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匿名信
内容
编辑推荐

《匿名信》作者以纪委书记,作家的双重身份和独特的视角,通过对查处一些违纪案件时所遇到的障碍和阻力的描写,深刻揭示了纪检干部在反腐败斗争中的孤独、无助、困惑、痛苦和失败的心态,以及反腐败斗争的艰巨和复杂。这种无奈,当然也寄寓了作家深广的忧愤。于是向社会呼吁,反腐败必须真抓实干。

内容推荐

作品以反腐败斗争为背景,歌颂了广大纪检干部在调查违纪案件过程中,面对种种困难和阻力,以及他们在履行自己职责时坚持原则的大无畏精神。

作者以纪委书记和作家的双重身份和自己的切身体会,在创作反腐败斗争作品时,以独特的视角,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真实地再现了反腐败斗争十分艰难的现状,扬弃了创作同类题材作品时,着意描写大案要案的调查,和人为的正义必然战胜邪恶的传统创作方法。作者通过描述一些看似平常的、不难查处的、普通的违纪案件的查处过程中所遇到的重重阻力和困难,以及调查和反调查等一系列矛盾纠葛,着意挖掘这类题材作品的深刻内涵,向人们述说了一个十分简单而又令人深思的社会问题——反腐败斗争如要查处大案要案,更是难上加难,从而唤起人们的警醒——为了党和国家的命运,必须把反腐败斗争长期地、持久地开展下去。

作品不仅肯定了主人公面对腐败现象疾恶如仇,和为端正党风,不怕打击报复,忍辱负重的品格,同时对那些以权谋私者利用手中的权力,阻碍反腐败斗争、倒行逆施的丑恶行径,给予了无情的揭露和鞭笞。同时,作品大胆地指出纪检机关一旦失去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有效监督,也就丧失了对违纪案件进行查处的职能。因此,作品中纪检干部在人为设置的障碍与阻力面前,经受了种种困惑、无奈、痛苦、失败和磨难,揭示了他们在反腐败斗争中的种种命运,和作品的悲壮色彩。同时也向人们提出了一个十分严肃、尖锐的问题——反腐败必须真抓实干,必须打假。

作品故事生动,情节感人,植根于生活,生活气息浓郁,注重心理描写,可读性强。语言流畅,文笔犀利,针砭时弊,入木三分,读后发人深省。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试读章节

小黄说:“早知道你转业,说什么也要告诉你,去哪也别到这儿来。”

“为什么?”

“这儿人际关系相当复杂,以后你就知道了。”

“我不管他人际关系复杂不复杂,我按党纪条规办事……”

“就怕你办不成……”

郑毅拿出了一套崭新的军装,这套毛凡尔丁军装是他所有军装中最合身、最喜欢的一套,平时他总是舍不得穿,今天他要穿上这套军装到省体委报到。他想穿着佩戴军衔、帽徽的军装也许是在这一生中的最后一次了。一想到从此就要告别军旅生涯,他的心里不免有些异样的惆怅,尽管他是自愿要脱掉这身军装转业为民的,但毕竟在军营里摸爬滚打了三十多个春秋,这也许是他今天为什么穿军装的真正原因。

郑毅站在穿衣镜前,一生中第二次如此认真地端详自己的尊容。他似乎不大相信,镜中穿戴整齐、严肃端庄的果真是他吗?他审视着镜中的他,想起了三十多年前第一次穿上军装在镜前的心情。那时他觉得已经完成了一个老百姓到一名战士的飞跃。从那时起,他觉得这套军装将伴随他一生。谁能想到三十多年后,他又由一名军人蜕变成一个老百姓。这套军装的一穿一脱,竞度过了人生最辉煌的三十多个春秋。人这一生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他留恋军旅生涯,留恋这套年轻人穿上成熟老练、老年人穿上年轻振奋的军装。因此,他的心中不时涌出一丝怅惘,他几乎在怀疑转业为民这一决定是不是太轻率了呢。然而现在他已无法改变了。这使他感到有些惆怅……

郑毅骑着自行车从家里出来,沿着南海路径自朝中央大街驶去。

南海路是环绕半个海滨市直通市中心的一条宽阔的马路。马路一侧是一望无际的蔚蓝色的海洋,迎着明媚的阳光眺望大海,那滚滚的海浪闪烁着银光,撞击在岸边的岩上,浪花飞溅,仿佛从空中倾洒的珍珠散落下来。巨大的岩石仍岿然不动,只是在那苍老的皱纹上,又平添了几多流淌的泪痕,给人以凄楚之感。

