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展现30年间新中国文物保护的脉络,是通过详细的史料和生动的故事,而不是用说教和事件的堆砌来展现主题。
读者从书中可以了解到,1950年初,新政权首先处理了3件盗取破坏我国文物的刑事案件。
本书对“十年动乱”期间也有详细介绍,书中还记录了许多普通人保护文物的故事。
图书 | 1949-1978年文物保护工作侧记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展现30年间新中国文物保护的脉络,是通过详细的史料和生动的故事,而不是用说教和事件的堆砌来展现主题。 读者从书中可以了解到,1950年初,新政权首先处理了3件盗取破坏我国文物的刑事案件。 本书对“十年动乱”期间也有详细介绍,书中还记录了许多普通人保护文物的故事。 目录 1 1948年底,为保护文物,共产党请梁思成绘制北平古物保 护图。三道保护古迹令、对破坏北平文物者实施精确打击 表明中共的态度 2 新中国百废待举,共产党首先对破坏、倒卖中国文物的三 名帝国主义分子进行了审判,驱逐了文物盗贼 3 为挽救文物,政务院批百万港币从香港购回国宝,从被动的 保护到主动的出击 4 20世纪50年代初,北京市要把明末著名将领袁崇焕等人的 墓迁出北京。但在“若无大碍,袁崇焕祠墓应予保留”的批 示下得以保留 5 共产党爱护文物,美名天下传。许多人把自家的文物交出 来。西周重器捐赠国家,示人心向背 6 不久,因城市建设和极左思潮的影响,个别地方文物保护 工作力度减弱 7 为阻止以破四旧的名义破坏文物风潮,中央指示率先成立 北京文物图书清理小组,秘密保护文物,并调去两辆大卡 车及30辆自行车,成立文管处并特派军代表 8 文物图书清理小组用了10年的时间,完成了北京市文物抢救、 保护的任务,“首长”们拿走的文物也全部追回 9 在国务院保护文物的指示下,上海市文物系统取得上海市 政府支持,全力以赴地保护文物 10 上海博物馆馆长说:“怕挨红卫兵的武装带,怕坐喷气式就 放弃保护文物的责任,那还是文物工作者吗?” 11 执行周恩来的指示,在保护文物的同时,马承源、陈佩芬与 上海交大等单位研究出透光镜原理 12 落实政策,文物归还,许多人没想到文物完好无损。刘靖 基说:“共产党保护文物,我的东西一件没少。” 13 杭州中学红卫兵要砸灵隐寺,浙大万名师生闻讯前去保护 灵隐寺。国务院回电:灵隐寺保留下来。 14 许多普通人也默默地保护着文物。北京图书馆的研究员 丁瑜在“四旧”中发现了极为珍贵的宋版《碛砂藏》及宋版 《十三经》。“文革”后完整无损地上交给国家 15 红卫兵毁了被称为“黄浦之英、民族之雄”的戴安澜的 墓。普通工人沈汉生挺身而出。从此他开始了寻找、保 护辛亥革命文物的壮举 16 李松堂是一个普通的中学生,但他被誉为“用保护民俗 文物与‘文革’作斗争的人”。在北京像他这样的人还有 很多 17 为能够长久地保护好文物,1975年底,国务院指示“弄 清家底”,编纂出全国的古籍善本书目总目录。1978 年底开始实施,1995年初书目完成 参考书目 后 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1949-1978年文物保护工作侧记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于彬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央文献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7329421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3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10 |
出版时间 | 2010-02-01 |
首版时间 | 2010-02-01 |
印刷时间 | 2010-02-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考古文物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7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87-53 |
丛书名 | |
印张 | 7.6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10 |
宽 | 145 |
高 | 1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