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朝闻道集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周有光先生近年来所观所感所写的各类杂文的结集,收录有关文化、历史、语文等各个方面的文章。他的文章气势磅礴,洋洋洒洒,敢讲真话;而本书题名者宋宝罗先生世称“三绝”:铁嗓铜喉、金石篆刻、国画书法,他曾为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作画,并与齐白石、徐悲鸿等艺术大师合作。

内容推荐

本书辑录了周有光先生的39篇文章,是这位104岁的语言文字学家近年来所观所感所写的各类杂文的结集,其中包括作者百岁之后的23篇新作。

本书共分五辑:华夏思古、读史纪实、文化演进、语文探新、笔尖畅想,涵盖了经济学、语言学、人类学等领域的内容。

周有光先生早年从事经济学研究,本书的《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全球化巡礼》、《从人均GDP看世界》、《两大文明古国的经济起飞》等篇什,即从经济学角度剖析了世界各国的发展状况,预测各国经济的未来走向。

自从1955年10月参加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周有光便被委以文字改革的重任,由他主抓并最终制订完成的《汉语拼音方案》被世界所公认,人们尊称他为“汉语拼音之父”。本书“语文探新”部分,集中收录了这方面的文章。

“终身教育,百岁自学”,周有光先生秉承老一代学人之风,从八卜几岁开始主要从事人类学研究。本书收录的《大同理想与小康现实》、《华夏文化的复兴》、《全球化时代的世界观》、《不丹王国的民主化》等文章,就是周有光先生近年来研究成果的突出体现,展示了这位世纪老人孜孜以求、探索真理的精神。

目录

编者前言

第一辑 华夏思古

 01 大同理想与小康现实

 02 华夏文化的复兴

 03 如何弘扬华夏文化

 04 华夏文化的光环和阴影

 05 儒学的现代化

 06 全球化时代的世界观

第二辑 读史纪实

 07 人类历史的演进轨道

 08 美国社会的发展背景

 09 苏联历史札记

  附录一:没有哭泣的葬礼

  附录二:快门按下,苏联解体

  附录三:“阿芙洛尔”号巡洋舰

  附录四:普列汉诺夫的遗嘱

 10 闲谈俄罗斯

  附录:萨满教和圣愚崇拜

 11 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 

 12 全球化巡礼 

  附录:从人均GDP看世界

 13 两大文明古国的经济起飞 

 14 不丹王国的民主化 

 15 小国崛起

第三辑 文化演进

 16 人类文化的结构和运动

 17 四种传统文化略述

  附录:从“河西河东”到“双文化论”

 18 科学的一元性

 19 文化冲突与文化和谐

  附录:多极化与一体化

第四辑 语文探新

 20 人类文字的鸟瞰

 21 人类文字的历史分期和发展规律

 22 汉字性质和文字类型

 23 《汉语拼音·文化津梁》前言

 24 怀念《拼音小报》

 25 旧事重提谈拼音

 26 汉字的技术性和艺术性

 27 21世纪的华语和华文

 28 从“万码奔腾”中解放出来

第五辑 笔尖畅想

 29 胡适和陈独秀的分道扬镳

 30 微言大义和托古改制

 31 端午节的时代意义

  附录:读周有光《端午节的时代意义》有感

 32 话说天国

 33 话说阿富汗

 34 东洋变西方

 35 “衣食住行信”

 36 信仰问答

 37 漫说太平洋

 38 学写八股文

 39 终身教育、百岁自学

作者后记

周有光著作单行本目录

出版后记 一本讲真话的书

试读章节

闲谈俄罗斯

朋友:凤凰电视台的世纪大讲堂,播放了“民间思想家”王康演讲“俄罗斯道路”(2006年6月-24日),引起观众很大兴趣,纷纷议论。你看电视没有?我邮寄给你的演讲记录收到没有?

主人:演讲记录收到了,这也是配合当前“俄罗斯年”的一项活动吧。

朋友:王康说,俄罗斯对中国影响太大了,我们的国名、宪法、执政党、建国原理,都是从俄罗斯的苏联时代引进的,谁也无法不思考俄罗斯问题。

主人:中国在苏联瓦解之前就改革开放了。

朋友:王康说,1993年俄罗斯放弃十月革命的镰刀斧头国徽,采用五百年前伊凡雷帝的双头鹰为国徽。这有重大的象征意义。

主人:重大意义在那里?

朋友:双头鹰东顾西盼,双向出击,俄罗斯一度西扩至匈牙利,东扩至阿拉斯加。

主人:帝俄东扩,主要是违背尼布楚条约,侵占清朝大片土地,包括黑龙江以东的沿海州。

朋友:王康说,俄罗斯历史学家认为俄罗斯从来不属于东方;王康认为俄罗斯的专制制度明明是东方的遗产。俄罗斯究竟是个东方国家,还是西方国家呢?

