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车头爹车厢娘
内容
编辑推荐

此时,头枕东站、脚抵西站、用丰腴的大腿偎着铁路的宿舍区已经听不到蒸汽机车奔放的汽笛声了,列车通过时的震颤也被雍塞在楼层间的违章建筑所阻隔。穿梭在浙赣线上的是内燃机车,而鹰厦线已经实现电气化,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牵引的列车悄悄地来去,它们的风笛则是嗲声嗲气的……

《车头爹车厢娘》(作者刘华)是一部缅怀中国铁路的蒸汽机时代的长篇小说,这是对一个激烈变动的时代和一个铁路世家的书写,这是关于一个国家的大规模建设时代的史诗性长篇。

内容推荐

《车头爹车厢娘》(作者刘华)是一部缅怀中国铁路的蒸汽机时代的长篇小说,这是对一个激烈变动的时代和一个铁路世家的书写,这是关于一个国家的大规模建设时代的史诗性长篇。《车头爹车厢娘》讲述从抗日战争中沿着铁路走出来的枣庄奶奶和他的子孙们,亲历了一个为铁路而热血沸腾的时代,火车的汽笛声是深入奶奶精魂的生命之声,枣庄奶奶的一生见证了铁路飞腾的时代和铁路工人建设国家的历史:他们出身铁路世家,他们为铁路而生,他们为铁路而死,他们追随铁路走向四面八方,他们因铁路而进发出生命的激情,他们是中国铁路史和中国工业化历史的建设者。

试读章节

奶奶是在九十岁上走的。也没么病痛,头天夜里还好好的,美美地烫完小脚,松开后脑勺那一疙瘩发髻,蘸着水抹平满头银发,一觉到天亮,竟起不来了。

此时,头枕东站、脚抵西站、用丰腴的大腿偎着铁路的宿舍区已经听不到蒸汽机车奔放的汽笛声了,列车通过时的震颤也被壅塞在楼层间的违章建筑所阻隔。穿梭在浙赣线上的是内燃机车,而鹰厦线已经实现电气化,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牵引的列车悄悄地来去,它们的风笛则是嗲声嗲气的。

奶奶的孙子们急得跑到窗外,一起扯着嗓子学老式火车头的呜叫,并把窗户拍得咣咣响,像列车震的。接着,他们又摁下双卡收录机的放音键,放出录制的汽笛声,呜呜□□地大呼小叫。可是,他们没能够唤醒奶奶。

半年前,奶奶的儿子病故。奶奶哭得死过去,医生都说人不行了。那的三角线,在东站和西站之间撒欢儿跑起来。它们憋闷了许久,所以,声声汽笛显得特别亢奋。听说是拍电影。奶奶却在蒸汽机车的汽笛声中复活了,奇迹似的,不仅如此,到了晚上,恍若回光返照,她已经萎黄的记忆吐绿了,孙辈使劲摇晃也抖不下一片叶子的听觉陡然间满枝繁花,极不利索的舌头奇迹般地变成明亮的风,悠悠地从岁月的枝桠间拂过。她不理睬任何劝慰,撞’头捶胸地进入历史。历史是一座迷宫。,她颠着三寸金莲步入其间,立刻就成了挽着包袱儿甩着大辫儿的北方大姑娘。她从渤海之滨黄河岸边那白花花的盐碱地走向铁路。念着她的小脚,卸了磨的驴送了她一程,随后尾追她的,便是入海口咸腥的风和铅云般涌动的蝗虫。她走过被扒了皮的榆树、被掐了叶的香椿、被撸去花的槐树以及只剩下一截截树桩的金丝小枣树林子,她在灰灰菜、马兰头、荠菜等等许多野菜旁都歇过脚。1960年的时候,刚读小学的大孙子认为黑不溜秋的糠菜团子是牛屎做的,这成了奶奶全家人和邻居回忆饥饿年代的辛酸笑料,但奶奶不曾笑话他,她饱经风霜地裁判道:牛屎干净着呢。她抡着一对三角粽似的妙龄小脚,小心翼翼地踩着干旱的大地,一路上尘土飞扬。沿着缠缠绵绵的地瓜藤、蓬蓬勃勃的玉米缨和昂首远眺的高粱穗子,她由植物的叶脉一直走进钢铁的动脉血管。她和荡气回肠的汽笛成了亲,火车头喷吐出来的滚滚浓烟成了她新婚的盖头,打窗前来来去去的车辆,便是一群群闹洞房听墙根儿的宾客。