郑毅爬过一个陡坡,驶过海水浴场,早晨的海水浴场游泳者寥寥无几。沙滩上有人赤着脚践踏浪头悠闲地散步,沙滩上留下一排排深重的脚印,转眼间又被无情的海水吻去了……

郑毅来到中央大街。中央大街是南北走向,与中央大街相连接的南端有一个栈桥,这栈桥有三百多米长短,直通大海,终端有一亭阁,过去是陈列书画的展室,现在扩建后的亭阁已改为游人观海、纳凉的卡拉OK厅。郑毅从栈桥路口处蹬车往北上坡爬行,不一会就已满头大汗,他不得不推车步行,这时他才发现这个半山路的海滨城市为什么自行车少得可怜,今天自己骑车走这么远的路,简直是冒傻气。

郑毅终于来到省体委驻地。接待他的是省体委副主任兼党委书记匡久成。他六十多岁,中等偏低的个头,两只大眼睛安放在不大相称的瘦脸上,不时释放着缕缕让人捉摸不定的光芒。他的头发是黑的,几乎找不到一根白发,但因为毕竟上了些年纪,显得柔软而稀疏,为了使人看上去还觉稠密,他把头发偏分到右侧,一直斜梳到眼眉处,如果他能把微驼的脊梁再挺直点,还颇有几分阿道夫·希特勒的模样。

郑毅接过匡久成书记递过的水杯,不卑不亢地微微点了点头,算是表示了谢意。匡久成打量了对方一眼,眼前这位上校军官能听我的指挥吗?他似乎被郑毅,不,确切地说是被这套上校军装所震慑。他想:你脱了这套军装也许就没有这么神气了。他掏出一盒软中华香烟,据说这种香烟每条七八百元。他抽出一支点燃后吸了起来,然后把香烟扔在桌上,并没让郑毅抽烟。郑毅并不介意,只是静静地等待匡书记的发话。

匡久成连吸了两口:“听说你在部队一直做保卫工作?”  “对,干了三十多年……”

匡久成在沙发上挪动了一下瘦小的身躯,无关痛痒地说:“纪检、保卫都是党的工作的十分重要的部门,就其工作方法、手段也有很多共同之处,这对你来说不会感到陌生,只不过是工作环境从军队转移到了地方,恐怕还要适应一段时间,你先熟悉一下工作环境。”匡久成吸了一口烟后停了一下,然后走到文件柜前,顺手旋转了一下号盘,打开了文件柜的铁门,取出一个文件袋,放在郑毅面前继续说,“这是前几年由省纪委直接调查的一起严重官僚主义失职、渎职错误的案件,一直没有处理,你先看一看这些材料。事隔四年了,需要重新调查取证的,尽快组织人力调查,这是体委系统广大群众最关心的一件事,处理好这件事,对你今后在体委工作会有很大的好处……”

郑毅闻听此言,不觉一怔。他想调查核实违纪案件,这是纪检干部责无旁贷、份内的事,怎么处理好还有好处可言?那么处理案件的标准是什么呢?郑毅脑海中闪出这个问题,连他自己也不曾想过,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本来嘛,处理违纪案件的标准,唯一需要遵循的就是以事实为依据,以党纪为准绳。那么在匡书记看来,似乎还有什么别的含义。郑毅不便多想,抬手正欲打开那个文件袋时,匡久成书记又开口了。

P7-9

序言

说不清他是亢奋还是迷茫,总之有些按捺不住。就像30年前他接到入伍通知那样,激动得彻夜难眠。那时的他不过是个二十出头的毛头小伙,躁动和激奋是在情理之中的,又何况那时在中国大地上正翻卷着一股难以抑制的红色风暴,这股狂风暴雨席卷着中国的每一个角落,荡涤着每一个人的心灵。在那个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绘画绣花的年代,他穿上了军装,要完成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怎不叫他兴奋和激动。30多年过去了,军装换了一套又一套,领章由全红的换成红底黄边的,最后又把领章换成嵌有“八一”字样的领花,两肩佩戴着两杠三星的上校军衔。20世纪50年代,如果佩戴这样的军衔,那可真是威震一方了。90年代,军衔也大为贬值,随便扒拉出个什么人,肩头上也是两杠。不管军衔贬不贬值,他却是个堂堂的副师职上校保卫部长,这是千真万确的。

30年后上校的激奋,自然不像刚穿上军装的青年时代的心情,也不像加入“三支两军”行列时,誓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那样不可抑制,又何况今天的他选择了转业,只是为了延长几年退休时间,多工作几年,仅此而已。

上校已是五十出头的人了,按照军队的惯例,他这个年龄,似乎已无晋升的可能,继续留在部队,不久将办理退休手续住进干休所了事。这个从参军就干保卫工作的上校,除精通和熟悉保卫工作外,一无专业技术,二无业余爱好,甚至连看钓鱼的兴趣和耐心都没有,一旦退下来,呆在家里岂不是等于等死,所以他选择了转业到地方工作以延长工作年限。

