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采用用书信体的形式,正好符合一些教师想用互动的方式与我交流的想法,特别是用这种回答问题的方式可以触及到所涉及的问题以及问题的核心。作者所选择的题目都是教师们特别感兴趣的。在这些题目中包括我自己教学生涯中从事教学的经验。
在这封信中,作者并没有总是把小学和中学区分开,当然他们所涉及的问题是有不同之处的;书中偶尔有重叠的部分,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作者有意安排的,对此书进行了章节的划分,但把它们连贯起来,其实就是一份声明书。
图书 | 给教师的一封信--对学校教育和教学艺术的反思/教师教育力译丛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采用用书信体的形式,正好符合一些教师想用互动的方式与我交流的想法,特别是用这种回答问题的方式可以触及到所涉及的问题以及问题的核心。作者所选择的题目都是教师们特别感兴趣的。在这些题目中包括我自己教学生涯中从事教学的经验。 在这封信中,作者并没有总是把小学和中学区分开,当然他们所涉及的问题是有不同之处的;书中偶尔有重叠的部分,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作者有意安排的,对此书进行了章节的划分,但把它们连贯起来,其实就是一份声明书。 内容推荐 简单、优雅、充满常识,这些对教学艺术的反思充分地反映了教师们深切关心的问题,即怎么与孩子们和年轻人打交道。一个受尊敬的教师和培训教师的人,应该在诸多方面表现出智慧:要用真正有教育价值的书代替教科书、课堂内外的行为要一致、要知道学生认识世界的角度与成人是不同的。综上所述,《给教师的一封信》激励教师们把工作重点放在孩子们身上——认识他们、了解他们并鼓励他们。 维托·佩龙是哈佛教育研究生院教师教育项目的主任。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的高级成员。他大部分时间都在马萨诸塞州的坎特伯雷市与新泽西州的普林斯顿。 目录 前言 关于作者 1.朝向更高的目的 2.决定教什么 3.吸引学生 4.社区与学校 5.肯定差异的价值 6.评定学生成绩 7.教育职责 8.树立教师的权威 9.提炼教学技巧 10.新一代教师 11.历史观的重要性 12.加强对学校的责任感 参考文献 索引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给教师的一封信--对学校教育和教学艺术的反思/教师教育力译丛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美)维托·佩龙 |
译者 | 张京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教育科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0414607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40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45 |
出版时间 | 2009-06-01 |
首版时间 | 2009-06-01 |
印刷时间 | 2009-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4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G632.4 |
丛书名 | |
印张 | 9.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0 |
宽 | 170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图字01-2008-1392号 |
版权提供者 | John Wiley&Sons,Inc. |
定价 | |
印数 | 30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