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三天读懂博弈学
内容
编辑推荐

何谓博弈学?打个通俗点的比方,就是有三个人各自游说你买一本书,他们越让你买你越不买,这是博弈学。本书用家长里短的方式谈论了深奥的博弈学知识。

阅读本书使你三天就能读懂博弈学,从而用博弈学的智慧来指导你的人生。

本书由搜狐读书网、新浪读书网、腾讯读书网联合推荐。

内容推荐

掌握博弈学的一些基本原理,你的思维方式会随之改变,以前在你看来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或者生活中见怪不怪的现象,都可以从里面找到答案——美国攻打伊拉克是胜还是败?奥巴马为什么会在美国总统选举中轻松胜出?房地产市场变幻莫测,什么时候出手是最佳时机?危难当头,范美忠的逃跑是对还是错?甜蜜的小俩口除夕夜是去公公婆婆家还是去岳父岳母家?作为千千万万求职者,你如何做到3分钟之内打动招聘者?背水一战、破釜沉舟为什么能够取得战争的胜利……生活有无限种可能,也有无限种状况,没有任何一本书能穷尽生活中的各种可能。但是通过阅读本书,你会发现,同样是一件事情,如果采用博奔论中所说的“策略性思维之道”,许多难题都会迎刃而解,同时你会获取更多的收益。

目录

第一章 博弈论:你们都是大傻瓜,我是天下大赢家

 博弈论——让你成为赢家的理论

 博弈的构成要素:对手、出招与收益

 博弈论的基本假定:大家都是明白人

 博弈论就是教你与人“斗心眼儿”

 利己未必非得损人:零和博弈与非零和博弈

 谁说数学很差就不能学习博弈论?

第二章 囚徒困境:傻作精时精亦傻,输为赢处赢还输

 囚徒困境:忠诚还是背叛?这是一个问题

 军备竞赛、价格战与学生减负

 旅行者困境:聪明反被聪明误

 “撑死胆儿大的”与“饿死胆儿小的”

 美忠啊,你慢些跑来慢些跑!

 如何使对手陷入囚徒困境?

 胜利大逃亡:带你走出囚徒困境

第三章 重复博弈:“一锤子买卖”与长期合作

 天长地久有没有?

 诚信来自重复博弈

 为什么“毕业了,就说分手”?

 你打我一拳,我是否应该马上踢你一脚?

 没有惩罚机制的契约不过是一纸空文

 从“投名状”看道德规则在博弈中的力量

第四章 纳什均衡:退而求其次也是一种智慧

 情侣博弈:春节应该回谁家过?

 自私自利一定不好吗?

 强硬形象会给你带来现实的好处

 胆小鬼博弈:勇敢者最终获胜的游戏

 协调博弈:默契是怎样产生的

第五章 斗鸡博弈:狭路相逢的智慧

 斗鸡博弈与骑虎难下的困局

 妥协——斗鸡博弈的精髓

 敲山震虎,让对手主动退出

 呆若木鸡:斗鸡博弈中的麻痹策略

 主动退却的智慧

 凡事且留三分余地

第六章 智猪博弈:开车者与搭便车者的较量

 倒霉的大猪与幸福的小猪

 随处可见的智猪

 借势,用别人的资源办自己的事

 跟随者的优势与后发制人策略

 怎样让偷懒的员工不再“搭便车”

第七章 多数人博弈:集体行动的逻辑

 三个和尚为什么会没水吃

 从哈丁悲剧到环境污染

 见义勇为的人哪里去了?

 怎样克服集体行动的问题?

第八章 猎鹿博弈:怎样的合作才能实现双赢

 墙倒众人推与银行挤兑的发生

 只有合作才能取得双赢乃至多赢的结局

 合作猎鹿与帕累托最优

 助人为乐该不该接受报酬?

 你为什么觉得社会不公平

第九章 混合策略:不知道对手如何出牌怎么办

 酒吧博弈:世界上有炒股必胜的“绝招”吗?

 做一头紫色的奶牛:与众不同与脱颖而出

 阳关道、独木桥与大学生的就业选择

 警察与小偷博弈:学生最痛苦的事情是啥,你知道吗?

 “不按套路出牌”更容易获胜

 规律中隐藏的陷阱

第十章 枪手博弈:是什么让你笑到最后

 三个枪手的决斗

 《三国演义》中的枪手博弈

 成功靠运气、靠局势还是靠能力?

 对敌人应该赶尽杀绝吗?

 远离是非的智慧

第十一章 协和谬误:不要将错误进行到底

 美国打伊拉克是胜是败?

