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古砚台收藏与鉴赏/家庭收藏指南丛书
内容
试读章节

砚台的使用和保养

砚台是我国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漫漫历史长河中,它既被古代文人骚客们当做最重要的良师益友,也被众多收藏家们捧为极具内涵的艺术珍品。一方佳砚,多集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为一身。今人收藏砚台,或置于案头把玩,或日常使用,过程中都容易对砚台造成损伤,因此,了解砚石的石性和砚台基本的使用和保养知识,既能保持砚台的品相,又不会影响到砚台的寿命和书写效果,是收藏者们必做的功课。

一、砚台的使用

(1)储水。砚是极需要滋润的,平时需要每日换清水贮之,砚池也不宜缺水,古人称之“养研”。

(2)换水。使用的时候需要换水,用小壶滴清水在砚台表面,再用墨锭研磨。

(3)研磨。研墨时墨身要垂直,要重按轻转,先慢后快,不可急性。研快了墨汁粗,而且浓淡不匀。如果研墨时,听到沙沙响声,说明墨的质量不好,其中含有杂质或砂子。应及时剔除,否则损墨伤砚。切忌用开水或茶水,开水会使石质受热鼓胀,容易损坏砚台,影响发墨;用茶水会使墨汁变色,影响书画效果。

(4)用后刷洗。砚石使用之后,必须将余墨洗去,不可使之凝于砚上。不然残墨干结成渣块,第一妨碍研磨,第二伤笔毫,且会损害砚面。若与新墨相混,则无下墨或发墨之利。洗的时候可以用丝瓜瓤等物助之,但不可以坚硬之物用力擦拭,以免伤害光滑的砚面。如果需要带出场的话,最好阴干,不要用纸类擦拭,以免残屑留存,与墨相混。

(5)取墨。研墨之后,即须将墨取出,不要放在砚中,否则墨与砚胶黏难脱,易损砚面。若不小心黏住,可先用清水润之,将墨在原处旋转,待其松脱后再取出。

(6)存放。使用后,砚台应该定期地浸在水中养一养,长时间不使用,应用纸包好后放在干燥的地方,避免阳光的直射,否则砚质易干燥,砚匣易干裂。

砚的使用,主要就是磨墨,磨墨时对砚面、砚堂的保护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对于新置的墨锭也应注意其使用方法。明代杨升庵说:“新墨初用,有胶性并棱角,不可重磨,恐伤砚面。”《砚笺》也有相关论述,指出在使用新墨时,应在砚池施水,轻轻地旋转墨锭,待墨经浸泡稍软后再逐渐的加力研磨。佳砚不可用劣墨,如松烟墨杂质较多,质地不纯,用时易划伤砚面。用油烟墨研磨完毕后,应将墨锭置于墨床之上,或者搁置到别的地方去,不能放于砚面而不取,否则墨干结于砚面,拔墨时则易剥去砚面,造成砚面损伤。新墨胶重,用时尤应注意。其次是洗砚,在《纸墨笔砚笺·砚笺》中指出:“日用砚须涤去其墨败水,则墨水莹润,若过一二日则墨色差减,春夏二时霉渠蒸湿,使墨积久则泛胶滞笔,又能损砚精彩。”这说明砚台要保持清洁,经常注意洗涤,不能暴晒,不要火烤,阴干后,用砚盖盖好,以免灰尘落入。在《纸墨笔砚笺·砚笺》中也说明了洗涤的方法:“不得以滚汤涤砚,不可以毡片硬纸揩抹,恐毡毛纸屑以混墨色”,“皂角清水洗涤为妙,或以半夏切片擦砚去积滞墨,或用丝瓜瓤洗涤或莲房壳洗涤,去垢起滞不伤砚”。总之要用柔软的东西擦洗砚。如果遇到砚的本质粗,又有吸水现象,可涂少许蜂蜡,然后擦干净。使用时,用生姜擦也可。启用新砚时,如果不发墨,可用杉木烧成的木炭粉磨砚堂一遍,然后洗涤干净,即可发墨,这叫“发砚”。砚上涂胡桃油可使砚台滋润,而且起到保护作用。

注意事项:

