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第二十个妻子
内容
编辑推荐

印度,一个遥远及神秘的古老国家,它的历史不断的被写入一篇又一篇的故事里,而你手上的这本第二十个妻子,就是一部发生在这个神秘国度的爱情冒险小说。

茉荷茹妮莎一个坚强、有才气、美丽耀眼的女人,她的名字正代表女人中的太阳。在故事中,她所散发出来的那种韧性与不凡的谈吐,深深吸引蒙兀儿王朝的萨林王子,但是,在当时的印度一个贫民女子是不可能被注意到的。于是,她要求母亲让她进宫,那时她才只有八岁,而她的爱决定了印度的兀儿王朝的命运。

本书作者以罗曼史笔法写历史绮情,叙述茉荷茹妮莎反抗传统,瑰丽曲折的一生。

内容推荐

三百多年来,莫卧儿皇帝为哀悼亡妻所建的泰姬陵,被世人传为佳话。但这位皇后的姑姑茉荷茹妮莎,才是印度史上最受宠幸、最有权势的皇后,她成为皇后的历程,更是一段流传于印度不为世人知晓的传奇。

她生存滚滚的沙尘中,从小在后宫角落长大。她八岁第一次见到英俊的王子,就决心要做他的妻子。但她被迫与一个不爱她的军人结婚,直到三十四岁才与真爱重逢。婚后,贾汗季册封她为“世界之光”。

樱杜·桑妲蕾森(Indu Sundaresan)以罗曼史笔法写历史绮情,叙述茉荷茹妮莎反抗传统,瑰丽曲折的一生。作者对印度历史与皇室生活的考察,更为小说增加了细腻的写实色彩。

茉荷茹妮莎成为皇后之后,像武则天辅佐唐高宗那样“垂帘听政”,这将在《玫瑰盛宴》中完美呈现。

试读章节

正午的太阳照得拉合尔市一片光灿灿、白晃晃,平常这个时候,街头总不见半个人影。但是今天,莫提市集挤满了缓缓移动的人群。群众熟练地拨弄着一头安静地在窄街街心闲荡的母牛,它的下颌正有节奏地蠕动着,咀嚼早晨吃下的青草和干草。

一间间方正的店铺与铺砖的街道齐平,店家们舒舒服服地坐在拥挤的铺子边,招呼着来来往往的顾客。几个罩着薄印花布面纱的妇女,斜倚在店铺上方屋子的木雕阳台上。一名男子牵着系了一只宠物猴子的皮带,妇女们对他叫唤着:“叫它跳舞。”他抬头鞠躬,把音乐盒放在地上。音乐响起,穿着蓝色西装背心、头戴饰有穗带土耳其帽的猴子,就跳将起来。跳完了,妇女们鼓着掌,便把银币扔给男子。男子和猴子捡起街上的银币,又郑重地鞠躬,才继续上路。在街角,乐师们吹起横笛打起鼓来,人们开怀地和朋友闲话家常,刻意提高音量好盖过嘈杂的喧哗声;小贩叫卖着装在黄铜高脚杯里冰镇的莱姆绿色冰果子水,妇女开心地大声讨价还价。

在远方,拉合尔城堡矗立在两排房子和壅塞在市集大街的店铺之间。城堡的红砖墙高耸直入天际,遮住了皇宫和御花园,从市区无法窥见。

全城正大肆庆祝着。阿克巴的长子——即皇储萨林王子——再过三天,也就是1585年2月13日就要成婚了。萨林是三个皇子中最先结婚的,今天再热的天气,再大的尘埃和噪音,都无法令拉合尔的百姓扫兴而不去市集。

在季亚斯·贝格家里,中庭静悄悄的,只有市集传来模糊的笛声打破寂静。陶盆里的玫瑰和茉莉盛开着,静止的空气中洋溢着浓郁的花香。角落的喷泉潺潺涌出,水花四溅洒落到附近发热的石径上,发出嘶嘶的声响。庭院中央有一株叶片呈三角形的大菩提树,浓密的枝叶向四处伸展。

在菩提树凉爽的树荫下,五个孩子盘腿坐在黄麻垫子上,正低头用功写字,手里的白色粉笔在平滑的黑石板上画着。总有一两个孩子不时抬头倾听远处的音乐,只有一个孩子始终静静坐着,抄写摊开在面前的波斯课本上的课文。

