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慧琴编著的《百年游记散文研究(1900-1999)》论述中包含了对游记散文的新的阅读体验,并进行原创性阐述。从文中可以看出,论者对百年散文的主体部分进行了较为细致的阅读体悟,在社会型中选择了瞿秋白、茅盾、巴金等,在山水型中选择了徐志摩、冰心、郁达夫、钟敬文、艾芜、沈从文、朱自清、俞平伯、余纯顺、刘雨田等,在文化型中选择了余秋雨等典型作家和经典作品解读分析,体会和提炼其中的精神意蕴和美学品格。
图书 | 百年游记散文研究(1900-1999) |
内容 | 编辑推荐 徐慧琴编著的《百年游记散文研究(1900-1999)》论述中包含了对游记散文的新的阅读体验,并进行原创性阐述。从文中可以看出,论者对百年散文的主体部分进行了较为细致的阅读体悟,在社会型中选择了瞿秋白、茅盾、巴金等,在山水型中选择了徐志摩、冰心、郁达夫、钟敬文、艾芜、沈从文、朱自清、俞平伯、余纯顺、刘雨田等,在文化型中选择了余秋雨等典型作家和经典作品解读分析,体会和提炼其中的精神意蕴和美学品格。 目录 引 言/001 第一章 百年游记散文的演进与历史地位/008 第一节 游记散文世纪概貌/008 第二节 在百年文学史中的贡献/022 第二章 创作主体游走于大自然之中——山水型游记散文/026 第一节 敬畏自然/026 第二节 归隐自然/034 第三节 亲和自然/041 第四节 征服自然/050 第三章 创作主体游走于社会之中——社会型游记散文/057 第一节 从政治视角观照社会/058 第二节 以自己的切身体验观照社会/072 第四章 创作主体游走于人文胜迹之中——文化型游记散文/082 第一节 文化意识的普泛性表现/083 第二节 文化意蕴的充分彰显/095 第五章 百年游记散文:面对自然呈现的生命意识/108 第一节 自由放飞的心灵/108 第二节 生命还乡的热望/115 第六章 百年游记散文:超越文本的精神追求/124 第一节 独创意识/125 第二节 精神主体性的追求/13l 第七章 吟承古体出新意:与古代游记散文的比较/140 第一节 文体的开放性/140 第二节 “游”的理念的变迁/145 第三节 题材的拓新/148 第四节 激情熔铸的风格/153 第八章 百年游记散文的体裁话语方式/160 第一节 游记散文的主体话语陈说方式/161 第二节 游记散文的内在结构形式/166 第三节 游记散文的语言风格/171 第九章 百年游记散文的缺失/184 第一节 矫揉装束之态/184 第二节 人格力量孱弱/188 第三节 “边界望乡”之险/192 结语/197 参考文献/200 附 录/203 新时期散文研究综述/203 精神客居者的“回家”:论鲍尔吉·原野的散文创作/220 守望生命——论葛水平的散文集《心灵的行走》/227 后 记/233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百年游记散文研究(1900-1999)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徐慧琴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山西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03079965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3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80 |
出版时间 | 2012-11-01 |
首版时间 | 2012-11-01 |
印刷时间 | 2012-1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7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07.6 |
丛书名 | |
印张 | 15.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山西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1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2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