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我亲历的美国高中教育/海外留学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一个17岁的中国少年,独自一人远赴重洋,去美国的高中交流、学习一年,他会接受什么样的教育?经历什么样的生活?又会体验什么样的成长历程?本书的作者朱皓康,就是这样一位“交流生”。

本书以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生朱皓康赴美国读高中所经历的学习生活为线索,从一个中国高中生的视角,用朴实、生动的语言零距离展现了当下美国的高中教育,并试图通过美国高中教育的模式与理念,寻找出一些对我国教育改革有益的启迪。

内容推荐

本书以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生朱皓康赴美国读高中所经历的学习生活为线索,从一个中国高中生的视角,用朴实、生动的语言零距离展现了当下美国的高中教育,并试图通过美国高中教育的模式与理念,寻找出一些对我国教育改革有益的启迪。

目录

行走并思考着(前言)

序言

Chapter 1

 美国高中的教育

 如何就读和选择公立高中

 有关美国高中教育的对话

 美国人眼中的高中教育

Chapter 2

 美国高中的学习体验

 公立中学的利弊

 作业,考试与评分标准

 首次体验撰写研究性论文

 在美国高中的学习与生活

 在经济课上和律师的辩论

Chapter 3

 美国高中丰富多彩的课程

 美国公立高中的选课

 “资优教育”课程

 AP英语文学和高级写作

 PAWS——走向成功论坛

 商业法律课

 独立生存课

Chapter 4

 美国高中的校园建设和管理

 美国高中的教职工

 美国高中的任课老师

 美国高中作息时间

 美国高中校园就餐

 学生的交通

 校园安保和学生储物柜管理

Chapter 5

 美国高中校内和校外活动

 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

 美国高中的社团组织

 体育课和体育运动

 恐怖袭击和火灾等应急演练

 美国高中“9·11”纪念活动

 毕业典礼和毕业舞会

Chapter 6 

 交流生活的点点滴滴

 见面礼物的选择

 妥善处理与接待家庭的关系

 在生活中历练成长

 附录

 研究性论文

 高级写作课作业

 毕业演讲

 原南师附中校长王占宝的推荐信

 北高校长安德鲁斯的大学推荐信

 后记

试读章节

凯西女士:嗯,这我可没尝试过,但是确实存在。难道你小时侯表现不好被老师体罚了?

(大家笑了起来)

沃特先生:我可没有过,但是我有的同学表现不好被“教训”过。对了,还有老师的教学方法变化了。我们那个时候高中老师只在黑板前讲上一节课,而现在更多的是启发式和探索式教育,确实越来越以学生为主了。因为我退休前是英语老师,所以我能感受到这些变化。原来我们的英语课主要在语法和修辞方面进行大量的练习,特别是书面用语的锻炼。而现在的英语课更多的是注重学生沟通和交流能力的培养。花很长时间学习书信的写作已经离现在的学生远去,这是科技发展带来的变化。但是我并不擅长电子邮件撰写,我还是坚持纸和笔的结合。

凯西女士:确实现在语法不在高中强调了,转而融入了在低年级教学。我的孙子和孙女现在就在小学和初中学习基本的语法和修辞。我觉得还有个变化就是黑板的使用频率在减少。在我们那个时代没有电脑,所以黑板和粉笔是教师主要的授课工具。

作者:其实现在很多老师也保留了这个传统。比如我的AP微积分巴克利老师,在三个学期的课程里,我从来没有见过她使用过电脑进行投影教学,她都是在黑板上把知识点和例题给写出来。我觉得这样可以给我们更多的时间考虑问题吧。

沃特先生:我想跳出学校教育,说说学校的资金来源可以吗?

作者:可以,这是我没有想到的问题:请说。

沃特先生:很久以前,在我上高中的时候,公立学校的资金支持基本上来自于当地的税收,本地政府的税收就能支持当地高中的运作。但是现在的高中都是州立政府和当地政府同时支持。你知道为什么吗?

作者:因为现在美国开销更大吗?

沃特先生:嗯,这是其中一个原因吧。主要是现在同一个州的不同城市之间的贫富差距比以往更大,很多小城市或小镇的人口并不多,要运作一个高中仅靠当地的税收是完全不够的,连个体育场的建设和日常维护可能都很难。所以州立政府会统一调动资金,达到对于每个公立高中的资源合理而公平的分配,这样就会稳定当地的居民数量并且保证当地的基础教育。不然小城镇的孩子都去周边大城市的高中去上学了,很多人家就会搬离故土,这样对于一个城市的健康发展来说并不是长久稳定的策略。

作者:说了这么多的不同,那你们觉得有什么是这么多年以来美国高中教育没有变化,仍然保持不变的吗?

