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与糖尿病和谐相处/重大疾病指导系列/家庭医生系列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轻松易懂,通过卡通人物“糖糖”来向大家介绍糖尿病的各类知识和保健常识。虽然简明的七章内容不足以涵盖所有糖尿病的有关常识,但却轻松幽默地把糖尿病展示在大家的面前。该书不仅仅是面向各位糖尿病患者,更是一本面向全社会的科普读物,既适合糖尿病患者日常生活的指导,也适合普通健康人的日常保养和对糖尿病的预防。其目的是,希望大家在看完这本书以后,会放松心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糖尿病,与糖尿病和谐共处,拥有自己健康快乐的明天。

内容推荐

《黄帝内经·素问》早有消渴病的记载,“消渴”给人们带来的困扰也从古代一直延续至今。如果您或您的家人正遭受糖尿病的折磨,那么,此刻,捧起这本书的您,不再是不幸的。本书告诉您,得了糖尿病,幸福也并未远离。本书对糖尿病的基本常识、药物服用、血糖控制、胰岛素施打、饮食原则、控糖食谱、运动要诀等多个关键点进行深入介绍。全方位简单、有效地帮您达到预防、治疗、控制和改善糖尿病的最高目的,让您跟糖尿病可以和谐共处。得了糖尿病,一样健康长寿。

