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创业向孔子学什么
内容
编辑推荐

古代智慧与现代商业的奇异碰撞!哲学博士、商学院教授刘克苏先生倾力打造!比李零的《丧家狗》更好读!比曾仕强的《中国式管理》更地道!

“孔家店”开办两千五百多年了,还没有倒。它时兴时衰,兴的时候多。衰也是衰而不亡,气脉总是通的……这种经久不衰的奥秘,记载在《论语》里面。我们要向孔子学习什么?学其行得“千年店”的密码……

内容推荐

不读孔子的原著,容易发生一个误会,以为孔夫子是个保守派,不主张革新图变,礼尚往来,唯唯诺诺的。如果孔子的书不读,就说孔子的中庸是马马虎虎,那的确也太马虎了。我们创业的大忌是什么?是马虎!

“孔家店”开办两千五百多年了,还没有倒。它时兴时衰,兴的时候多。衰也是衰而不亡,气脉总是通的……这种经久不衰的奥秘,记载在《论语》里面。我们要向孔子学习什么?学其行得“千年店”的密码……

目录

靠孔门《论语》,办千年老店(代序)

学而第一

为政第二

八佾第三

里仁第四

公冶长第五

雍也第六

述而第七

泰伯第八

子罕第九

乡党第十

先进第十一

颜渊第十二

子路第十三

宪问第十四

卫灵公第十五

季氏第十六

阳货第十七

微子第十八

子张第十力

尧曰第二十

试读章节

3.11 或问稀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试释:有人请教稀礼的学问。孔子说:“不晓得。也许对于明白人来说,要想掌握天下就像看这里一样吧。”一边说,一边指着他的手掌。

试注:“或”是有人。“不知也”,是托词,不好意思明白讲出来。示是显示。诸是之于,斯是这里。其掌的其,指孔子或者问者,都可以。

体会:孔夫子对于当时风气,可谓了如指掌。从稀礼可以知天下。那个时候,禘礼不像个稀礼,孔夫子看不下去了,也不好直接批评,就推托说“不知道”。《礼记·中庸》引孔子的话说:“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宗庙之礼,所以祀乎其先也。明乎郊社之礼,禘尝之义,治国其如示诸掌乎。”郊礼祭天,社礼祭地,是供奉上帝的;宗庙的礼仪,是祭祀祖宗的。明白郊礼社礼的仪轨,懂得禘祭尝祭的意义,治理国家就像指着手掌看一样容易了。什么是“尝”祭?《礼记·王制》说:夏朝、商朝的时候,“天子诸侯宗庙之祭,春日杓(yue),夏日禘,秋日尝,冬日烝。”至于周朝,则春夏秋冬四季,依次为“祠、杓、尝、烝”四祭。

3.12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yu)祭,如不祭。”

试释:孔子祭祀祖先,真如祖先就在眼前;祭祀神灵,真如神灵就在头上。孔子说过:“对我来说,假如祭祀不是人在心在,那就跟没祭一样。”

试注:与(yu)是亲自,人到心到。祭如在是祭祖先,祭神是祭天地山川百神。

体会:《礼记·中庸》有话:“敬其所尊,爱其所亲;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祭祀的时候要像祖先就在眼前,跟活着时一样。祭祀的时候,祖宗、神灵都如同真在现场,我这个祭祀者自己却不在现场,或者身在心不在,那就等同于没做祭祀,等于欺祖欺神。欺神则是欺天,欺天纯粹是自欺。常有人得意自己的阴谋,对同谋者说“此事你知、我知、天知、地知”,好像很秘密似的。其实光“天知”这一条就不得了。获罪于天,结果将如何一

3.13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ning)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试释:王孙贾问道:“俗话说‘与其讨好奥神,不如巴结灶神’,什么意思?”孔子说:“不是那个说法。违背了天理,就没法祈求上天保佑了。”

试注:王孙贾是周代周灵王的孙子,名贾,当时在卫国做大夫,掌握实权,自比灶神。灶是灶神,地位虽然不高,但是每天生活必不可少,作用显著。奥是屋里西南角,有个神灵住在那里,就是奥神。奥神是一室之主,尊者居之,但是比较清闲,没什么事干。

体会:孔子那个时候,周室衰微,大权旁落诸侯。“县官不如现管”,诸侯又比不过大夫,国君比不过权臣。王孙贾的意思是:比起周室、诸侯来,鄙人虽然只是个不起眼的卫国大夫,但是执掌一国之政,是实权派,好比灶神;而孔丘经常来往于诸侯之间,巴结国君,不来亲近鄙人,好比讨好奥神而疏远灶神,何必犯傻呢?又不好直说,就用当时的一句“俗话”来请教孔子,想暗示一下。孔子也不明说,还是顺着王孙贾的话头讲求神的事,不过顺势一点,就把求神的本质点出来了:违背天理的事,就是叩破脑门祷告天神,也是枉然;那等于打天神一巴掌,然后下跪祈祷天神赐福;也好比在地上捡块石头打天,一边打一边祈祷:“天啊,保佑我吧!”

3.14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试释:孔子说:“周朝取舍了夏商两代的制度,集礼仪文化之大成啊!我遵从周礼。”  试注:监通鉴,是照的意思。甲骨文的监,复杂一些,写作“监”,是臣子瞪着眼睛朝下看。古人以水为镜,监就是一个人弯着腰,瞪大眼睛,从器皿的水中照见自己的影子。二代是夏代、殷代。

体会:当代有复兴汉服的,引发了不少争论。《孔子家语·五仪解》开篇就记载了孔子教鲁哀公不要死守古道。哀公问孔子:“寡人想讨论讨论鲁国人士,要和他们一同治国,请问怎么挑选人才呢?”孔子回答说:“生在今世,却向往古代的治国之道;生活在当今的风俗习惯中,却穿戴古代服装——要想为非作歹,除了这么干,就没多少可干的了吧!”

