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生命的凝视--生命伦理学青少年读本
内容
试读章节

三、河流有生命吗,

天然河流不是一个单独的、孤立的生命实体,而是一个包含河系本身及相关水生物种在内的生命集合整体。因此,可以把河流看作是开放的生态系统,或更准确地说是比较大的地球水圈复合系统的亚系统。河流生态系统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的,各要素之间存在着特定的关系,形成一定的结构。

关于生态系统的概念有两种理解。一是指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是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的有机结合,生物群落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无机环境是指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这是从生态系统的结构方面来解释的。组成河流生态系统的要素主要包括河水无机环境和牛物群落。二是指一定空间中的生物共同体(动物、植物、微生物)与其环境组成的动态平衡系统,其中包括人类在内的各成员借助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形成一个有组织的功能复合体,这是从组成结构的人类、其他生物和环境各要素之间存在数量关系、空间关系、时间关系和相互制约关系上解释的。这种解释适用于复合河流系统。

在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中,河源、干流、各级支流、湿地和湖泊、河口尾闾,水中生物群落以及流域内的森林、草原等植被系统构成了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要素。河流中的植物、流域的植被特别是森林,是河流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它们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把光能转变成储藏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河流生态系统中的许多动物,如水生昆虫、各种鱼类等是河流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河流生态系统里还有数量巨大的细菌和真菌是河流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在河流生态系统中,各种水生生物之间会由于食物关系形成食物链。例如,小鱼吃水草和浮游生物,大鱼吃小鱼,这是河流生态系统最简单的食物链。河系越庞大,生物的种类越复杂,其中的食物链就越多、越长,彼此之间的联系也越复杂。从而,各种食物链彼此交错形成网状,结成复杂的营养关系,即食物网,为河流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提供途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将河流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更能体现出河流生态系统的整体性。

一个稳定的河流生态系统,是一个生物群落多样性丰富的系统,是一个具有合理组织结构和良好运转功能的系统,是一个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及信息流动通畅的系统。对长期或突发的自然及人为扰动能保持弹性和稳定性,并表现出一定的恢复能力,整体功能表现出多样性、复杂性。正是由于以上特征,无数的河川溪流才显示了旺盛的生命活力。它们昼夜不停地腾挪搬运,以一种巨大的力量维持了生态环境的总体平衡。河流所经之处,生灵跳跃,万物丰茂,呈现一片生机。

【思考】河流生态系统是如何构成的?为何又称河流生命系统?

四、人类活动对河流产生哪些影响?

随着地球演化和生物进化,人类作为自然进化的一个物种出现在地球上。与其他陆地上的生物一样,人类依赖淡水生存。复合河流正是天然河流经过人为改造的结果。复合河流同时具有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它在自然规律和人类社会规律双重作用下存在,是自然一经济一社会的复合系统,增加了人类社会这一要素,它成为影响复合河流结构和功能的根本因素。在复合河流自然生命系统中,对于人类社会而言,它与河流生态体系的关系不仅仅是要素一系统的结构关系,更体现出子女一母亲的依赖关系。人类社会依河而生,依河而兴:人类不但从河流中获取淡水作为维持生存的最根本条件,还依靠河流发展工农业,兴建乡村城镇。

人类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时,人类活动对河流生态有巨大的影响。所以,自人类社会产生以来,河流就承担起为人类发展和自然生态延续服务的双重功能。在很长的时间内,由于受生产力水平的限制,人类对自然的影响是有限的,自然所受到的干扰在可以恢复的限度内。后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人类进入工业文明的时期,工业生产基本特征是通过科学技术来控制、改造和驾驭自然过程,制造出在自然状态下不可能出现的产品。由于工业生产基本上摆脱了对自然力的依赖,人类对自然界的作用增强,“人定胜天”的思潮以及“人类中心论”开始成为主导。在这一时期,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工业文明将人类带人了开发利用河流的全新时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类对河流演变规律认知程度的增强,使得人类对河流的开发利用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人类开始盲目地开发利用河流、改造河流,与河流长期处于对立的状态。为了开发水利资源,人们在许多河流上拦河筑坝。自从苏联于1932年在第聂伯河上修建了世界上第一座高坝,1936年美国在科罗拉多河上建成了当时世界上最高的胡佛大坝后,世界上的大坝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目前世界上共有45000多座大坝。发达国家的水电开发程度一般都已超过50%,有的已达70%—90%。而与此同时,工业用水量和农田灌溉面积不断扩大,水资源供需矛盾却日益突出。