目录

引子——糖尿病病人的梦中奇遇/1

Part 1 糖糖的身体旅行/3

 1.糖糖这一家子/4

糖糖的过去与现在/4

糖糖有个大家族/5

神奇的体内分离术/7

 2.担负能量传递的使命/9

诞生于植物大本营/9

难忘的人体旅行/11

Part 2 糖糖受困记/15

 1.旅行受阻,血液游荡好心酸/16

人体旅行频频受阻/16

多饮、多尿、多食,予以警惕/17

为“糖”消得人消瘦/18

 2.寻根究底,探知受困的原因/20

胰岛,糖代谢的关键/20

当胰岛遇到麻烦/21

当孕妇出现血糖异常/22

特殊类型的糖尿病/23

 3.啊,可怕的并发症/24

最可怕的原来是并发症/24

来势汹汹的急性并发症/24

不可忽视的慢性并发症/25

医生的护足忠言/27

Part 3 治疗——天使在人间/31

 1.自古“消渴”皆因糖/32

 2.胰岛素:助糖一臂之力/34

解密神奇的降糖“指挥官”/34

胰岛素笔,细节决定成效/36

胰岛素泵显神威/39

关于胰岛素泵的那些流言飞语/41

 3.小小药片的神奇力量/45

口服药物,点兵点将/45

适合你的就是最好的/46

用药也应安全第一/48

“对”与“贵”的较量/49

 4.草药的功能/50

神奇的传统中草药/50

糖尿病病友的疑惑/51

中医西医:降糖效果孰优孰劣/51

中医治疗,自有一番天地/53

 5.糖尿病准妈妈的忧虑/55

将为人母的喜与忧/55

妊娠糖尿病与糖尿病合并妊娠/56

关注引发妊娠糖尿病的危险因素/56

发现病情,要与时间赛跑/57

准妈妈的血糖控制与血糖监测/58

关注腹中的宝宝/59

 6.老年糖尿病/60

上了年纪的烦恼/60

特殊问题特殊治疗/61

 7.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63

你们好吗,我的小朋友/63

小胖墩变成糖罐子/64

 8.糖尿病的那些儿检查/66

糖尿病,检查何其多/66

与诊断、分型有关的检查/67

反映血糖平均控制水平的检查/68

与代谢紊乱及并发症有关的检查/68

Part4 挡不住的美食诱惑/71

 1.糖糖的请求/72

糖尿病病友的心声/72

揭开饮食疗法的终极目标/73

健康食疗的十大原则/74

 2.营养美食,何去何从/77

糖尿病病友与医生的对话/77

解读血糖生成指数/80

血糖高,还要提防血脂/81

米、燕麦、肉、土豆……/82

吃水果,要有选择性/84

选购糖尿病食品,用“眼”更需用“心”/87

甜味剂,糖的替代品/90

要吃还要“肾”重/91

 3.合理的饮食疗法/93

饮食疗法: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93

食物交换份,让你对摄入的食物心中有数/93

为自己建立每日食谱/96

寻找最适合自己的饮食方法/98

 4.饮食的争论与误区/100

糖尿病的“口舌之争”/100

多吃粗粮更健康吗/101

粥,吃对了才有用/101

老火靓汤“靓”不“靓”/102

米饭吃得越少越好吗/103

多吃鱼有益/104

用药物清除多吃生成的血糖可行吗/105

蜂蜜、蜂王浆有助于降低血糖吗/105

 5.烟酒的生命洗礼/107

一种奇怪的心态/107

不要让烟熏坏了你的身体/107

爱亦是酒,十艮亦是酒/109

适量,饮酒的保险锁/111

 6.放糖一条生路:糖尿病食谱大本营/113

人类和糖类本是朋友/113

窈窕淑女的饮食宝典/114

美女私房菜/116

小胖子甜蜜成长的秘诀/122

细心妈妈的魔法厨房/123

糖尿病准妈妈的合理膳食/130

糖尿病准妈妈的科学度孕食谱/133

当糖尿病遇上夕阳红/140

王老师的拿手菜/144

Part 5 动一动,降糖好轻松/149

 1.运动是清除身体阻塞的最好方法/150

生命在于运动/150

运动有利于血糖控制/150

运动的利与弊/152

 2.运动方式,点兵点将/154

运动,讲究多又多/154

走,也能走出长寿/155

骑马健身器,健身运动新宠儿/156

运动,也要有“法”可依/156

出门旅行,做足准备/158

动一动,血糖怎么反而高了/160

 3.警惕低血糖/161

低血糖与高血糖/161

低血糖症状“三部曲”/162

埋头拉车,也要抬头看路/163

低血糖,第一时间要自救/164

Part 6 藐视杀手,适应新生活/167

 1.好心情vs坏心情/168

生病,不幸中的万幸/168

药效,还得心情说了算/169

坏心情向左走,好心情向右走/170

 2.开辟好心情之路/172

糖尿病病友的心结ABC/172

心理治疗需要恰当的方法/175

“我该为你做些什么?”/176

写给糖尿病病友的话/177

 3.好生活,好方法/179

 4.适应新生活,离不开血糖监测/181

新生活,离不开血糖监测/181

测血糖,也要选对时机/181

测血糖,静脉抽血vs血糖仪/183

Part 7 预防糖尿病,糖是我的好朋友/185

 1.你是糖尿病高危人群吗/186

 2.一群特殊的糖尿病后备军/188

“糖调节受损”引起的惶恐/188

“糖调节受损”有何危害/189

如何正确看待“糖调节受损”/189

干预“糖调节受损”一定要用药吗/190

生活方式干预隆重登场/191

 3.健康的生活方式/193

试读章节

胰岛素泵显神威

人类常说“人无完人”,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其他物体,胰岛素也是一样的。在医院,看尽人间冷暖的我也看到了胰岛素风光背后的苦涩和无奈。其实,胰岛素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般神奇、战无不胜,它在控制血糖上并不是万能的。现在很多糖尿病病友用注射器每天多次给自己注射短效以及中、长效胰岛素,由于中、长效胰岛素的吸收差异较大,病友无法按照胰岛素的需求量来自行调整注射剂量,且必须在固定的时间进食、运动和注射胰岛素;而人体的运动又会影响胰岛素的吸收,容易造成不可预知的低血糖;每天注射3~4次胰岛素也会给病友带来巨大的痛苦。

我就见过这样的例子:病友孙强年轻有为,刚过而立之年就已是一家著名房地产公司的总经理,事业蒸蒸日上,前途不可限量。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去年春节过后,他老是觉得口渴,特别能喝水,浑身一点劲也没有,人也整个儿瘦了一圈。到医院一查,是1型糖尿病,血糖高得吓人,尿糖4个加号,胰岛分泌功能近乎衰竭,只好接受胰岛素治疗。从此,一日数次的胰岛素注射成了孙强的必修课,这给他的工作和生活造成诸多不便。作为公司老总,他经常奔波各地,生活没有规律,社交应酬很多,难以做到定时进餐,有时注射胰岛素后因进餐不及时而引起低血糖;有时因为太忙而忘记注射胰岛素,因此,血糖总是控制得不好,忽高忽低,身体状况更是每况愈下。这使他非常着急却又无可奈何,对未来几乎丧失了信心。

大半年前,医生根据孙强的实际情况,建议他装一个胰岛素泵。开始时他顾虑重重,认为装泵需要开刀;另外,对胰岛素泵运行的安全性也有些担心。经过医生的解释,他了解到,胰岛素泵是一种与BP机大小差不多的注射装置,由计算机芯片、微型螺旋马达和小注射器三个主要部件组成。泵与一根纤细的输注软管相连,安装胰岛素泵就是利用助针器将软管插入腹部皮下,整个过程没有痛感,瞬间即可完成。胰岛素泵携带方便,既可别在腰带上,也可放在衣服口袋里。泵可根据电脑设定的程序按正常人的生理节律分泌胰岛素,使血糖达到超乎想象的满意控制状态。另外,胰岛素泵本身有完备的安全保障系统及报警系统,最小输注单位精度达0.001单位,不必担心出现过量输注现象。自从装上胰岛素泵之后,孙强省去了每天多次注射胰岛素的麻烦,不必再受定时进餐的约束,也无须为低血糖提心吊胆,更重要的是全天血糖都得到了平稳的控制,这使他精力充沛、信心倍增,笼罩在心头的阴霾一扫而光。谈到胰岛素泵,孙强由衷地感叹:是胰岛素泵让我重新获得了与常人一样的自由生活。