“郑毅,你要考虑好。听说省体委人事关系很复杂,你当了三十多年兵,又没有地方工作的经验,能适应那里的环境吗?”身为部队医院主任医师的张筠清,见丈夫固执己见,关心地说,“不如混到退休算了,免得抓不着狐狸弄一身臊。”

“现在人事关系哪都很复杂,部队不复杂吗?你们医院不复杂吗?凭我干了三十多年的保卫工作,我想还不至于把我怎么样,而纪检工作基本上和我的专业对口,我能找到这样的单位、这样的工作已经很不容易了。”

“你那个也算是专业?”张筠清轻蔑地反问。

“不管它算不算专业,在部队谁不知道‘天不怕地不怕,就怕保卫干部找谈话’这句口头语,你别说还真有点威力呢。”郑毅想起了过去人们对保卫工作的敬畏,十分得意。

“此一时彼一时,现在党风不正,社会风气如此败坏,杀人、抢劫的案件屡见不鲜,谁还怕你这个保卫干部找谈话。再说纪检工作和保卫工作毕竟不是一回事,纪检机关根本不能独立办案,别忘了要在党委领导下……”

“亏了你还是保卫部长的老婆……在部队呆了这么多年连这点起码的常识都不懂。”郑毅显得有些激动。他万万没想到这个具有高级职称的张筠清怎么会说出如此无知的话来。“在中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哪项工作不是在党的领导下。你听着,我再给你说一遍,党委领导下的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是指导公安工作的基本原则,也是保卫工作的基本原则。在党委领导下,公安保卫工作能做的,纪检工作为什么不行了呢?!”

“公安保卫工作的范围是治安刑事案件,保卫工作涉及党员领导干部的极少,即便有个别党员领导干部违法、犯罪,也会及时移交政法部门查处,你这个保卫部长处理过几起刑事犯罪案件?”看来张筠清对保卫工作的了解与熟悉并不亚于郑毅,真不愧是保卫部长的妻子。她停了停,接着说:“纪检工作的对象是本单位的党员违纪问题,如果单位领导有违纪问题,你又在他的领导之下,他能叫你调查吗?”

郑毅一时语塞,这一点他确实没有考虑过。他思忖着,觉得张筠清此言不无道理。的确,三十多年来经他手处理的治安刑事案件,无一涉及单位领导,即使涉及某些领导的子女,只要主管保卫工作的首长支持,也无一例外地得到了圆满处理。工作中他似乎不知道扯皮拆台是何物,这不正说明党委领导的正确吗?!因此,每当他听到那句来自群众的“天不怕,地不怕,就怕保卫干部找谈话”的口头禅时,就感到由衷的自豪和惬意。他以为这是对他工作的肯定和褒扬……这就对了,你没问题有什么可怕的,他想。那么纪检工作一旦触及领导干部,是不是也会得到支持呢?他想既然都是共产党领导的,毋庸置疑。

张筠清走进厨房收拾碗筷去了,这时已到了掌灯时分,郑毅首先来到客厅,打开电视机坐在沙发上收看新闻。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有的党员领导干部经不起金钱的诱惑,贪图享乐、以权谋私、搞特殊化,以致贪污受贿、弄权渎职、腐化堕落。这些腐败现象虽然只是发生在少数人身上,但影响很坏,危害很大。如果听任这些腐败现象泛滥,就会葬送我们的党,葬送我们的人民政权。所以说搞不搞反腐败,是关系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绝对不能掉以轻心……”

郑毅犹如听到了战前动员令。

他聚精会神,一动不动地坐在沙发上。香烟上积的白色烟灰已有半寸长,终于掉了下来,掉在了他的腿上,突如其来的炽热使他清醒了,他看着的确良绿军裤上留下的洞,笑了笑,喊道:“筠清,你听到了吗?电视里讲搞不搞反腐败是关系到亡党亡国的大事,可见中央对反腐败的决心很大。有了中央的这个尚方宝剑还怕搞不下去吗?”

张筠清说:“看来你是铁了心了。”她摇了摇头,显出无可奈何的样子。

少顷,张筠清从抽屉里拿出一本小册子,走到丈夫身边:“你看看这个。”说着把小册子递到丈夫手里。

郑毅接过一看:“《党纪政纪常用条规手册》。哪来的?”

“我给你借的。”

“这么说你同意我转业做纪检工作了?”

