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一切为了上战场(一名海军武官的札记)
内容
编辑推荐

在结束了自己驻英海军武官的任职后,曹卫东先生现已回到国内,潜心从事理论研究工作。曹先生的这本文集意在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和写作生涯做个回顾。文集是作者生活和经历的缩影,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很自然地流诸笔端。

内容推荐

军医情结篇是作者幼时随父母居住于解放军总医院宿舍时对所见所闻的感想和心得;军旅生涯篇收集了作者在国内服役期间曾经采集过的素材和发表过的文章;域外风情篇是作者参观外军航母的散记、域外文化和风情;奥运情怀篇则介绍了作者担任武官期间,与外国武官们对奥运盛事的看法和交流,同时还收录了作者采访过的我国羽坛名将的风采和奋斗经历。

目录

军医情结篇

 沉重的手术刀

 大动乱医疗风波纪实

 沉默的天使——撰写《红病历》一书散记

军旅生涯篇

 一切为了上战场——英国海军陆战队训练纪实

 美、英、法航母考察记

 “黑飘带”探源

 中国水兵在“千岛之国”——随海军舰艇编队访问印尼札记

 风范

 从宝塔山到中南海——记中央警卫团原团长何有兴

 苗寨百灵——记青年民歌手宋祖英

域外风情篇

 伦敦的雕塑

 博物馆的价值

 伦敦市的民族文化

 文化设施与公关

 我不愿做女强人——记美籍华人、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靳羽西女士

奥运情怀篇

 我与外国武官的奥运情结

 外国武官谈北京奥运会

 从奥运会会徽设计看东西方文化

 洁白羽毛系深情——记世界羽毛球锦标赛冠军韩爱平

后记

试读章节

沉重的手术刀

陆惟善大夫仰面躺在平车上,妻、儿俯身轻问道:“还有什么事要说吗?”

他欲言又止,轻轻摇了摇头。于是他被推入那间熟悉的白房子——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外科手术室。近30年来,他用精巧的手术刀为患者驱除病魔,他用亲切的目光给病人带来温暖和勇气。天下大乱的“文革”期间,他曾在这间手术室里先后为陶铸、陈毅、彭德怀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做过癌瘤切除手术。而这些鲜为人知的情况,他至今仍守口如瓶。

天旋地转,冬去春来。随着岁月的流逝,知道内情的人已经寥若晨星。现在,他又被确诊为癌症,从总医院外科的老主任成为手术室中的新病员。他想过:也许这就是生命给予自己的最后一次机会。可他还是把那些珍贵的记忆留在了心底。

1918年,他出生在上海一个职员家庭,1938年考入北平的协和医学院,在这所治学严谨的高等学府里,他发奋学习,虚心求教,25岁便获得医学博士学位。1949年2月6日北平解放时,他正在协和医院担任住院总医师。

1954年,一张调令使他和妻子张鲜明同时离别了人地两熟的协和医院,他们来到北京西郊一座条件简陋的军营内,这里正在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参军后,他们分别被授予中校和上尉军衔。1960年,他加人中国共产党。

张茜说:“陆主任,陈总手术前后的情况我都了解……”

大概是开始麻醉了,陆惟善感到昏昏欲睡。他在暗自思考:但愿还能醒来。

十几年了,关于陈毅元帅的手术经过及治疗情况,他从未向别人透露过。而社会上的传言却像阴云一样遮在他的心头,遮在家人的心头。如果他醒不过来,许多情况就可能变形或成为谜团。

1971年1月16日上午,陈毅元帅到总医院南楼就诊。主诉肚子痛,要求做理疗。医院领导闻讯后,指示陆惟善速到南楼为陈总接诊。

陈总当时受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迫害,处于被“半打倒”的状态。但陈总毕竟是军委副主席。为慎重起见,陆惟善向医院领导提出,要请北京医院外科周光裕主任来,共同为陈总会诊。

