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我的现实我的主义(阎连科文学对话录)
内容
编辑推荐

《我的现实 我的主义--阎连科文学对话录》是一本写作宣言,一次生命剖析,一场从土地出发的文学之旅:阎连科畅谈自己三十年写作历程,细数笔下故事与人物的诞生,纵论加西亚·马尔克斯、巴尔加斯·略萨、博尔赫斯、卡夫卡、苏童、莫言、余华、王安忆、贾平凹等数十位中外文学名家。

阎连科的写作根植中国大地,在本书中第一次提出了“神实主义”创作观念,并在最新著作《四书》中进行了实践,为我们理解中国文学提供了全新视角。

内容推荐

《我的现实 我的主义--阎连科文学对话录》选取了当代著名作家阎连科与评论家、翻译家的多次有关文学问题的对话,追寻土地、介入现实、谈论语言、评论世界文学,在观点交锋和激情碰撞中,勾绘出一幅文学图景。

《我的现实 我的主义--阎连科文学对话录》是一本写作宣言,一次生命剖析,一场从土地出发的文学之旅:阎连科畅谈自己三十年写作历程,细数笔下故事与人物的诞生,纵论世界文学名家。第一次提出了“神实主义”创作观念,为我们理解中国文学提供了新的思路。

目录

第一辑 写作,是对土地与民间的信仰

 一、生存,在我的记忆中占有重要?置

 二、最初的写作是为了逃离土地

 三、土地对我的要求,就是我对它们的书写

 四、民间,有无尽的写作资源

 五、民间真实,我小说的起点和归宿

第二辑 现实、存在和现实主义

 一、直面现实,是拿头撞墙的艺术

 二、作家,应该表现出对“人民”的厚爱

 三、时间,是艺术的无刃之刀

 四、存在的荒寒与乌托邦的诗意之灯

 五、独有的情感,是现实存在的艺术标码

 六、文体:是一种写作的超越

第三辑 追寻结构和语言的力量

 一、结构:小说内蕴的必然要求

 二、语言:由故事的灵魂所决定

 三、创造和变化应该是全方位的

第四辑 文体:是一种写作的超越

 一、文体觉醒的最初萌动

 二、文体自觉的长篇实践

 三、文体与故事的平衡和制约

 四、文体下的真实与理论

第五辑 阅读的文学资源

 一、拉美文学:中国新时期文学的催生剂

 二、拉美文学的炫目光彩

 三、翻译文学:中国文学振翅的一翼

 四、中国当代文学的内在缺失

第六辑 我的现实 我的主义

 一、当代文学漫议

 二、作家和批评家

 三、当代文学中的“神实主义”写作

 四、写作最难是糊涂

第七辑 随思随言说

 一、写作是情感焦虑的结果

 二、文学的个人主义

 三、文学与亚洲“新生存困境”

 四、“乌托邦”笼罩下的个人写作

 五、当代文学中的中外关系

后记

试读章节

张:你的小说荒诞、怪异、神秘,诗意浓烈,既有强烈的现实性,又有鲜明的寓言性,与民间很贴近,与“底层”很密切,在整个文坛独树一帜,这是你有意的追求,还是始发于写作的必然?

阎:表面看,是追求的结果,实质上是写作的必然。

张:具体说?

阎:我想得多的一个问题是,要重新认识小说中的“真实”。真实——这两个字可能决定了我小说的全部样式。关于“现实”和“现实主义”的困惑,我们已经谈了很多,我想为什么这个问题总是纠缠不清?问题就出在“真实”这两个字上。在许多评论家那里,真实只有一个,真的就是真的,而绝然不能是假的。但在作家这里,每个作家都有自己对“真实”的理解,都有自己的真实观。

