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超效亲子教育(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内容
编辑推荐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是孩子模仿的对象。你是根“草”,孩子就模仿成“草”;你是个“宝”,孩子就变成了“珍宝”。所以父母要坚定自己就是块“宝”。

你与孩子相对而坐,具有一种强烈吸引孩子的魅力吗?如果你做不到,就努力去认识自己,勇敢地去改造自己吧!

内容推荐

认识自己,改造自己,就是对自己的深加工,就是在自己身上精心雕琢。审视自已的教育观念,把它雕琢成有利孩子发展的新观念;审视自己的教育方法,把它雕琢成促进孩子进步的新方法;审视自己的行为,把它雕琢成孩子榜样的新行为。新观念、新方法、新行为就是你这块“宝”的内涵,就是教育孩子的“法震”,就是你家里的“珍宝”。

目录

超效序曲一:六大观念促转变

 一、鄱阳湖的草,南昌人的宝

 二、转变六大观念

超效序曲二:八大方式成效快

 一、请做个游戏

 二、轻松变换的八种教育方式

超效序曲三:培养好四种习惯

 第一种:言教不如身教

 第二种:人前不如人后

 第三种:催促不如监督

 第四种:苦脸不如笑脸

超效方法一:会说不如会昕

 一、三个小金人故事中的启发

 二、困扰倾听的三大症结

 三、学会倾听应先从自己做起

 四、倾听三部曲

超效方法二:做个“神医”

 一、懒汉、美女启示录

 二、病根没查到,怎能下“猛药”

 三、没有成长就意味着倒退

 四、了解孩子四大“医术”:望、闻、问、切

超效方法三:尊重获得成长

 一、尊重是什么

 二、快看,博士掉水里了

 三、一块天价石头

 四、一双木鞋

 五、几个小故事

 六、谁说“打”不是一种尊重

超效方法四:父母肚里能撑船

 一、艾森豪威尔的胸怀

 二、宽容孩子就是宽容自己

 三、克服两难心理

 四、学会宽容的八大方法

超效方法五:痛苦来自于对比

 一、痛苦来自于对比

 二、为什么会有对比的痛苦

 三、对比的关键是家长

 四、对比三部曲

超效方法六:赞赏到心

 一、成功的妈妈和忏悔的爸爸

 二、改变一生的赞赏

 三、发掘孩子的赞赏点是关键

 四、不要让鸭子成为一条腿

 五、赞赏的语言组合

 六、语句训练:请大家跟我一起做

超效方法七:筑台阶,放苹果

 一、缺少一根“鞭子”

 二、如何确立目标

 三、验证目标

 四、激励目标者

 五、奖罚目标者

超效方法八:具体方法胜过完美理论

 一、师傅与徒弟的启示

 二、家长“语录”

 三、用具体方法教会孩子具体做法

 四、家长“语录”转换

 五、不要成为会走动的卷柏

超效方法九:自信出自你的手

 一、整个世界去寻找自信的人

 二、为什么会缺乏自信

 三、找到原因是根本

 四、对症下“药”才能见效,坚持用“药”才有成效

超效方法十:良好氛围成就优秀人才

 一、“孟母三迁”说明什么

 二、创建三大家庭环境

 三、营造五大家庭氛围

不是尾声的尾声

试读章节

超效序曲一:六大观念促转变

一、鄱阳湖的草,南昌人的宝

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鄱阳湖上生长着一种野生植物,名字叫藜蒿。当地的农民在湖面上胡乱地收割,然后胡乱地装载到船上,胡乱地用汽车运往外地,路上到处掉得都是黎蒿。农民把收回家的黎蒿,剁了当猪食,随意地堆放在角落里。

在南昌有一道名菜,叫黎蒿炒腊肉。在所有蔬菜与腊肉的搭配中,黎蒿达到了最高境界。无论是街头的小饭店,还是星级大宾馆,他们都把这道菜作为压轴菜。有趣的是,这些黎蒿就产自鄱阳湖。所以江湖上流传着一句话叫“鄱阳湖的草,南昌人的宝”。

北京有一中专学校。有一年韩国一家汽车企业到学校去招人,当时校长正发愁学校几十个不爱学习、调皮捣乱的学生没法安排工作,既然你找上门来,我就把这几十个“渣滓”学生送给你算了。可是一年之后,这家韩国企业又到学校来要人,校长很是纳闷,于是问对方,“去年给你们送的那几十个学生怎么样?”对方说:“很好啊!他们个个都是精英,现在被分配到全国各分公司,业务做得顶呱呱。”

