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较全面、系统地展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历次阅兵的辉煌场面,特别是深入挖掘了人民共和国历次阅兵的台前幕后、社会背景、高层决策、外界反映,乃至特点、影响等,追寻人民解放军留下的和正在留下的光辉足迹,以期折射人民解放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伟大征程,是一部比较难得的融历史性、知识性和可读性于一体,记述人民共和国与人民军队光荣历程的纪实作品。
图书 | 共和国阅兵纪事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较全面、系统地展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历次阅兵的辉煌场面,特别是深入挖掘了人民共和国历次阅兵的台前幕后、社会背景、高层决策、外界反映,乃至特点、影响等,追寻人民解放军留下的和正在留下的光辉足迹,以期折射人民解放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伟大征程,是一部比较难得的融历史性、知识性和可读性于一体,记述人民共和国与人民军队光荣历程的纪实作品。 内容推荐 盛世喜逢盛典。200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将迎来她的60华诞,举国上下,普天同庆。国庆盛典。是全国各族人民的盛大节日,也是检阅我们国防成就和力量的庄严典礼。 盛世大典,展示我赫赫军威。 盛世大典,展示我煌煌国力。 盛世大典,展示我蓬勃向上的民心。 与人民共和国一起成长的,是人民的军队。 在人民共和国走过的60年光辉历程里,作为国庆庆典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先后举行了13次国庆阅兵。13次国庆阅兵,13次巨大变化。从骡马化到机械化,从机械化到信息化——透过匡庆阅兵这个窗口,我们看到了一条人民军队与人民共和国一起成长的轨迹。 这条轨迹,镌刻着军人的忠诚,勇敢,坚定;这条轨迹,张扬着军人的理想,信念,追求。 目录 富国强兵创盛世——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 题引 “红色中华”的开国阅兵——瑞金阅兵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唯一一次阅兵——延安阅兵 定都北平的奠基礼——西苑阅兵 第一章 1949:新中国第一次国庆阅兵 链接:国歌的来历 链接:国旗的诞生 链接:“28响礼炮”之谜 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链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 链接:“八一”建军节和“八一”军旗的来历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诞生日 链接:世界阅兵史上绝无仅有的战机带弹受阅 第二章 1950:新中国第二次国庆阅兵 链接:第一年的新中国 链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 链接:苏联政府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大元帅电贺中国国庆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内阁首相金日成致毛泽东贺电 链接:抗美援朝的决策经过 第三章:1951:新中国第三次国庆阅兵 链接:庆祝第二届国庆节 链接: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斗英雄国庆节观礼代表团国庆节前夕致信毛泽东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斗英雄国庆节观礼代表团国庆前夕写信向毛泽东致敬 链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 链接:刘伯承抓国庆阅兵训练纪事 南京军事学院受阅部队代表向毛泽东敬酒 链接: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参加抗美援朝作战 链接:我们的朋友遍于全世界 第四章 1952:新中国第四次国庆阅兵 链接:中国人民志愿军举行上甘岭战役 链接:毛泽东批准《军事整编计划》 链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和政务院 决定部分部队集体转业 链接:毛泽东提出“五统”、“四性” 链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 链接:举世无双的三军仪仗队 链接:民兵与国庆阅兵 链接:中国人民解放军五大军种之一的公安军 链接: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主席胡志明给毛泽东的贺电 第五章 1953:新中国第五次国庆阅兵 链接:伟大、光荣的第四个国庆节 链接:西藏地方政府达赖喇嘛在国庆节前夕致电毛泽东致敬 链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 链接:人民解放军组建海军陆战队 毛泽东提出海军建设的总方针 链接:毛泽东主席发表“提高警惕,保卫祖国”题词 第六章 1954:新中国第六次国庆阅兵 链接:援越抗法 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决定设立国防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成立 重新成立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毛泽东任主席 中国人民解放军各统率机关改换冠称 以人民解放军为主修建的康藏、青藏公路正式通车 链接:朝鲜政府代表团团长金日成在北京机场的谈话 链接:苏联政府代表团团长赫鲁晓夫在北京机场的谈话 链接:越南胡志明主席给毛泽东主席的贺电 