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水浒江湖(理解中国社会的另一条线索)
内容
编辑推荐

江湖就其本质说乃是游离出主流社会之外的人们活动的空间。它与主流社会有一种互动关系,这种关系甚至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因此,对于江湖的研究不仅具有文学的意义,也包含有历史学、社会学的意义。江湖艺人创作和演出的反映游民、江湖人生活和理想的文艺作品,也在“组织”和丰富着江湖,使得江湖的性格日益凸显、江湖规则日益明晰,于是江湖也在召唤更多的游民、社会边缘人投入江湖。《水浒传》与它的衍生作品正是这样一部反映游民、江湖人生活、奋斗与理想的通俗文艺作品。

王学泰的这本《水浒·江湖:理解中国社会的另一条线索》的独特视角,对中国社会的解读另具一番风景。

内容推荐

《水浒传》作为中国第一部白话长篇小说,是文学作品,更是江湖人与老百姓的生活教科书。

游民、江湖、秘密会社研究学者王学泰先生曾因其独特的研究领域而被评为“发现另一个中国”。“水浒”是作者多年潜心的另一领域,是游民与“水浒”研究的拓展、延伸。《水浒·江湖:理解中国社会的另一条线索》的独特视角,对中国社会的解读另具一番风景。

譬如《水浒·江湖:理解中国社会的另一条线索》中所及,《水浒传》第一个告诉读者游民江湖的存在,第一次全面生动地把江湖生活、江湖人的理想与奋斗、江湖人的成功与失败展示出来,给后世的游民、底层人物以及各种各样的边缘人士组织化进程提供了范本,更成为他们反抗和奋斗的教科书。其中的“好汉”、“义气”、“替天行道”、“不义之财,取之无碍”、“逼上梁山”等话语随着《水浒传》的传播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进而普及到整个社会,直至今天。

目录

引言/1

江湖溯源及历史

江湖本义/10

文人士大夫的江湖/12

游民的江湖/25

《水浒传》第一个告诉读者游民江湖的存在

游民的江湖社会/29

与主流社会迥异的江湖社会/30

《水浒传》中的江湖社会/34

成熟的游民是江湖的主体/43

产生游民的社会背景/43

从游民到江湖人/44

江湖的中坚和领袖——社会边缘人/46

什么是社会边缘人?/47

社会边缘人形成的原因/48

永远的灰色的一群/65

宋代的社会边缘人/67

江湖人中的特类——江湖艺人/72

历代艺人/72

江湖艺人的产生/74

第一代江湖艺人/75

江湖艺人对江湖生活的适应/77

江湖艺人不能简单地用“民间艺人”概括/78

宋代“水浒”故事形成及其要素考辨

“水浒”故事所依据的历史真实/81

是否有宋江?/82

关于宋江的宋人史料/84

史料的小结/91

关于宋江的私人记载/93

宋江武装斗争的性质/95

南“水浒”故事钩沉及其要素/99

故事钩沉所依据的资料/99

宋代“水浒”故事中的要素/102

南“水浒”故事中有重要影响的诸要素/103

三十六人与九天玄女/103

梁山泊/105

太行山与忠义/113

山寨、水寨、山水寨/124

元代的北“水浒”

东平——元初杂剧创作中心/132

战乱中的一块绿洲/132

通俗文艺的恢复与活跃/133

北“水浒”故事及其要素/136

与公案戏相类似的故事/136

从“水浒”戏中看北“水浒”特征/139

试读章节

一、江湖概貌

《水浒传》不仅第一次告知读者江湖社会的存在,并在书中对于这个隐性社会的存在、运作、特征、规范作了深入的描写,让我们知道宋代除了写在文人士大夫的主流社会外,还有一个大家都有所感觉,但谁也不愿意刨根究底、把它说透的社会存在。《水浒传》绘声绘色地描写了它,记载和传播了江湖文化,使得后世的江湖人欣赏向慕和学习效法。《水浒传》成为了江湖人的教科书。

《水浒传》用较多文字评介江湖是在第二十七、二十八回。这是讲武松在十字坡发生的故事。母夜叉孙二娘与她的丈夫菜园子张青在这里开一家黑店,久历江湖的武松早就看透其中的玄机。他用半挑逗、半正经的话揭露这黑店的可怕:

我从来走江湖上,多听得人说道:“大树十字坡,客人谁敢

那里过?肥的切做馒头馅,瘦的却把去填河。”