校长百思不得其解,怎么老师眼中的“渣滓”成了外企的精英。

藜蒿还是那个藜蒿,学生还是那些学生,只是改变了一下地方,变换了一下教育方式,藜蒿就变成了宝贝,“渣滓”就变成了精英。

一个人眼里的草,在另一个人眼里可能就是宝。父母眼里孩子的缺点,更新一种观念,变换一下角度,可能就变成孩子的优点。所以父母的改变始于观念的更新。

观念的落后是最大的落后。心若改变,态度将随之改变;态度改变,习惯将随之改变;习惯改变,性格将随之改变;性格改变,命运将随之改变。所以改变从心开始,从观念开始。

二、转变六大观念

观念转变一:从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到希望从自己开始

有一个家长给我写信,说她出身农村,没有多少文化,更没有一份好工作,说出来都让人笑话。她说她这一辈子算是没有希望了,只希望孩子能够考个好大学,将来能有所成就。

我给她回信说,“我们都是靠自己本领吃饭的人,我也是从农村出来的,所以,你千万不要认为我或者别人会笑话你,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够笑话别人,能够笑话自己的只有自己,只要自己坚定,没有人能够挡住,而且只有自己坚定,孩子才会坚定,只有自己充满希望,孩子才真有希望。你的年龄都还不大,一点点困难不算什么,重要的是努力坚持去做。我见过很多家长,他们都是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试问当你的孩子没有成功时,他是不是也要将希望寄托在他的孩子身上,如此延续下去,那不是子子孙孙都没有希望了吗!所以我不赞成这种观点,我也是一个父亲,我也在我的孩子身上寄托了很多希望,但我不会把自己未完成的事业再寄托给孩子,我只想做到的是,自己的事业自己去努力完成,无论困难多大,路途多遥远,我都要做下去,而只有这样,孩子才能从我身上学到东西。”这也正是我给家长们的建议。

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是有希望的人,都是充满希望的人。只是希望的大小不一样而已。

谁不希望吃上一顿好饭,谁不希望明天比今天更好,谁不希望明年好过今年;没工作的希望有一份好工作,挣钱少的希望下个月多挣一点,当官的希望官再大一级;农民希望来年收成好,工人希望企业效益好,商人希望自己生意好。每一个人都对生活充满了希望,无论你现在状况如何。怎么能说自己没有希望呢?

希望只是大小不一样,小希望也是难能可贵的,实现了照样让人欢欣。可是我们看不起我们的小希望,更可悲的是我们把自己的小希望和别人的大希望对比,结果就感觉自己的希望不算什么,自己的希望根本就不是希望。这样一比较,自己的希望就拿不出手,更不敢对人说,怕人笑话。大希望我们没有,小希望又看不起,那只能说自己没有希望了。

由此可见,不是我们没有希望,而是我们忽视了希望。小希望的积累才能成就大希望。我们经常教育孩子“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小希望哪有大希望?所以,父母不管自己的希望有多么的小,都要去努力实现,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知道自己是有希望的。

P1-3

序言

自己是块“宝”,雕琢好自己,孩子自然好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是孩子模仿的对象。你是根“草”,孩子就模仿成“草”;你是个“宝”,孩子就变成了“珍宝”。所以父母要坚定自己就是块“宝”。

自己这块“宝”,需要精心雕琢、不断加工,然后在孩子面前才能呈现出“宝”的一面。那么,怎样才算是雕琢自己呢?

有一位母亲去拜访心理学家。她说:“我那儿子既不听话,学习成绩也不好。每次跟他说,你要好好学习,不好好学习就考不上重点高中,考不上重点高中就考不上重点大学,考不上重点大学就没一份好工作。可他呢,就像没听到一样,该怎样还怎样。”她擦了一下嘴边的唾沫星子继续说:“更可怕的是。他一开始还听得进我的话,后来竞不理我玩游戏了,我气急了……”这位母亲一口气说了50分钟,等她停下的时候,发现心理学家已经睡着了。她叫醒专家不满地说:“一个小时300元的咨询费,你竟然不听我讲,反而睡觉。”心理学家平静地说:“仅仅听你说话,你就应该付我300元的费用,要知道,这是倾听费。”心理学家抬高声调说:“家长与孩子交流,如果孩子对家长的话没有丝毫的兴趣,那说明家长的说教是失败的。”这位母亲哑口无言。心理学家继续说:“当你与孩子相对而坐的时候,一定要具备一种强烈吸引对方的魅力。你的孩子就是你的客户,你连客户都吸引不了,又怎么可能向客户推销你的产品呢!”这位母亲一脸窘迫。“好好认识自己,努力改造自己,让自己有一点魅力。每当你与孩子交流时,先注意自己说话的方式、语气,检查自己说话的内容是否吸引孩子,只有这样,才能把你的观念推销给孩子。”

看了这个故事,我们是不是应该思考一下。每当孩子听完你的说教,是不是也像心理学家说的一样,丝毫引不起孩子的兴趣。你与孩子相对而坐,具备一种吸引孩子的魅力吗?如果你做不到,就努力去认识自己,改造自己吧!