工业文明时代,人类对河流的开发利用达到了空前的规模,人类在从开发利用河流过程中得到巨大财富和进步的同时,也得到回应和报复。到20世纪后半期,几乎全世界范围内的河流都不同程度地遭遇单项或多项并发症——河源崩溃,尾间消失,河槽淤塞,河床萎缩,河道断流,湿地退化,水质污染,洄游生物灭绝。

可以这样说,河流生命危机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人类活动对河流的危害。人口的迅猛增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大规模盲目修建水利水电工程等,是河流危机出现的主要原因。虽然自然环境气候对河流也有影响。如全球气候变暖等造成的冰川退缩,湖泊水位下降,湿地面积日益减少,源头水量逐年减少等,而全球变暖也与人类过度排放温室气体有关。综上所述,河流危机产生的根源是人破坏了人与河流的关系。特别是工业文明以来,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把人与自然完全对立起来,对河流的征服和控制导致了全球性的河流危机。

【思考】

1.什么是复合河流?

2.人类活动对河流造成了哪些影响?

3.你怎样看待人与河流的关系?

P90-93

后记

当社会流于浮躁,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认识身上肩负的使命?当我们走出校园,踏入社会,应该如何对待不可避免的欲望和挣扎?我们的理想主义,我们的万丈雄心,又将如何化为社会的推动力?

这些问题,是整个社会应当静心思考的。这些问题的答案,非一门课所能给出;但是,生命伦理学能比较好的从做人与处事上教给我们一种生活的态度。

在一般中学的学科教学中,教师比较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容易忽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提升。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容易形成“科学技术是万能的”等错误观念,一些学生对生命伦理问题缺乏深邃的思考,从而导致道德观念模糊、道德自律能力下降、生命意识肤浅,这对其今后发展健全人格是极为不利的。

解决伦理问题需要伦理学理论,但实际的伦理问题是错综复杂的,很难用一种理论解决所有的伦理问题。生命伦理学并不是为这些问题提供一个明确而又简单的终极答案,或绝对的判断标准。但是,生命伦理学对此的讨论反思,却有助于我们将来遇到类似问题,需要作出选择时不致随波逐流,而是以一种谨慎负责的态度塑造我们的行为。

目前,生命伦理学已不是创立之初时的“书斋里的学问”,而是渗透到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中。生命伦理学不仅仅是学术,更是生活与文化。它的价值不可能在一朝一夕中体现出来,但是它的作用历久弥坚。从终身教育的角度出发,它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认知,学会共处,学会生存”。可见,生命伦理学虽然不是直接进行生命教育,但却能从伦理道德的高度提高青少年对生命的认识,这样的生命教育更深刻。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开设的生命伦理学是一门德育智育交融、文理交叉的校本学科。作为一门非应试课程,生命伦理学是从根本上关心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是为他们的人生夯实基础,体现出学校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超前的教育意识。在伦理学问题日益凸显的当代社会,我们的工作对于学校、社会、祖国的未来都有长远的影响,这是其他课程难与之企及的,这也正是生命伦理教育的生命力所在。

五年多来,同窗好友共同探讨,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时相砥砺,使得生命伦理学这门课程逐渐发展成熟。在写作本书过程中,我们不断地遇到瓶颈,又不断地超越;不断地山穷水尽,又不断地柳暗花明;既要宏观把握整体轮廓的一致,又要在细小的地方缝缝补补。经过了“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著,终于迎来“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顿悟。

对完美主义者来说,一桩使命的终结是他为之奋斗却又不愿面对的——不到最后一刻,他的努力就永远不会停止;而当此书即将画上句号时,心中又总会留下这样或那样的遗憾:本书仅具框架,日后工作之余,定当发愤完善。不留恋脚印,路在前方。

本书编写人员有:李建芝(第一章概述),董晖(第二章辅助生殖),李磊(第三章动物福利),李建芝(第四章毒品),卓婧(第五章艾滋病),卢晓华(第六章水),刘欣(第七章人体研究),王颢(第八章人类瘟疫),刘晓燕(第九章干细胞),白文彬(第十章克隆人),付金花(第十一章基因隐私权),王颢(第十二章食品安全),顾咏梅(第十三章转基因技术),付金花(第十四章抗生素),况莉(第十五章临终关怀),刘欣(第十六章安乐死),卢晓华(第十七章脑死亡),于渊(第十八章器官移植),李建芝(后记)。

