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郭田勇讲弗里德曼/未名讲坛
内容
编辑推荐

弗里德曼是西方经济学史上一位划时代的人物,以他为代表的芝加哥经济学派是西方货币主义经济思想和制度实践的学术重镇,其所倡导的货币主义经济思想鼓吹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的自我调节机制,强调政府的有限的干预功能在于制定正确的货币政策以调节经济运行,稳定经济周期,是凯恩斯主义以后西方最重要的经济学派。本书对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思想体系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深入、细致地解读,同时联系英、美、中等代表性国家的时间对其进行了实证的考量和反思,是一部全面清晰地介绍弗里德曼货币主义思想体系的学术普及读物,不仅有利于经济学的学习研究者深入了解弗里德曼,对经济学的初学者、入门者和感兴趣的“门外汉”也很有帮助。

内容推荐

弗里德曼是货币主义(亦称货币学派)创始人,芝加哥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20世纪少数几位知名度极高的经济学家之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本书是一部全面清晰地介绍弗里德曼货币主义思想体系的学术普及读物,不仅有利于经济学的学习研究者深入了解弗里德曼,对经济学的初学者、入门者和感兴趣的“门外汉”也很有帮助。

目录

第一章 一代宗师——弗里德曼的一生

第二章 “单一规则”——货币主义理论的创立和发展

第三章 “长痛不如短痛”——货币主义政策实践

第四章 硕果累累——在政治经济其他领域的贡献

第五章 自由主义的践行者——公共政策领域的理论与实践

结语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第一节 出身寒门

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1912年7月31日出生于美国纽约的布鲁克林(Brooklyn)。他的父母是犹太人,出生在原属匈牙利帝国的咳巴索一卢森尼亚(Carpatho-Ruthennia),此地后来又相继成为捷克斯洛伐克、苏联的一部分,现在则隶属于乌克兰。他们于十来岁时移民美国,认识对方进而结婚。弗里德曼将自己幸运地出生在美国这一事实归结为人生中第一件幸运的事。

20世纪初的美国是这样一个国家,大多数的移民都是一贫如洗,所拥有的只是赖以生存的双手。他们赤手空拳地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而又艰难地打拼。弗里德曼一家也是这样。他的父母最初都在纽约臭名昭著的血汗工厂呆过一段日子。

弗里德曼全家共六口人,父母、姐姐蒂丽(Tillie F.Friedman)、海伦(Helen Friedman)露丝(Ruth Friedman)和家中唯一的男孩弗里德曼。1913年,刚满一岁的小弗里德曼跟随全家迁往新泽西州一个名叫拉维(Rahway)的小镇。弗里德曼的父亲继续在纽约市的曼哈顿打工,后来成为一个经营绸布的小商人。他的母亲最初在一家缝纫店里当裁缝,后来开了一家主营绸布的小杂货店。当时的弗里德曼一家就居住在拥挤的小店的楼上。尽管父母收入微薄且不稳定,但他们积铢累寸,苦心经营,也勉强能抚养弗里德曼和他的姐姐们。但弗里德曼的父母像其他犹太人一样,并没有放弃对子女高标准教育的追求。在收入极其微薄的情况下,夫妇两人仍然尽其所能,设法凑足了钱,送蒂丽、海伦、露丝、弗里德曼去接受最好的教育。只是清贫的家境免不了成为父母争吵的根源。几十年后,弗里德曼还能回忆起当时父母常常为钱吵架的情景。

由于家境困难,小学和中学时期的弗里德曼不得不接受教会的资助。按照人之常情,弗里德曼应当对教会充满感激才是。然而,13岁的弗里德曼颇有主见。他认为宗教的理论纯属一派胡言,于是主动割断了与教会的联系,在退出教会的同时,弗里德曼也失去了教会给予的资助。也许用“叛逆”一词来形容他有些不当,但不固守旧有模式,不迷信前人思想,敢于实践,敢于创新,却是一名在理论界有所建树的学者必备的品质,正是这种品质,使得“抛弃了神”的弗里德曼才没有被神所抛弃。

然而两年后,不幸降临到这个家庭,弗里德曼的父亲去世了。这使得原本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弗里德曼的母亲只能独自艰难地经营着那家十分不景气的小店,窘迫地维持着一家人的生活。时事艰难,家境贫困,弗里德曼需要为自己筹措生活费和学费。他做过百货公司售货员、餐厅服务生(报酬是一顿午餐,由此他明白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的道理),做过二手书生意,卖过袜子和领带,在独立日销售过烟花爆竹,还开办过一所为高中生补习功课的暑期学校。生存和求学的艰难从来没有使弗里德曼泄气。相反,他感激这段艰难的岁月。弗里德曼对生活的这种态度可能来自他母亲对他的影响。“血汗工厂”的工作极端残酷,但母亲却从来没有抱怨。相反,她认为这份工作让她在有了经济来源的同时还学习了英语、适应了新的环境。年幼的弗里德曼经历了贫寒家境的磨练、失去至亲的痛苦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炮火。这一切使他更深刻地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也使他比其他的孩子更加坚强与独立。