链接:90:阅兵壮军威 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命令 链接:海军第一支潜艇部队成立 链接:中国第一架雅克-18型飞机试制成功 第七章 1955:新中国第七次国庆阅兵 链接:毛泽东主席公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 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规定勋章奖章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 人民革命战争时期有功人员的决议》 链接: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度 人民解放军军衔史上的三个为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授衔、授勋典礼隆重举行 链接:许光达自请降衔信 人民解放军换穿55式军衔服装 链接:国务院决定将全国6个大军区改划为12个大军区 链接:人民解放军陆、海、空军协同作战,解放一江山岛 中国接收旅顺口海军基地 人民解放军在辽东地区举行抗登陆军事演习 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命令 第八章 1956:新中国第八次国庆阅兵 链接:中央军委制定保卫祖国的战略方针 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解放军的l0次精简整编 链接:“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命令 链接:在国土防空作战中,航空兵首次夜间击落敌机 第九章 1957:新中国第九次国庆阅兵 链接:周恩来提议称“第二炮兵” 链接:为解放台湾、保卫祖国建设、保卫世界和平而奋斗 第十章 1958:新中国第十次国庆阅兵 链接:错误开展反“教条主义”斗争 链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成立 中国人民志愿军撤出朝鲜回国 中国政府发表关于领海的声明 炮击金门 链接:坚决给胆敢侵犯的敌人以毁灭性打击 链接:“全民皆兵”,“大办民兵师” 链接:“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要抛就抛大的” 第十一章 1959:新中国第十一次国庆阅兵 链接:人民解放军平息西藏武装叛乱 中国人民解放军边防部队进行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 链接:反“右倾”斗争和批判“资产阶级军事路线” 链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命令 链接:赫鲁晓夫的惊讶 链接:“原子弹既然是吓人的,就早响” “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第十二章 1981:华北大演习阅兵 链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电子对抗部队成立 全军开展争当“五好战士”和“四好连队”运动 毛泽东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 全军展开“比武”活动 全军改换新式着装 人民解放军派出部队援越抗美 链接:人民解放军派出部队帮助老挝修筑公路 人民解放军进行珍宝岛自卫反击作战 中国成功地进行了首次地下核试验 人民解放军取得西沙群岛自卫反击作战的胜利 链接:落实政策,平反冤假错案 人民解放军边防部队被迫进行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 链接:邓小平指示:搞实兵演习,提高部队实战水平 链接:邓小平在华北大演习阅兵式上的讲话 第十三章 1984:新中国第十二次国庆阅兵 链接:中国首次成功地用一枚运载火箭发射三颗人造卫星 六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选举邓小平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中国第一台“银河”亿次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 链接:云南、广西边防部队进行自卫还击作战 链接:全军开展军民共建活动 全军培养军地两用人才工作全面展开 链接:邓小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庆祝典礼上的讲话 链接:中央军委转发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关于加强军队院校建设的报告》 人民解放军开始选调地方应届大学毕业生担任指挥干部 链接:中国首次以潜艇从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获得成功 链接: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总部成立 链接:各国舆论盛赞中国1984年国庆阅兵和群众游行 第十四章 1999:新中国第十三次国庆阅兵 链接:全军干部、战士换穿新式服装 人民解放军海军编队访问南亚三国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成立 预备役部队正式列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制序列 人民解放军第一个陆军直升机大队成立 中央军委确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中央军委确定毛泽东等36人为军事家 人民解放军舰载机部队诞生 海军驱逐舰编队全部国产化 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确立 科技强军战略和“两个根本性转变”战略思想的提出 江泽民题写人民解放军建设总要求 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进驻香港特别行政区 “打得赢”、“不变质”两个历史性课题的提出 中央军委制定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成立 组建新的国防科技大学 “神舟”一号试验飞船成功发射 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澳门部队进驻澳门 链接:中国“巨龙”是如何“走进”天安门广场的 链接:我们的女兵既爱红装,也爱武装 几百吨汗水浇铸强大方阵 6吨铁钉踏出震撼人心的足音 三军空中大协作 链接:江泽民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链接:中南海心系火箭兵 链接:只有中国的大阅兵最出色 链接:完成双重历史任务、走跨越式发展道路的提出 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建立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军队干部制度 中美空军飞机在中国南海空域发生撞机事件 中吉两国举行联合反恐军事演习 中国女军人首次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第三颗“北斗”导航定位卫星发射成功 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新世纪新阶段人民解放军历史使命的提出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提出 全军军事训练会议进一步明确新世纪新阶段军事训练的指导思想 人民解放军“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优良传统的提出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能同时自主研发先进战斗机、航空发动机和空空导弹的国家 全军及武警部队换发07式军服 “嫦娥”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和平使命一2007”联合反恐军事演习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提出 第十五章 2009:新中国海上阅兵 链接:中国的海军 中国目前还没有海军节 链接:海上阅兵今昔 人民海军历史上的四次海上阅兵 链接:海上阅兵式上的“满旗”、“满灯” 链接:经略海洋:党中央、中央军委为人民海军建设和发展指明方向 链接:中国海军舰艇是如何命名的 链接:友谊的使者,和平的象征 链接:外媒评2009年海上阅兵:中国海军展示力量 链接:中国不能永远没有航空母舰 结束语 2009:举世瞩目,充满期待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年的新中国 宋庆龄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是具有历史意义和欢欣鼓舞的纪念日。它显示着人民解放与中国新生的开始。它是新纪元的发轫,我们从此走进了人民的新时代。 一九五。年十月一日是一个除旧布新的信号日。它显示着人民共和国第一年的完成,和第二年的开始。它从此结束了第一年的历史任务,准备向着更加壮丽的目标前进。 一九五。年十月一日是和平的日子。它指出新中国和四亿七千五百万人民的力量是在支持着世界和平。我们以巨掌举向战争贩子。 “我们需要和平!我们要的是建设,不是破坏!我们要真诚的国际合作,不是帝国主义!”这是全中国人民与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所共同争取的。所以在人民共和国的纪念日,我们应大声疾呼:“人民一定要有和平!世界和平万岁!” 因此,我们应将新中国第一年的意义深刻地写在历史中。 在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上,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发布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坚决执行中央人民政府和毛泽东的命令,迅速肃清国民党军队及其残余,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国土,同时肃清土匪和其他一切匪徒,镇压他们的一切反抗和捣乱行为。从1949年10月至1950年4月,人民解放军继续完成解放战争的各项任务。第四野战军先后解放了广东、广西、海南岛等中南地区全境;第二野战军解放了四川、云南、贵州、西康省全部,并准备进军西藏;第三野战军解放了厦门、舟山群岛等沿海大部分岛屿,并进行解放台湾的准备。从1949年10月至1950年5月,8个月时间内,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正规军88万余人。全国除大陆的西藏和沿海的台湾等少数岛屿外,其他地区全部解放。新解放区剿匪和全国镇压反革命工作,也已展开并取得了成绩。 1950年6月6~9日,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了七届三中全会;6月14~23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召开第二次会议。它们为人民解放军确定了如下任务: 第一是准备进军台湾、西藏,解放全部国土。解放台湾是全国军事工作的重点。第二是消灭残余土匪,安定地方秩序。第三是参加生产建设工作。第四是加强教育工作,提高部队的文化水平。第五是整编和复员工作。 中国人民根据中共七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的部署,从1950年6月开始,集中精力致力于医治长期战争遗留的创伤,以争取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为中心任务,展开了恢复国家建设的各项工作。 然而,就在这时,即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立即对朝鲜内战实行武装干涉;同时,派海军第七舰队侵入中国领土台湾和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9月15日,美军7万余人在朝鲜仁川登陆,并疯狂北犯,将战火烧到鸭绿江边,朝鲜战局万分危急,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安全也受到了严重威胁。