认识自己,改造自己,就是对自己的“深加工”。审视自己的教育观念,把它雕琢成有利孩子发展的新观念;审视自己的教育方法,把它雕琢成促进孩子进步的新方法;审视自己的行为,把它雕琢成孩子榜样的新行为。新观念、新方法、新行为就是你这块“宝”的内涵,就是教育孩子的“法宝”。

然而“加工”是要费力气的,甚至要经历痛苦和磨难。“雕琢”之前先做三件事,如这三件事情不做,只怕雕琢出来的不是真“宝”。

高强是个做事雷厉风行的军官,他有个儿子,小时很调皮。由于职业习惯,他总是习惯用命令的方式让儿子做事,儿子当然不乐意听从,结果父子俩常常争锋相对。

那是在2002年的一个雪天,高强领着儿子去郊外踏雪所发生的一件事,使他明白了应该如何与孩子相处。高强看着雪场上的儿子和小朋友相互追逐,用雪球打着雪仗,无论是打着别人,还是别人打着自己,儿子都咯咯笑个不停。不知过了多久,高强突然听到儿子的呼救声,迅速寻声跑去。他发现儿子被卡在两棵树中间,动弹不得。高强两只手掐住儿子的腋下,使劲往上拽,不但没有拽出儿子,儿子疼得哭了。这时一个老头走过来,他弯下腰仔细地观察,然后又蹲在地上看。老头终于发现两个短粗的树枝卡住了孩子腰的上部,老头用手护住树枝的顶部,让孩子往下蹲,孩子轻松地出来了。

高强连说三个谢谢,可老头却说:“你这么高的个子,怎么就不知道弯腰呢?事情并不复杂,可你非要像被雪压折的树枝一样,坚挺不屈,怎么能救出你的孩子呢?”此时,作为父亲的高强忽然明白了一切。

弯下你的腰,是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

不懂得弯腰,家长和孩子之间的隔阂越来越大,家长越来越生气,孩子越来越不听话。弯腰是一门学问,弯腰是一种心态,你总是高高在上,你总是不懂得谦虚,你总是不去学习,孩子怎么跟你沟通,怎么会养成虚心学习的习惯。

什么是沟通?就是疏通。把堵塞的沟弄通就是沟通。大家都捅过堵塞的水沟,水沟在地上,你捅水沟时必须蹲下,甚至趴在地上。如果你站着不肯弯腰,怎么可能把水沟弄通呢?而不弄通,水沟就会越堵越死。

孩子的问题就像堵塞的水沟,孩子涉世尚浅,他的问题自然是比较“低”的问题,可你高高在上,那看似简单的问题,你就很难弄通它。而弯下腰,我们的心态就变了,心态变了,态度就变了,态度变了,行为就变了,行为变了,生活就变了,生活变了,孩子就变了。

请弯下你的腰,养成虚心学习的习惯,接受别人的批评,容忍别人的误解,学会巧妙的沟通吧!

李啸天是一家大公司的总经理,公司经营的如火如荼,可是却领导不了他的儿子。他的儿子不仅学习成绩糟糕,而且有很多不良的习惯,甚至与社会上的不良少年混在一起。李啸天采取了很多方法,都没有什么效果,后来有人建议他去请教当地一位最著名的教育专家。

李啸天坐在专家的办公室,昂着头,跷着二郎腿,俨然一副总经理的样子。专家看着李啸天,没有说什么,而是将刚刚泡好的茶水倒入李啸天的杯子,杯子已满,他仍然向里倒,茶水从杯子里溢了出来,并从桌子流到了地上。李啸天看着溢出的茶水,实在忍不住了,说:“不能再倒了,已经溢出来了。”专家说:“你就像这杯子,里面的茶水已满,怎么可能容得下我的茶水呢?杯子里盛满了你的思想、你的观点、你的自傲,你怎么能听进我的话,更不要说听你儿子的辩解了。”

倒空你的杯子,是你要做的第二件事情。

我们的脑子里不也像这位总经理一样吗?里面装满了我们自己的观念,多年的经验,认定的道理,让我们难以接受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更难接受孩子的意见。所以我们对孩子经常说“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多,我吃过的盐比你喝过的水多。”自然你懂得道理就不如我多,我怎么能听你的呢?

先把自己的思想清理一下,不要抱着老的观念、思想不放,然后你才能听进别人的建议,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才能进行改进。

自己的“杯子”满在什么地方呢?

(1)急于表达。

每次不等孩子说完,家长就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每次孩子才说一句,家长就教训起来没完。你不觉得是自己的观点、看法“溢”了出来吗?你不觉得“溢”出来的观点看法把孩子给“淹没”了吗?

