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新史学(第4卷再生产的近代知识)
内容
编辑推荐

《新史学》是探索史学发展新路的连续出版物,已出版三卷。本卷《第4卷 再生产的近代知识》旨在对“约定俗成”、业已为人们习以为常的近代知识进行审视:近代知识如何“约定”?如何“俗成”?这类约定俗成在近代知识的生产和再生产中是如何发生的?具体而言,本卷涉及三个有关近代知识的问题:第一,“近代知识”是以何种方式被叙述或呈现的?第二,“传统知识”在面对“近代知识”时,作出了何种自我变通?第三,当一种制度、概念、生活方式或改头换面、或原封不动(此种情形仅限于“器物”层次)地被接受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中一些便成为人们思想观念里、或者是社会生活中的新“传统”。这些新传统是如何形成的?收入本卷的9篇论文,分别从不同角度对上述这些问题进行了考察。本书由黄东兰等主编。

目录

引言:再生产的近代知识

变通

 张寿安:安门之学:钩沉传统学术分化的一条线索

前言:中国近代知识转型

从龚自珍“天下第一序”谈起

阮元学圈的学术事业

戴震以降的“说经”传统

结语:晚清的另一层转折

 关晓红:殊途能否同归:立?科举后的考试与选材

引言

统一抡才与培才

各种学堂考试与规章

选才用人趋向

殊途难以同归

 孙青:“以《周官》为之纲”:清末新政前后朝野对传统资源的应用一例

引言

戊戌前后维新派以名周礼》论西政的情况

“某大吏等杂聚败叶之论”一一张之洞《劝学篇》对《周礼》的应用

庚子辛丑之际清廷“诏议变法”与《周礼政要》的推出

清末科举改制与《评点周礼政要》

官方的读经构想:癸卯学制设计的《周礼》课程方案

余论:作为表达方式的喀周礼》

融会

 岸本美绪:中国史研究中的“近世”概念

引言

日中两国早期的“近世”论

“近世”和“近代”

多种多样的“近世化”

仓田明子:《资政新篇》的西学知识与基督教之影响

《资政新篇》的修改

从《资政新篇》看洪仁玕在上海租香港的经历

结论

 黄东兰:书写中国——明治时崩日本支那史.东洋史教科书的中国叙述

引言

“支那史”的创出

“开化”与“进化”

从“支那史”到“东洋史”

时间与空间表象

余论:“日本不在”的隐喻

 顾德琳:近代中国和“人种”概念——“全球本土化”问题的历史探讨

引言

我们是否为“黄色”

“我们”是谁

结论

发明

 陈蕴茜:山歌如火:《刘三姐》的性别意识与阶级抗争

谁的“刘三姐”

寻找“刘三姐”

再造“刘三姐”

“刘三姐”的阶级抗争

结语

 许国惠:样板戏里的革命:领袖、群众、阶级斗争

引言

从沪剧现代戏到京剧现代戏

从京剧现代戏到京剧样板戏

五部京剧样板戏定稿本的主题

结论

作者简介

征稿启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新史学(第4卷再生产的近代知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黄东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商品编码(ISBN) 9787101077605
开本 16开
页数 23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0
出版时间 2010-12-01
首版时间 2010-12-01
印刷时间 2010-1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史学理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38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0-53
丛书名
印张 1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0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2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3: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