在此严峻形势下,中国人民迎来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国庆节。 1950年10月1日,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周年,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周年性阅兵典礼,亦即开国后的第二次阅兵大典。天安门广场时称人民广场,新闻媒体在报道这一年的国庆活动时,冠以“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国庆节”的称呼,这个“届”的称谓一直沿续到1954年国庆节。 当时新华社报道,天安门上高悬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毛泽东主席的巨幅画像,天安门东、西墙上横挂着两幅大标语,写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和“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广场南部两壁红墙的前面,招展着8幅上缀“国庆”两字的红绸和32面红旗,受阅的武装部队就站在这些红绸和红旗的前面。 出席阅兵式的有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副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秘书长林伯渠,政务院总理周恩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各委、部、会、院、署、行首长,人民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领导者。参加观礼的还有边疆各族人民特派前来首都参加庆祝典礼的代表团的代表和国外华侨的代表,在北京开会的全军各部队和民兵中的战斗英雄,以及全国各地工农兵中的劳动模范的代表、世界民主青年联盟访问中国代表团的代表等。 上午11时整,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庆祝大会开始。在国歌声中,礼炮齐鸣28响,阅兵式开始。朱德总司令在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阅兵总指挥聂荣臻陪同下,乘敞篷汽车驶向长安街检阅各部队。检阅部队后,朱德重新登上天安门城楼,宣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要求人民解放军做好战斗准备。P32-35 序言 盛世喜逢盛典。200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将迎来她的60华诞,举国上下,普天同庆。 从白山黑水到南海诸岛,从雪域高原到东海之滨,13亿中华儿女喜气洋洋,满怀深情地共唱一首歌:“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全国各族各界人民为祖国的强大、民族的复兴和光明的前程充满自豪与喜悦。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扬眉吐气,这样受到全世界的关注。 曾记否?近代中国,列强利用船坚炮利,纷纷入侵,中国成了任人宰割的羔羊;20世纪上半叶,大规模的长期战争,又使中国雪上加霜。华夏儿女背着“东亚病夫”的蔑称,生活在孱弱落后之国。“华人与狗不得入内”,这是侵略者刻在中华儿女心中永远的伤痕!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是中国人民前途和命运的一个根本转折,它标志着受压迫、受欺侮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时代的终结,标志着中华民族历史新纪元的开始。 同沉重、屈辱的中国近代史相比,新中国以摧枯拉朽之势揭开了欣欣向荣的序幕。“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那响彻寰宇的声音,是东方巨人对全世界的庄严声明;那飘扬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第一面五星红旗,是祖国母亲露出的灿烂微笑;而那通过长安街的铿锵有力的军人步伐,则是新生人民共和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开始。 新中国60年来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使我们的祖国从贫穷落后到繁荣昌盛,从山河破碎到强大统一,从受人欺凌到备受尊重,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谱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上最为光彩夺目的篇章。 记得1959年国庆节的时候,首都的少先队员曾集体朗诵过一首著名的诗歌——《第一个十年》:“十年前的幼苗,长成了茂盛的大树;十年前的小河,变成了宽阔的大川;十年前的荒地,盖起了新的城市;十年前的沙漠,变成了富饶的绿洲……”这是孩子们用自己的眼光观察新中国的前10年。如今,60年过去了,人民共和国的变化已经让全世界的人为之惊叹。 图强一甲子,铿锵动地诗。60年来,经过艰苦的奋斗和探寻,新中国已开始强大,正在和平发展。我们的祖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和谐欢乐,蒸蒸日上;我们的人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意气风发,精神振奋,对中国的前程充满信心。面对此情此景,所有关心民族命运、为国家前途而奋斗的华夏子孙,无不从内心发出深情的欢呼:祖国万岁! 国庆盛典,是全国各族人民的盛大节日,也是检阅我们成就和力量的庄严典礼。 