那时在市路官道、山林荒野经营旅店的大多属于江湖人,非江湖人也干不了这一行,所以自宋代以来就有“车、船、店、脚、牙,无罪也该杀”的俗谚,其中“店”就是指开店的。孙二娘的店还是黑店,而且这个店,不顾江湖规则,对于来客,一概不论,只要有利可图,便一律做了。武松挑逗的话还只是个说江湖的引子。后来武松与孙二娘不打不相识,与孙的闲聊似有意似无意地向读者介绍江湖。先是张青说:

小人因好结识江湖上好汉,人都叫小人做菜园子张青。俺这

浑家,姓孙,全学得他父亲本事,人都唤他做母夜叉孙二娘。他父亲殁了三四年,江湖上前辈绿林中有名,他的父亲唤做山夜叉孙元。小人却才回来,听得浑家叫唤,谁想得遇都头。小人多曾分付浑家道:“三等人不可坏他。第一是云游僧道,他又不曾受用过分了,又是出家的人。”则恁地也争些儿坏了一个惊天动地的人。原是延安府老种经略相公帐前提辖,姓鲁名达。为因三拳打死了一个镇关西,逃走上五台山,落发为僧。因他脊梁上有花绣,江湖上都呼他做花和尚鲁智深。使一条浑铁禅杖,重六十来斤,也从这里经过。浑家见他生得肥胖,酒里下了些蒙汗药。扛入在作坊里,正要动手开剥。小人恰好归来,见他那条禅杖非俗,却慌忙把解药救起来,结拜为兄。打听得他近日占了二龙山宝珠寺,和一个什么青面兽杨志,霸在那方落草。小人几番收得他相招的书信,只是不能够去。

仅仅是因为“胖”,鲁智深差点儿没做了十字坡的包子馅儿。鲁智深在《水浒传》中是何等人物!凶猛、武艺高强、见义勇为,可以说是上上等。可是江湖险恶,像他那样经验丰富老到的人物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张青接着说:

只可惜了一个头陀,长七八尺一条大汉,也把来麻坏了。小人归得迟了些个,已把他卸下四足。如今只留得一个箍头的铁界尺,一领皂直裰,一张度牒在此。别的都不打紧。有两件物最难得。一件是一百单八颗人顶骨做成的数珠,一件是两把雪花镔铁打成的戒刀。想这个头陀也自杀人不少。直到如今,那刀要便半夜里啸响。小人只恨道不曾救得这个人,心里常常忆念他。又分付浑家道:“第二等是江湖上行院妓女之人。他们是冲州撞府。逢场作戏,陪了多少小心得来的钱物。若还结果了他,那厮们你我相传,去戏台上说得我等江湖上好汉不英雄。”又分付浑家道:“第三等是各处犯罪流配的人,中间多有好汉在里头。切不可坏他。”不想浑家不依小人的言语,今日又冲撞了都头。幸喜小人归得早些。却是如何了起这片心?

没杀鲁智深,但却大卸八块了一个“头陀”。本来江湖人对于走江湖的都有些微的同情心,江湖常言有“既落江湖内,都是苦命人”。张青对孙二娘规定的三种人不杀和“常常忆念”他认为不该杀的头陀,说明他还有点江湖人的自觉,这种江湖自觉是使得江湖人能够结合起来的基础。母夜叉孙二娘内心一点也没有人应该有的情感,当然也没有了江湖自觉。她成了江湖动物,或像马幼垣先生所评点的是“最凶残的禽兽”。她是那么理性地、有条不紊地操作她那毫无人性、又极端恐怖的“买卖”。像屠宰分割牛羊那样来处理人体是她的乐趣。人肉作坊里,竞在墙“壁上绷着几张人皮,梁上吊着五七条人腿”,仿佛是这个工作车间的装饰。这还让人说什么!赚黑心钱、杀戮磨去了人应该有的一切。在孙二娘指导经营下的十字坡黑店即使不被官府剿灭,也会被其他江湖人所摧毁。这次如果不是张青的及时出现,武松可能就会把孙二娘灭了。

江湖的恐怖极有震慑力,武松和张青

两个又说些江湖上好汉的勾当,却是杀人放火的事。武松又说山东及时雨宋公明,仗义疏财,如此豪杰。如今也为事,逃在柴大官人庄上。两个公人听得,惊得呆了。只是下拜。武松道:“难得你两个送我到这里了,终不成有害你之心。我等江湖上好汉们说话。你休要吃惊,我们并不肯害为善的人。我不是忘恩背义的。你只顾吃酒。明日到孟州时,自有相谢。”