沃特先生:站在老师的角度(沃特先生原是中学教师),我觉得学校的核心课程没有变化:英语、数学、科学和历史这四个课程一直是高中教育的核心,你要想成功毕业,这些基础课程是你必须掌握的。学校对于这些课程的重视也是不变的,甚至要求更加严格。

凯西女士:我觉得还有某些教学方法也没有变,比如学校对于自学的学生的帮助没有什么变化。过去我们就有的学生选择一些时间自学,学校很配合。

作者:是的。现在更是如此,很多学生都会在一学年里选修上一学期的自修课。虽然我没有选,因为我想最大限度地感受美国高中教育,但是我感受到了这种人性化的自学模式。

沃特先生:同时教学评估方式没有太大变化。现在也是A,B,C,D和F的评分,或许标准有了一些变更,.但是方式还是相对不变的。以前的好学生放到现在还是会被认为是优秀的。此外社会活动和学校的活动没有太多的变化。对于体育运动和各类舞会等调动高中生兴趣的活动没有改变,反而被完好地继承并保留下来了。

凯西女士:嗯,我高中最爱的返校节舞会(Homecoming)现在还是保留下来了,同样还有毕业舞会等。我当时跳舞不错哦

沃特先生:那我回美国邀请你跳支舞吧。哈哈。

作者:嗯,美国高中丰富的活动确实让我目不暇接,充满兴趣和活力

凯西女士:活动很多,但是高中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但是从我及我孩子的成长过程来看,很多高中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和目的依旧不是很清晰,过了这么多年,高中老师对学生的学习督促总是难免的。

沃特先生:这个我最有感受了。我女儿马萨在高中毕业时还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我感觉她整天就是生活在电视的肥皂剧中。但是不久她就开窍了,去上了护士专科学校。我想这都是需要有一个过程的吧。

凯西女士:我同意你的观点。每个孩子在高中毕业后想干什么确实都不是一下子就决定了的。比如我的二儿子当时毕业想去学物理,但是现在是一个非常成功和专业的钟表修理师,这是我当时没有想到的。他也是仅仅喜好钟表,没想到自己会一辈子和钟表打上交道,赖以生存。

沃特先生:嗯,我觉得上高中是必须的,这一点无论是我年轻时还是你现在都不会改变。我们当时上高中或许是为了毕业后找个稳定的养家糊口的工作。而你们现在更多的是为了上个好大学。但是高中教育本身的重要性没有改变,一直是很受重视的。还有比如学校的教职工体系没有太大的变化等等。变化往往显而易见,但是不变的地方总是让人难以发现,因为当不变的事实既定而逐渐演变成常理后就不会有太多人关注了。

作者:嗯,那美国家长对于自己孩子的高中教育的认知与态度是怎样的呢?

凯西女士:作为家长,大多数人对孩子的高中教育关注程度主要取决于学生的成绩。在幼儿园家长都会100%地融入孩子的教育,因为孩子小时候需要培养和教育的地方太多了。而到了一年级时,孩子的家长会投入95%,到了高中会变得越来越少。这时候,当孩子成绩不好的时候,家长才会重视。

作者:你说的这一点在中国也同样如此。

凯西女士:嗯,我想也是。当学生的成绩不好的时候,家长会去学校和任课老师甚至和教学管理老师交流,希望老师会更加注重自己孩子的学习,比如每天督促孩子的作业完成和质量等等。但是也会有家长认为孩子的成绩等第不好并不是学生的问题,而是老师的问题。

沃特先生:这点我深有体会,我当了几十年的老师,这样的家长我经常遇到。

作者:那当家长对你提出质疑的时候,你怎么办?

沃特先生:我首先会对此表示歉意,接着我会告诉学生家长我已经力所能及帮助学生做到的工作,然后我通常会说我们还有一个老师也教这个课程,你可以向学校提出给孩子换个老师。虽然学校一般不会允许,但是我已经尽力帮助了。有的时候,也会有家长对我说是因为自己孩子周围的同学对自家孩子造成了不良影响,比如说这些学生找自己孩子上课说话,影响了学习成绩。更可笑的是,他们以此为借口希望我能更加关注和改变那些“影响”自己孩子的学生。你说可笑不可笑?

作者:看来美国家长有时也会如此溺爱和偏袒自己的孩子。这样反而不能改变学生的现状。

沃特先生:正是如此,我不认为这些交流和沟通能对这些问题学生及他们的家长有任何的帮助。

作者:说完了家长,我们来谈谈学生吧。学生对于高中教育的认知和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凯西女士:学生对于高中教育其实是很重视的。无论是过去我们那个年代高中毕业文凭等于一个不错的工作机会,还是现在竞争激烈的考大学情况。现在的美国高中生会把学习当做比赛,高中生的目标也越来越长远。  作者:是的,我和北高的朋友们聊到毕业后打算时,很多学生都选择上四年大学,然后期待大学毕业后能有更多良好的发展机会。很多人似乎都胸有成竹地面对即将到来的未来人生旅途。P8-11