盛世大典,展示我赫赫军威。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20世纪中叶,我们这样一个大国被一次次地侵略和欺侮。神州大地沦为列强刀俎,华夏儿女惨遭鱼肉。而在1949年10月1日,军容严整的人民子弟兵从天安门前走过,步履铿锵,铁流滚滚。这是一支英雄的军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面对这支英姿飒爽、训练有素、装备齐整的军队,我们可以自信地说,历史的悲剧不会重演。中国人民有权利也有实力享受和平的蓝天。 盛世大典,展示我煌煌国力。60年前,我们几乎是在一片废墟上开国建政的,面对的是打压、封锁和颠覆的险恶国际环境。但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创业精神,憋足一口气,奋发图强,重整山河,塑造了一个崭新的中国。尽管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但任何人都能看到,在今天的中国,人们在消费而不是在挨饿,人们在建设而不是在逃荒,人们在唱歌而不是在抽泣,人们在安详地散步而不是远走他乡,人们在享受和平的阳光而不是躲避刀兵之祸,人们在憧憬着未来而不是为飘忽不定的明天黯然神伤。60年来,天安门广场上欢庆的人们,犹如彩色的画、流动的云、如歌的诗,讲述春天的故事,拂动东方的神韵。我们有理由为自己用汗水和双手织就的锦绣大地而欢呼。 盛世大典,展示我蓬勃向上的民心。你也许还记得在凄风苦雨的20世纪之初那泣血的文字:“长梦千年何日醒,睡乡谁遣警钟鸣?”而今那种愁苦的神情一扫而空,中国人脸上洋溢着自信和灿烂的笑容。 与人民共和国一起成长的,是人民的军队。 在人民共和国走过的60年光辉历程中,作为国庆庆典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先后举行了13次国庆阅兵。其气势有如春天大河上下开裂猛烈撞击的巨冰,有如倾闸而出的熔炉钢水,有如夺路而下的黄河壶口瀑布,有如纵横驰骋于大漠荒原的骏马,有如滚滚而来的钱塘大潮……国家的强大为军队的发展创造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军队的强大为国家的建设提供了可靠的安全保证。13次国庆阅兵,13次巨大变化。从骡马化到机械化,从机械化到信息化——透过国庆阅兵这个窗口,我们看到了一条人民军队与人民共和国一起成长的轨迹。 这条轨迹,镌刻着军人的忠诚、勇敢、坚定;这条轨迹,张扬着军人的理想、信念、追求。 伟大祖国前程似锦,人民军队重任在肩。国富而后兵强,兵强乃能卫国。这是被历史一再证明了的真理。 21世纪是一个崭新的时代,也是中华民族走向辉煌的时代。中国的经济腾飞令世界瞩目,中国的军事实力让世人刮目相看。21世纪,我们要向世界宣布,中华民族再也不是鸦片战争时代的那个“东亚病夫”了,我们是奔跑在21世纪的东方醒狮,是腾飞在21世纪的世界巨龙,是在太阳升起的地方昂首高歌的东方雄鸡。我们是华夏儿女,我们是炎黄子孙,我们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2009年10月1日,这是一个值得所有炎黄子孙期待的日子。为此,特意撰写了《共和国阅兵纪事》,用生动的文字、珍贵的历史资料和图片,追寻人民解放军留下的和正在留下的闪耀足迹,以期折射人民解放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伟大征程。 后记 在本书即将付印之际,我有几句话需要补充,算是后记吧。 我从事军事历史研究20余年,参加过国家和军队许多重要课题的研究与编写,但很少有个人著述。这次应人民出版社之约,冒昧承担《共和国阅兵纪事》这一重要课题的文字撰写工作,深感压力巨大。一是《共和国阅兵纪事》是人民出版社向中华人民共和国60华诞的献礼之作,其分量可想而知;二是撰稿时间十分紧张,我深感自身的积累和研究远远不够。经过数月的艰苦鏖战,终于完成了任务,主要得益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几代人的积累和深入研究,本中借鉴和运用了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已有的研究成果。可以说,这本书的出版,是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几代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我只是其中的一分子而已。 由于某些特殊原因和需要,书中较多利用了《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的有关报道与资料,在此特致声明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要感谢人民出版社领导对我的信任,感谢为此书出版付出艰辛劳动的编辑和工作人员。 彭玉龙 二○○九年八月二十五日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共和国阅兵纪事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彭玉龙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01008144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5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10 |
出版时间 | 2009-09-01 |
首版时间 | 2009-09-01 |
印刷时间 | 2009-09-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9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5 |
丛书名 | |
印张 | 24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9 |
宽 | 172 |
高 | 17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