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青花瓷器,掌握青花瓷器的鉴定,从某种意义上看,就成为中国瓷器鉴定,特别是元、明、清瓷器鉴定的一把钥匙。本书力图以青花瓷器发展的规律为脉胳,详细地介绍青花瓷器鉴定的基本方法。从鉴定学的角度出发,叙述青花瓷器的出现、发展以及青花瓷器在不同时代所表现出来的特征。
图书 | 青花瓷器鉴定(上下) |
内容 | 编辑推荐 研究青花瓷器,掌握青花瓷器的鉴定,从某种意义上看,就成为中国瓷器鉴定,特别是元、明、清瓷器鉴定的一把钥匙。本书力图以青花瓷器发展的规律为脉胳,详细地介绍青花瓷器鉴定的基本方法。从鉴定学的角度出发,叙述青花瓷器的出现、发展以及青花瓷器在不同时代所表现出来的特征。 目录 上 陶瓷鉴定学与方法论/9 一 陶瓷鉴定学/9 二 陶瓷鉴定学的内涵/10 三 瓷器鉴定的基本方法/13 青花瓷器的出现及其发展/15 一 什么是青花瓷器/15 二 青花瓷器的起始年代/16 三 青花瓷器的发展/21 四 青花瓷器的外销/28 青花瓷器的原料与鉴定/33 一 青花原料及其特性/33 二 青花原料与青花瓷器的分期/34 三 青花原料与青花瓷器的年代/41 四 两种青料的比较及其区别/43 青料的呈色与青花瓷器的断代/45 一 元代与明洪武青花瓷器的呈色/45 二 明永乐、宣德青花瓷器的呈色/50 三 明成化、弘治、正德青花瓷器的呈色/57 四 明嘉靖、万历青花瓷器的呈色/62 五 清康熙、雍正、乾隆青花瓷器的呈色/64 六 清嘉庆至宣统青花瓷器的呈色/73 青花瓷器的造型/79 一 元代与明洪武青花瓷器的造型/79 二 明永乐、宣德青花瓷器的造型/93 三 明成化、弘治、正德青花瓷器的造型/120 四 明嘉靖、万历青花瓷器的造型/150 五 清康熙、雍正、乾隆青花瓷器的造型/173 六 清嘉庆至宣统青花瓷器的造型/212 七 青花瓷器的造型演变与时代特征/223 下 青花瓷器的纹饰/259 一 元代与明洪武青花瓷器的纹饰/259 二 明永乐、宣德青花瓷器的纹饰/273 三 明成化、弘治、正德青花瓷器的纹饰/299 四 明嘉靖、万历青花瓷器的纹饰/326 五 清康熙、雍正、乾隆青花瓷器的纹饰/338 六 清嘉庆至宣统青花瓷器的纹饰/374 青花瓷器鉴定的年代依据/381 一 “至正型”的提出与元青花瓷器的出土/381 二 明洪武青花瓷器的确立/383 三 明永乐、宣德青花瓷器的界定/389 四 明、清带年款的青花瓷器/391 青花瓷器的款识/393 一 概述/393 二 明代青花瓷器款识的结构与布局/394 三 双圈栏款与双方栏款的时代/396 四 款识的字体与写法/399 五 真伪款识的辨别/408 结语/413 图版索引/417 参考书目/435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青花瓷器鉴定(上下)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李辉柄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紫禁城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047822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43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
出版时间 | 2010-01-01 |
首版时间 | 2010-01-01 |
印刷时间 | 2010-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1.28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876.34 |
丛书名 | |
印张 | 27.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87 |
高 | 3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5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