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全球华人的国学大师、身心灵整合导师!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人;凤凰卫视《国学天空》栏目主讲专家。
傅佩荣在教学、学术研究、写作、演讲等方面皆有卓有成就,著作甚丰。其作品深入浅出,擅长说理,范围涵盖哲学研究与入门、人生哲理、心里励志等。 此次结集的著作,体现了傅佩荣对人生的深入思考,能使读者吸取古今中外的智慧结晶,丰富自我的人生。
《哲学与人生(Ⅰ)》将中西儒道会通,探寻人性本质与心灵自由。
图书 | 哲学与人生(Ⅰ)(精) |
内容 | 编辑推荐 影响全球华人的国学大师、身心灵整合导师!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人;凤凰卫视《国学天空》栏目主讲专家。 傅佩荣在教学、学术研究、写作、演讲等方面皆有卓有成就,著作甚丰。其作品深入浅出,擅长说理,范围涵盖哲学研究与入门、人生哲理、心里励志等。 此次结集的著作,体现了傅佩荣对人生的深入思考,能使读者吸取古今中外的智慧结晶,丰富自我的人生。 《哲学与人生(Ⅰ)》将中西儒道会通,探寻人性本质与心灵自由。 内容推荐 哲学对每个人都是必需的,因为人类天性之中就有一种哲学的倾向——每个人的内心都希望自由,能够做自己,摆脱各种限制与压力,越来越感受到作为一个人的喜悦。那么如何才能达到这种境界?要爱好智慧。爱好智慧就是从事哲学思维,它像人生的照明灯,让我们知道该往哪里走。 目录 自序 哲学与人生 简体版序 从哲学看人生 第一章 哲学是什么 定义:哲学原意是“爱智” 对哲学的基本描述 如何提升哲学素养 结论:爱智是人的天性 第二章 思想方法 逻辑(运思的规则) 语言分析(表达的效应) 现象学(辨物的策略) 诠释学(阅读的途径) 结论:心智成长的方法 第三章 人性的真相 就人的现状而言(希腊思想) 就人的起源而言(基督教) 人类的生命特色与未来发展(近代世界) 结论:掌握人生的方向 第四章 神话与悲剧 神话:神界故事、民族的梦、不自觉的虚构 悲剧(以希腊类型为代表) 结论:从神话与悲剧中获取知识 第五章 苏格拉底 时代与思想背景 思想方法的特色 生平大事 生命内涵 人格表现 结论:活出自己 第六章 存在主义 克尔凯郭尔 尼采 雅斯贝尔斯 海德格尔 马塞尔 结论:保持开放的心胸面对人生 第七章 荒谬之超越 萨特 加缪 结论:清楚自己的抉择 试读章节 诗人艾略特(Eliot,1888—1965)在一首诗中写着:“我们在资讯里面失去的知识,到哪里去了?我们在知识里面失去的智慧,到哪里去了?”资讯是现代人每天都会接触到的,譬如常常上网去寻找一些资讯,借此可以认识许多东西。再举个例子来说,台湾“9·21”大地震的时候,有些人是从打电话回来的海外亲友那里得知地震几级,震中在什么地方等。这是因为在海外的人看到媒体的报道,知道中国台湾地震的资讯,相反,在地震区的人反而因为停电,一时之间无法得到任何讯息,陷入一片漆黑之中。这是一个很有趣也很荒谬的现象,显示出了资讯的重要。 当然,资讯也有不重要的地方,因为它实在太多了,并且随时都在改变,最后变得和垃圾没有两样。正因为如此,所以人类需要知识。 知识的特色是针对某一个专门领域所作的研究,譬如天文学是专门研究天文,物理学是专门研究物理。同样的道理,其他的学科也各有本身专门的领域。知识是一种专业的、对部分的深入了解,因此也造就了社会上的许多专家。所谓的专家就是指对于某种知识作过专门的研究,成为这方面特定的人才。 然而,专家难免是比较狭隘的,所以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说过一句话:“专家只是训练有素的狗。”这句话的用意并不在骂人,而是要提醒我们,不要只是做一个专家,还要设法透过自己的知识进一步体验到智慧。 那么,究竟什么是智慧?又该如何培养智慧? 我们日常生活主要是依靠感官,譬如: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感觉如何等。然而,感觉是不可靠的,举例来说,如果把筷子放到水中,看起来会是弯的,但事实上它是直的;注视铁轨的时候,会觉得铁轨在远处交叉,但事实上铁轨并没有交叉。由此可知,感觉与理智是有差距的,有时候人们所看到的,与实际上用理性去了解及勘察的结果大不相同。 由此看来,人们所有的感觉其实都是相对的。就以冷热来说,同样的一个温度,如果你是从北极来的话,会觉得很热;相反,如果是从非洲来的话,可能就觉得已经够冷了。正由于感觉是相对而不可靠的,并且容易产生错误,所以人活在世界上不能只靠感觉生活。一个人如果只凭感觉生活,那么他的生活等于是毫无可靠的保障,随时充满着变化的危险。 知识能够让我们对某些方面有明确的了解。古时候的人缺乏知识,所以看到打雷闪电就去拜神,发生了旱灾就杀牛祭祀,希望老天能够降雨。如果杀到第三头牛,正好开始下雨,那么从此以后只要是旱灾就要杀三头牛。之所以会有这种行为,就是因为缺乏知识。我们如果有知识,就会通过知识来掌握周围的生活环境,让自己的心灵不至于陷入盲目的猜疑之中。 “智慧”有两点特色:“完整”与“根本”。 (一)完整 许多人觉得高考没考好,或是填志愿的时候选错系,就好像一辈子都没有希望了。事实上,这种“一试定终身”的想法是不对的,如果我们把某一阶段的成败,作为整个生命的成败,那不过是一种借口而已。