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培养女儿上北大(一个普通家庭的教子经验)
内容
试读章节

1 教育孩子,从喂奶开始

大家都知道印度狼孩的故事,狼孩被发现时,行为习惯已经是和狼有着相同习性的狼了,狼孩回归人类后,虽然得到了人的精心培养,但因为错过了早期人类的教育,尽管大脑结构没有问题,但狼孩活到十七岁,终究也没成为真正的人,智力也只相当于三四岁的小孩。这就告诉我们,孩子的早期教育最为重要,它关系到孩子的一生。那么从什么时候开始对孩子进行教育,其实孩子一出生,教育也就开始了。

孩子出生后,母亲给孩子喂奶,这时就应该有教育孩子的意识,其实也就是教育的开始。如果仔细分析,喂奶也包含了许多教育的学问,如果不是把乳头或者奶瓶直接喂到孩子的嘴里,而是把乳头贴近孩子让孩子自己去寻找,不管能不能马上找到,但这个过程,就是对孩子大脑的锻炼,也是最初的教育。让孩子自己找到乳头自己含到嘴里,孩子就有了一个第一次学习、实践和思考的机会,也可以说对孩子的教育从此拉开了序幕。我们知道,孩子寻找吃奶,这一过程应该是孩子的本能,所有的哺乳动物出生不久就能寻找到乳头,但我们人类的这个本领反而因人类的智慧而被弱化,原因是母亲会不假思索轻而易举地就把乳头喂进孩子的嘴里。当然,有些孩子生下来几天都没有寻找乳头的本领,尽管这样,我们也要引导孩子,使孩子不要失去这个学习和锻炼大脑的机会。如果你仔细想想,你就会觉得孩子能够寻找到乳头,是需要付出相当的智力和体力的,这一过程不亚于地质科学家寻找到矿藏,而且孩子每次的寻找,对孩子来说,都是智力和体力的考验,孩子都要经过自己的思索、自己的判断,还要自己努力来转动小脸,这一思索和判断,就是对孩子大脑的锻炼和促进。孩子寻找乳头的过程,对孩子来说也许是费时的,也许是艰难的,但正是这费时和艰难的寻找,才能使孩子不断掌握本领,不断进步成长。

另一方面,教育从喂奶开始,也是对父母的一个提醒,也是父母的一个责任,不管喂奶本身的教育作用大小,但父母这样做,从喂奶开始,至少是有一种想把孩子教育好的强烈愿望,有了这样的强烈愿望,父母就会处处想到教育孩子,而且处处都是在教育孩子。因为教育孩子也不是一时一事的事情,更不需要什么特殊的场合和庄重的形式,对孩子的教育就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是和孩子的生活紧密相伴的,而且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在教育孩子,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父母有了这样的认识和意识,父母就时时刻刻会有一种教育孩子的责任感,就会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想到教育孩子,就不会把教育和生活分开,更不会形成想起来就教育一阵孩子,想不起来就不管不顾,或者是没把平日的生活也当成是对孩子的教育,在孩子面前随意随便,甚至是教育孩子时说的是一套,在平日里做的又是另一套,让孩子无所适从。因此,如果父母不随时想到教育孩子,不把自己的言行当做是教育孩子,在孩子面前随意乱说,而且说了就不当回事,更不算数,久而久之,孩子也就不会把父母的话当一回事。

我的女儿出生在一家地区医院,那时不能母婴同室,而是孩子出生后,就被护士抱到了婴儿室,我当时站在产房外只看了女儿一眼。第二天下午,我和妻子去婴儿室提出看一下孩子,值班护士问清姓名床号,便把孩子从窗口递了出来。女儿出生时体重三千八百克,是一个很健康的孩子。妻子把女儿抱在怀里看一阵后,便想给女儿喂奶。在妻子将要把乳头塞到女儿嘴里那一刻,我突然想到小狗小羊生下后不久就自己寻找乳头吃奶,便灵机一动,说不要喂,让她自己找,看看咱们的女儿聪明不聪明。妻子领会了我的意思,只把乳房靠在女儿的脸上,女儿便立即侧过脸来,睁大了双眼,然后嚅动小嘴,做出一副吃奶的样子来寻找奶吃。再稍稍靠近了一点,女儿很快就找到了奶头并且含进了嘴里。这一过程把我俩逗乐了,都觉得女儿还聪明,至少是不傻。过后我们才想到这应该是教育孩子,而且应该是最初的、最原始本能的教育,因此我俩决定,以后一段时间,都要让女儿自己找奶吃,而且逐渐增加难度,不断提高她的智力和能力,这样我们一直坚持了好多天。

