于已剩下不多的生命,我面对不断增出的自发说:“珍惜啊,珍惜!”于是,我专注地垒一件自己最倾心的事。一个人的理想境界,不就是能集中自己的精力?

19

散文诗这个姑娘,她的肤色、呼吸、节奏、举止,都统一于一种特有的朝气。眼一睁就这么明亮,话一讲就这么精短,一颦一笑就这么与众不同。给她穿花哨的衣服,没用。太华贵了,像悠闲的妇人;太先锋了,又像撒娇的模特。她有发自内心的选择。任别人羡慕,任别人嫉恨吧,她就是她自己,就这么轻盈地走着。

20

我重携起散文诗纤细的手,从前沿阵地走进历史的许多角落。

我喜欢妩媚,也欣赏幽雅,但我更加立足于现实,向往着壮美。

于是,我在南京路上,吹响了当年小红军手中那个嘹亮的金号角。

写于2011.1.20寒夜至2.4立春,改于3.16清晨

书评(媒体评论)

不能以为散文诗这种篇制短小的微型文体,难以负载内容宏阔、主题重大之作。桂兴华的《金号角》对表现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发展这一重大主题,花了很大功夫,做了十分有益的尝试。在这里,他以其充沛的激情和崇高的风格,从大量感人的细节开始,从微观到宏观,多侧面、多角度地表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领袖人物、先贤英烈和广大群众,发人深思,使人昂奋,具有宏大的气魄。

——原中国文联副主席、著名诗人李瑛

事实上,桂兴华以“死死地盯住严峻的现实生活”的不懈努力,以期有助于对散文诗的单一构成的改变。他的工作无疑是有成效的。他的专注的努力,让我们从散文诗中看到了沸腾而繁复的都市景观。对他的工作价值的估量,应从他延伸和拓展散文诗的领域而充分得到肯定。

——北京大学新诗研究院院长、著名评论家谢冕

桂兴华把抒情和纪实、情节巧妙地熔为一炉。他长期从事新闻工作,除了具有作家、诗人的敏感、良知外,更具有新闻工作者敏锐的洞察力。因而表现在他的散文诗仓《作上,不仅题材多样、形式多样、而且具有浓厚的时代特色。

——中国散文诗学会会长柯蓝

桂兴华的散文诗,使我感到中国当代的散文诗被引向以诗的现代意识所关注的新领域。那里,在过去,我们的诗人未曾问津。而那里,正出现当代生活的节奏。当代思想的苦恼和欢乐,一起开放着鲜花……

——中国散文诗学会会长郭凤

桂兴华存散文诗刨作上,选择了一条阳光大道,走出了自己的艺术风格,走出了特色。他的作品,大多数是属于朗诵体政治散文诗,颇有阳刚之气,粗犷豪放,气贯长虹,很有鼓动性,征服力。如同战场上的号角,给人以勇气和力量。

——中外散文诗学会会长海梦

桂兴华的散文诗有鲜明的现代都市气息。高速度,快节奏,仿佛一个匆忙赶路的男子汉在呼吸急促地喘气,这便是他散文诗从内容到形式,到语言节律上的显著特点。文如其人,诗如其人,且如其所在地域:上海。

——中外散文诗学会副会长耿林莽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金号角(桂兴华专题散文诗90章)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桂兴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08098886
开本 16开
页数 20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80
出版时间 2011-04-01
首版时间 2011-04-01
印刷时间 2011-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2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27
丛书名
印张 13.2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40
170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3: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