张:一般说来,发生过的事情,必然是真实的事情,这一点,毋庸置疑。

阎:那么,我就说一件千真万确发生过的事情,我亲身经历的事情。就是今年的三月,我大伯病故了,他八十多岁,属正常的谢世。大伯家里有六个儿子,其中的老五叫铁成,在二三十年前他十八九岁时,当兵到了新疆,因为背井离乡,举目无亲,刚到部队两天,在训练中班长打了他,一时想不开,就上吊自杀了。我这个叔伯弟弟铁成,死时没有订婚,按照河南的习惯,有一种“冥婚”的习俗,就是男孩、女孩死掉了,把他们埋在一起,让他们在阴间成为伴侣。因为当时配冥婚时他们双方都还不到二十岁,没有把他们直接埋人祖坟,这也是安葬必然的规矩,就是死者不到四十岁,一般暂时不入老坟。但二三十年后,他们应该都在四十多岁了,所以,我大伯在病故之前交代说:随着他的谢世人坟,给这两个孩子也举办一次婚礼,埋进祖坟。今年三月那几天,我家乡大雪飘飘,一片白雪皑皑,非常寒冷。就在这雪天里,我们都跪在我大伯的灵棚前,一遍一遍地进行那三叩九拜的送安仪式。而在我大伯的灵棚后边,有一个小的灵棚,小灵棚里,安放的是我这个叔伯弟弟和他对象的棺材,是一对死去的“新人”。

张:他的对象是怎么死的呢?

阎:是下河洗澡淹死的。他俩在生前没有任何关系,死掉之后埋在一起也就“结亲”了。当时,“成亲”时没举行过任何仪式。二十多年之后,要送他们入坟时,就要给他们补办一个“结婚”仪式。所谓仪式,就是在我大伯的大灵棚后面架起一个小灵棚,在小灵棚里摆下那两个小棺材,棺材上盖满了红布,贴了红色对联。这一大一小的灵棚,前边一切都是白色,后边一切都是红色,中间由竹帘子隔开。情景就是这样,在出殡的这天上午,我们在外面的雪天里哭个不停,跪得膝盖疼痛,也冷得直打哆嗦。可是忽然,我有一个妹妹就过来跟我耳语说:“哥哥,你快去看看,铁成的棺材上落满了小蝴蝶。”说完这话,妹妹拉着我就往后边的灵棚走,进去一看,情景超出想象,令人不可思议:那对小棺材的红布上面,都落满了小蝴蝶、小飞蛾。外边大雪飘飘,又冷又寒,从哪来的这些小飞蛾、小蝴蝶?一片片落在红布上、棺材上,密密麻麻,一个挨着一个。但是,我大伯的棺材上却一个都没有。灵棚外的人哭哭啼啼,后边我们几个就围在小灵棚里看这小蝴蝶,都觉得这是一件喜事,说明这对儿婚姻特别好。就这样,大约过了不到十分钟,蝴蝶、飞蛾说飞就又全部飞到灵棚外面消失了。外边是鹅毛大雪,皑皑一片,你说这些蝴蝶是从哪里飞来的?又飞到哪里去了呢?谁都不知道,谁都说不清,就这样不到十分钟就全部飞走了。它们也不像是羊群、牛群那样有个领头的,有个下令指挥的,一下子又全部飞走了。

张:真的有些怪异,很难相信这是“生活真实”。

阎:回到我们说的“真实”上,这件事是我的亲身经历,是我目睹着发生过的事情。发生了,你能说它不真实吗?说他真实,你们又有谁会百分之百地相信呢?说实在,我亲眼目睹这件事情的时候,感到无比的震惊和喜悦,经过了这件事,胜过我读一百本世界名著。它使我对小说的“真实”的看法发生了变化。如果是在《受活》之前发生这件事情,我想我会把《受活》写得更好,更“真实”,也更超出人们的想象。那时候,小说和现实的关系,现实和现实主义的关系,就像我在《受活》扉页上写的几句话,我非常迷茫,非常困惑。现在,经过了这件事,我坚信了这一点:生活中有一种真实,是在大家的目光中不存在的真实,它只在我的目光中发生和存在;这个真实在另外的一个世界中存在,在我们凡俗的世界中是没有的。但是,你不能因为没有见到就认为它不存在、不真实。换句话说:生活中有一种不存在的存在,不真实的真实。这不是神秘、不是怪诞、不是寓言,它就是真实,就是存在。