有一次,小强跟妈妈说:“一次军事演习中,一颗炮弹偏离很远,炮弹落在农田里。”小强还没有说完,妈妈就开始说了:“你看那多危险,做什么事情马虎不得。就说你上次数学考试吧,错的5道题中4道是因为马虎。我平时让你认真一点,你就是不听……”妈妈一直唠叨了半个小时,小强一声不吭,心里烦死了。

其实小强往下说的话是:连长一看,这可坏了,会不会出人命啊!开着车就过去了。当兵的到地里一看,一个农民在那趴着呢。几个当兵的驾起那人就走。没想到那人说了一句话:“抓我干什么,偷棵白菜犯得着用炮弹轰我吗?”

(2)争执不下,强词夺理。

每当孩子的观点与自己相左时,家长就会据理力争。家长认为自己的观点是绝对地正确,既使是不正确,也要捍卫家长的尊严。这叫为尊严而战。

我的学生李京民对爸爸说:“爸爸,我觉得‘老虎屁股摸不得’这句话不对。”爸爸说:“谁说不对了,老虎屁股就是摸不得,要不你摸摸试试。”京民说:“我没事,我摸它屁股干什么。”“那还是摸不得吧。”京民说:“那为什么驯兽员摸它屁股没事呢?”爸爸大声说:“驯兽员摸的不是真正的老虎,都是纸老虎。”京民继续阐述自己的看法:“我认为只要和老虎处好关系,把老虎搞舒服,就可以摸它的屁股。”爸爸生气地说:“你这孩子真是无理取闹,简直是煮熟的鸭子——肉烂嘴不烂。赶紧写作业去。”

家长的“杯子”太满,就容易倚老卖老,就不容易接受孩子的新见解、新观念。很多时候,孩子的想法很有道理的。

(3)指责抱怨孩子。

为什么会指责抱怨呢?因为自己的“杯子”满满的,才会指责别人的“杯子”不满。俗话说“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可既然家长的“杯子”是满的,又怎么会晃荡呢?原来“杯子”里不是实实在在的水,里面不仅有很多气泡,甚至还有厚厚的一层泡沫。这种虚“满”不仅响,反而响的更厉害。被假象所迷惑,一不小心就会洒出来。

要成为实实在在的“一瓶子”,就要去掉自己的气泡和泡沫,就要勇于接受新观念、新知识,就要不怕别人甚至是孩子的批评。

欧阳春在杂志上看到一则创新故事,说是美国有一家生产牙膏的公司,前十年的营业额都是蒸蒸日上,可从第十一年开始滑坡。于是董事会召开全国经理会议,商讨对策。会上一位年轻经理将一张纸条递给董事长,说如果公司采纳他的建议,就要付他5万元。董事长接过纸条阅毕后,马上签了一张5万元支票给那位年轻经理。

纸条上只有一句话:将现有的牙膏口扩大1毫米。就是这个建议,使该公司第十四年的营业额增加了32%。

欧阳春非常兴奋,将瓶口打开1毫米,一个小小的改变,竟会带来意料不到的效果。这真是太神奇了!儿子的问题十分头痛,如果每天将脑袋“打开1毫米”,那会怎么样呢?或许会柳暗花明又一村。于是欧阳春决定每天思考一个问题。

第一天,孩子为什么怕考试?有了,欧阳春迅速写了下来:一是我们给孩子的期望值太高,我们总希望孩子每次考试都有好成绩,他怎么可能成为常胜将军呢?太可笑了,要允许他失败,要给他以希望。第二,孩子一考不好,我们就阴云密布,愁容满面,眉头紧皱,唉声叹气,光这气氛都够压抑的了,他岂能不害怕。对,要改变这种气氛。

第一天的收获让欧阳春兴奋不已,他自言自语道:“‘脑袋’打开,茅塞顿开;灵光一闪,方法无限。谁把‘脑袋’打开,都能成为天才啊!”

将你的“脑袋”打开一毫米,是你要做的第三件事情。

年轻经理的聪明就在于将自己的“脑袋”打开了,欧阳春的感悟也是将“脑袋”打开了。由此可见,“脑袋”打开,就能积极地思考,就有很多新的方法,业绩改善,关系改善,生活改善,一切都随之改善。

把“脑袋”密封,只会使自己倒退。而将“脑袋”打开,当你面对新的观念、新的知识、新的方法时,你就会勇敢地去接受,大胆地去尝试,你就会有新的收获,孩子就会有新的发展,家庭就会有新的和谐。

把“脑袋”打开,不但是接受新的思想,更需要积极地去思考。要知道,学会思考,问题自然少。

腰已经弯下,杯子已经倒空,“脑袋”正在打开,既然准备工作已经做好,那就跟我开始吧!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超效亲子教育(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袁海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457583
开本 16开
页数 19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09-09-01
首版时间 2009-09-01
印刷时间 2009-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3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78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4
17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21:3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