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说侯喜瑞/中国戏曲艺术大系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本《说侯喜瑞》为“中国戏曲艺术大系”之一,由中国戏剧出版社编,钮骠担任主编。书中对我国著名京剧艺术家侯喜瑞的艺术人生进行了评说。评论者均为表演艺术家或评论大家。对于评论对象,他们或亲眼目睹其表演,或亲身参与过合作,或亲耳聆听过其艺术教诲。所以,书中所涉事实均为第一手资料。述,能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评,能抓住对象之神韵:论,则行家里手、语中肯綮。

内容推荐

这本《说侯喜瑞》为“中国戏曲艺术大系”之一,由中国戏剧出版社编,钮骠担任主编。《说侯喜瑞》主要介绍的是“侯派”京剧大师——侯喜瑞。侯喜瑞幼入喜连成科班喜字科,先学梆子老生,后从萧长华学丑脚戏、从韩乐卿学架子花脸。他出科后拜黄润甫为师,得其真传,并在继承“黄派”的基础上自成流派,世称“侯派” 他曾与杨小楼、高庆奎、梅兰芳、萄慧生、程砚秋、尚小云、马连良、余叔岩等众多名家合作,擅演剧目有《取洛阳》、《群英会》、《打严嵩》等,尤以扮演《战宛城》的曹操、《盗御马》的窦尔墩著称曾经在窗连成社担任武生净行教师,晚年在中国戏曲学校、北京市戏曲学校任教,许多学生都得到他的教益。

目录

出版前言

壹 众说纷纭侯喜瑞

侯喜瑞艺术综论

“侯爷”杂忆

熠熠生光的侯派艺术

怀念侯喜瑞先生

“花边文学”忆侯老

侯喜瑞的艺术创造漫忆

架子花脸一代之雄

论侯喜瑞先生艺术造诣——忆《战宛城》的曹操

论“侯派”

严肃认真 一丝不苟——忆侯喜瑞先生

侯喜瑞

门外忆侯老

“铁观音”茶——侯喜瑞念白浅说

恩师教诲 终生不忘——怀念侯喜瑞老师

回忆和侯喜瑞先生相处的日子

《侯喜瑞艺术评论集》序

《学戏和演戏》序

贰 学戏和演戏(节选)

谈曹操戏

谈《连环套》

出版后记

试读章节

侯喜瑞艺术综论

翁偶虹

艺术的成就,不会达到条件上的满足;而艺术的成长,也不会受到条件上的制约。许多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创造出自己的流派,并不是天赋的条件面面优越,甚至还有着似乎不可弥补的缺陷,但是他们能够专心致志地刻苦用功,从积累的艺术素养中发展了卓越的艺术见解,忠实地从自己的条件出发,挖掘探讨,不但弥补了自己条件上的缺陷,而且把缺陷的条件化为独特的风格,创造出独自成家的流派。最突出的,如生行中的麒派周信芳,旦行中的程派程砚秋,净行中的侯派侯喜瑞。

麒派周信芳,从7岁的童年时代到20岁的青年时代,嗓子很好,能唱正宫调的《文昭关》,只是他非常忠实于京剧艺术,终年劳累,不得休养,以致嗓音失润,一蹶不振,这不能不说是他艺术条件上的一个缺陷。然而他不躁不馁,不受这个缺陷条件的制约,创出了性格化、感情化、意境化的苍劲念白、铿锵唱工和精细的做、表。30年代以前,麒派已风靡南北,尤其是上海的后起老生,几乎无不学麒,有的甚至压低了嗓子,苦学麒派,这是世所周知的。侯派侯喜瑞的造诣和成就,也是如此。侯喜瑞在喜连成科班时,也是有条好嗓子,也是由于过度劳累,嗓音失调,一蹶不振;也是不受这个缺陷条件的制约,终而创出了苍劲沙棱、沉着有味的侯派唱工和念白,也与麒派一样的性格化、感情化、意境化。20年代以后,也有许多后起花脸演员,刻意学侯,甚至也压低了嗓子,追求侯派唱、念的意境。所以,侯喜瑞能与声若洪钟的金少山、势如雷电的郝寿臣鼎足而立、并称三杰,始终焕发着侯派花脸艺术的光芒。侯喜瑞在60岁以后演出的《牛皋下书》、《回荆州》、《群英会》等剧中的唱和念,仍然具有叱咤风云、吞吐湖海的意境。叱咤风云是说他口劲上的峭拔苍劲,吞吐湖海是说他唱法上的漪澜澎湃;给人听觉上的享受,是沉重有味,回味无穷,如饮醇醪,如嚼橄榄。而这种意境的成就,却是在他那有缺陷的艺术条件下收获的。