茉荷茹妮莎一笔一画地描摹着,脸上的神情十分专注,舌尖从齿间露出,专心不受干扰。

坐在她旁边的是哥哥穆罕默德和阿布尔,姐姐莎丽荷和妹妹卡荻嘉。

一声钟响,在寂静的庭院里回荡着。

两个男孩立刻跳起来跑进屋里,不久,莎丽荷和卡荻嘉也跟着进去了,只有茉荷茹妮莎留下,专心地做功课。他们的老师是清真寺的毛拉,他合起书本,双手交叠放在膝上,坐在那儿看着这个孩子。

艾诗玛特出来,走进庭院微笑着。当然,这是个好兆头,经过这么多年的抱怨、闹别扭,还有“为什么我要读书”、 “妈,好无聊”的抗议后,茉荷茹妮莎似乎终于定下心来学习了,以前午餐钟响时,她总是头一个站起来的。

“茉荷茹妮莎!该吃中饭了,孩子。”艾诗玛特叫她。

听到母亲的声音,茉荷茹妮莎抬起头来。碧蓝的眼睛仰望着艾诗玛特,脸上绽放出一朵带着酒窝的微笑,露出一口整齐均匀的洁白牙齿,前面一条缝隙有一颗恒齿尚未长出。她从芦席垫上站起来,向毛拉鞠躬后,走向母亲,她的长裙微微摆动着。

她走近母亲时,打量着她。妈妈总是这么整洁,头发用芳香的椰子油抹得发亮,在颈项处挽成一个髻。

“今天上课开心吗,孩子?”艾诗玛特问道。这时茉荷茹妮莎伸过手来,轻触母亲的手臂。

茉荷茹妮莎皱着鼻子说:“我不懂的,毛拉都没教,他好像不是什么都懂。”艾诗玛特随即蹙起眉头。她赶紧问道:“妈,我们什么时候去皇宫?”  “我想你爸爸和我下周必须去参加婚礼,请帖已经送来了。爸爸会跟男士们在宫里,我奉诏到后宫去。”

她们走进屋里,茉荷茹妮莎放慢脚步和母亲同进。她才八岁,长得很快,个头已到母亲肩膀了。她们步履轻悄地穿过阳台,赤脚在清凉的石板地上滑过。

“妈,王子长得什么模样?”茉荷茹妮莎问,尽量掩饰声音中热切的语气。

艾诗玛特想了一下: “他英俊又迷人。”然后略带迟疑地笑笑,又说:“也许性急了些。”

“我会见到他吗?”

艾诗玛特扬起眉说: “怎么突然对萨林王子感兴趣了?”

“没什么理由。”茉荷茹妮莎匆忙回答, “只是有皇室婚礼,而且我们将亲临宫廷观礼。他娶的是谁?”

“你若是要参加婚礼,一定得把当天的功课做完,我会跟毛拉讨论你的进度。”艾诗玛特微笑着对女儿说, “也许卡荻嘉也想去。”卡荻嘉和玛妮嘉是他们来到印度后才出生的,玛妮嘉还是襁褓中的婴儿,年纪太小,既不能上课,也不能外出。

“也许吧。”茉荷茹妮莎挥手表示不赞同,她手腕上的绿色玻璃手镯叮当一声滑到手肘。 “但是卡荻嘉根本不懂宫廷规矩和礼仪。”

艾诗玛特将梳得一丝不苟的头向后一仰,笑道: “你就懂了?”

“当然。”茉荷茹妮莎坚决地点点头。卡荻嘉是个婴孩,晨课时没法安稳地坐上二十分钟,什么事都能让她分心:树上的鸟儿、争食坚果的松鼠、穿透菩提树的阳光。但这不是重点。 “妈,萨林王子要跟谁结婚?”她又问。

“熳白公主,她是琥珀堡的巴格万达斯王公的女儿。”

“王子都是娶公主吗?”

