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李鸿章(裱糊匠的慷慨与悲凉)
内容
编辑推荐

李鸿章的一生,伴随着清王朝走过风风雨雨四十载,从鼎盛走向衰落,直至灭亡。无论生前还是死后,他都是个颇有争议的人物。曾经的感动沉淀下来,化为故事传说,化作文字流传,当我们再次走近他们,走进那段岁月,曾经的感动依然令人感动。把这种感动的心情传达给您,于是,有了这套书的诞生。

内容推荐

一个民族,存在,定有其存在之理;一种文化,繁衍,亦必有其繁衍之奥。中华民族和华夏文化已存在,繁衍了五千多年,其间,这块土地上尽管曾经兵连祸结,读书人尽管常有黍离之叹,然而。任何暴君和强盗都不能割断我们文化中那些最韧的筋和最硬的骨。这些筋骨早已熔铸成一个民族的精神。

这套小小的“人文丛书”,用浅易,生动的语言描述了上自孔子下迄胡适的十几位人物的言论与事迹。他们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主要塑造者。懂得他们,我们会为自己的民族文化而自豪。追随他们,会使我们的人生变得醇厚丰购。

目录

引言

我的老师曾国藩

扑朔迷离的机会

饭桌即课堂

缔造淮军

洋务派是这样逼出来的

戈登耍和李鸿章玩儿命

捻军的失败就是李鸿章的成功

吴棠被参

被推卜外交前线

列强的捐献要接受吗

洋员的主人

左右逢源

头脑中的风暴

洋务的核心是军工

为钱所困的北洋水师

民富然后国强

幼童留学生

阳奉阴违的艺术

1874年,日本出兵台湾

琉球被吞并

朝鲜岌岌可危

伊犁果真不重要吗

近代史上第一个平等条约

英译员马嘉理被杀

法国吞并越南

甲午海战:败局早定

李鸿章是卖国贼吗

《中俄密约》的骗局

周游列国

康有为的同党

维新派不必赶尽杀绝

西太后向列强宣战

与孙中山的联合是否可能

签约岂是自愿

不忍去

后记

试读章节

曾国藩去世后,李鸿章写信给曾国藩的两个儿子说:“鸿章从游几三十年,尝谓在诸门人中受知最早、最深,亦最亲切。”李鸿章师事曾国藩近三十年。(李鸿章《唁劫刚、栗诫两公子》)又在挽联中痛悼:“师事近三十年,薪尽火传,筑室忝为门生长;威名震九万里,内安外攘,旷世难逢天下才。”李鸿章自认是曾国藩的门生。李鸿章直到晚年,对这位老师都是念念不忘。《庚子西狩丛谈》说:李鸿章“平素最服膺曾文正公,启口必称我老师,敬佩殆如神圣”,李鸿章敬佩曾国藩如神圣。晚年还说:“我老师文正公,那真是大人先生,现在这些大人先生,简直都是秕糠,我一扫而空之。”李鸿章只佩服曾国藩。

这位老师对李鸿章也是非常器重。咸丰三年(1853年)曾国藩写信给李鸿章的哥哥李瀚章说:“令弟李少荃(李鸿章字)自乙丙之际(1845年、1846年),仆即知其才可大用。丁未(1847年)馆选后,仆以少荃及筠仙(郭嵩焘)、帅逸斋(帅远烽)、陈作梅(陈鼐)四人皆伟器,私目为丁未四君子。”

李鸿章兄弟共六人,依次为:李瀚章(字敏旃)、李鸿章(字少荃)、李鹤章(字仙侪)、李蕴章(字秉旃)、李凤章(字桂山)、李昭庆(字子明)。除李蕴章因十二岁双目失明在家料理家族事务以外,其余几位都有大作为。李瀚章官至湖广总督,李鹤章官至甘肃甘凉兵备道加二品衔,李凤章官至花翎候选道加按察使衔,李昭庆官至花翎记名盐运使。

曾国藩看人不走眼,他相中并热心扶持的四个年轻人里,郭嵩焘后来成了中国第一任驻英大使,而李鸿章更是捭阖纵横,位列封疆。

曾国藩为什么对李鸿章青眼有加?首先是李鸿章足够优秀。但问题是举国上下优秀的人多得很,为什么单单李鸿章能够进入曾国藩的视野?这就是原因之二,李鸿章是曾国藩的门生。这层师生关系对李鸿章的一生影响极大。但师生关系又是如何建立的呢?这个问题过会儿再回答。我们先来看李鸿章生长的那片土地和那个庞大的家族。

道光三年(1823年)正月初五,李鸿章出生在当时的安徽庐州府合肥县。

清代的庐州地处安徽中部,“地介江淮之间,形势宽平,原隰雄厚,湖山环汇,控扼南北之要冲,其规制实为雄郡”。原隰,高平与低湿的地面。清代的庐州物产丰富,控制南北要冲。是个战略地位比较重要而且很有实力的州。

P1-2

序言

当您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或许您会先看一下这篇序言,希望它能提供更多值得自己花上一天或几个小时的时间,坐下来阅读该书的理由。只是,我更愿意推荐这最简单的一条:因为感动!