见过了不少受胰岛素注射带来困扰的人,我不得不惊叹这种特殊“BP机”的神奇,很多病友常规性地一日数次皮下注射胰岛素,不仅注射麻烦,还较难使体内胰岛素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而胰岛素泵可以根据病友的血糖水平设定程序,每时每刻释放小量胰岛素并于餐前释放大剂量胰岛素,完全模拟生理状态下人的胰岛素分泌,使糖尿病病友的空腹和餐后血糖均得到最佳控制,如同再次拥有了一个健康的胰腺。

我发现,很多病友在安装胰岛素泵以后,可以随意安排进餐时间和进餐量,不再受一日数次扎针之苦和一成不变的进餐规定约束,给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由于胰岛素泵输注剂量精确,不仅能使血糖得到全天候的最佳控制,而且严重低血糖的发生率显著降低,极大地延缓和减少了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看来,胰岛素泵的出现是胰岛素家族拓展事业的又一个巨大突破,当我看到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胰岛素泵的治疗把血糖稳稳地控制住,我的心里乐开了花。

关于胰岛素泵的那些流言飞语

人类常说“人怕出名猪怕壮”,我虽不是降临凡间的精灵,但对这句话的理解也算透彻了。可不要小瞧我,我也看新闻,也听广播、看电视,深知“出名”的苦恼,看过这些“人间冷暖”,我真庆幸自己只是微不足道的一个分子。不过,刚刚提到的胰岛素泵就没有这么幸运了,正是因为它在持续精准供应胰岛素方面的卓越表现,吸引了越来越多糖尿病病友的目光,其中包括期待的目光、怀疑的目光,甚至反对的目光。

由于我勤奋好学,在医院里也学到了不少关于胰岛素泵使用的知识,同时也听到了不少关于胰岛素泵的议论,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原来这小小的玩意儿还有这么多玄机,也难怪大家对它的看法不一了。究竟胰岛素泵好不好用?哪些人用?该怎么用?就让我一一为大家解释:

1.胰岛素泵,还你一个新的胰腺

我看过各种各样的胰岛素泵,大多跟我们使用的MP3、BP机一般大小,很多病友都直接把它挂在腰间。它跟HP3一样,也有一个小尾巴,不过这个小尾巴不是耳机,而是一根直接连接病友皮下的细细的小软管,就是它能够持续不断地把胰岛素输到病友体内。人们给了胰岛素泵一个形象的比喻——健康的新胰腺。的确,这个聪明的小东西能够模拟正常胰腺的分泌,每次输注微小的剂量,24小时连续输注,以保持体内的胰岛素维持在一个基本量:还能够根据你的进餐时间和进餐的食量,为你输注餐前辅助剂量的胰岛素,降低餐后的血糖浓度。这么聪明的控制系统就如同为你移植了一个健康的胰腺。

2.哪些人可以使用胰岛素泵?

根据我多年的观察发现,这个胰岛素泵还真是个“大众情人”,它的适用人群极其广泛,1型糖尿病病友由于先天性缺乏胰岛素,必须依赖胰岛素生活,最适合戴泵:那些必须通过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病友,通过戴泵也能大大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还有那些容易出现黎明现象、容易发生低血糖、血糖波动较大、生活不规律或者想要怀孕的糖尿病病友,都可以通过戴泵来更好地控制血糖值。曾经有一个戴泵的病友感叹:“我终于可以主宰自己的生活了!”

3.胰岛素泵的便用痛苦吗?

我曾经听到不少病友对使用胰岛素泵的忧虑大多是担心它所带来的疼痛感,很难想象将一段小软管埋入自己身体皮下是什么感觉,大多数病友认为这个过程不亚于做一个小手术。也正是出于这种担忧,使得许多需要戴泵的病友对它望而却步。其实,据我的观察和医生的解释,这个埋针过程非常简单,有独特的助针器帮助注射管针头快速无痛地到达皮下,拔掉引导针后,只有一个不足1厘米的小软管留在皮下,病友基本没有不适的感觉。相比较注射胰岛素一天4次以上的扎针痛苦,戴泵只需要每周更换1~2次新的输注管路,使病友的痛苦大大地降低。

4.戴泵者如何洗澡和运动?