 半途而废有时是明智的选择

 在什么情况下“不抛弃,不放弃”才有意义

 职场跳槽的成本分析

 只有具备“断腕”的勇气,才能活下去

 与其悔恨,不如悔改

第十二章 蜈蚣博弈:向前展望与向后推理

 由海盗分金引出的话题

 要老婆还是要老妈?

 为什么得不到的总是你最想要的

 不考虑他人的利益,自己也可能一无所得

第十三章 分蛋糕博弈:谈判与讨价还价的艺术

 先报价还是后报价

 别拿时间不当成本

 最后通牒:不同意就拉倒的方针

 谈判中不要轻易亮出你的底牌

 在你还有讨价还价能力的时候,充分运用它

第十四章 ESS策略:特立独行还是随大流

 从许三多修路看进化稳定策略

 “七月流火”是如何由“冷”变“热”的

 路径依赖:把握你选择的力量

 好的不一定对,对的不一定好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马太效应:成功是成功之母

第十五章 公共知识:地球人都知道

 赵本山一句“屁精”惹来的是非

 皇帝新装的博弈论解读

 脏脸博弈与一个村庄的大屠杀

 小人之心,如何揣度君子之腹?

 “潜艇上的规则”——潜规则

第十六章 信息博弈: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始于信息的战争

 信息不对称:买的不如卖的精

 空城计与黔之驴

 为什么要把粉擦在脸上?

 所罗门王的智慧:信息甄别机制

第十七章 威胁、承诺和报复:没有胡萝卜,只有大棒

 威胁:不战而屈人之兵

 什么样的威胁不起作用?

 怎样使威胁变得有效

 承诺:真的还是假的?

 交出控制权:让对方相信你“说了不算”

 截断退路:破釜沉舟所产生的力量

 切断联系:绝不妥协的另外一种表示

 报复:以牙还牙的必要性

 边缘政策:我是流氓我怕谁

试读章节

博弈论——让你成为赢家的理论要知道什么是博弈论,首先要清楚什么是博弈。《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博弈”一词的解释为:(1)古代指下围棋,也指赌博。(2)比喻为谋取利益而竞争。

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博弈”,无疑与2005年因博弈论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罗伯特·奥曼教授给博弈所下的“所谓博弈,就是策略性的互动决策”这一概念有相通之处。无论是下围棋、赌博还是为谋取利益而进行竞争,其实质都是在做策略性的互动决策,即假如你是一个“理性人”的情况下,你在考虑自己做何决策时,一定要考虑其他的当局者会选择什么样的决策。比如下围棋,在你出子前,你一定会考虑你出子后对手将如何应对。反之亦然。事实上,博弈论正是衍生于古老的游戏或曰博弈如象棋、扑克等。

在英文中,“博弈”一词为“Game”,在汉语中一般译为“游戏”。而在西方,Game的意义与汉语中的“游戏”一词有些差别。在英语中,Game就是人们遵循一公平规则下的活动,每个人在活动中的目的都是使自己获胜,它同时有“竞赛”的意思,比如奥林匹克运动会在英文中就是“OlympicGame”。要知道,在这个“Game”中的每个人都是认真的,而汉语中的“游戏”,更多地带有消遣或娱乐的性质,多数情况下参与者是没有那么认真的,甚至带有“儿戏”的味道。所以在这里我们把英文中的“Game”译为“博弈”而非游戏,把“Gametheory”译为“博弈论”而非“游戏理论”。

举个小例子,可能会有助于读者朋友理解博弈论:

某晚你正在与朋友在电影院看电影,突然电影院起火了。电影院只有两个门,在你选择其中一个门逃生的时候,你要考虑这个门是不是大多数观众会选择的。因为如果你选择的门是很多人选择的那个门,你就有可能因人多拥挤而葬身火海。如果你选择的门是少数人选择的,你将有机会逃生。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如果你是一个很理性的人,在你做策略选择时,你必须考虑到在同一“局”中的其他人会如何选择,因为这关乎你的成败甚至生死。这就是博弈。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多,甚至可以说有人群存在的地方就有博弈存在。简单说来,博弈论就是研究人们如何进行决策、以及这种决策如何达到均衡的科学。每个博弈者在决定采取何种行动时,不但要根据自身的利益和目的行事,还必须考虑到他的决策行为可能对其他人造成的影响,以及其他人的反应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通过选择最佳行动计划,来寻求收益或效用的最大化。对博弈论通俗的理解就是:它是关于人与人“斗心眼儿”的学问,如何在斗争中让自己更加“老谋深算”、从而立于不败之地的学问。

博弈论的出现只有五十多年的历史。其开创者为数学家约翰·冯·诺伊曼与数量经济学家奥斯卡·摩根斯坦。冯·诺伊曼把博弈分析扩展到扑克游戏中,相对于其他问题,扑克游戏无法确定对手是否存在“虚张声势”,其博弈过程也就更加复杂。他将博弈研究朝着数学推进了一步,不过在他与经济学家奥斯卡·摩根斯坦合作之后,博弈才和数学真正融合在一