青少年时代的弗里德曼,从上小学到初中、高中直至步人大学,一直都是个勤奋好学的学生。家庭所在地的公共图书馆成为他如饥似渴追求知识的宝库,弗里德曼在中学期间几乎读完了这里所有的藏书;高中时代的老师对他循循善诱寄予厚望,为日后他在专业领域的成长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幼年的弗里德曼天资聪颖,在离家很近的华盛顿公立小学上六年级时,学习刻苦认真、积极上进,学习成绩特别优秀,以至于老师认为他应该跳级。同年,弗里德曼离开了这所学校,转到了另一所离家稍远一点的学校——哥伦布学校。在新的学校内。弗里德曼仍是鹤立鸡群。在一年时间内就学完了两年的课程。不过,在幼年的弗里德曼眼里,公立学校的生活不单单是学习和读书,它的课余生活也极其丰富多彩。

在拉维读高中时,弗里德曼是班里年龄较小却特别聪明的学生之一。也就是在这里,弗里德曼遇到了第一位对他一生影响深远的老师——科恩先生。科恩先生所教授的科目在当时叫做“公民学”(civics),类似于今天的政治学。除此之外,科恩还负责讲授欧几里德几何。他成功地将自己对这门课的爱好传递给了他的学生们。以至于在70年之后,弗里德曼还记得这样一幕场景:科恩老师将毕达哥拉斯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平方之和)的经典论证写在黑板上,并引用了济慈(Keats)《希腊古瓮咏》(Ode on a Grecian urn)的最后数行诗句“美即是真,真即是美——一切尽在此,这世上你们每人都知道,你们每人所必须知道的也尽在此”,表达自己对数学的热爱。正是这位优秀的中学数学教师,引导弗里德曼终生爱好数学,而他在数学方面也表现出了很高的天分,为他日后在经济学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凭借着特有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想象力和记忆力,弗里德曼跳跃式地完成了初等教育,在16岁生日的前一个月,弗里德曼高中毕业,并同时申请了拉特格斯(Rutgers)大学和宾夕法尼亚(Pennsylvania)大学的奖学金。最终获得了拉特格斯大学一笔数额为300美元的奖学金。这是拉特格斯大学专为那些能够证明自己需要经济资助的学生而设的。或许经济上的考虑是弗里德曼选择拉特格斯的一个重要原因。凭借奖学金,弗里德曼迈入了大学的校门。

……

P1-5

序言

用弗里德曼的眼睛看世界

自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为了应对危机,西方各国再度将凯恩斯主义奉为圭臬,纷纷采取了巨额赤字、大量举债,甚至不惜以中央银行直接购买国债等非常规手段干预市场。而此时弗里德曼却被束之高阁,甚至屡遭抨击,更有学者将其“新自由主义”理论斥为应为金融危机“埋单”。值此凯恩斯主义政策愈燃愈烈之际,怀念弗里德曼,重温大师理论,正确理解其“新自由主义”的思想,不仅有利于冷静、理性地认识金融危机,也对思考与探索后危机时代的全球经济发展方向和货币金融体系重构框架都将大有裨益。

弗里德曼是20世纪最伟大的经济学家之一,曾因在“消费分析、货币理论以及对经济稳定政策复杂性的论证”方面的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从其生平可以了解到,弗里德曼的一生是“美国梦”的一个极其鲜活的例子,对个人自由、经济自由的追求是他一生的信仰。他认为财富的增加会刺激更多消费而非边际消费倾向递减;他信奉货币供应对经济的刺激或抑制作用,力主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而非采用扩张性政策调节经济;他主推由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稳定经济而非政府过分主动干预、熨平周期。这三个方面几乎颠覆了大萧条后被奉若神明的凯恩斯主义,直捣其核心腹地,也使弗里德曼成为20世纪唯一一位能与凯恩斯比肩的经济学家,成为美国主流经济学两翼中的一翼。

事实上,正是80年前的那场经济大萧条成就了凯恩斯主义,使其思想迅速在西方世界得以传播,被各国政府采纳,掀起了一场革命;而之后当凯恩斯理论在处理滞胀问题陷入困境之时,弗里德曼却因其新自由主义声名鹊起;80年后的今天,国际金融危机正在蔓延和深化,各国政府又开始纷纷谴责甚至摒弃“新自由主义”,再次回归凯恩斯理论。

在每一次全球性金融危机面前,经济学家总被推到风口浪尖,成为矛头直指的对象。其实,经济学家的理论对政府政策的制定固然存有影响,但却无需过分放大。总体而言,经济学的任何一派学说,都与其所处的时代分不开,是潮流的产物,尽管其对于实践具有指导作用,但评判一种理论的优劣却不能脱离其赖以发挥作用的现实约束条件。

此番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政府监管缺位,属于政府过失。尽管弗里德曼是自由主义者,但他并非主张完全无政府,正如他在《自由选择》中曾写到:政府的职责是“负责国家安全、社会公正、公共管理与救济贫民”;他也并非完全反对政府干预经济,只是反对政府的过度干预,他更希望政府仅仅扮演规章制度的制定者和仲裁人的角色。