但这样一个极其重要的学习机会,却往往会被我们做父母的轻易地剥夺,特别是爱子心切的妈妈,每次都是轻易地把乳头喂到孩子的嘴里,使孩子失去了最初的学习,也使孩子的大脑失去了最初最早的锻炼。

心理学家经过观察实验认为,幼儿时期是大脑和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四岁前,就能达到百分之五十。印度狼孩的事实又告诉我们,尽管孩子的大脑结构没有问题,但教育和不教育有天壤之别,孩子接受人的教育,孩子才能变成人,孩子接受狼的教育,孩子就会变成狼,而且能够完全具备狼的所有习性。可以这样说,孩子生下来,大脑基本上就是一张白纸,也相当于没装软件的计算机,要想让白纸有内容,要想让计算机能工作,就需要我们父母帮助安装软件、填写内容。所以说,孩子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接受何种程度的教育,就会成为何种程度的人,如果想让孩子有出众的智慧,就要从孩子一落地就接受教育,这不仅是不输在起跑线上的问题,也是关系到孩子大脑早期开发的问题。

P3-6

目录

第一章 早期的训练

 1 教育孩子,从喂奶开始

 2 锻炼孩子的大脑和思维

 3 通过活动身体锻炼孩子的大脑

 4 训练语言、认识事物,从图片开始

第二章 给孩子带好路

 1 起名也是门学问

 2 多给孩子讲故事,培养孩子的求知欲望

 3 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4 允许孩子玩自己的游戏,多带孩子外出走走

第三章 好父母 好榜样 好孩子

 1 父母的言行,是孩子模仿学习的榜样

 2 让孩子学习,父母先要学习

 3 培养孩子不怕困难努力进取的意识

 4 培养孩子的家庭观和责任心

 5 孩子敬佩父母才会听从父母

第四章 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1 从小培养孩子遵守纪律的习惯

 2 让孩子从小参与家庭事务成为小主人

 3 让孩子懂得艰苦奋斗

 4 教孩子学习,方法很重要

 5 教育孩子不说谎,但不要求孩子完美无缺

第五章 最好的教育是鼓励教育

 1 培养孩子的上进心和荣誉感,以及战胜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2 鼓励教育不等于完全没有惩罚

 3 教育孩子,要了解孩子,并化身为孩子

 4 把孩子的奖状挂起来,尊重和看重孩子的荣誉

 5 鼓励孩子当班干部,勇于承担责任

 6 不要有意识地监督孩子,但要过问参与孩子的事情

 7 不要轻易贬低孩子,更不要羞辱孩子

第六章 配合学校教育孩子

 1 孩子崇拜老师,才会用心听老师讲课

 2 孩子上学前,应了解学校的情况和规矩,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3 要和孩子一起制订学习计划,培养孩子安排自己的学习

 4 如何正确对待孩子做作业的问题

 5 适当参加培训班,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

 6 不轻易给孩子转学,好学校不一定适合你的孩子

第七章 如何与同学相处

 1 和同学友好相处,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

 2 教育孩子用善意去理解别人

 3 团结同学不等于拉帮结派

第八章 学习方法教育

 1 教孩子理解记忆,学什么都容易

 2 课堂上如何做到认真听讲

 3 语文是基础,先学好语文,才能学好其他知识

 4 写作文就让孩子写熟悉的事,既要真情实感,又要培养想象力

 5 数理化的学习是有序的学习,不要轻易打乱教材编排顺序

 6 练习题并不是做得越多越好,而是要善于总结

第九章 课外知识教育

 1 广泛阅读是提高孩子理解能力的最佳途径

 2 让孩子适当看电视会受益匪浅

 3 阅读的方法

 4 如果孩子有了网瘾,最好的办法是转移孩子的兴趣

 5 孩子学习压力太大时怎么办?

 6 饭桌上和孩子交流,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

第十章 成长教育

 1 开朗善良的人,是受欢迎的人

 2 让孩子懂得,要勤奋努力才能获得成功

 3 不要给孩子算命,命运就掌握在自己手里

 4 多赞扬努力的过程,别只看重结果

 5 独生子女同样需要挫折教育

 6 让孩子既要有远大的理想,又要脚踏实地

 7 孩子如果早恋,父母该怎么做?