“不一定,但是大多数皇室婚姻都是政治联姻。这一回,阿克巴皇帝希望和王侯巩固邦谊,巴格万达斯同样想跟印度加强关系。毕竟,他现在是皇帝分封的诸侯。”

“我在想,嫁给王子会是怎么样的光景?”茉荷茹妮莎说,两眼呆滞,如在梦中。“做个公主……”

“或者皇后,孩子。萨林王子是王位的合法继承人,你知道,他的妻子或者妻子们全都是皇后。”艾诗玛特看着女儿欣喜若狂的神情:“但是皇室婚礼说得够多了。”她抚摸着茉荷茹妮莎的头发,脸变得更柔和了:“再过几年,你会离开我们,嫁到你丈夫家里,那时我们再谈你的婚礼。”

茉荷茹妮莎很快地看了母亲一眼。印度皇后!爸爸回家会讲述当天发生的事,阿克巴皇帝治国的小花絮,后宫女眷隐身屏风后旁听朝廷议事,有时静观不语,有时会用美妙的声音说个笑话或发表意见。在皇帝的后宫里,在宫廷里,多幸福啊!她多么希望能身为公主,那么她就可以嫁给王子,也许还会嫁给萨林王子。但是那样一来,艾诗玛特和季亚斯就不能做她的父母了,这想法叫她心悸了一下。她把手伸进母亲手里,两人继续走向餐厅。

快到餐厅时,她拉着艾诗玛特的手臂又说: “我可以跟你去参加婚礼吗?妈,求求你!”

“看你爸爸怎么说。”P17-20

序言

《第二十个妻子》是根据事实并以部分想象情节贯穿的一部历史爱情小说,女主角茉荷茹妮莎三十四岁才嫁给印度莫卧儿王朝的贾汗季皇帝,其后十五年以贾汗季的名义统治帝国。17世纪去过贾汗季皇帝宫廷的人,在返国的记述里对她着墨很多,当时她正权倾一时。这些人都未亲眼目睹过她,他们对英属和荷属东印度公司雇主所描述的,部分是事实,部分是传说,部分是市井的街谈巷议。

这些说法都千篇一律地提到她出生时不寻常的遭遇、在萨林(即后来的贾汗季)即位前两人的恋情,以及怀疑萨林是她丈夫之死的主谋。当代史家一般并不同意这些说法,但所有作者对某些观点看法倒是一致,贾汗季从此未再迎妻纳妾,茉荷茹妮莎是他第二十个妻子,也是最后一个。虽然他在回忆录里只略微提到她,但是她是他在162 7年过世前生命里最重要的人。印度很多诗歌和民谣都是以他们的爱情故事为题材,而著名的爱尔兰诗人汤马斯.摩尔(Thomas Moore,1779~1852,著有The Last Rose of Summep等知名作品)的诗集《拉娜茹珂》就是根据他们的故事写成的。

围绕她的传说几百年来萦绕人心,也开始引起我的兴趣。这个隐在面纱后的女人是谁?为什么皇帝对她痴心不移?为什么他给她这么大的权力?在那个据说女人鲜少露面和发言的时代,茉荷茹妮莎铸造有自己名号的硬币,发布敕书,与外国贸易,拥有船只定期往返于阿拉伯海,赞助艺术,批准修筑了许多到今天还存在的御花园和皇陵。换言之,她跨越了传统的藩篱,这一切都因为皇帝爱恋她到了痴迷的地步。

有关她的说法莫衷一是,有人说她慷慨大度,也有人说她残酷卑鄙。她深爱贾汗季,对他着迷到无法自已的地步,她用美酒和鸦片麻木他的感官。于是,他生病时只求助于她,连御医都不相信。 《第二十个妻子》是依据所有有关茉荷茹妮莎的野史写成,这些野史大部分是在她死后及她以皇后身份统治时所写。

她在嫁给贾汗季之前的生平故事是以历史为本,穿插了一些想象的情节。萨林反叛阿克巴、库斯劳反叛萨林、贾汗季在库斯劳逃到拉合尔后对其下毒手、乌兹别克国王和波斯国王威胁帝国西北边境、德干战事,甚至茉荷茹妮莎侄女与库伦王子订婚等,这些都是史实。在萨林王子意图进攻亚格拉的国库未果后,阿里库里叛逃,他支持库斯劳,杀死库图布丁汗·柯卡,之后死在帝国大军手里,也都是事实。至于其余的部分,我是依据市井俚语、17世纪到印度旅人的说法、茉荷茹妮莎的传说,再加上自己的想象写作而成。

