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与诠释学丛书”除了延续中国哲学体用论、心性论、境界论等固有传统,予以当代解释之外,更吸收了现代新儒家、日本京都学派、海德格尔、迦达默尔等哲学家思想之中的本体诠释学资源,在这套丛书开展儒、道、佛与美学的“中国诠释学”之四个面向。
本书作为该丛书之一,从本体诠释的立场,阐明佛教诠释学的意义,展开天台、禅、净土的佛教诠释学主要内容,也涉及佛教诠释学在宗教对话、心灵治疗和宗教社会学上等等应用课题。
图书 | 佛教诠释学/中国哲学与诠释学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中国哲学与诠释学丛书”除了延续中国哲学体用论、心性论、境界论等固有传统,予以当代解释之外,更吸收了现代新儒家、日本京都学派、海德格尔、迦达默尔等哲学家思想之中的本体诠释学资源,在这套丛书开展儒、道、佛与美学的“中国诠释学”之四个面向。 本书作为该丛书之一,从本体诠释的立场,阐明佛教诠释学的意义,展开天台、禅、净土的佛教诠释学主要内容,也涉及佛教诠释学在宗教对话、心灵治疗和宗教社会学上等等应用课题。 内容推荐 《佛教诠释学》一书从事大乘佛学之本体诠释学之创建,研究中国哲学史中的大乘佛学所蕴含的丰富的本体诠释学意涵,兼论其根源之印度大乘佛学本体诠释学原初模型及其中国转化。 目录 第一部分 论佛教诠释学的成立根据、意义与相关研究 第一章 佛教诠释学的重省——佛教诠释学的意义、相关研究与主要论题 导论 第一节 佛教存有学与佛教诠释学的意义与其疑难之重省 第二节 论佛教诠释学的相关研究 第三节 佛教之本体诠释学的基本论题 第四节 佛学诠释学的重要性 结论 第二章 当代如来藏思想的争议与佛教诠释学——印顺之后的如来藏说争议之评议 导论 第一节 诠释冲突:如来藏说之争议与诠释冲突的解决 第二节 林镇国《辩证的行旅》的解构思想与两种诠释学视点下的如来藏思想批判 第三节 评蔡耀明的“内部建构”的佛学研究法 结论 第二部分 佛教诠释学的三个环节:佛教存有学、知识论和实践论 第一章 天台佛学的诠释学与人间佛教的哲学反思——佛教诠释学三环节之一 导论 第一节 对人间佛教思想与中国佛教的本体诠释的反省与未来发展的前瞻 第二节 汉传佛教的思想特色:以智颛天台佛学的三谛说之思想创造为例 第三节 中国哲学的本体诠释之根源:古代中国思想的共通的“三”的思想模型 第四节 论佛教诠释学对于诠释学与佛学研究之意义 第五节 天台佛学的本体诠释学的三个环节 结论 融合与对活:走向未来的佛教诠释学与人间佛教在21世纪的实践 第二章 禅的佛教诠释学与世界伦理——佛教诠释学三环节之二 导论 第一节 汉斯·昆的世界伦理构想及其纲领 第二节 《楞伽经》论如来禅与如来藏藏识:禅的本体诠释学与超存有学 第三节 “指月之喻”的禅的本体诠释的三个环节 第四节 禅的伦理学与世界伦理 结论 走向佛教与基督教对话的世界伦理之建构 第三章 净土信仰论之诠释:世亲、昙鸾与亲鸾之迥向思想——佛教诠释学三环节之三 导论 第一节 迥向、转变与转依的理论关联:迥向说的佛教诠释学含义 第二节 大信心即大佛性即如来:净土信仰的佛教诠释学 结论 第三部分 佛教诠释学的应用 第一章 佛教的空与基督教哲学——基督教哲学与佛教哲学之对话的一个当代反思 导论 第一节 空的哲学对于基督教与佛教的对话的重要性 第二节 “空”之体验、佛性论与虚无主义的克服 第三节 佛教与基督教的宗教对话的本体诠释进路:佛教与基督教对话的理论模型之试探 第四节 禅的哲学与基督教的“自我中心性”、“终末论”以及“罪”问题之会遇 结论 第二章 人间佛教的本体诠释学与现代性问题——以太虚、印顺的诠释差异为线索 导论 第一节 “人间佛教”的本体诠释学——从“般若空”到“中道”到“实相” 第二节 从宗教社会学的观点论现代佛教所提倡的“人间佛教” 第三节 从“表现的总体性”和“结构的总体性”看太虚大师与印顺法师“人间佛学”的理论根据的差异及其宗教社会学含义 第四节 台湾与中国内地的现代佛教的“现代性”的哲学反思 结论 第三章 佛教意义治疗学与佛教诠释学 导论 第一节 从弗兰克的意义治疗学到佛教的意义治疗学 第二节 佛教的心灵治疗技巧与佛教意义治疗学 第三节 佛教的意义治疗学与佛教诠释学 结论 第四章 佛教与科学——论佛教科学观与佛教心理学作为一个范例 导论 第一节 近代科学对于宗教世界观的运用与佛教的科学观 第二节 当代科学与宗教的关系的几种模式及佛法与科学的会通 第三节 佛教心理学所例示的当代佛教科学观 结论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佛教诠释学/中国哲学与诠释学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赖贤宗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1157602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62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57 |
出版时间 | 2009-10-01 |
首版时间 | 2009-10-01 |
印刷时间 | 2009-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6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942.1 |
丛书名 | |
印张 | 1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0 |
宽 | 154 |
高 | 13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