目录

概述/1

 一、生命伦理学的含义/1

 二、生命伦理学的产生和发展/2

 三、生命伦理学的专业特点/4

 四、开设生命伦理学课程的意义/4

 五、生命伦理学课程开发过程中的问题/5

 六、本书编写思想/6

辅助生殖/8

 一、为什么要进行辅助生殖?/9

 二、什么是辅助生殖技术?/10

 三、辅助生殖技术是怎样发展起来的?/10

 四、辅助生殖技术有哪些类型?/11

 五、我国对辅助生殖技术引发伦理问题有哪些指导原则?/13

动物福利/24

 一、什么是动物福利?/25

 二、世界范围内动物福利何时开始立法?/26

 三、动物福利适用于哪些动物?/27

 四、动物福利工作者的工作包括哪些领域?/28

毒品/49

 一、毒品离我们有多远?/49

 二、认清毒品的真面目/50

 三、毒品成瘾的机理/53

 四、毒品的危害/54

 五、拒绝毒品/56

艾滋病/70

 一、艾滋病离我们有多远?/70

 二、什么是艾滋病?/71

 三、什么是艾滋病病毒?/72

 四、什么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72

 五、艾滋病病毒有哪些传播方式?/73

 六、艾滋病病毒在体外的生存力强吗?/73

 七、哪一天是世界艾滋病日?/73

 八、你知道红丝带标志的由来吗?/74

水/86

 一、水在生命的舞台上扮演怎样的角色?/86

 二、我们有多少淡水资源?/88

 三、河流有生命吗?/90

 四、人类活动对河流产生哪些影响?/91

人体研究/102

 一、什么是人体研究?/103

 二、为什么要进行人体研究?/103

 三、为什么人体研究需要用伦理学准则进行规范?/105

 四、医学上新的治疗或预防措施的开发流程/107

人类瘟疫/117

 一、你了解人类历史上曾有哪些瘟疫大流行吗?/118

 二、你知道人类为了战胜瘟疫都做过哪些努力吗?/120

 三、你是否意识到人类健康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121

 四、你还记得我们在2003年的切肤之痛吗?/122

干细胞/136

 一、什么是干细胞,干细胞有哪些类型?/137

 二、胚胎干细胞有什么特点?/138

 三、胚胎干细胞有什么神奇的功能?/138

 四、作为科学研究的材料,胚胎干细胞有何独特之处?/140

 五、目前胚胎干细胞主要通过何种途径获得?/141

克隆人/152

 一、什么是克隆?/152

 二、克隆人就这么可怕吗?/153

 三、到什么时候克隆人的技术才能成熟呢?/154

 四、克隆人真的出现了怎么办?/155

 五、克隆技术发展历史/157

 六、世界各国政府对克隆人的反应/158

基因隐私权/173

 一、什么是基因?/173

 二、什么是人类基因组计划?/174

 三、我们是否可以拥有一张属于自己的基因身份证?/175

 四、什么是基因隐私权?/177

食品安全/193

 一、近年来我国都发生过哪些重大食品安全事件?/194

 二、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主要有哪些?/196

 三、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原因究竟是什么呢?/199

 四、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是怎样的?/202

转基因技术/211

 一、什么是基因、基因工程、转基因生物(食品)?/211

 二、转基因生物有何应用价值?/214

抗生素/225

 一、什么是抗生素?/225

 二、抗生素的滥用/229

临终关怀/241

 一、临终关怀的起源及发展/241

 二、临终关怀的特点/243

安乐死/257

 一、什么是安乐死?/257

 二、历史上“安乐死”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258

 三、为什么荷兰会成为安乐死合法化的第一个国家?/261

脑死亡/270

 一、什么是生,什么是死?/271

 二、传统的死亡和脑死亡有何区别?/273

 三、你了解人脑的结构和功能吗?/276

 四、如何区别脑死亡与“植物人”?/278

器官移植/286

 一、什么是器官移植?人们如何认识器官移植?/286

 二、器官移植是如何发展起来的?/288

 三、器官移植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难题是什么?/289

 四、器官移植成功的关键是什么?/292

 五、器官移植过程中存在哪些伦理问题?应遵循哪些伦理原则?/293

后记/304

序言

十分欣喜地得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生物教研组的全体老师,历时五年,边授课、边研讨,辛勤耕耘,反复研讨,形成了这本书——《生命的凝视——生命伦理学青少年读本》。它既是中学选修课的校本教材,又是一本科普读物。我曾在这所名校担任过十年校长,同时也是生物教研组的成员,因此为这本书的出版写个序言,实在是义不容辞。