序言

一个17岁的中国少年,独自一人远赴重洋,去美国的高中交流、学习一年,他会接受什么样的教育?经历什么样的生活?又会体验什么样的成长历程?本书的作者朱皓康,就是这样一位“交流生”,他在美国高中的所闻所见所感所思,无疑让国内的同龄人、家长和我这样的教育工作者充满好奇。

朱皓康就读的美国爱荷华州达文波特市北部中学,是美国中部地区的一所普通学校。就是这样一所普通中学,也展现出迥然不同于国内中学的办学理念、教学风格和校园生活。通过本书撷取的一个个片段,我们可以发现,在这里,学生才是校园的真正主人,学生的学习、人格养成和成长训练,完整地交融为一体。课程设置、课堂教学、考试考评、庆典仪式、节日安排、课外活动乃至于校内、校外的日常生活,都贯穿着一种精神,那就是训练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们学习的每一门课程、提交的每一份作业、参与的每一项活动,都有一个鲜明的指向,那就是在注重帮助学生接受“通识教育”的同时,更注重教会学生睁开眼睛观察世界,训练学生独立自主思考社会,培育学生创造性地成长。也正是在这一点上,中美两国的高中教育又有殊途同归之处,那就是助推学生成长为“以天下为己任,具有创造性人格特征的人。”

在这本书中,我还看到了一个中国少年全身心投入“文化交流”的身影:一方面如饥似渴吸收异域文化的营养,一方面满腔热情弘扬中华文明的元素。在这个交流过程中,有碰撞、有误解,更有理解和交融。我对作者在人地两生的环境下顺利完成学业并举办那么多涉及中国文化的讲座并不觉得吃惊,他在国内母校南师附中,已经具备这样的素质。我感兴趣的细节之一,是书中描述的受“金融危机”波及被迫调整“寄宿家庭”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美国普通家庭、美国同学、巴西同学和中国学生各自不同的应对办法,我为朱皓康的心态和能力感到骄傲。在全书展示的中美文化的互动过程中,我更看到了中美两国年轻人的眼光的拓展和心胸的开阔。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人类迈向21世纪的时刻,希望在年轻人身上。

朱皓康是我在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工作时的学生,他是2008年“感动附中人物”中的一员,也是踏进美国“总统教室”的多国学生中的佼佼者。在他即将再次走出国门就读美国大学的时候,撰写了这部中国高中生谈美国高中教育的书。以我阅读所见,还是同类图书中的第一部。我在阅读书稿的过程中,既欣喜,更欣慰

在我离开南师附中来到深圳中学任职的时候,我真诚祝愿朱皓康和他的附中同学以及他的亿万同龄人,在中外教育环境和东西文化背景下学习、成长,从而肩负起一代人的历史使命,为中华文明的未来复兴,贡献自己的才华、智慧。

谨写下以上简短的文字,向教育界同仁和广大家长、同学推荐这部虽显稚嫩但充满青春朝气和洋溢着探索精神的好书。

是为序。

王占宝

(王占宝,原南师附中校长,现深圳中学校长)

后记

《我亲历的美国高中教育》经过近半年的努力,现在终于奉献给读者了。有识之士指出:交流与沟通是当今世界各国人民建立友谊、共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本书的主旨意在为即将赴美高中交流学习的同学,对美国高中教育有兴趣的同学、家长及老师提供一个对于美国高中教育更加直观的认识和感受。本书采用记叙和对话相结合的写作方法,比较全面地向读者介绍当今美国高中教育的现状;以便帮助读者进一步了解美国高中的基础教育,以此推动中美两国基础教育的深入交流。本书的出版,得到了很多长辈的关怀和指导,我的美国高中Davenprt North High School:Principal Ms.Artmam-Andrews.Ms.Borgstadt.Ms.Scklachow,Hr.Marshall等老师们也提供了许多帮助。在此,谨一并表示感谢ThanK you very much

由于时间仓促,写作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错误之处和遗珠之憾,敬请读者诸君批评指正。

作者

2010年5月80日

书评(媒体评论)

一个十七岁的中国少年,独自一人远赴重洋,去美国的中学交流、学习一年,他会接受什么样的教育?经历什么样的生活?又会体验什么样的成长历程?本书的作者朱皓康在美国高中的所闻所见所感所思,无疑让国内的同龄人、家长和我这样的教育工作者充满好奇。他撰写的这部中国中学生谈美国高中教育的书。以我阅读所见,还是同类图书中的第一部。我在阅读书稿的过程中,既欣喜,更欣慰

——王占宝

原南师附中校长,现任深圳中学校长

一直以来,世界各地学生给予的鼓励、希望与信心都启迪着我。美国需要像你一样学习刻苦、具有团队精神、并且拥有远大理想的年轻人。

——摘自美国总统奥巴马给作者的一封信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我亲历的美国高中教育/海外留学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朱皓康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4397110
开本 16开
页数 16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0-06-01
首版时间 2010-06-01
印刷时间 2010-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28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639.712
丛书名
印张 11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41
172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12: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