侯喜瑞在11岁的时候,由勾顺亮介绍到喜连成科班学艺。那时的喜连成,还是“二黄梆子两下锅”。他先从一位艺名一条鱼的李先生学梆子老生,唱过《杀庙》、《打御街》,可见他那时的嗓子很好。由于当时喜连成的学员少,演出多,他的嗓子在“倒仓”时期没有得到充分的休养,倒得很苦,不能再唱梆子老生,便从萧长华学京剧丑角,演过《打灶王》、《打砂锅》,同时又从韩二刁学架子花脸。那时,黄派架子花脸的创始人黄润甫,以垂老之年,仍活跃在舞台之上,功架虽健,气力已亏,他根据老年人的嗓音条件,利用“沙音”、“炸音”、“颚音”、“轧音”,创造出一种“唱字不唱腔”的唱法,配合他那峭拔苍劲的念白,矫健细致的功架做、表,形成独具风格的黄派。侯喜瑞在观摩黄润甫的演出时,已坚定了衷心爱慕黄派艺术的志愿,这是他从艺术的修养中,领悟到自己的艺术条件,可以从黄派中汲取营养,充实发展,把条件上的缺陷,变为条件上的优越。他认识到自己的武功根底、功架造诣,学黄派绰绰有佘。例如黄润甫因为身材矮胖,善用“立腰”、“长身”,不但弥补了缺陷,还能显示出功架大方,而侯喜瑞身材也不魁伟,他也学习黄派的“立腰”、“长身”,同样弥补了缺陷,显示了矫健边式。同时他也认识到自己的“沙音”、“炸音”比较突出,从而揣摩了黄派的“颚音”、“轧音”,模拟黄派晚年的唱法,亦步亦趋,非常接近。这样,他就奠定了自己艺术的发展方向,处处学黄。他的这一愿望,终于在他出科以后,经人介绍,亲拜黄润甫为师。据他自己说,拜师那天,黄润甫送给他一部《盗御马·连环套》的总讲,他喜出望外,给老师磕了三个响头。黄润甫也非常喜爱这位高徒,把黄派艺术倾囊而赠。黄润甫逝世之后,侯喜瑞继续了他的流风遗韵,许多观众把怀念黄润甫之情。逐渐转移到侯喜瑞身上,所以侯喜瑞出科以后,只有短短一段时间演过武花脸戏,很快地就厕身于名宿之林,成为一位炙手可热的花脸演员。  侯喜瑞对于自己演戏的要求,总结为三点:

第一,不论扮演哪一个角色,必须做到“三懂”,就是“懂戏词”、“懂剧情”、“懂戏理”。在三懂的基础上,唱、念、做、打,才能发于内而形于外。

第二,不论演什么戏,必须做到“三和”。“三和”指的是“精、气、神”,就是精神相和,神气相和、精神与气并和。所以侯喜瑞演戏,念白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念得真,唱工是一句一句地送到底,身段是一招一式地做得精美,功架是一棱一角地做得凝重。他的身段亮相,不只有一面直觉的美,而且有四面交错的美,甚至是八面玲珑的美。在名演员中,能够达到这种意境的,老生行中只有余叔岩,武生行中只有杨小楼,旦角中只有梅兰芳,丑行中只有萧长华,花脸行中就是侯喜瑞了。

第三,在整个花脸范围内,必须做到“三能”。不仅能演主要人物,也能演次要人物,还要能演再次要的人物,给观众的印象,不仅是能,而且是精。所以他演的主要人物,如《连环套》的窦尔墩、《战宛城》的曹操、《法门寺》的刘瑾、《取洛阳》的马武、《清风寨》的李逵,早已有口皆碑;就是次要人物,如《群英会》的黄盖、《失街亭》的马谡、《回荆州》的张飞、《红拂传》的虬髯公,也都脍炙人口;再次一席的人物,如《朱痕记》的李仁、《打渔杀家》的倪荣、《荒山泪》的杨德胜,演来也特别精彩,成为后学的楷模。另外,他还与李春来演过《伐子都》里的颖考叔,与九阵风、朱桂芳演过《取金陵》里的赤福寿,与李少春演过《定军山》里的夏侯渊,这三个人物,虽然是超越了架子花范围的武花角色,但留给观众的印象也非常深刻。