2003年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指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并在课程设置中规定了必修内容和选修I和选修Ⅱ,选修Ⅱ是“学校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开设若干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于是,各地各校纷纷开设了多种多样的选修课程。但是,多数还是短期的、讲座性的、技艺性的,或是随师资状况变迁而变化的一些选修内容,不易坚持和规范。像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生物教研组那样,倾全组之力,追踪学生一生可能陆续碰到的生命伦理问题,以十八章的篇幅逐一展开,每章又以“问题探讨”、“知识储备”、“伦理思辨”、“价值取向”、“实施拓展”、“相关阅读”、“资料链接”等栏目组成,贯彻了以学生为主体,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的教育理念,难能可贵。

作者在本书的后记中说:“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开设的生命伦理学,是一门德育智育交融、文理交叉的校本学科。作为一门非应试课程,生命伦理学是从根本上关心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为他们的人生夯实基础,体现出学校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超前的教育意识。”这话很精彩,不仅是对开设生命伦理学这门课程来说,更折射了基础教育的追求。所有课程和教育教学活动,都应反映出德育和智育、科学和人文、应试和素质教育的交融,或和谐,或平衡,都是为了夯实青少年人生发展的基础。读读这本书吧,也许我们的收获会超出书本之外,获得一些启迪和鼓励。

对于生命伦理学我知之甚少,更无真知灼见。只能从教育的角度来作一些提示。其一是生命伦理学涉及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自然观、文明观等一系列理论问题,是很复杂的,可以交流探讨。但教学中一定要注意不要背离我国社会所倡导的核心价值体系,以免产生混乱。其二是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发展很快,社会的需求变化也很快,同一问题,今日的理解、实践和往日就可能不同,生命伦理学的教学亦当与时俱进。本书所列的18个专题,都可能需要随时地补充和更新,还会有新的专题要增加。其三是生命伦理学的永恒主题是对生命的态度和价值取向。如后记中所说:“生命的存在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基础,生命的质量是人类进步的基础。”尊重生命肯定是生命伦理学的主旋律。然而,大家都知道这个名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要让生命有意义,是为人民、为民族、为国家、为人类去奋斗,去创造,在这个历程中,进发出生命的光华。

几度秋去春来,算来离开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及其生物教研组已十个年头了。对共同工作的岁月十分留恋,对教研组诸位同仁的茁壮成长更感欣慰。窗外春色渐浓,新芽攒动。真是“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啊!

朱正威

2009年3月16日

(朱正威,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生物学特级教师,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项目生物课程标准核心组成员,参与课程标准研制和实验教材主编,曾任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

内容推荐

《生命的凝视——生命伦理学青少年读本》为“第三届北京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课题成果。

《生命的凝视——生命伦理学青少年读本》以十八章的篇幅逐一展开,每章又以“问题探讨”、“知识储备”、“伦理思辨”、“价值取向”、“实施拓展”、“相关阅读”、“资料链接”等栏目组成,贯彻了以学生为主体,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的教育理念。

编辑推荐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开设的生命伦理学,是一门德育智育交融、文理交叉的校本学科。作为一门非应试课程,生命伦理学从根本上关心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为他们的人生夯实基础,体现出学校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超前的教育意识。

目前,生命伦理学已不是创立之初时的“书斋里的学问”,而是渗透到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中。生命伦理学不仅仅是学术,更是生活与文化。生命伦理学虽然不是直接进行生命教育,但却能从伦理道德的高度提高青少年对生命的认识,这样的生命教育更深刻,这也是其他课程难与之企及的。

《生命的凝视——生命伦理学青少年读本》为“第三届北京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课题成果,追踪学生一生可能陆续碰到的生命伦理问题。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生命的凝视--生命伦理学青少年读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生物教研组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教育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4145895
开本 16开
页数 30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3
出版时间 2009-09-01
首版时间 2009-09-01
印刷时间 2009-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6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R-052
丛书名
印张 19.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9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11:0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