起。1944年,二人出版了后来被视为博弈论开山之作的《博弈论与经济行为》。该书的出版使人们开始按照博弈方法分析经济竞争、军事冲突等生活中原来不被看作是博弈的行为。到今天,博弈论已发展成一个较完善的学科。

⊙奥斯卡·摩根斯坦(OskarMorgensteen,1902—1977)

著名数量经济学家,1902年出生于德国,二战时期,纳粹战领奥地利之前在维也纳工作,后来到普林斯顿大学任教。1944年,他与数学家约翰·冯·诺伊曼共同完成了博弈论的开山之作——《博弈论与经济行为》,从此,博弈论成了社会科学研究范式中的一种核心工具。除了博弈论以外,摩根斯坦在国防经济学、太空探索和经济预测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博弈论对于社会科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今人们称博弈论是“社会科学的数学”,或者说是关于社会的数学。从理论上讲,博弈论是研究理性的行动者相互作用的形式理论,而实际上它正深入到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博弈论的影响及对其的研究是如此广泛,以至于有人说,最新的经济学国际关系理论,都已经被博弈论重写了,更有学者声称“要用博弈论来改写经济学”。

博弈的构成要素:对手、出招与收益风吹过,卷起了漫天红叶。

剑气袭人,天地间充满了凄凉肃杀之意。

郭嵩阳反手拔剑,平举当胸,目光始终不离李寻欢的手。

他知道这是只可怕的手!

李寻欢此刻已像是变了个人似的,他头发虽然是那么蓬乱,衣衫虽仍那么落拓,但看来已不再潦倒,不再憔悴!

他憔悴的脸上已焕发出一种耀眼的光辉!

这两年来,他就像是一柄被藏在匣中的剑,韬光养晦,锋芒不露,所以没有能看到它灿烂的光华!

此刻剑已出匣了!

他的手伸出,手里已多了柄刀!

一刀封喉,例无虚发的小李飞刀!

以上是古龙小说《多情剑客无情剑》中在“兵器谱”上排名第三的小李飞刀与排名第四嵩阳铁剑对决前的场面。可以说,这场对决包含了博弈的基本构成要素。

1、对手(局):李寻欢与郭嵩阳

众所周知,决斗首先要有对手,一个人是没法和自己“决斗”的。在博弈中存在一个必需的条件,就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参与者,自己跟自己玩儿不叫博弈。比如,李寻欢一个人拿着飞刀练投靶,那就不存在博弈。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如果是一个人做决策而不需要考虑他人将如何行动(也就不存在对手的情况),那就是一个传统的最优化问题,也就是在一个既定的局面或情况下如何决策的问题。比如天下雨时出门要带伞,只要有“下雨”这样一种既定情况的存在,你要出门时最优的策略选择就是带伞,而不用考虑其他人是带伞还是不带伞,因此这种只有你一个人做出决策的情况不能构成博弈。

2、出招(策略选择):例无虚发的小李飞刀与名下无虚的嵩阳铁剑

我们还知道,决斗中,还需要参与决斗的人出招,也就是“做出决策”。如果李寻欢与郭嵩阳只是站在那里大眼瞪小眼地对视、不说话也不出招,那还是无法构成一场决斗。就像四个人坐在牌桌前面对着一堆牌而不打,那也无法构成赌博一样。因此在博弈中,参与者必须“出招儿”,也就是做出策略选择。它指的是直接、实用地针对某一个具体问题所采取的应对方式,也就是博弈参与者所选择的手段方法。比如《多情剑客无情剑》中描写的郭、李二人决斗时的场面:

郭嵩阳铁剑迎风挥出,一道乌黑的寒光直取李寻欢咽喉。剑还未到,森寒的剑气已刺碎了西风!

李寻欢脚步一溜,后退了七尺,背脊已贴上棵树干。

郭嵩阳剑剑已随着变招,笔直刺出。

李寻欢退无可退,身子忽然沿着树干滑了上去。

郭嵩阳长啸一声,冲天飞起,铁剑也化做了一道飞虹。

他的人与剑已合而为一。

逼人的剑气,摧得枝头的红叶都飘飘落下。  这景象凄绝!亦艳绝!

李寻欢双臂一振,已掠过了剑气飞虹,随着红叶飘落。

郭嵩阳长啸不绝,凌空倒翻,一剑长虹突然化做了无数光影,向李寻欢当头洒了下来。

这一剑之威,已足以震散人的魂魄!