有很多人对戴泵持怀疑态度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担心戴泵会影响正常的洗澡和运动。其实,为了使泵能够正常地工作,同时为了病友自身的安全,在洗澡、游泳、剧烈运动、做X射线或CT检查的时候,确实需要暂时断开泵。而这个断开泵的过程并不是像人们想象的那样,需要将埋在体内的管子取出来,现在的胰岛素泵的注射管上都带有一个快速分离器,只要轻轻一拧,就可以轻松地将泵和身体分离开来,留在身体里的那部分很小,固定得也很牢固,绝对不会影响洗澡、游泳等活动。活动完以后也可以很方便地把它接上。

虽然胰岛素泵可以方便地安装和取下,但糖糖依然要提醒大家:不要因为贪玩或省事而较长时间地离开胰岛素泵,我曾经看到那些粗心的人由于离开泵太久,造成严重后果。所以,糖糖希望每一个戴泵的人都能够重视自己的身体,如果要较长时间地离开泵,就要找医生说明情况,根据医嘱补充漏打的胰岛素,不要给血糖留下飙升的机会。

P39-43

序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演变,糖尿病的发病率也日渐攀升,已经成为全球的第二大疾病杀手。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已逐渐成为糖尿病的重灾区,糖尿病患病人数占据全球的1/3,增长速度非常之快。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糖尿病的患病率仅为1%,2002年增长到2.6%。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糖尿病的患病率已经高达8名,大约每12个成人中就有1人患糖尿病。糖尿病发病的低龄化趋势也令人担忧: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使许多少年儿童从小就背负着疾病的沉重包袱。由此看来,糖尿病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是不容低估的。

绝大多数糖尿病病人终生都需要接受治疗,给社会、家庭和个人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即使在发达国家,也有许多糖尿病病人无法接受有效的治疗,而在我国,糖尿病的控制状况更加不容乐观。

其实,糖尿病本身不可怕,但是它所引起的各类并发症却给病人的生命和生活质量带来了极大的影响:高血压、冠心病、眼科疾病、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每一种并发症都可能是一个致命的威胁。

防治糖尿病的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参与,要让大多数人认识糖尿病、了解糖尿病、懂得防治糖尿病。我高兴地看到,越来越多的专家成为科学普及工作者,一批优秀的科普作品逐步问世。在虚假广告、虚假宣传不断混淆视听,假药和伪劣产品不断坑骗消费者的情况下,科学普及任重道远。

一本好的科普读物应做到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三位一体。然而,要真正做到三者的有机结合又并非容易的事情。令人欣慰的是,这本由国内著名糖尿病专家翁建平教授主编的《与糖尿病和谐共处》在这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他们邀请了广东省糖尿病学会各位常委和知名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保证了本书的权威性和科学性;家庭医生杂志社的众多编辑,采用拟人化手法和通俗易懂的语言,把专家们的见解和经验汇编成册,完成了这本集知识性、实用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糖尿病防治科普读物。

常恨言语浅,不如人意深。相信这本看似浅显,实乃意深的读本,能够为广大糖尿病病人及关注糖尿病的人排忧解难,给更多糖尿病病人的生活带来便利、知识和希望,使更多人远离糖尿病的困扰。

全国政协常委、广东省政协副主席、广东省卫生厅厅长 姚志彬

书评(媒体评论)

读了这本书,才知道胃肠道原来对自己那么重要。这本书的出版,将让很多深受胃肠道疾病之苦的老百姓不再束手无策。小到拉肚子、阑尾炎,大到胃癌、直肠癌,这本书都能科学翔实地给出最实用的治疗、保健知识,也让许多害怕消化道癌症的人们从容找到预防之道!

——39健康网

这是一本介绍人体胃肠道保健知识的权威书籍,从中可以了解到对胃肠道的保养,对我们的健康到底有多重要:胃肠道为我们汲取能量,为我们吸收水分,为我们排泄废物和毒素……没有它,生命将无法延续。

——搜狐健康

《家庭医生》自创刊以来就坚持专家“一票否决审稿模式”,使杂志社的权威性和公信力首屈一指。我们的系列丛书亦秉承这一严谨的科学态度,是一套经得起检验、值得信赖的健康保健丛书。

——《家庭医生》杂志社社长 陈跃龙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与糖尿病和谐相处/重大疾病指导系列/家庭医生系列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翁建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广东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0676582
开本 24开
页数 19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5
出版时间 2009-08-01
首版时间 2009-08-01
印刷时间 2009-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科学技术-医学-内科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3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R587.1
丛书名 重大疾病指导系列
印张 8.7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10
170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2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4:3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