曾经的感动沉淀下来,化为故事传说,化作文字流传,当我们再次走近他们,走进那段岁月,曾经的感动依然令人感动。把这种感动的心情传达给您,于是,有了这套书的诞生。

书中展示了某一历史时期中的某个人物,如何将其自身与他所处的时代融为一体,从而使他个人的生平,成为那段历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也是本套丛书内容上的共性。每一本书,展示了一种人生,面目和色彩绝不雷同,却都被他的主人所悉心经营。

为什么不可或缺?回答起来既可详述,也可简单。筒言之,既然存在了,并且过去了,固然不会缺。如此作答,虽然取巧,却等于没有回答,所以,仍有细言之的必要。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他们属于有着伟大心灵的一类人。虽然所处时代不同,身份地位不同,生平遭遇不同,甚至思想观念上也不完全相同,但他们用自己的心灵观照他的国家和社会,积极思考关于人类生存和社会进步的问题,力求自己心脏的跳动,与历史前行的脚步声合拍协奏。无论是孔子、孟子的“济天下”之理想,还是庄子的“逍遥天处”,或者韩非的“酷不入情”,皆为对于生命价值和意义的真诚的阐释。他们有着崇高的人生追求,“立德”、“立功”或者“立言”。他们活动的身影,留下的足迹,已然是历史画卷上的勾皴点染。不可抹去,不能抹去。

他们拥有独特的人格魅力,有着强大感召力,或坚强如司马迁,或无畏如韩愈,或洒脱如东坡,或耿直如范仲淹,或勇敢如王安石,或坦荡如王阳明,或率真如李贽,或智慧如曾国藩,或深刻如鲁迅,或清澈如胡适,或包容如蔡元培……其思想品行不仅影响和感染了同时代的人,且通过轶事传闻、言论著述,世代传递了下来,成为塑造我们民族文化和民族性格的重要元素。这些人物的不可或缺,不仅仅相对于那段历史,也是整个民族发展的不可或缺。

他们中的某些人,或以文学家著称,或以思想家传世。或在政治、军事上更有作为。没有完全相同的人生,即使外部条件均等。但他们都能在人生的某个阶段,显示出自己的与众不同。慨然出手,一鸣惊人,开时代之风气,为其时之先行者。先秦的哲学家们自然不用说了,他们所开拓的深邃阔大的思想空间,令今人叹服,难以超越。

后记

20世纪30年代初,陈寅恪先生写《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审查报告》时,曾提出观察历史的一个基本态度,就是对历史中发生的一切事实和人物以及学说的产生,应具“了解之同情”。陈寅恪先生说:“凡著中国古代哲学史者,其对于古人之学说,应具了解之同情,方可下笔。盖古人著书立说,皆有所为而发。故其所处之环境,所受之背景,非完全明了,则其学说不易评论,而古代哲学家去今数千年,其时代之真相,极难推知。吾人今日可依据之材料,仅为当时所遗存最小之一部,欲藉此残余断片,以窥测其全部结构,必须备艺术家欣赏古代绘画雕刻之眼光及精神,然后古人立说之用意与对象,始可以真了解。所谓真了解者,必神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而对于其持论所以不得不如是之苦心孤诣,表一种之同情,始能批评其学说之是非得失,而无隔阂肤廓之论。”

陈寅恪先生的判断主要基于两点:一是后人所能得到的史料不可能完全;二是后人极难对当时的历史事实和人物处境完全明了。所以“了解之同情”就极为重要。而要做到这一点,需努力与古人处于同一境界。虽然陈寅恪先生是就中国古代哲学史的研究发此感慨,但它对观察一切历史人物都具有启发意义。以此理解历史上的李鸿章,正是本书的一种基本态度。

2007年10月,我回到阔别已久的母校吉林大学。十年前我毕业于那里的哲学系,此番是去参加毕业十周年的同学聚会。十年之间同学们的变化颇大,不仅是容貌上的,还有职业上的——大家的职业五花八门,有哲学系副教授,有新华社记者,有国家公务员,还有几位大律师。我的职业绝无仅有。本人供职山西省作家协会。聚会的组织者请来了我们当年的老师。席间有位老师满腹狐疑地盯了我半天,最后终于没忍住,他问我在作协到底做什么?当时同学们都很兴奋,说话七嘴八舌的,所以没容我仔细解释,那个问题就被淹没了。现在,我可以把这本书寄给那位老师,并附上一纸短笺,风格是他老人家教给我们的严谨与简洁:亲爱的老师,这本书可以部分地回答您的问题。

再次感谢中国发展出版社的尚元经先生,这是尚先生第二次出我的书。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李鸿章(裱糊匠的慷慨与悲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金山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发展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345225
开本 32开
页数 22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20
出版时间 2010-01-01
首版时间 2010-01-01
印刷时间 2010-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4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52
丛书名
印张 7.6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5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4: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