李寻欢周围方圆三丈之内,却已在剑气笼罩之下,无论任何方向闪避,都似已闪避不开的了。

只听“叮”的一声,火星四溅。

李寻欢手里的小刀,竟不偏不倚迎上了剑锋。

这一段描写的就是二人各自的招式,也就是二人的策略选择。可以看出,李寻欢的攻守进退,全是根据郭嵩阳的出招而定的;而郭嵩阳紧接着的每个招式,则是根据李寻欢的出招而发的。这就告诉我们,博弈论中的策略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直接对整个局势造成重大影响。而博弈论分析的关键步骤,是确定在其他参与者的战略方案既定的情况下,何种战略能使自己的收益最大化。通俗地讲,就是如果对手已经出招,那我应该如何根据他的招数出招,并对他下一步的招数做出分析与判断,以便更好地应对。

3、结果(参与者的收益):胜、负、平

一场决斗下来,无论是输是赢还是战平,总要产生一个结果。而在通常情况下,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在决斗中获胜,至少不要失败。这就是博弈论的第三个要素:局中人要有预期收益。就像赌博,每个参与者都希望自己是赢而不是输。

当然可能有的读者朋友会说,赌博也不完全是为了赢得金钱,有些是为了娱乐或者与上级拉关系,甚至参与者可能会故意输。比如《红楼梦》中的一群人陪着贾母打牌,或者当今社会上下级陪上级打牌、销售者陪客户打牌等。但首先博弈论中有一个基本的假定,那就是所有的参与者都是理性的,也就是说每个参与者“入局”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胜利。其次,在上面我们说的如陪贾母打牌的“博弈”中,比如参与者之一王熙凤了钱,在她看来恰恰是赢得了博弈,因为她参与博弈的目的不是为了赢钱,而是为了哄贾母高兴。

在“人都是理性的”这一假定前提下,每个人之所以参与博弈是因为可以在博弈中获取利益,预期将来所获得利益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博弈的吸引力和参与者的关注程度。预期的收益越大,博弈对参与者的吸引力就越强。

当然,我们说博弈由对手、出招与收益这三个要素组成,并不是说博弈中只包括这三个要素,博弈中可能还会有更多的要素,比如参与者的出招顺序、参与者拥有的信息量等,但任何博弈,必然都包含上述的三个要素,因此我们称之为博弈构成的基本要素。

……

P2-7

序言

三个博士有一套

朋友给我推荐了一套书稿,我读得津津有味。

后来朋友问我读后感,我说挺棒,朋友说,你顺手写个序吧,我瞬间明白中了博士的计,看来,学士还真干不过博士。

三个博士,各有一套,他们用家长里短的方式谈深奥的经济学、博弈学和心理学。目的是让你先把书买下,看进去,再像他们一样进步。这属于哪个学科我说不好,只是知道现在上网斗地主的远比读书的多,问题的关键是翻书不如亮牌刺激,所以这样写书的用心也有趣。

晒几章题目,不愁你不动心:

GDP——你和邻居王太太谁家更有钱?

消费税和营业税——一颗成品钻石里含多少税?

鲶鱼效应——“第三者”可以让婚姻甜蜜?

——以上选自《三天读懂经济学》

博弈论的基本假定:大家都是明白人

旅行者困境——聪明反被聪明误

情侣博弈——春节应该回谁家过?

——以上选自《三天读懂博弈学》

换位思考——如果让你来做面试官

旁观者心理——把热销的假象变真相

巧拍“马屁”——奉承别人也要懂技巧

——以上选自《三天读懂心理学》

好玩不?

三天读懂是吹牛,不然三人也不必熬成博士都戴上眼镜才凑齐了出书。不过有一点可以说,用大白话说专业理论是最难的,容易露怯。

有一次我采访十几位顶级数学家,一个三年级孩子问,0.9999999999……无限多和1是什么关系?大数学家说就是你叫小胖子,出去撒了一泡尿,回来还叫小胖子。现场一片大笑,觉得这个回答妙极了!结果节目一播出,我们收到一麻袋信,痛斥大数学家比喻不当,不是用词不当,而是数学理论上如此比喻不当。有较真儿者寄来一尺厚的演算稿来论证。所以用专业的话说专业的事是保险的,可称为“专家”,而用通俗的话说专业的事还不出错,就可称为“大家”。

三个博士书一推出,称号随即会拍马而到,或贬或损,亦夸亦赞,天知道!

最后讲讲我的阅后心得:

买其中一本或三本都要?这是经济学。

你越让我买我越不买!这是博弈学。

买,还是不买?这就是心理学。

崔永元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三天读懂博弈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徐宪江//郑治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0800443
开本 16开
页数 25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0
出版时间 2009-09-01
首版时间 2009-09-01
印刷时间 2009-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数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8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O225-49
丛书名
印张 16.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5
166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0:2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