陈总当时受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迫害,处于被“半打倒”的状态。但陈总毕竟是军委副主席。为慎重起见,陆惟善向医院领导提出,要请北京医院外科周光裕主任来,共同为陈总会诊。

陈总当时有低烧,他们在陈总右下腹摸到一个软包块,有局部压痛。根据病情分析,认为很可能是“亚急性阑尾炎”,建议手术治疗,同时将陈总作为急诊病员安排在南楼住院。

总医院要为陈总做阑尾手术的报告由专人送达中南海,周恩来总理很快批准手术方案,并派他的保健医生卞志强到总医院参加手术前讨论。

陆惟善按手术前需征求病员家属意见的惯例,向张茜问道:“张茜同志,你同意陈老总手术吗?”

张茜想了想,说“是阑尾炎总要手术。周总理同意,我也同意。”

手术讨论结束后,医院领导和医生们一起来到陈总的病房。先由卞志强大夫传达周总理的指示,然后是陆惟善向陈总介绍手术方案。陈总听后,对周总理的关怀表示感谢,并同意手术。

晚6点左右,陈总躺在平车上被推人外科手术室,卞志强大夫同时到场。陆惟善和北京医院外科周光裕主任共同进行手术,总医院麻醉科靳冰主任负责麻醉。

陈总腹腔打开后,阑尾是好的。陆惟善立即意识到:“诊断有误!”果然,真正的病因是升结肠癌。在场人员眼里都流露出焦急紧张的神色:怎么办?  陆惟善与周光裕交换意见后,迅速商定了新的手术方案,因为这些情况要立即向周总理请示报告。

卞志强大夫在电话中向周总理汇报后,周总理也感到震惊:“怎么回事?会诊确诊是阑尾炎嘛,怎么变成癌了?你立即去告诉301医院领导,组织力量全力抢救,需要哪个医院的医生,立即去请,就说是我的意见。”

总医院领导立即调来本院外科副主任周礼明、心肾科主任黄宛等人参加和配合手术。

陆惟善很清楚:陈总年过七旬,又有心脏病,如果陈总今天下不了手术台,他们将负什么样的责任。但是既然已发现是结肠癌,就要尽可能彻底消除这些隐患。不担风险,怕负责任,都是医德所不允许的。

手术室中的紧张气氛在增加,每个人都谨慎地各司其责。

由于手术难度和范围扩大,用了5个小时。手术中的重要情况,由卞志强大夫在电话中及时向周总理作了请示汇报。

时间已过午夜,陈总终于平安地下了手术台。手术室中的全体人员都深深舒了口气。

外科手术室门楣的红灯熄灭了,但陆惟善等医务人员又来到南楼,他们连夜研究了陈总手术后的治疗工作。陆惟善从晚饭后又连续工作了8个小时。

陈总手术后,最初几天的病情很不稳定,陆惟善的心情也如履薄冰样紧张得透不过气。他们都在急切地盼望着陈总的身体尽快康复,可术后第9天,陈总并发了严重的心脏病,他们尽全力抢救后,才使陈总再次转危为安。

一天上午,叶剑英元帅来总医院看望陈总,他看着陈总手术后消瘦苍白的面容,既痛心又愤恨。叶帅拍了桌子:“你们这些医生、护士,把好药都给黄永胜用上了!也给陈总用用嘛!”