莫卧儿王朝前后共有十九位皇帝,统治长达332年(1526~1858)。提到王朝伊始的六个主要皇帝,一般的说法是:巴布尔(Babut,1526~1530在位)建立帝国;胡玛雍(Humayun,1530~1556在位)丢掉江山,被逐出印度,又中兴复国;阿克巴(Akbar,1556~1605在位)十三岁即位,巩固帝国;贾汗季(1605~1627在位)接下父亲留给他的江山后,开疆辟土的功绩不多,却以风流韵事而传世知名;从小就熟知父皇贾汗季与茉荷茹妮莎感人爱情故事的库伦王子,即位后号称沙贾汗(ShahJahan,1627~1658在位),他因兴建人间不朽的爱情纪念建筑泰姬玛哈陵(Taj Mahal)而留名青史;随后的欧朗柴布(Aurangzeb,1658~1707在位)穷兵黩武并沉迷于宗教迫害,是帝国由盛转衰的罪魁祸首。

这些帝王所娶的女人,或者她们所掌握的权力,鲜被论及, 《第二十个妻子》一书意图填补这段空白。

有一件事是不争的事实,即季亚斯·贝格(茉荷茹妮莎的父亲)家族的女人对她们的男人和印度历史有相当程度的影响力。后世所知的努尔·贾汗(Nur Jahan,茉荷茹妮莎的封号)皇后,从嫁给贾汗季一直到1627年他逝世前这段时间,一直大权在握。她组建了一个三人执政团协助她统治,她父亲季亚斯·贝格、哥哥阿布尔·哈山和贾汗季三皇子库伦。本书续集《玫瑰盛宴》(The Feast of Roses)里所叙述的就是这段故事,茉荷茹妮莎以皇后身份入宫一年后,库伦就娶了她侄女艾珠曼德·芭努·比干(阿布尔的女儿,季亚斯的孙女)。库伦即位成为沙贾汗皇帝后几年,艾珠曼德在为他生下第十四个孩子后不幸过世。为了纪念艾珠曼德,沙贾汗修建了泰姬玛哈陵,当时茉荷茹妮莎还在人世。

一般来说,由于泰姬玛哈陵,全世界都知道了库伦对艾珠曼德的深情。毫无疑问,贾汗季对茉荷茹妮莎的至情也毫不逊色。他或许没有为后世留下纪念性的建筑,但是他给了她晚年的挚爱随心所欲的最大自由。茉荷茹妮莎也确实充分运用了这个自由,且因深爱他而尊重他的意愿。她以一介女流统治帝国而知名,但是她之所以能成为权倾王朝的女子,是她身为皇帝的夫君衷心如此,一点都没有心不甘情不愿。

樱杜·桑妲蕾森

书评(媒体评论)

如果你曾好奇印度后宫戴着面纱的女人如何掌权,或是对印度史上最强大的莫卧帝国有过想像,那就来读这本书吧!这是一个关于王朝政治、权力斗争及终身不渝的浪漫爱情的历史故事。

——Bookloons corn

桑妲蕾森编织了一部迷人而引人入胜的小说,叙述了一个拒绝遵守皇后本分、敢于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为决策者、挑战所有规范的女子——茉荷茹妮莎。

——Free PIeSS Journal

刚开始读这个故事,我对这位印度史上最有权势的皇后的印象似乎仅止刻板印象:倾国倾城、任性自傲、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然而续读下去,透过作者对于那个时代的印度的深入描绘,也才意识到印度女性,即使贵为皇后,在当时也是倍受压抑的。而随着故事情节的开展,茉荷茹妮莎的聪慧坚毅、城府深沉以及渴望权力的性格也越来越鲜明;看着她一步步在宫廷里扩展势力,也越发期待接下来她将如何继续挑战传统父权、成为一位不平凡的皇后。

——by吴佩颖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第二十个妻子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樱杜·桑妲蕾森
译者 金石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安徽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632629
开本 16开
页数 27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5
出版时间 2009-09-01
首版时间 2009-09-01
印刷时间 2009-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5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351.45
丛书名
印张 17.25
印次 1
出版地 安徽
234
167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1209633
版权提供者 Indu Sundaresan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2:3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