主人:俄国疆土大部分在亚洲,只有一小部分在欧洲,从地理来看是东方国家。从历史来看也是东方国家。1241年蒙古征服俄罗斯,金帐汗国长期的军营管制,使草原帝国的生活习惯和意识形态,遗留沉积在俄罗斯的传统中。1547年伊凡雷帝自称沙皇。沙皇是蒙古大汗的同义语。直到清朝中期,彼得大帝(1721称帝)才开始西化。

朋友:一本书上说,研究俄罗斯不能忽视俄罗斯的本土文化。俄罗斯人民中间,至今深藏着“萨满教”和“圣愚崇拜”,这是蒙古帝国的遗产。从文化背景来看,俄罗斯也是东方国家。

主人:蒙古在元朝也统治汉族,可是汉族没有接受蒙古文化,而俄罗斯在金帐时代接受了蒙古文化。马克思主义在西欧成为温和的民主社会主义,到俄罗斯成为残暴的斯大林主义,这显然是不同的历史背景产生不同的历史后果。

朋友:草原帝国游牧为生,不定居,无房屋,蒙古包随时移动;国家无明确疆界,狩猎就是战争,平时生活就是战时生活。西伯利亚大草原是蒙古人的家乡,也是俄罗斯帝国的驰骋乐园。

主人:历史背景使俄罗斯难于进入西方世界,至今格格不入。

朋友:苏联瓦解,责任在谁?有人说斯大林要负责,大清洗毁灭了苏联。有人说戈尔巴乔夫要负责,他的新思维和透明性破坏了苏联。王康说,马克思的预言也缺乏历史的真实性。

主人:苏联瓦解,基本原因不在某一个人的行为,要到俄罗斯的历史背景中去找寻答案。基辛格说,苏联自己耗尽自己的精力,然后自己瓦解。俄罗斯的历史背景跟西欧差距太大。学习西欧,急于求成,想一步登天。在一再失败之后,突然放弃学习西欧,创造史无前例的一国建成共产主义,结果是更大的失败。

朋友:社会发展五阶段: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主义。苏联想跳过资本主义,从奴隶封建一步进入社会主义。这是不是苏联的主要错误?

主人:五阶段中,前四个阶段是事实,第五个阶段是想象。社会主义没有成为事实。斯大林建成的社会主义是虚假的。苏联瓦解后,俄罗斯上接帝俄最后的民主传统,从头建设资本主义,这是历史的自然趋势。

朋友:欧盟第一步接受苏联的部分卫星国,第二步接受苏联的部分加盟国,现在第三步正在接受苏联内圈的斯拉夫兄弟国。独联体国家东顾西盼,方向摇摆,俄罗斯对欧盟东扩极为敏感。

主人:参加欧盟以自愿为原则,俄罗斯一度也想参加,使整个欧洲一体化。后来放弃这个想法。这也反映俄罗斯不是西方国家。

朋友:俄罗斯参加八国峰会,说明俄罗斯仍然是一个高出于一般的大国。

主人:八国峰会是”7+1”;七个西方国家(包括东洋日本)和一个俄罗斯。日本脱亚入欧,成为七个西方国家之一。俄罗斯似乎无意成为西方国家,想站在西方以外,独树一帜。

朋友:俄罗斯的大国地位,依靠它有强大的军备,特别是大量的原子弹,以及武器的出口。俄罗斯的经济主要依靠自然资源石油和天然气,没有能跟西方相比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俄罗斯的农业也一蹶不振。

主人:俄罗斯自己也说,如果参加欧盟,需要五十年的补课。

朋友:1453年君士但丁堡陷落,拜占廷帝国灭亡,莫斯科继承东罗马,成为东方的基督教帝国。同样是基督教,为什么东西两方迥然不同?

主人:西方的罗马天主教经过了一系列激烈的宗教改革,在反对科学和民主失败之后,全力从事社会福利事业,不再干预政治;天主教和各派新教都从社会发展的阻力变为社会发展的助力。俄罗斯所继承的东正教不同,它没有经过宗教改革,墨守俄罗斯的东方传统,无法发挥建设新社会的作用。这就是东西两种基督教的不同。

朋友:俄罗斯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民族,历史上产生过那么多的大文学家,为什么在社会发展的道路上一再颠簸,一再翻车?