第十一章 人生观和传统道德品质教育

 1 给孩子讲清人生观和快乐观

 2 教育孩子看问题要全面,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

 3 传统美德教育必不可少

序言

教育好孩子并不是难事

写完这本书,女儿幼年的影子仍然在我的脑海里浮现,与女儿有关的许多往事,也仍然历历在目无法忘怀。回顾教育女儿的历程,我还是感到庆幸,庆幸我当时竟然是那么地喜爱女儿,竟然为教育女儿那么地虚心好学,而且也看了那么多教育方面的书,也动了那么多教育女儿的脑子。一切总算是有了让我满意的成果。

有朋友看了这本书.问我如此精心培育女儿辛苦不辛苦、累不累啊?我告诉他,教育孩子,就是日常生活,而且如果你爱自己的孩子.也有教育好孩子的强烈愿望,你就不会感到教育孩子是一件辛苦的事情.不但不辛苦,反而是一种很大的乐趣,如果看到孩子听话可爱,如果看到孩子健康地成长,你心中的快乐,简直是无法言表,当然你也会受到很大的鼓舞,你又会更加努力,更加精心地去教育孩子。当然,并不是只要努力教育,就能教育好孩子,这里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只有懂得教育,只有科学地教育,只有按教育规律办事,才能教育好孩子,否则,就会南辕北辙适得其反,就像我们养花,并不是浇灌侍弄得越勤越好,只有了解生长特性、管理侍候得当、按生长规律培养,才能茁壮成长。

可人们往往会凭自己的经验而盲目施教,而且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许多人都很自信。但我要说的是,现在是独生子女,没有你试验的余地,而且盲目地拿孩子试验,就会毁掉一个人,毁掉下一代,所以自古就有这样的说法:种不好庄稼,是一年的麻烦;教育不好后代,是一辈子的麻烦。

小的时候在乡村生活,那时上面突然号召科学种田,但什么是科学种田,只有队长说了算数。于是我所在的大队便有了一项发明,就是在玉米幼苗期露根晒根。具体的做法是用双手将玉米苗根部的土刨开,露出玉米的细根,晒十几天后,再把肥料放在小苗的根部,然后埋平浇水。我不知一双手每天能刨多少株玉米,也不知道一亩地有多少株苗,但我大概知道,那时生产队要种一百多亩玉米,十多天没日没夜地刨下来,每个人的十指都血肉模糊。但人们的心里还是希望付出这样的血汗能够感动上苍,赐给人们一个好的收成。但老天并不怜悯哪个,晒根只能使小根受伤,影响后天的生长,让产量更低。好在现在的农民觉悟了,早没有了那时的愚昧,而且在现代化的浪潮中,他们也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那就是:不懂科学种田,就种不好庄稼。我在这里再加一句我要说的话:不懂科学教育,就教育不好孩子。

不少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在教育孩子方面,比我的父老乡亲用手刨玉米晒根还要勤劳,他们整天用许多时间陪孩子学习,但往往是越陪,孩子在学习中的问题越多,学习成绩也越提不上去。为什么?这就是因为教育不当,不懂科学教育。

科学教育的经验,是人类一代一代总结积累下来的,而且作为人类,许多基本的东西是相同的,所以许多基本的经验也是可以共用的。我们初做父母,当然是没有经验,这就需要我们学习,需要我们学习前人的经验,需要我们学习成功的经验。有了前人的经验和成功的经验,然后我们再根据个体的差异,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多动脑筋,总结出适合自己孩子的具体的教育方法,这就是教育孩子的科学态度。

如果在教育孩子方面都有一个科学的态度,那么我们的国民教育就会上一个台阶,我们的孩子也会更加聪明可爱懂事,我们的民族素质也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内容推荐

本书从孩子刚出生的喂奶、取名开始,到慢慢地教她不撒谎、多鼓励等看似很小的细节,教你怎样在孩子面前树立好榜样,这其中不乏大的人生观、教育观等抽象的概念,而作者用来自生活本身的各种细节(例如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功课负担重、上网成瘾、独生子女在夸赞中长大、孩子早恋等问题)来诠释这些道理,教你如何面对、如何处理,在轻松的阅读中获得教育孩子的方法,正所谓“在小故事中呈现大道理”,不仅是家庭教育的好帮手,也是为人父母、做好父母的教育指南。

编辑推荐

《培养女儿上北大》一书作者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教育女儿的亲身体会,把家庭教育理念和儿童心理分析,用举例和自己孩子成长的故事轻松明快地呈现给读者,教你如何引导和培养出健康快乐优秀的好孩子,书中没有枯燥冗长的理论却隐藏着许多深刻的道理,可操作性非常强。

教育孩子,就是日常生活,只要你爱自己的孩子,就不会感到教育孩子是一件辛苦的事情,反而觉得是一种很大的乐趣和享受。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培养女儿上北大(一个普通家庭的教子经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史生荣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355223
开本 16开
页数 30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10-09-01
首版时间 2010-09-01
印刷时间 2010-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7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78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9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14:3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