(1)砚台里最好不倒墨汁,应使用墨块研墨。

(2)松烟墨和油烟墨性质不同,最好分开使用两块砚台,不宜混合使用。  (3)好砚要用好墨来磨。

(4)研墨的时候要画大圆,不要总集中在一个区域。

(5)应该及时清洗,不一定每次都清洗,但使用两三次就应该清洗一下,或者感觉遗留的墨比较厚的时候就需要清洗了。

(6)清洗的时候一定要用柔软的材料或用手,硬质材料虽然容易清洗干净,但是会使砚台表面变得粗糙不平,对砚台本身和墨块都不好。

P109-111

目录

绪论/1

砚台的起源和发展/7

古砚台的材质与种类/18

砚台的形制/45

砚台的雕刻和纹饰/55

砚台的铭文/61

古代名砚的收藏和鉴别/66

砚台的使用和保养/109

砚盒/116

古代文人与砚台收藏/120

历代制砚名家/129

古砚收藏的前景展望/137

序言

“乱世饥民,盛世收藏。”如今,中国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为中国收藏营造了极其良好的氛围。纵观当今中国收藏,人群之广、活动之繁、研究之深足以彰显盛世之态,文物艺术品交易市场的蓬勃发展,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的高潮迭起,也不断吸引着全世界收藏家们的目光。

如果将文物艺术品比作一道菜,这道菜中的配料则是丰富多彩的:从殷墟甲骨、三代青铜、两汉璞玉,到盛唐金银、宋元书画,再到明清陶瓷、文房杂项,可谓是集聚中华五千年文明之瑰宝,凝结中国古代艺术家之智慧与汗水。

众多瑰宝中,我尤爱文房,而文房中又甚爱古砚。原因有三:其一为久,自人类步入文明时代起,砚就被使用,在由单纯的实用品到可实用艺术品的发展过程中,它见证了历代帝王将相的更迭,记录了历代文人墨客的情怀;其二为众,即砚台的用材品种之多别无比拟,石材、玉材甚至木材皆可作砚,而且形式、题材颇多,将中国古代艺术家的雕刻技艺展现得淋漓尽致;其三为情,非砚有情,而是藏砚、爱砚之人有情,上到帝王将相,下到黎民百姓,凡是求知之人必爱砚,砚为良师亦为益友,可教人明事理、通达人、思安危。

此次应南京出版社之邀撰“收藏”丛书之砚台篇,不甚荣幸。书中介绍了古代砚台的发展历程、选材、雕刻、鉴赏、辨伪等内容,并选用了出土、拍卖、馆藏及个人收藏的砚台图片作示例,意在让广大的砚台收藏爱好者详细了解有关砚台的林林总总,并引导砚台收藏爱好者们识好砚、懂好砚、藏好砚。

文中鉴赏和辨伪部分多为个人收藏砚台二十余年的经验和观点,如有偏颇,请方家批评指正。

包章泰

2010年11月

内容推荐

《古砚台收藏与鉴赏》介绍了古代砚台的发展历程、选材、雕刻、鉴赏、辨伪等内容,并选用了出土、拍卖、馆藏及个人收藏的砚台图片作示例,意在让广大的砚台收藏爱好者详细了解有关砚台的林林总总,并引导砚台收藏爱好者们识好砚、懂好砚、藏好砚。

《古砚台收藏与鉴赏》由包章泰编写。

编辑推荐

砚,为国之瑰宝。中国的砚台文化当属国粹中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一族。再者,随着古玩艺术品市场的持续升温,砚台的价值也逐渐得到回归,藏砚、爱砚者日益增多。笔者包章泰认为,在进行砚台收藏之前,应先对砚台的基础知识进行了解,如砚台的构成、砚台的用语、砚台的名称,再慢慢深入了解其历史发展、选材、工艺、辨伪等等,由浅人深、由表及里地丰富砚台的知识,以帮助砚台收藏爱好者们更专业、透彻地鉴别身边的砚台。

本书《古砚台收藏与鉴赏》就是为此目的而编写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古砚台收藏与鉴赏/家庭收藏指南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包章泰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南京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186793
开本 16开
页数 14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4
出版时间 2011-04-01
首版时间 2011-04-01
印刷时间 2011-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艺术-鉴赏收藏
图书小类
重量 0.24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894
丛书名
印张 9.7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30
169
7
整理 汤淳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4:5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