江湖上的事情连两个解差都“惊得呆了,只是下拜”,当时衙门黑暗,像董超薛霸一类的公差,什么坏事没见过、没干过?但他们还是身处主流社会,对江湖不了解或了解不深,所以听到武松等人的闲聊,才知道江湖的厉害。这些可以说是江湖的概貌。P34-36

序言

从江湖的泛化说起

20世纪80年代,金庸武侠小说以及流行港台的一些通俗小说、通俗电影进入大陆,使得思想领域里的一元化状态逐渐瓦解(在历史的进程中文艺的演变往往起着先头兵的作用)。它对大众文化影响尤剧,甚至在这种影响下构筑出一套有别于主流社会的“大众话语”,流播于“大众”,特别是青少年“大众”’之间。这种话语渗透到主流文化或精英文化之中。

例如武侠小说中竭力描绘的半真半假的“江湖”就成为流传非常广泛的话语,是文化领域或社会领域中使用极为频繁一个词汇。如果用“百度”搜索一下“江湖”这个词汇的话,可以找到相关网页有430多万条。翻一翻这些网页,真是五花八门,其中许多就是以江湖命名的网站。这些网站有官方的、有民营的,更多是个人的。许多用“江湖”命名的网站之前还加上了带有各种情绪色彩的辞藻,如“逍遥江湖”、“欢乐江湖”、“铁血江湖”、“雨诗江湖”、“芜聊江湖”、“乌伤江湖”、“飘零江湖”、“黑黑江湖”、“飞飞江湖”、“梦幻江湖”、“梦断江湖”、“风云江湖”、“酷屋江湖”、“不如相忘于江湖”等。我们从这些名字的色彩上不仅可以看出“江湖”这个概念影响的广泛,而且还可以大致地感觉到在这些名称的后面主持者与参与者的心态。

金庸和其他一些新派武侠小说作家与旧式武侠小说不同,他们大多受过新式教育,他们笔下的“江湖”带有理想化、文人士大夫的色彩,并通过荧屏、银幕和网络得到极度的张扬,因为它的影响极为广泛,涉及许多领域。一时间,仿佛是处处江湖、事事江湖,例如近日报纸上就出现过这样的标题:“力帆不容徐明独霸江湖,坚持改革,但要按法律办事”。光看标题以为是黑社会之争呢,实际上这条新闻是讲重庆力帆集团,不赞成大连实德的老总对于足球改革的意见。这里的“江湖”是指“足球界”。指足球界为“江湖”还有“周铁民(足球领队)惊呼:这个江湖太可怕!”又如“谢军重出江湖”,这个“江湖”是指国际象棋界。如果说称体育界、文艺界为“江湖”是沿袭过去对江湖艺人的说法,那么有些“江湖”则会令人感到奇怪:如“衡南高考状元面临落榜——谁还在讲江湖道义!”这里的“江湖”是指什么?恐怕连写作者也不一定很清晰,难道官方举办的高等院校统一考试的考官们要遵守“江湖道义”吗?按上下文来看,这里的“江湖”是指“社会”,然而,“江湖道义”能够与“社会公德”画等号吗?更令人奇怪的是非常现代的“股市”、“金融”也与江湖结缘了,例如一篇评论经济学家郎咸平著作的文章中说:“名震江湖的郎咸平的《运作》、《整合》二本案例集,他满脑都是股市江湖的风声鹤唳,刀光剑影,一个一个的案例,读下来深觉这真是金融江湖掌故的汇集。”(金羊网)这仅仅是随手拈来的一些例子,可以看到“江湖”几乎无所不在,特别是在青年人的口中,什么领域都可以称之为江湖。至于什么是江湖,江湖在哪里,它的确切的内涵是什么,却是不十分清楚的。

为什么大众话语很快吸收了“江湖”这个词?各种武侠文艺作品的影响力之大以外,很重要的一点是,由于改革开放以来一元化经济和单位制度的逐渐解体,人们逐渐趋于独自面对社会情状,而秩序化的公民社会还没有形成,此时起着秩序化作用的还是人们常说的“组织”。这在没有“组织”的和在“组织”之外的人们看来有些“乱”,很不适应。于是他们很容易把自己所处的环境比做武侠小说中缺少秩序、打拼由己的江湖。