然而,她的记忆一刻也未在那个看得见煤台、水鹤和票房顶端膏药旗的小院里逗留,尽管檐下吊着的柳条篮里盛着几棵洗净的大葱正等着丈夫回来蘸酱裹煎饼,窗下晾着的打了糨子的鞋面布、慌乱中弃于地上的捻轴线团顶针和衣物等着她收拾,如漫空飘洒的煤灰一样洒落一地的凶讯也需要她打扫。她绕过了灾祸和苦难,说说笑笑走进一群拾煤核的大闺女小媳妇中间。在她自说白话的絮叨中,用盐碱地上的棉花纺成线,把针脚缝得像铁轨一样平直严密的提心吊胆的日子被忽略了;撩起裤腿搓麻绳,把大腿搓得鲜血淋淋的悲痛时刻也被忽略了。她碎步尾随着那群青年女子穿月台跨股道。她们的脚各有千秋:同样的小脚,未裹足的大脚丫子,裹了又放开的程度不同的“蹄子”。她尽情讥讽那样的。‘‘蹄子”,泪盈盈的眼里竞泛起丰富而生动的波光,此刻,一个小脚的年轻寡妇的坚韧、好强、泼辣和守旧、尖刻、固执融汇得澄明透澈,这样的神采奕奕出现在她一片混沌的暮年,实在是令人吃惊的生命现象。因了这嘲笑,她印堂灿灿有光,原本就白净的脸色透出些许红润,下巴和脖颈处松弛的皮肉也被自豪所抻平了。她落在那些“蹄子”的后面,眼睁睁地看着她们扑扇红红绿绿的翅膀去争食一样,冲向火车头刚刚吐出的热气腾腾的煤核,她心里盛满了嘲笑。“蹄子”中有一位是她的妯娌。她和那个女人为图卖个好价钱,曾几次结伴扒车去济南卖煤核。瑟缩在车厢的角落,那个女人的“蹄子”永远不安地躲避着犀利的目光,恨不能塞进炭筐里。生命将抵达终点的时候,她不顾整理自己的行李,不去回忆沿途的一个个月台和匆匆上下的亲人,而是挑剔地打量着对座的旅客。她以令孙辈担心的激动,讲述着那个女人的故事,其间连带提到其他人。,她以小脚为肉拳咚咚地叩着历史的边沿,回来时嘴角边仍带着自豪而痛恨的嘲笑。

也许,她只是在长长的裹脚布上走去又走来。

奶奶的丈夫是火车司机,是威风八面的“大车”,人称孙大车。上车开车,停车走人,一双白手套一杯茶,坐在被“大烧”擦干净的位子上,拉开气门,握着手把,在称作“大烧”、“小烧”的副司机和司炉面前很是高傲。然而,他开的是被日本人奴役的火车。那火车始终是一支著名的游击队的袭击目标,他们装扮成商人、农民、矿工、铁路员工,在车站及沿线神出鬼没,打票车劫货车扒铁路炸桥梁,他们能打平地里飞身扒上奔驰着的火车,撬开车门将运送的武器布匹粮食抛下去,以武装自己的队伍,但有时候他们觉得这样不过瘾,干脆就设法让火车乖乖停下来,然后从容地收拾。也就是说,孙大车其实是驾着车行进在枪刺和导火索上。

抗日的地雷让孙大车撞上了。这枚地雷很可能就是他的亲人埋下的。他的妹夫以及别的一些亲戚都在游击队里。

那天本该他歇班。可是,头天夜里张大车的媳妇求上门来,说张大车病了能不能代个班。孙大车其实也着了凉正发着烧,奶奶拽着张家媳妇的手往丈夫脑门上搁,接着尖锐地戳穿了她:这阵子尽出事,你当家的别是怕了吧?