叶帅的批评,使陆惟善感到思想压力很大。几年前,他确实为黄永胜动过手术,但黄永胜这次因肝病住进南楼,属内科疾病,没找陆惟善会诊。对医生使用了进口血浆白蛋白的情况,陆惟善当然不知。

半躺在床上的陈总看了一眼有苦难言的陆惟善和陶国枢医生,向怒容满面的叶帅劝道:“剑英同志,你不要怪他们,医生护士对我都很好,问题出在哪里,你我心里都清楚嘛。”

……

P3-7

序言

在结束了自己驻英海军武官的任职后,曹卫东先生现已回到国内,潜心从事理论研究工作。曹先生的这本文集意在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和写作生涯做个回顾。文集是作者生活和经历的缩影,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很自然地流诸笔端。

作者幼时随父母居住于解放军总医院宿舍。他的街坊邻居很多都是著名军医,有些还担任中央首长或军队领导的保健工作。这些叔叔阿姨常常不加掩饰地给幼小的邻家小孩讲述一些有趣的故事。但是他们并未料到,这个天真纯洁的少年日后会妙笔成章,将自己听后的感想和心得写成文章在报刊杂志上公开发表,并且得到出版社和编辑的青睐,出版书籍。这些感想和心得即构成了本书的第一篇章:军医情结篇。

长大成人后,作者参军入伍,在海军部队从战士成长为军官。军旅生涯篇收集了作者在国内服役期间曾经采集过的素材和发表过的文章。其实写作只是作者军旅生涯的业余爱好之一。

作者履历的一个亮点是出任我国驻英国大使馆海军武官。开展军事外交工作与搜集军事情报,对常人可能充满神秘感。参观外军航母的散记、域外文化和风情可能会使国内的读者感到西风拂来,耳目一新。

奥运情怀篇则介绍了作者担任武官期间,与外国武官们对奥运盛事的看法和交流,同时还收录了作者采访过的我国羽坛名将的风采和奋斗经历。

灯下烛光,编者真挚地期望,曹卫东先生的这本文集将伴随着读者度过一段赏心悦目、静心思考的阅读时光。

编者

2009年11月6日

后记

朋友送我一副对联,上联:酸甜苦辣皆营养;下联:艰难险阻是阶梯;横批:人生之路。它告诉我:不要埋怨自己脚下的道路弯曲,因为别人脚下有更多的艰难;不必羡慕他人站在更高的领奖台上,因为他们曾经品尝了更多的酸苦。

也许有人会问:“真的吗?”

我回答:“真的。平平常常才是真。”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接触和了解了一些体坛世界冠军、乐坛明星、中国科学院院士、“人民公仆”……他们身上不同程度地闪烁着令人羡慕的光环,经常被“粉丝”们(Fans)包围,被新闻媒体追逐。然而当他们离开闪光灯的照射,走出“粉丝”们的包围圈之后,当他们又像出名前那样成为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一员时,他们的言行更能表现出他们真实的性格,也更加真实可信和感人。因为他们不必再端那个“明星”、“大腕”、“领军人物”、“首长”……的架子。他们面对摄像机镜头或照着稿子的发言,我几乎都忘记了,但是,他们盘腿坐在床上或骑着自行车与我边走边聊的话语,却令我记忆犹新。

我不是专业作者,仅在业余时间写些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和接触的人物。由于各种原因,使我能够接触到一些“明星大腕”、“领军人物”……,于是也被一家较著名的杂志社聘为专栏作家。可我写出的东西不符合他们的要求,他们想要了解“人物”的趣闻逸事,我却总写“人物”面临的艰难险阻,所以我是挂名的“专栏作家”,真正的业余作者。那么我的写作动力是什么呢?为出名?为稿费?不可否认,有这些因素。但是,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在不断感动或影响着我,使我也想谈些自己的认识与感悟。于是就写,然后找地方发。当编辑同志对我说:“这些文章都够出本书了。”我才发现自己曾经有过不少的感慨。

在本书付梓之际,我向世界知识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表示衷心的感谢。他们为出版此书做了大量辛勤和默默无闻的工作。

同时,也希望读者对本书的错误之处提出批评意见,在此致谢。

作者

2009年11月15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一切为了上战场(一名海军武官的札记)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曹卫东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世界知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1236886
开本 32开
页数 27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09-12-01
首版时间 2009-12-01
印刷时间 2009-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4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9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9
145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23:2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