对于“70后”和“80后”的年轻人,“组织安排”、“组织统筹”已经成为过去,而这些人大多又都是独生子女,缺少生存能力和社会经验,他们独立面对社会时,“江湖感”要比他们的上一辈更甚。再加上大众语汇追逐生动时髦和反主流性,许多“旧社会”的行帮隐语、地下社会的黑话大量涌入主流语汇,青年人好奇,媒体媚俗,“江湖”一类的流行就是自然而然的事,实际上未必人人都懂得它真正的内涵。  自武侠小说问世以来(近世武侠小说滥觞于清末民初),“江湖”就成为武侠活动的典型环境,许多武侠小说就直接以“江湖”命名,如最早的平江不肖生(向恺然)的《江湖奇侠传》。另外,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也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实施大规模的社会改造之前,的确也存在一个世俗的“江湖”,许多沉沦于社会底层的人士在这里谋生存、闯天下,它充满了刀光剑影、阴谋诡计,既令人羡慕追逐,也令人望而生畏。著名评书艺人连阔如在20世纪30年代以“江湖客”的笔名在北平《时言报》发表了长篇连载《江湖丛谈》,介绍江湖行当、行话和内幕。

江湖那么引人注目,但评价和研究江湖的著作却很少。如果搜索一下国家图书馆所藏书籍中的名目里有“江湖”这个词的,就有八百余种,除了以江湖命名的武侠小说之外,就是半真半假的回忆和记录旧时“江湖”奇闻轶事的书籍了,至于江湖的研究著作却不多见,严格地说是没有。这不能不说是个很奇怪的现象。

……

二、当代江湖

连阔如笔下的江湖在1949年后逐渐消失。这是因为实现了行政管理组织化的社会以后,一切自生的社会(包括当时合法与不合法的)及其文化便被彻底地扫除了。这是自宋代以来没有一个政权能做到的。但由于这种依靠行政组织形式管理的社会与经济生产相背离,很难持久。于是,便有了1978年的改革开放。原有的社会控制形式发生了改变,例如人民公社的解体,单位作用日渐改变,从全能型转变为专业型,单位不再承担社会的职能。这样,社会逐渐由行政组织型向自生型回归。

从公社、生产队游离出的人城人员,以及单位解体后下岗的职工都要自己单独面对社会,独自去打拼。他们之中的大多数不能适应新的环境,因为人们习惯于生活在组织严密的共同体之中,个性和进取能力或说自己找饭吃的能力萎缩了。人们要生存和发展时的第一期待便是组织的力量,原有的垂直的组织形式不行了,指望不上了,于是人们开始关注个体之间的横向联系,不仅新的联系方式大量涌现,如同乡会、同学会、战友会,网友会、车友会、影友会等,旧有的、曾被打烂的组织方式如宗族、庙会,包括江湖等也在复活(当然这种回归远不像话语泛滥那样夸张)。

随着农村多余的劳动力进城、城里企业的减员增效,江湖人的数量也在激增,特别是江湖艺人发展得很快。我们看惯了演艺界明星不断在电视荧屏上闪现,以为艺人过的都是如此富有、如此靓丽的优越生活,不了解也不知道大量的跑大棚艺人在江湖挣扎,他们不仅面临着物质上的困境,而且受到有权者的打压。吴文光的《江湖报告》其副标题是“一个以大棚为个案而展开的田野调查”,书中用文字与摄影方式记录的就是当代江湖艺人的生活,从中可见江湖人的艰辛。过去许多活跃于江湖、后基本灭绝的行当又重新出现,如游丐、游医、游僧、游道、贩毒者、娼妓等,又如“金”门中的相面、算卦、批八字、黄雀衔卦、看风水等,还十分繁盛,受到广泛的追捧。甚至过去为江湖老合们所不齿的专以拐卖妇女儿童为业的“老渣”,现在也有泛滥的趋势,令人痛心疾首。江湖人之间也有相当的联系,甚至也有江湖人的有形组织(如诈骗团体),但总的说来,在国内,或说某个地域尚未形成一个“场”,因而还不能说有成熟、完整的江湖出现。它还在初级阶段。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水浒江湖(理解中国社会的另一条线索)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王学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陕西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4097498
开本 16开
页数 36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80
出版时间 2011-07-01
首版时间 2011-07-01
印刷时间 2011-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50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03
丛书名
印张 23.5
印次 1
出版地 陕西
234
164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10:5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