侯喜瑞从这三个方面要求自己,所以在20年代以后,约他合作的剧团很多,最忙时期,他能在一个晚间赶演三场《清风寨》。同时他还能以主角的地位,在天津挑班半期,演出《连环套》、《战宛城》、《法门寺》、《取洛阳》、《清风寨》等代表杰作。

侯派艺术虽然是唱、念、做、打平衡发展,而观众欣赏的角度却是见仁见智,各有不同。有人特别称赞他那沙棱沉重的唱工、苍劲峭拔的念白,也有人特别推崇他那凝重大方的功架、边式漂亮的身段。P003-005

序言

1990年,为了弘扬民族文化、振兴京剧艺术,文化部举行了纪念徽班进京二百周年盛大演出活动。各地京剧院团纷纷进京献艺,一时间你方唱罢我登场,首都戏曲舞台上可谓名角荟萃、流派纷呈、争奇斗艳、蔚为大观。值此之际,中国戏剧出版社也出版了一套”戏曲流派艺术研究丛书”,旨在对京剧流派表演艺术进行评价和总结。正如丛书的出版前言所说:“我国戏曲艺术的发展历史培育了艺术流派,反之,艺术流派的竟芳争妍和春华秋实,叉丰富和充实了戏曲艺术的宝库。因此,从各种各类艺术流派的研究入手,将会是继承戏曲的传统艺术经验,总结表演艺术体系,探索戏曲美学的有效途径之一。”

正基于以上宗旨,中国戏剧出版社推出了谭鑫培、杨小楼、马连良、余叔岩、周信芳、王瑶卿、梅兰芳、程砚秋、侯喜瑞、裘盛荣、萧长华等人的艺术评论集。今天看来,这套评论集的价值在于:1.选择的评论对象都是彪炳史册、开宗立派的一代宗师,具有流派代表性。2.评论者均为表演艺术家或评论大家,对于评论对象,他们或亲眼目睹其表演,或亲身参与过台作,或亲耳聆听过其艺术教诲。所以,书中所涉事实均为第一手资料。述,能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评,能抓住对象之神韵;论,则行家里手、语中肯綮。因而其史料与学术价值得到了业内人士与戏曲爱好者的认可。

二十年过去了,该套丛书早已在市场上脱销,却仍有很多人询问、查找,为满足读者的需耍,我们决定将这套丛书再行出版,并纳入我社“十一五”国家重点国书出版规划项目——“中国戏曲艺术大系”中。国戏曲艺术大系”整体编辑思路的观照下,对原有丛书做重新的修订与设计:1.在体例上,以“说”为新版丛书的风格、定位,以生平事迹、艺术评价、逸闻轶事等板块对文章重新分类、组合;2.在内容上,顺应当下读者的接受需求,删去原丛书带有明显时代局限性的文章,补充了一些具有新材料、新观点的评论文章;3.在形式上,对开本、封面、版式做重新设计,使其更富现代感,力争给读者带来赏心悦目的阅读体验。

这套丛书,只是我们“中国戏曲艺术大系·剧人部·评论篇”的首批出版计划,今后还会陆续推出其他表演艺术家的评论专集。在此,诚恳地希望这套以全新面貌以飨读者的系列丛书,继续得到专家和广大读者的指教与喜爱。

中国戏曲艺术大系编委会

中国戏剧出版社编辑部

2010年10月

后记

二十年前,中国戏剧出版社推出的“戏曲流派艺术研究丛书”,曾在社会上产生良好的影响,至今仍是戏曲从业者及戏曲爱好者案头必备读物。二十年后,这套丛书又以全新面貌重新问世,相信她能给老读者带来新体验,同时也将吸引、培育—批新读者。

在新书即将面世之际,中国戏剧出版社向曾经参与编纂这套丛书的的专家、学者表示由衷的敬意与感谢。可以说,这套新丛书同样凝聚着您的心血。但因丛书所涉作者众多,一时难以逐一取得联系,对此,我们深表歉意。请相关编者、作者及时与出版社联系,我们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支付稿酬。相信我们在弘扬民族戏曲文化的共识下,能够达成彼此间充分的信任与理解!

中国戏剧出版社编辑部

2010年10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说侯喜瑞/中国戏曲艺术大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钮骠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戏剧出版社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104033455
开本 16开
页数 18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9
出版时间 2010-12-01
首版时间 2010-12-01
印刷时间 2010-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图书小类
重量 0.46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J821.2-53
丛书名
印张 13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65
188
1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11:2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