主人:王康说,俄罗斯的思想界分为两派,西欧派要求西化革新,斯拉夫派重视本土传统。中国也有两种不同的传统:一种是孔夫子到孙中山,重视文化;一种是秦始皇到毛泽东,依靠权力。思想界分为两派是许多国家的共同现象。百家争鸣本来有利于社会发展。俄罗斯的不幸是,两派斗争以你死我活、不共戴天的残暴方式出击,结果两败俱伤。何以如此?这也要到历史背景里去找寻答案。

朋友:斯大林消灭了一代革命思想家。1988年布哈林诞辰100周年,蒙难50周年,苏联最高法院为布哈林平反,科学院恢复他的院士称号,苏共中央恢复他的党籍。其他冤狱也一一平反了。死后平反的“精神胜利”是东方特有的历史传统。

主人:王康说,被杀戮的早期苏共领导阶层个个都是学有专长、知识渊博;布哈林尤其突出,他懂德、法、拉丁、希腊等多种外语,著作震动一个时代。唯独斯大林只读六年神学,不懂任何外语,没有出过国,缺少现代常识。斯大林用权术和阴谋,消灭了一代知识精英。愚昧战胜智慧,苏联哪能不落后于西欧?

朋友:王康认为,斯大林的专制残暴是俄罗斯的历史必然。你同意吗?

主人:社会发展从专制到民主是历史的必然。叶利钦说,苏联瓦解是俄罗斯前进的必要条件。苏联瓦解之后,全世界希望俄罗斯改弦易辙,向全球化时代前进。

2007-11-09,时年102岁

……

P62-65

序言

《朝闻道集》是104岁的周有光老先生的一部杂文集,收录有关文化、历史、语文等各个方面的文章,大都是他百岁前后所写,有的在这里是首次发表。周老说,他的最后一本书要题名为《朝闻道集》。(孔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其实,这绝不会是他的最后一本书。104岁的周老还在不断发表杂文,用词从容而透彻,用意清新而刚健。

老先生离休家居,足不出户。每日如饥似渴地读书,把中外书刊中有价值的资料记录下来,进行整理,删繁就简,分发给同好的小辈传阅,听取意见;之后反复修改,最后挑出其中一部分公开发表。这种好学精神,足令晚辈敬仰。他说这是“自我扫盲”。他提倡终身教育,身体力行,老年“走出专业的深井,遨游于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中”。

周老的学术生涯是由两个“同心圆圈”组成的。一个圆圈是语言文字学,公众对此已经作出定评。另一个圆圈是他走出“专业的深井”以后,对历史和文化等方面的反思。在本书以及姊妹篇《百岁新稿》等著作中,可以看到他的心得和创见。第二个圆圈开始于85岁以后,虽然写作数量比较少,可是涉及的主题、范畴和结论是前者所不能比拟的。我私心以为,周老在后一个圆圈中对学术和文化的贡献是同样了不起的。

细心的读者会发觉,周老在“自我扫盲”中写的文章,不仅是明白晓畅的“科普”,而且都触及社会的大处,时代的高处,人生的深处,历史的奥秘处。字里行间弥漫着对科学和民主的执著追求。这就是本书的精髓所在。哪里是如他自己所说的,只是“业余随笔”、“浅尝辄止”。他是自己进行百年反思,由此启迪大家一同来“回归五四、学习民主”。改革开放以来,知识分子的生活环境宽松多了。一批“两头真”的老干部和老知识分子开始对过去的梦魇时代认真反思。我认识的一位文友说,“如今老年人燃烧,青年人取暖”。这句话入木三分。周老认为,中国的“世界大同、天下为公”学说,崇高、远大、广博、平易,可以作为全球化的指路明灯。大同是理想,小康是现实。当前是建设小康,志在大同。

本书的编者实际是周老本人。承蒙老先生抬爱,让我帮他做了一点编务上的工作。协助104岁的高龄老人编就他的“并非最后一本书”,荣莫大焉。对于我这个晚辈来说,实在是一个难得的福分,令我终生难忘。

总之,多读周老的文章,我们身上就多点科学与民主精神和现代公民意识。这是我的编后心得。

张森根

2009年3月20日

于北京朝阳区拂林园寓所

后记

我八十五岁离开办公室,回到家中一间小书室中,看报、看书、写杂文,消遣岁月。我是专业工作者,一向生活在专业的井底,忽然离开井底,发现井外还有一个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我在其中是文盲,我要赶快自我扫盲。

感谢亲友们的帮助,使我不断看到多方面的读物,弥补我的鄙陋。

我写下笔记草稿,先请好友评点。在好友的帮助下,修改成杂文一百多篇,记录我生命中最晚一段时间的阅读和反思。

我衷心感谢张森根先生,他建议在我的杂文中选择一部分到“中选网”上去发表,并在发表的文章中选择一部分编成这部书稿,另行出版。我衷心感谢“中选网”的各位女士和先生,他们付出辛勤劳动,帮助张森根先生实现他的建议,使我能得到更多读者的宝贵批评。

我衷心感谢宋宝罗先生为本书封面题字并为我题写贺词!

我真幸福,在人生晚年,得到了这种人间最可贵的合作和友情!

孔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周有光

2009年7月13日

时年104岁半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朝闻道集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周有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10011870
开本 16开
页数 22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5
出版时间 2010-03-01
首版时间 2010-03-01
印刷时间 2010-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C53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0
166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2: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