张:就是说,对于我们不知道的事情,我们绝不能轻易地开口。我们人类对世界的认识还是相当有限的,我们的思考总是被一些常识和已有的经验所限制,我们甚至对想象和虚构以外的事实也会产生怀疑。其实,我们所面对的这个世界是什么都可能发生的,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是充满了玄机的。我想,很多的时候,我们是多么的固执啊。

阎:是啊,还有一件事也曾让我惊诧。距我家四十多里的深山区,我姑姑家的那个村庄有棵皂角树,非常粗大,四个人都抱不过来,据说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单单关于这棵树的故事村里人就能讲出十几个来。小时候,我觉得那棵树非常神秘。就是刚才我说到的我那个铁成弟弟的哥哥书成,这是我们一起所经历的事,现在回忆起来都非常清晰。那时候,传说树上住着什么人,就是那个村庄的人死掉以后又回来住到了那棵树上去,他们要和村里发生联系就要通过那棵树。比如说那棵树的树根通到了某某家里,那一家人就能通过树根和树上的死者发生联系。我听了很多这样神秘的事情。其中有一个晚上,我和书成哥哥去村里一家听人家讲故事,也听了有关这棵老皂角树另外的传说,半夜往我姑姑家里回去时,走到这棵树下,夜深人静,万籁无声,我们心里有些害怕,就相互拉着手,可刚到树下时,从树上突然扔下了一块石头,感觉那石头有碗那么大,落在了路边人家的柴火垛上,而且落上去后,那柴火垛还上下起伏着闪了几下。这时,书成哥哥就拉着我快步走起来。接着,从树上又扔下了第二块石头,落到了路边人家的草房上,石头在房坡上弹一下,滚落到了人家的院子里;这时,我哥哥就拉着我跑起来。没跑多远,第三块石头落下了,就落在我们身后地上,还追着我们的脚步滚了很远。我们弟兄俩自然是吓得魂飞魄散,不顾一切地往姑姑家里跑。回去跟我姑夫讲了此事,我姑夫就提一个马灯出去看,回来对我们说:“没有啊,你说的地方没有石头啊。”这件事情,直到今天我和我的那个书成哥哥都还记得,我们还曾经共同地回忆过,彼此说得一模一样。P34-38

后记

“我的现实,我的主义”,当这两句话成为书名时,它透出的肯定有些斩钉截铁的味道了。其实,在这册对话、演讲和有关写作的零碎文字中,讲的是我的生活现实和我的写作环境,还有我对于小说在闪念问的偶然想法。把这些视为我的文学观,还是让我有些心虚和不安。毕竟,演讲多是在“即兴”的背景中开始;对话也多随感而发、信口言说,缺少深思的准备。因此,漏洞、矛盾与不合时宜的说法,一定像一个粗疏孩子收割的庄稼,收是收了,遗漏的一定让人痛心。还有,和我进行文学对话的不仅是署名的张学昕教授,还有我的挚友陈众议,他是著名学者、翻译家,其学识与人品,用谦谦君子说他都有些把大山比作了石头。蔡莹是我的同乡,文学博士,人文皆好,前途大佳,这儿把与他们的文学对话载在书中,最封面不见署名,却更见他们的文品人品,为谢为感,我都把他们念记在我的心里。

深谢出版社和为本书斟字酌句的编辑,我知道对他们该说该做的,不是他言别事,而是我应该努力写作,写出严谨、有理、有为而新颖的所谓论说性的文学文章;更写出我没有理由不写好的小说、这也是所有读者和出版者对作家共有的期许。

阎连科

2011年2月18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我的现实我的主义(阎连科文学对话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阎连科//张学昕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0132488
开本 16开
页数 27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8
出版时间 2011-03-01
首版时间 2011-03-01
印刷时间 2011-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文学理论
图书小类
重量 0.42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0
丛书名
印张 1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9
169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6:3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