P55-57

序言

谈创业,谈企业管理,必须把世界五百强搬出来。但是五百强中,百年老店不多。多数撑不了多久,也就十几年、几十年时间。最让人神往的还是百年老店,一时风光并不算什么。要是有人说现在有一家千年老店,是不会有多少人相信的。

“孔家店”开办两千五百多年了,还没有倒。它时兴时衰,兴的时候多。衰也是衰而不亡,气脉总是通的,没有真正断过。现在又有复兴的气象了。比方“和而不同”四个字,作为中国的基本外交国策,还在用。很多企业也在用,作为基本的管理理念,对内、对外都用。就是说,对内、对外都寻求共识,讲究共赢,也保护个性,鼓励出新。这样就比较经久,不容易落伍。

这种经久不衰的奥秘,记载在《论语》里面,因此古来就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大到天下、国家,小到组织、企业、个人,《论语》都可以派上用场。为什么呢?因为《论语》从个人学习修炼讲起,一直讲到天下的治理,有一整套办法,可以称为“通典”。

世界上的通典,都不容易落伍。不但不落伍,往往还是未来的指针。譬如两方国家最流行的《圣经》,就是通典。在知识经济中,知识更新越来越快,好多书印出来没几年就淘汰了,但是《圣经》一直长销不衰,人手一册、人手几册的情况很多。这本书好比是一家知识企业千年老店,或者说是一种“知本”——知识的老本。西方人天天吃这个老本,开许多新业。在中国,这样的老本也有,黄金三部曲就是,《论语》就是。由此可见企业文化的力量了:董事长不在,总经理换人,店子照样开,使命照样传承,一千年、几千年往下传。《礼记·学记》最后总结说: “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就是这种“通”的境界,不在乎硬要一个店面,一个经理名头,一个老板印章,一份合同,一笔业务,才可以运转,而是怎么都可以转。比如市场经济中,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老板,他推辞不掉开发自我、设计自我、经营自我、管理自我、推销自我等个人理财业务。当然他也是自己这个“一人店”的打工者。记者是无冕之王,市场经济中的一个公民,也是一个无名之商。“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礼记·中庸》)商道无所不在,《论语》到处可用。

《论语》是通典,好比交通干线网,“四通八达”。专典则好比支线网,说句玩笑话是“一通两达”。干线网总是不容易动的,老是动,会伤元气。支线网多动一些关系不大。特别是微循环的支线,变动就比较多。干线网旁边的企业、组织换来换去,今天成立了,明天取消了,但是干线网总是在那里。要想富,先修路,最先修干线,是定大盘子的。大盘子定了,再定中盘子、小盘子。一个企业也是一样,先定大盘子。大盘子不要轻易动。今天造飞机,明天不造飞机了,改造饮料,后天饮料不造了,改造电脑,这样的企业创新,折腾几下就没命了。  通典管大盘子,管总体创新,管方向,管骨髓,管命根。这就是为什么通典不容易淘汰的缘由。百年老店,贵在于通。常通常新,不通不新。通典不可不读。孔子去世后,他的弟子以及弟子的门徒,把孔子的话集中起来,做成一本书,就是《论语》这部通典,里面也有一些话是弟子说的。

为什么取名《论语》呢?说法就多了。汉英对照的《大中华文库》里头收了英国人韦利(Arthur Waley)翻译的《论语》,英文名采用The Analects,是“文选”、“论集”的意思。

杨逢彬先生为《大中华文库·论语》作前言说,《论语》被译成几十种文字,世界上除《圣经》外,印数最多的就是《论语》了。2002年11月国际儒商大会上发表的《上海诚信宣言》,基本精神都是取自《论语》。大概可以这么说:孔家店即使找不到,按照《论语》精神开办企业,却为社会所必需,所欢迎。企业精神是一个企业最重要的财富,至于这个企业姓孔还是姓别的还在其次。这样说的话,孔家店可能就多了,而且越多越好。也可以把孔家店当做经办企业的“标准店”,一个模范企业,一个设想,一个蓝图。

现在就来看看这张蓝图的设计思想。

但进入之前,还想顺便老实交代本书的体例——对于《论语》每一节,末学都按照“试译”、“试注”、“体会”三层来展开,都不是定论,而是学习过程的阶段性汇报,以求孔子在天之灵明察。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我扪心自问:我明白孔子吗?虽说心向往之,但自己眼下还没有变成孔子,怎么能知道孔子的深意呢?怎么知道孔子说这话时的想法呢?所以,只能试译、试注,谈点体会罢了,连“心得”也谈不上,实在不敢说有所“得”。

本书中,引文后凡有(1.1)、(14.5)之类,都分别表示《论语》章节,比如《学而第一》的第一节、《宪问第十四》的第五节,其余可以类推。凡“五章”、“六章”之类,都表示《老子》一书的章数。《金刚经》的引文,则标明为“法会因由分第一”、“离相寂灭分第十四”等等。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创业向孔子学什么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克苏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46316277
开本 16开
页数 42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10-01-01
首版时间 2010-01-01
印刷时间 2010-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图书小类
重量 0.63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F270
丛书名
印张 27.5
印次 1
出版地 吉林
230
170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8:30:24