“你的事我从不干涉。不过,该提醒你的我必须提醒你,以尽我做妻子的责任……”

郑毅开玩笑地说:“难能可贵,实在难能可贵。”说着翻开几页看了看说,“这上面说的多么清楚。立案、检查、审理都有明文规定,比《保卫工作教程》可操作性还强。有了这第二把尚方宝剑,何愁无章可循。”

“看来你是一个心眼儿要大展宏图了。这上面说的一点假没有,可是要真变成实际行动,我不敢说全是空话,但至少没那么容易,到时候你落个骑虎难下,连哭都来不及,看你怎么收场。”

“说不容易自然不容易,可也没那么严重,你不必过虑。”

张筠清正欲开口,听到有人敲门,急忙开门一看:“部长来了,快请进。”

来人不是别人,是上任保卫部杨部长,此人解放战争时期参军做保卫工作,一直干到离休也没跳过槽,人称老保卫。郑毅参军后在他手下干了30年保卫也没换过别的工作,因此很受杨部长器重,他是郑毅家的常客。如今杨部长已经离休,闲暇无事,除在家练练书法外,还有个与他年龄不相称的爱好,就是爱看足球。家里人怕他看激烈的球赛心脏受不了刺激,没少和他发生争执。这个犟老头却说:“当年打仗激烈不激烈?激烈。我怎么受得了,不是照样往前冲吗?怎么老了倒娇贵了?”

他的这番“宏论”实在叫人啼笑皆非。

杨部长走进客厅,不等让座自己就坐在沙发上了。郑毅起身站在一旁,老部长反客为主指了指沙发说:“小郑你就坐着说吧。”俨然一副首长听汇报的神情。

郑毅一时摸不着头脑。他怎么也想不起来何时向这位已经离休多年的老部长约定了这次汇报,于是说:“老部长,说什么呀?”

“要叫杨部长。”杨部长不耐烦地纠正着说,“你说说什么?!听说你要转业,去什么单位、干什么工作不该向我汇报汇报,还叫我找上门来。”

郑毅这才恍然大悟。的确,在这人生转折的路口上,这么大的事,怎么就没想起主动听听老部长的意见呢?!而老部长却依然惦记着自己,还黑灯瞎火的为自己的事专程登门造访,看来退离休干部是多么容易受到冷落。我是他一手培养起来的,别人冷落他,我可不能冷落他。真该死,我怎么也不自觉地沾染上了这社会通病了?郑毅心里暗自责怪着自己,说:“是考虑过转业的问题,可是还没定下来,我打算定下来再向你汇报。”

“废话。”杨部长有些不快地说,“定下来还汇报什么。说说你打算去哪,做什么工作我总得给你参谋参谋吧。怎么嫌我老了,不中用了?别忘了没我给你指路你不会扛上俩杠仨星,说不定早叫人家打发你回老家撸锄把子去了。”

杨部长是一个刀子嘴豆腐心的好老头,他对部下要求很严,训起人来虽说叫你无地自容,但却叫人口服心服,丝毫没有个人的杂念。张筠清深知老部长爱兵如子的心情,急忙安抚他:“杨部长您别生气,刚才我还批评他来着,叫他先征求您的意见然后再定。”

老部长其实并没生气,只不过说些笑话罢了:“我说小郑不会忘恩负义嘛,有个打算没有?”

郑毅这才松了一口气,讷讷地回答:“现在省体委纪委有个名额……”

杨部长想了想说:“中央提出加大反腐败力度,纪检工作确实该加强,和保卫工作也对口。好,我看可以去,刚才你说还没定下来是人家不同意?”

“不是。”郑毅得到支持高兴地说,“我正和筠清商量,还没得到她的批准呢……”

“是这么回事。”杨部长诙谐地说,“小张,看来我这个离休的保卫部长是该彻底休息了,你不画圈他就没辙。小张,咱们可还是同行呢,是不是也听听我的意见?”

“同行?”张筠清不解地反问,“我和你们怎么是同行呢?”

“医生是治病救人,保卫工作是治病救人,小郑要去干纪检工作,也是治病救人,这还不是同行?我看可以去。为了进一步贯彻党中央关于反腐败斗争的有关精神,现在亟须加强纪检队伍,小张你看是不是可以批准?”

“既然杨部长同意了,我也没有意见。”

“小郑,听到了吗,关键时候还得我老头子出马,不要以为我离休了就什么也管不了了,这是世俗偏见。”杨部长对自己发挥的作用很是满意。

“杨部长批评得对,我都记住了。”郑毅高兴地说。

“这就好。到了省体委不要忘了给我送球票,花钱买也行。”

“部长放心吧,您看球的事我全包了。”

“我负责现场救护。”张筠清诙谐地说。

“怕我犯心脏病是吧。”

三人哈哈大笑。

P7-9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匿名信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魏军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3859432
开本 16开
页数 30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09-09-01
首版时间 2009-09-01
印刷时间 2009-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7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湖南
241
164
2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4:4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