因此,面对仍未见底的世界经济,凯恩斯与弗里德曼的理论孰优孰劣我们无从评说,但如果就金融危机而彻底否定弗里德曼及其理论未免太过偏颇。因为毋庸置疑的是,尽管自由市场制度并不完美,无论是其运行的过去、现在,抑或将来都会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但迄今为止,它仍是人类所能找到的最好的资源配置机制。在危机后的非常时期,政府干预不失为纠正市场失灵的一个手段。但我们更应关注的,不是是否以政府干预经济代替自由市场制度的问题,而是如何针对金融危机所暴露出来的市场缺陷,找到干预市场与市场本身效用发挥的平衡点,对政策制定进行调整,以此提高市场经济的运行效率。而且,当危机度过之时,政府则应当从经济干预中及时撤离出来,创造条件使市场和价格制度发挥最大功能,从这个意义上说,展望经济的未来,我们依然要学会用弗里德曼的眼睛看世界。

在编写此书的过程中,我们不仅重温了大师的累累的学术硕果,更感悟到其对学术坚忍不拔的追求。弗里德曼在极其不利的学术环境下依然长期坚定地支持经济自由主义理念,并宣扬货币主义经济政策理论,直到逐步受到各界重视,登上历史舞台,成为西方政府政策操作的理论依据。事实上,这种执着的研究态度在今天这样一个嘈杂、浮躁的世界里,或许比理论本身更具价值。建立信仰、追随信仰,以平和严谨的心态从事研究工作,这是大师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也是对所有学术工作者的一次灵魂洗礼。

在本书编写和付梓过程中,得到了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郭宏坚、陆洋、蒋蛟龙、祁妙、裴玉等同志的大力帮助,北京大学出版社的闵艳芸编辑也付出了不少心血和劳动,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后记

弗里德曼无疑是20世纪继凯恩斯之后最伟大的经济学家。如果说凯恩斯主义主导了20世纪前半叶的西方经济政策,那么弗里德曼的思想则影响了整个20世纪后半叶世界各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实践,并在21世纪的今天同样发挥着重要影响。

弗里德曼一生遵循芝加哥学派的传统,极力宣扬经济自由主义,反对国家干预。同现代经济学之父斯密一样,弗里德曼穷其一生论证为什么在“看不见的手”的指引下,当每个人在使自己获得最大利益的同时,必定会增进公共福利,最终达到整个社会的繁荣和进步。在他看来,理想的经济制度非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莫属。尽管如此,弗里德曼并不主张无政府主义,他所提倡的是从国家积极干预经济的道路上转变方向,政府只应扮演规章制度的制定者和仲裁者的角色,并在克服市场不完全和破除垄断等方面发挥作用。

历史发展到今天,弗里德曼创立的货币主义作为西方国家重要的经济学说之一,其理论地位已经得到了公认。毫不夸张地说,在一定意义上,弗里德曼通过货币主义的传承和政策实践改变了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的轨迹。甚至连弗里德曼最严厉的批评者,也不得不承认弗里德曼在宏观经济理论、货币史和公共政策分析等领域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弗里德曼思想的影响早已超越他自身所属的时代与流派而被传承与发扬下来。作为货币主义的有力竞争者,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派几乎毫无保留地继承了货币主义的自然失业率理论;在宏观经济政策主张上,新古典综合派在一定程度上也接受了货币主义的观点,把货币政策放到了与财政政策同等重要的地位。事实上,货币主义的几个关键信条已经成为当前经济学思想的重要特征,货币主义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已是核心的一部分。主流经济学已将货币主义理论及政策分析一并加以吸收,且从中收益匪浅。随着经济活动越来越趋向于复杂化、多元化,像马歇尔、凯恩斯创造的“一家之言”来统摄经济全局的时代一去不返,经济理论和政策实践的发展越来越表现出相互融合、兼容并济的特征。

不过尽管如此,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并不意味着宏观经济理论的终点,而是、也只能是人类认识经济活动中的一个环节。因为随着市场经济实践的发展,货币主义理论,比如货币需求稳定性假设、货币供给外生性假设等理论基础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挑战,而且货币主义在欧美国家的政策实践也很难说已取得了成功,在弗里德曼的世界里依然留下了太多有待继续研究与探索的空间,不过值得庆幸的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作为后来者或将看得更远,做得更好。

审视当下,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并不断蔓延和深化的今天,如何在政府干预市场与由市场本身发挥效用之间找到一个恰当的契合点显得至关重要,同时更应积极地从这次危机中总结出经验教训,在刺激经济的同时需密切关注对货币数量的控制,防止经济走出低谷之后通货膨胀接踵而来,从而预防经济危机的再次发生,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郭田勇讲弗里德曼/未名讲坛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郭田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1155738
开本 32开
页数 22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5
出版时间 2009-08-01
首版时间 2009-08-01
印刷时间 2009-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图书小类
重量 0.26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091.353
丛书名
印张 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4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2 15:1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