张家媳妇红着脸支支吾吾,意思是说孙大车即使碰上游击队也是走亲戚,自己的丈夫和游击队却是不沾亲不带故,头几天还叫他们截了车吓唬了一顿,他们说你再替鬼子卖命可别怪枪子不长眼。

孙大车豪爽地笑了:咋叫卖命呢,不开车俺喝西北风?行,俺代。奶奶个熊!俺正想向俺家妹夫讨个地雷当酒葫芦呢。

奶奶怒喝一声,抓起脏抹布去擦丈夫的臭嘴。

然而,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很平易的一个应允,却决定孰生孰死,决定了孙家和张家后来的命运。可孙大车根本就没往远处想,他只冲张家媳妇的背影骂了声:熊!

别说是张大车,就是日本司机来求,他也没二话。他的同事里有两个日本人,毫无疑问,在他们头痛脑热的时候,他也帮过他们。

他出门时,天还没大亮,车站下沿的街上一片死寂,被媳妇灌姜汤弄得一夜汗淋淋的他身子发虚,心也虚了,竟对自己的脚步声感到恐惧,转身回去看了看熟睡的孩子。见媳妇惶惶的,便对她讲了一个讽刺南方人的笑话。P1-3

后记

小心火车!

我是在这样的警告里长大的。在道口、扳道房,以及靠着铁路的墙上随处可见。有时是圆圆的警示牌,有时是用石灰水刷的歪歪扭扭的字迹,更多的是呵斥或叮咛。

到了奶奶嘴上,就是唠叨了。奶奶能把学龄前儿童都认识的四个字,演义成永远也说不完的故事,悲壮的或凄惨的,然后,她警觉地抬头侧耳,捕捉着隐隐约约的汽笛声。

住在铁路边,每天有几十成百对列车打窗下通过,她对汽笛却仍然敏感。在悠长或急促的汽笛声中,她总会放下手里的针线活儿,惶惶不安地凝视飘散于远天的煤烟。灾祸的消息传播得风快,一时半会,整个铁路新村都朝着报警的尾笛狂奔,挣出怀的奶子和扶摇于风中的白发,孩子和冲在他们前面的狗,咬着他们裤脚的鹅。其中少不了奶奶那拳头般的小脚。无论汽笛是否属人身事故,是否与自己的亲人有关,所有的心都在路上狂奔或张望,那场面很像暴雨之前的蚁阵,浩浩荡荡却又慌慌张张。

今天我为之感动的,却是少年的我所无法理解的。也许,汽笛长鸣,只是为倒在轮下的扒车的流浪汉或捡煤核的老太婆致哀,但即便是平凡的生命,也把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惊醒了,并为之掩面而泣或扼腕长叹。

不会是对火车的警惕和敬畏浸透血液,成了集体无意识吧?

……

我还能想象她的模样。她是哥哥甩不脱的尾巴,是家长们的密探,是警告的执行者,因而是一群去扒火车的男孩子的仇敌。最幸福的仇敌。男孩子用在铁道边捡来的糖衣笼络她,用在道口路灯下捉的“土狗子”贿赂她养的鸭子,用扒车去沿线农村采的桑叶拉拢她喂的蚕宝宝。

我记得她喂的一团箕蚕,怎么也不肯在她准备的箩筐里结茧,满世界爬了去。从她家涌出来,在大门洞、在楼梯口、在相邻的我家,天花板上、墙旮旯里,到处吐丝张网。尤其她家里,头上、身边尽是编织的奇丽景象,一团团,一簇簇,洁白似雪,晶莹如梦。

如果用调车场来比喻,丝网就是银光闪闪的轨道,茧子就是错落其间的扳道房;如果用车站调度室里的运行图来比喻,已结成的茧子就是车站,正忙着选址的蚕宝宝就是运行着的列车了。

我猛然一闪念:现在长眠在“铁路二村”的他们是蛹了,把自己藏在各自的情思里、牵挂里,欢乐和痛苦里,藏在蒸汽机时代的精神内部、记忆深处,他们会羽化吗?

2002年——2004年初稿

2009年7月10日——2010年3月19日重写

2010年5月10日——2010年6月30日再改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车头爹车厢娘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5448040
开本 16开
页数 32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6
出版时间 2010-12-01
首版时间 2010-12-01
印刷时间 2010-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5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20.25
印次 1
出版地 湖北
251
171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7: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