许多高考失败的人到最后还是成功了;也有人一辈子没经过高考,只读到小学或中学毕业,照样可以成功。生命是完整的,我们在一个地方失败,正好在另一个地方有了反省的机会,借此能够有所改善;相反,一个人如果从小到大都是一帆风顺,可能反而没有太多反省的机会。 所谓完整,代表把生命视为一个整体。因此对任何事情成败得失的判断,都不能只看某一点,而要考量整体生命。如此一来,才能够在面临挫折的时候,很快地重新振作,重新出发,以及在得意的时候有所收敛。 (二)根本 人活在世界上,有些问题只是表面的小问题,而有些问题则是属于根本的大问题。生死就是最根本的大问题,所以哲学家常常会思索死亡的问题。所谓“千古艰难唯一死”,如果这一点能够看透的话,人生还会有什么困难呢?老子也曾说过:“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如果老百姓不怕死亡,那么你就算用死亡来吓唬他也没有用。 当然,大部分的人做不到老子这种程度,因为对大多数的人来说,死亡是最大的威胁。即使不是自己本身,而是自己所爱的人死亡,也是一种非常大的遗憾。 除了生死的问题以外,还有一些其他的问题也属于根本的问题,譬如:人为什么有不一样的命运及不一样的遭遇?为什么有些人做坏事却没有遭受报应?为什么有些人生下来就必须受苦受难?这些都属于根本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通常在生活里也都不会有明确的答案,所以需要以开放的心胸准备接触智慧。 总的来说,培养智慧代表要超越感性的限制,慢慢在知识的范围里面奠定基础。有了基础之后就要进一步达到完整而根本的境界,而这个境界和个人主体的觉悟和体验有关,这方面在稍后“印证价值”的部分会加以说明。P13-16 序言 哲学课可以是最令人生厌的,也可以是最引人入胜的,就看谁来上这门课了。谁来上是重要的。与别的课以传授知识为主不同,在哲学课上,传授知识只居于次要地位,首要目标是点燃对智慧的爱,引导学生思考世界和人生的重大问题。要达到这个目标,哲学教师自己就必须是一个有着活泼心智的爱智者。他能在课堂上产生一个磁场,把思想的乐趣传递给学生。他是一个证人,学生看见他便相信了哲学决非一种枯燥的东西。这样一个教师当然不会拿着别人编的现成教材来给学生上课,他必须自己编教材,在其中贯穿着他的独特眼光和独立思考。 傅佩荣先生的《哲学与人生》就是这样的一本教材。他开设的这门课程在台湾大学受到热烈欢迎,被学生评为“最佳通识课程”,我读了以后觉得是名实相符的。傅先生对于哲学真有心得,而且善于作简洁清晰的表达。比如在讲解哲学是“爱智”时,他把“爱智”定义为“保持好奇的天性,探询一切事物的真相”的生活态度,把“智慧”概括为“完整”和“根本”两个特征,又将“爱智”的“爱”解释为温和而理性的“友爱”,而与狂热的“情爱”、浮泛的“博爱”相区别,令人感到既准确又颇具新意。我还欣赏傅先生眼界和心胸的开阔,没有门户之见,在他的课程中做到了两个打通。一是打通各个精神领域,讲哲学而不局限于哲学学科,分别列出专章论述神话、艺术、宗教、教育对于人生哲学的特殊贡献,把人生问题置于文化的大视野中来考察。二是打通中西哲学,西方的重点放在苏格拉底和存在主义,中国则着重阐述了儒道二家哲学的内在理念及其价值,博采众家之长,在建构现代人生哲学时对一切思想资源保持开放的心态。 人们是否赞同本书中的某些具体观点,这丝毫不重要。一个优秀哲学教师的本事不在于让学生接受他的见解,而在于让学生受到他的熏陶,思想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我对哲学课的最低和最高要求是把学生领进哲学之门,使他们约略领悟到哲学的爱智魅力,但这岂是一件容易的事!多少哲学教学的结果是南辕北辙,使学生听见哲学一词就头痛,看见贴着哲学标签的门就扭头,其实那些门哪里是通往哲学的呢?因此,在向读者推荐本书的同时,我期待我们通识课程的改革,从而出现一批真正能把学生领进哲学之门的哲学教师和哲学教材。 周国平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哲学与人生(Ⅰ)(精)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傅佩荣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64037703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44 |
版次 | 1 |
装订 | 精装 |
字数 | 143 |
出版时间 | 2011-01-01 |
首版时间 | 2011-01-01 |
印刷时间 | 2011-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哲学总论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2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53 |
丛书名 | |
印张 | 8.1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192 |
宽 | 140 |
高 | 18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